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成语类论文范文检索 跟略论《尚书》中的成语变异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成语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25

《略论《尚书》中的成语变异》

本文是关于成语论文如何写和《尚书》和成语变异和略论相关论文如何写。

摘 要:《尚书》成语是我们现代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改变,语言自身也随之演化,加上成语使用中“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现象,《尚书》中的成语也必然做出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种种外部内部的变动.形式上的变异,成语语义扩大、缩小和转移,感彩变化,都是成语变异的不同类型.研究《尚书》中的成语变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究成语演变规律,把尚书学研究推向深处.

关键词:《尚书》;成语;变异类型

[ 中图分类号] :H1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5-082-02

成语是一种具有凝固结构、丰富内容和特定意义的人们习用而成的固定短语,是词汇宝库中的重要成员.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进步,在使用中传承不辍的成语也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改变.汉语成语风格典雅,这是因为成语通常来自古代经典文献或者俗语,而《尚书》是汉语成语最早的源头之一.本文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出发,从形式改变而意义未变和意义改变两个角度来分析《尚书》成语的变异类型和原因.

一、《尚书》成语变异的类型

(一)形式改变而意义未变

1、移位

[克俭克勤]【语源】《大禹谟》:帝曰:“来,禹!降水憼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语义内容】指既勤劳又节俭.【例句】《醒世恒言》卷一七:“自今以后,兢兢业业,克俭克勤,以付岳父泉台之望.”从语源可以看出,“克勤”于前,“克俭”于后,“克勤克俭”经过移位后产生了新的形式“克俭克勤”,语义没有变化.类似的还有“吁咈都俞”,后来产生了变体“都俞吁咈”.

2、替换

(1)换成意义相关的词或近音、同音的近义词

[无偏无颇]【语源】《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语义内容】谓正直公正,不偏袒.【例句】宋陈亮《延对》:“无偏无党,无反无侧,以会天下之有极而已.”“无偏无颇”原为“无偏无陂”,“颇”与“陂”同音. “陂”意为 “不公正”;“颇”是形声字,《说文》:“颇,头偏也.从页,皮声.”从本义引申为“偏、不公”.“颇”与“陂”同音义近,随着时代的发展,“颇”的使用频率更高,所以渐渐在成语中替换了“陂”.

(2)换成常读音、常用词

[元恶大奸]【语源】《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 ,矧惟不孝不友 .”【语义内容】指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例句】《后汉书? 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元恶大奸”原为“元恶大憝”,《尚书易解》:“憝,怨也”、“大憝,为人所大恨者”.在现代“憝”不是一个常用词,换为“奸”更能为人所熟识,有利于成语的使用传播.

(二)意义改变

成语语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理性义和感彩义的演变.而理性义演变又大致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

1、词义扩大

王力先生说过:“词义的扩大就是概念外延的扩大,换句话说,就是缩小特征,扩大应用范围.”在这里,词义扩大指成语所指称的语义范围扩大,成语义项增加也属于词义扩大.

[作威作福]【语源】《洪范》:“沈潜刚克 ,高明柔克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语义内容】原型意义:“只有君王才能作福,只有君王才能作威”现代语义:“横行无忌,滥用权势”.【例句】郭沫若《洪波曲》第一三章:“盘踞在人民头上的一些中山先生的叛徒们,平时作威作福,蹂躏人权,战时鹤唳风声,抱头鼠窜.”(今义)现代语义中淡化了“君主”这一义素,成语的指涉范围扩大了,凡是用来形容仗着权势欺压他人的行为,都可用“作威作福”.“作威作福”的原型结构是“作福作威”,这里也有通过移位导致的成语形式上的变异.

还有相当一部分成语语义扩大是由于比喻机制的作用.比喻的存在从哲学层面上说是由于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似性.成语的本义通过比喻产生比喻义,使得成语语义扩大.很多成语的产生都有其语境背景,其原型意义一般是符合其语境.而通过比喻,成语逐渐淡化其和语境联系紧密的具体含义,逐渐抽象化和泛化.

[三占从二]【语源】《洪范》:立时人作卜筮 .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语义内容】原型语义:三个人占卜,就听从其中两个人的一致说法.现代语义: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例句】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饷事宜,皆令会议于太和门,三占从二,下部施行.”(比喻义)除了比喻机制,引申也是成语语义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引申义是通过事物之间相关性联系派生出的意义,一般是从本义或基本义发展起来的.”

[明目达聪]【语源】《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语义内容】原型语义:眼睛明亮,听觉灵敏. 目光很锐利,耳朵很灵敏.现代语义:指全面了解情况,明鉴四方,形容力图深入了解事物.【例句】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夫明目达聪,务广闻见.”(比喻义)“明目达聪”这个成语,由原本对一个人耳目情况的描写引申为“深入了解事物”,深化了原语义.

