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古诗词教学相关论文范文集 跟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古诗词教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4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该文是古诗词教学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和古诗词方面论文范文集。

徐玉芹

(白山市第一中学,吉林白山134300)

摘 要: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确定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核心目标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营造学习氛围,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是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有效途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7.007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7—0028—03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她培养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百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总书记在2016 年教师节强调,传统文化“必须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值得反复玩味品评,学习古诗词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守护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能够抵御外界的冲击和诱惑,健康成长.

一、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比如伦理道德、民俗习惯、建筑、饮食文化以及古代不同阶层各色人等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人生观等,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挖掘这些内容,去粗取精,能够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自然的传统文化教育养分.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背景了解朝代更替、地域文化、称谓特点、官职变化、节日习俗、历法纪时等文化常识,通过诗人遭遇和诗词内容了解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最核心的任务是挖掘诗词意蕴,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挖掘诗歌的道德内涵和哲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比如:《游子吟》《木兰辞》《春末怀李白》等诗词中蕴含了敬老爱人的积极思想,通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对父母师长的感恩和对友情的珍惜;《归园田居》《望庐山瀑布》等山水田园诗歌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材;《离骚》《登飞来峰》等仕途坎坷的感悟诗,可培养学生为理想执著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锄禾》等歌颂劳动的诗歌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三吏》《三别》等诗篇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而《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长恨歌》等长篇诗作就是一幅幅时代的画卷,其中家庭伦理、礼教礼法、宦海沉浮、战场征伐、爱恨情仇等内容形象具体、深刻隽永,通过学习和深入理解能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案例:《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1.古代纪年方法.古人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孔雀东南飞》的诗前小序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汉末建安中”,这里的“建安”就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起止时间是公元196 ~ 219年.

2.古代纪时方法.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24 小时)等分为12 个时段,分别称之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东汉时,人们用十二地支记时,将一昼夜等分为12 个时辰,每个地支代表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孔雀东南飞》诗中有“鸡鸣入机织”、“鸡鸣外欲曙”、“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其中的“鸡鸣”“黄昏”“人定”是天色记时的3 个时段,对应的地支纪时为丑时、戌时和亥时,对应现在的序数纪时分别为1:00~3:00、19:00~ 21:00和21:00 ~ 23:00三个时段.

3.古代节日文化

节日在古人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按照一定的时序,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或季节举行庆典,通过多种多样的节日活动加强宗族的凝聚力,或表达某种精神寄托.古代重要的节日有春节、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涉及到的节日有七夕和下九.

4.古代官职文化

秦汉官职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孔雀东南飞》中“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台阁”原指尚书台,后泛指大的官府,诗中指大的官府.秦汉地方行政区主要是郡.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秦代称为“守”或“郡守”,到了汉景帝时期,改称为“太守”,如《孔雀东南飞》中“直说太守家”的“太守”,以及“还部白府君”中的“府君”指的都是这一官职.在太守之下,设立有郡丞,如《孔雀东南飞》中“寻遣丞请还”和“遣丞为媒人”中的“丞”就是指郡丞,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太守,掌管文书、簿籍等.

5.古代服饰文化

(1)服装

腰襦襦,《说文解字》曰:“短衣也,自膝以上.”能到膝盖的叫长襦,又叫做褂;齐腰长的叫短襦,又叫做腰襦.《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妾有绣腰襦”的“腰襦”就是短襦.这种衣服在古代时期一般是平民百姓所穿的衣服,等等.

(2)饰品

玳瑁《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的饰品时有“头上玳瑁光”一句,“玳瑁”是一种同龟类似的爬行动物,甲壳上有着黄褐相间的斑纹,而且有光泽,汉代流行用从玳瑁龟壳上取得玳瑁片做成簪子,成为一种头饰.

6.古代称谓文化

古人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在称谓方面,有谦称、敬称、贱称等.

妾在《孔雀东南飞》中有“贱妾守空房”、“妾有绣腰糯”两句诗,其中的“贱妾”“妾”是谦称,主要是用于古代女子自称,在诗中刘兰芝用此表示自己对于夫君焦仲卿的谦卑态度.

卿《孔雀东南飞》中“卿可去成婚”的“卿”是敬称,也叫尊称,多用于称呼他人,表示尊敬的态度.诗中是太守对郡丞的称呼,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小子《孔雀东南飞》中“小子无所畏”的“小子”是贱称,多用于他称,表示对于他人轻蔑、鄙视的态度,这里是焦母在气极时对儿子焦仲卿的鄙称.

7.婚俗文化

早婚《孔雀东南飞》中有“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便言多令才.”“十七为君妇……”“十七遣汝嫁……”等诗句,可以看出汉代实行的是早婚政策.

休妻汉代确立了丈夫休妻的七项法定理由,即“七出”:不孝敬公婆,有违孝道;无子,断家族后嗣;,紊乱家族血统;妒忌,扰乱家族安宁;有恶疾;多言,破坏家族关系;窃盗,行为不正当.在《孔雀东南飞》中,焦刘夫妻恩爱,刘兰芝勤劳能干,“鸡鸣人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焦仲卿看她是“女行无偏斜”,可婆婆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逼迫儿子休妻,依据是“七出”之首的“不孝敬公婆,有违孝道”.

聘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终贯穿于婚姻的全过程.送彩礼,《孔雀东南飞》中太守送刘家的彩礼可谓丰厚,“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婚期由卦算而定,《孔雀东南飞》中“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汉代举行婚礼的地方在“青庐”即用青布搭成的篷帐里,《孔雀东南飞》中“其日牛马嘶,新妇人青庐”即是此种风俗.

了解了这些常识,不难理解《孔雀东南飞》的主旨:抨击封建宗法制、家长制的专制和罪恶,歌颂真挚美好的爱情.

当然,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利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养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达到对文化传承的教育目标,所以必须注意避免以盲目崇拜的心理进行教学,必须以扬弃的宗旨、批判创新的方式有选择性地学习.如有些诗人求取功名利禄时的溜须拍马之作及仕途失意后消极避世情绪的表达等,都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甄别,学会批判性的继承,这样才能有效达成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确定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核心目标的古诗词教学模式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入并非单纯局限在名篇名句的背诵上,高中古诗词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透过古诗词的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与其中涵盖的文化精华产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语感培养之外,更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当提供一个充满文化意蕴的课堂,提供诗歌创作背景,创设学习和理解诗歌的氛围,帮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体悟传统文化精神.

首先,要通过诗词名句、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然后用配乐朗诵、动情朗读、和乐唱读等反复诵读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和记忆古诗词的愿望.中心环节是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观念的熏陶,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的音韵美、意境美,探究诗词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探究诗词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等.不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字句的解构上,要给学生自主理解、欣赏以及品读古诗文的时间和自由,深入挖掘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营养,从诗词包含的思想内涵、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探求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营造学习氛围,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

虽然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但是,相对于学生应该传承的传统文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主动接触传统文化作品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入手,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把学习和欣赏的范围拓展到该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激发学生比较拓展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词作品,形成阅读欣赏的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语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教师还要组织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课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吸收和消化课堂所学并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举办古诗词朗诵演唱比赛、古诗文名句知识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诗词名句书法展览、诗人诗作专题研究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习和进步.

总之,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正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的意义,立足于当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加强内容的筛选,提高学生解读经典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进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版),2015(01).

[2]李琳.浅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统文化教育[J].中华少年,2016(03).

[3]王艳频.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4]李小亚《. 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J].海外英语,2014(07)

古诗词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本文是关于经典古诗词教学专业范文可作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和古诗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古诗词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