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通识课程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来华留学生通识课程和专业特色的结合和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通识课程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1

《来华留学生通识课程和专业特色的结合和》

该文是通识课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留学生和专业特色和来华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近几年在人数上有了迅猛的发展,教育部来华留学司也在最近的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质量体系建设,成立督导组,对各学科的留学生教育进行质量上的督查与整改.中国的高等学校也正在转变着吸引外国来华留学人员的策略:从以前的吸引周边及友好国家为重点转变为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兼顾周边和友好国家.随着我国在科技、经济、教育等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前往中国留学,这也为培养具有中国情节、热爱中华文化的未来国际各领域的优秀人才铺垫了基础.正因为这样的背景,针对留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也应顺应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针对目前留学生开设课程的反思

目前中国高等学校里留学生的课程主要分为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大类,其中公共课程中涵盖了大部分的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一般由《中国概况》、《中国语言与文化》、《信息技术》、《汉语言文学》等课程组成.原本设置这类课程是希望留学生通过对这类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但是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往往由于课程课时数不够或者几门课程内容的重复甚至是课程内容已经过时等原因,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识课程尤其是公共任选课,常常有留学生反映,老师的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并不匹配,学生由于毕业学分的要求,不得不去上一些不感兴趣或者毫无帮助的课程.例如对留学生来说,哲学类的课程对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汉语刚刚通过HSK4级考试的学生,理解基本的生活用语没有问题,但是哲学类的专业词汇、人名、思想等,对他们来说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如何更加合理的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这类通识性的课程成为我们设置培养方案时常常思考的问题.

二、针对留学生通识类课程的探索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在以前的课程设置中,《信息技术》是本科生必修的通识课程,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与学习专业联系较少,学生普遍对此课程的评价不高.例如这门课程最后的考试内容为制作规定要求的word文档、ppt等,对于现在的本科生来说,这样的课程要求和标准已经太低了.因此,针对我校学生都是艺术类专业的留学生,我们准备将这门课程修改为针对艺术类留学生的情况,将授课的内容改为教授留学生学习基础的Photoshop技巧并进行考核.这样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为实际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明显的提高,与专业学习的联系更为紧密.

《现代汉语》在南京艺术学院分为了2门课程,因为我们的本科留学生都已经具备HSK4级以上水平,因此简单的汉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我们开设了《书法》课程给一年级的留学生,通过书写汉字的方式,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老师在教授书法技巧的同时,引入了书法家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使得留学生由害怕书写汉字转变为对书写汉字充满兴趣.之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习作,并选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教室门口进行展览,培养留学生对书法以及汉字美感的追求.目前,这门课程已经成为留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研究生也开设了这门课程,并引入了更多故事性的叙述.因此这门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实践课,而是通过书法这个艺术的载体,融入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教授给学生的一门综合类的通识性课程.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为二年级的本科生开设了《现代汉语2》,通过不同文体的范文分析,帮助留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解决他们实际的困难.通过范文尤其是论文的写作分析以及写作规范的各项说明和讲解,留学生可以在课堂里练习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尤为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门课程因为与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较为强烈.

除了以上中文授课的通识类课程设置的调整,在开设英文授课课程的时候,我们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了一些适合艺术类专业留学生的通识课程.

如获得江苏省英文精品授课课程的《古典音乐经典作品赏析》、《服务设计》等课程,针对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留学生,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找到了学生能够入门的“敲门砖”,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破不同门类艺术的壁垒,做到互相的融合和发展.这点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类通识性课程教授的不仅仅是专业性的技巧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其他门类的方法上,培养对其他艺术门类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起来普遍反映学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三、针对留学生通识类课程设置的建议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留学生培养的核心,在建立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缺漏.同时尤其要注意尽量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国际通行标准对课程进行评价.

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的专业主课的课程设置都已经日趋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通识类课程的设置中,还处于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明显的显现出无序性、随机性强和系统性差的缺点.

因此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课程设置,各学校应提供相应的通识类课程的框架课程给学生选择,同时,应该向学生提供公开的有关课程的前修课程、课程描述、教学目标等信息,并尽可能的给予学生一些选课的建议.例如,在开学的第一学期可以尽量安排一门课堂讨论式的课程,教授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时候了解留学生遇到的巨大变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提供相应的建议或者意见.这样的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部分留学生面临陌生环境而引发的紧张情绪,也能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享一些个人的信息和体会.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也能促进老师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

针对留学生的通识性课程应该注意在课堂活动中加入体验式教学的方法.用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的了解.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适当举行各种专题活动,如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或者现代中国生活的各种应用技能等开展形式较为丰富的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现代中国发展的节奏与时俱进,因此在这样的课程中才能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领悟.除此之外,结合留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设置的通识类课程才能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专业的差别与学生的兴趣,组织出具有综合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课程培养方案.

通识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刊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暖通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留学生和专业特色和来华方面的通识课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通识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