2、词义缩小

王力先生:“词义的缩小就是概念外延的缩小,换句话说,就是扩大特征,缩小应用范围.” 词义缩小即词义所指涉的事物范围缩小了.[恭(龚)行天罚]【语源】《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语义内容】原型语义: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现代语义:古以称天子用兵.【例句】《晋书? 苟晞传》:“遣王赞率陈午等将兵诣项,龚行天罚.”(今义)“恭行天罚”原义是“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是以神的旨意作为很多行动的借口,现在缩小为天子用兵的理由,词义指涉的对象范围缩小了.

3、词义的意义类别转移

(1)词义由甲事物转换为乙实物,甲乙两事物之间有联系.[沉潜刚克]【语源】《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 ,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语义内容】原型语义:指抑制刚强不能亲近的人.现代语义: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例句】唐达奚珣《游济渎记》:“沉潜刚克,斯君子之量欤?”(今义)“沉潜刚克”由“抑制刚强不能亲近的人”这种行为演变为一种性格特质,这种特质又与本义有关,是语源义发展演化而来,是词义类别的转换.

(2)词义由语源所指的甲事物转移到后来的乙事物,变成专指乙事物或兼指乙事物,甲乙两事物没有什么关系.“出处的成语受语境的支配,后来运用中的约定俗成的成语的义项则多受成语字面意义的制约”.

[光天化日]【语源】《益稷》: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语义内容】原型语义:形容太平盛世.现代语义: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例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彼残忍乖邪之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下.”(今义)“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言天之广;“化日”乃治日之讹.所以“光天化日”古义指“政治清明,承平无事的时代”.但是后来人们忽视了语源仅从字面上理解,断章取义,将“光”理解为“光亮清晰”,意义就和古义大相径庭了.今天更多用来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常与“朗朗乾坤”连用,后多用来形容在公众前毫无顾忌地做恶事.

4、感彩义的升降

成语除了理性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之外,其感彩义也会逐步演化.有的由中性变为褒义或贬义,也有的由褒义变为贬义.

[如丧考妣]【语源】《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语义内容】原型语义: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极度悲痛.现代语义:形容极度悲伤或着急,含贬义.【例句】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 鲁迅《且介亭杂文? 忆刘半农君》:“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在原文语境中,一代圣君尧去世,百姓感念其德行,悲痛哀切如同自己亲生父母去世,“如丧考妣”用来衬托尧的圣贤,其本身是没有什么感彩的.但是,后来,这个成语脱离了语源的语境,感彩演化出贬义,属于词义的贬降.

二、《尚书》成语变异的原因

(一)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尚书》成语变异的最根本原因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语言社会性决定了社会、时代的变动必然要在《尚书》成语中找到自己的镜像反应.例如,社会政治制度的更替对《尚书》成语就有重大影响.成语“作威作福”,动作行为关涉封建君主,帝制的覆灭、的兴起使得“作威作福”的意义不得不改变.现代汉语中,“作威作福”普遍用来表示“妄自尊大、横行霸道”.

(二)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是《尚书》成语变异的重要原因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成语比喻义和引申义派生的前提和动因.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也必然由浅入深、由低级走向高级.那么,人们对自然及社会万物中普遍存在的相关性及相似性联系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这就成为成语语义中比喻义派生和引申义派生的根源和动力”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也会影响成语的感彩.如成语“如丧考妣”就因为人们对死亡的忌讳心态而发展成贬义成语.

(三)语言中字词义的发展直接引起了成语的变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必定要服务于人们表达思想、传情达意的需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尚书》成语中很多生僻字、生僻音已经渐渐不为人们所识,为了成语能够继续服务于人们的语言生活,人们慢慢的用更普通常见的字、音、词来代替它们,于是出现了成语形式上的变异.也有些是成语中某个词的义素发生变化,导致成语语义演化.如“名山大川”中,“山”由具体特定的“华山”泛化为“大山”,成语语义随之迁移.

(四)在成语的表层层面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导致成语的演变

这是一种“完全抛开成语语义深层的‘综合性’和‘融合性’的特点,而采用常见的字面组合意义来取代成语原义”的方式.如成语“光天化日”就由和语境关系紧密的“形容太平盛世”逐渐用变演化为字面表层意义,语境义脱落了,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当这种用变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固定下来,习非成是,就会形成演变语义而为人们所认可接受.研究《尚书》中的成语变异、探究成语演变发展的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用成语,促进语言规范化发展,也有助于我们品味《尚书》精练隽永的语言风貌,深刻理解《尚书》在我们思想文化和语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高玉蕾.传承中的成语变异[J].语文学刊,2006,(12).

[2]贾倩倩.成语语义发展演变浅析[J].科教导刊,2011.

[ 3 ] 周福雄. 汉语成语发展变化方式探究[ J ] .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2).

成语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结束语: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尚书》和成语变异和略论方面的成语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成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