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政治理论课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政治理论课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实践和》

本文是政治理论课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实践与思考和思想政治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也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现行教学计划的安排下,我们积极探索将《纲要》课程增加进入教学计划或者将《纲要》课的内容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渗透、相融合,可以增强理论课程的深度和接受度,进而对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影响力,以及增强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民族精神塑造等方面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职思政课 教学改革

依据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围绕这三门必修课认真开展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成果,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也成为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笔者有意识地将不列入职必修课教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或融入“基础”、“概论”、“形策”课程的教学,或在联合培养门类的专业中列为必修课教学,初步形成了可以让学生喜爱和受益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很有必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利于强化党史、国史的认知,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关注党史、国史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的学习、研究与阐释.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1]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宋永忠十分敏锐地指出“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而历史素养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2]

不过,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为,高职学生,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新一代大学生,人文知识,甚至历史常识都存在不少的缺失,而这显然与中学阶段忽视历史人文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宋永忠认为,“缺少科学的历史教育,就难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人类历史进程,不利于系统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全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以江苏省08高考方案为例,理工科学生只需在高二通过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即不再学习历史科目,导致了在诸如《毛中特》等课程的学习中涉及到党史、国史方面的提问往往难以顺利回答,表现出明显的知识缺项.

第二,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提升思政教育的获得感.

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4]高职《毛中特》课程中新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理论、改革开放理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其独特的历史逻辑;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蕴含其中的转承启合的历史逻辑关联,需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也需要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系统,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史论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进而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也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新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否定领袖、否定英烈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总书记在纪念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承上启下的历史语境,知晓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明白近现代历史中的失误与教训的历史缘由,理解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前进的诸多因素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开学生的疑惑,才能给予学生满意的解答,总归就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先准备一桶水,增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提升课程的满意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依托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第一,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和选修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认为,总有一些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的确很有兴趣,囿于高职院校一般不开设相关课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部分学生党史、国史知识面的不足.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在与本科联合培养等专业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程,实行课程供给侧改革,严格按照本科《纲要》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学习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借鉴一些成熟的做法,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指定教材,采用课堂教学、课内研讨、专题调查、校外实践等多种形式展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修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深化思政课的学习效果、提升社团活动的理论深度以及帮助部分同学顺利同学本科课程考试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比较吃力,一些教师教学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笔者分析认为《毛中特》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问题,因而缺少史实的支撑,学生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这也与高职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关.

新主义革命理论是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讲透彻中国近现代史的丰富的情节内涵,就很难引导学生理解诸如“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指挥”这样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在课程的有关章节中将近代历史文化的有关内容与专题与相关的篇目相融合,例如,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努力地将詹天佑、黄炎培、陶行知的历史事迹融入到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努力做到“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促进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第三,学校大思政的整体育人格局需要丰富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

笔者所在的学校以铁路专业为主要办学方向;学校的马院、宣传部、团委的很多活动努力打造“铁色文化”.铁路的历史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近代以来的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轨迹.我们将近代史丰富的铁路重大历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既是结合学校特色的思政创新模式之一,也是增强学校“铁路文化”的重要方面,既促进了理论课教学,也符合学校的文化特质,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并将其纳入必修的课程范围,也是世界主要国家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若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既体现思政教学的继承性,活跃校园文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思政教学,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未来工人的思想素质,践行四个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3-8-19.

[2]宋永忠.大学应开设《大学历史》公共必修课[EB/OL].大公网,2017-03-08.

[3]宋永忠.大学应开设《大学历史》公共必修课[EB/OL].大公网,2017-03-08.

[4]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7-7-27.

[5].在纪念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2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关于党史、国史的系列重要论述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6SJD71005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翔(1981-),男,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博士,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政治杂志

综上资料,此文为一篇适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实践与思考和思想政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政治理论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