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学资源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不同凡想:值得关注的教学资源小学品德课堂上的特殊策略探究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资源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22

《不同凡想:值得关注的教学资源小学品德课堂上的特殊策略探究》

本文是教学资源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值得关注和品德和特殊策略探究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品德课堂上经常出现不同“凡想”的声音,教师应该关注这些不同“凡想”,通过辩证思维,创设情境,延伸探究,整合课程,对症下药,倾听异议等,把课堂上不同“凡想”的声音转化为品德课程的重要资源,研究这些不同“凡想”的声音,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

关键词:不同“凡想”;基本特征;心理分析;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芮春霞,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教师,宜兴市品德学科能手.(江苏 宜兴 214200 )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1-0009-02

一、不同“凡想”:一种创新、批判的想法

不同“凡想”,就是品德课堂上,学生在接受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那些背离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自身观点冲突时,形成的一种创新、批判的想法.他们有的偏离了老师的思路,有的甚至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而教师对于课堂上这样的不同“凡想”,有的是不予理睬,视之“废话”,不了了之,对此,学生虽有疑义,但慑于师威,不敢言语;有的则强加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废话”“一棍子打死”,把不同“凡想”强改成“循规蹈矩”.这些都不太可取,笔者认为,不同“凡想”形成的心理原因主要有:

1. 师生思维的碰撞.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专心听教师讲授,同时进行积极的思维,当他们与教师的思维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会迸出思维的火花,产生不同“凡想”的声音.这是一种有效课堂的表现.

2. 自我意识的凸显.学生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意识.在课堂上,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认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的学生就会特别想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课堂上不同“凡想”的声音就会此起彼伏.

3. 情感变化的表达.品德课程的教学不是一味地灌输,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的时候,能够在情感上真正接纳、认可,这样的“知”才能内化,才能起到“导行”的作用.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情感也在随之变化,当他们的情感在激动、困惑、难受、兴奋时,他们就会产生不同“凡想”的声音.

二、不同“凡想”的特殊策略

其实,课堂上不同“凡想”的声音是值得教师引起关注的,重视并且去研究、利用这些不同“凡想”的声音,使这些“声音”转化为不断“生长”的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教学的一种特殊策略.

1. 辩证思维,创设课堂.“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是矛盾辩证式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种思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品德课程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生活实践的道德认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不能人云亦云.

如四年级下册“认识广告”一课中,在学生了解什么是广告,生活中哪里有广告后,教师就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广告的看法.很多学生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给商家带来了利润,公益广告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使用户更了解商品等,但是有的学生却固执地认为,广告应该取缔.面对这些不同“凡想”的声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正方(支持广告的存在)、反方(坚决取缔广告)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偏执的、不全面的认识,教师也可不予评价,待学生辩论后,自己来归纳辩证的看法:广告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是我们怎样正确地对待广告,并从广告中获取对生活有用的信息.

2. 创设情境,追求真知课堂.在品德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多感官地获得真实的发自内心的道德认识,从而内化所得,并指导道德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学生的个别差异,存在不同“凡想”的声音.教师应抓住不同“凡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到真实、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如在四年级上册“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从正面畅谈诚信的重要.但当不同“凡想”的声音出现时,应该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提出反面的例子.有的学生说自己做错了事情,没有如实对家长说,免去了责罚;有的说考试卷上有错,老师没有批出来,家长也没发现,结果得到了奖励,等等.对于这些不同“凡想”的反面例子,教师应该及时重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引导其余学生帮助分析,说出不同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激发“正能量”,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3. 延伸探究,衍生开放课堂.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教学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当课堂上出现不同“凡想”的声音时,教师还应该在时间上、空间上延伸,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学生自己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探究,从而形成真实的道德认识.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小手拉小手”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说说自己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事情.可是说着说着,学生就会扯出一些不同“凡想”的声音,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谁谁没有帮助我;我才不乐意把学习用品借给同学等.当出现这样的不同“凡想”时,教师仅凭课堂四十分钟往往很难改变学生根深蒂固的观点.对此,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在一周的时间内,请这些学生在学校或校外至少能帮助别人一次,也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当然,教师应先教给学生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别人的方法.在一周之后,再请学生谈谈在一周中,别人帮助自己后的感激心情,以及帮助别人后快乐的心情.当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有了真实的感受后,教师最后再引导他们说出互助友爱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4. 对症下药,突破课堂难点.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在品德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往往就会是课堂上最有争议的部分,是课堂的难点.学生正是因为不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会出现不同“凡想”的声音.教师应该关注这些声音,利用这些不同“凡想”来突破课堂上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疑问提出、重点解决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并进行正确的道德实践.

如二年级下册“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教师要求学生试着像学校里那样主次分明、有条有理地安排一下自己放学后的时间,要求:左边填时间,右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顺序填事情,教师相机进行合理生活的指导.在安排时间的过程中,学生的答案出现了不同“凡想”的声音,有的学生安排了很长的学习时间,中间没有安排休息放松,还有的学生安排的睡眠时间不是太长就是太短……而学会安排时间,正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应该及时针对出现的一些不同“凡想”的安排,集体进行评价议论,纠正不合理的安排,肯定其中正确的观点,归结出安排的注意点:要劳逸结合,睡眠要保证10小时等.在对症下药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5. 倾听异议,寻求和睦课堂.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在课堂上,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人,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那么,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眼睛里要能“看”到学生.这里所谓的“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体会.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学生的思维碰撞,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及时调整课堂的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尤其要注意,在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很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钓鱼式的,只关注自己是否已经钓到了答案,而应该蹲下去,倾听学生不同的回答,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关注不同的想法.由此,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反馈,和学生进行信息的交流,并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最终达到创建和谐课堂的目的.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怎样到达目的地”时,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要求小朋友们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安排在暑假中到北京旅游,并说说理由.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到上海乘坐飞机,快速到达北京旅游.但也有不同“凡想”的声音,有的学生说,现在我们有高铁了,可以乘坐高铁,虽然时间长,但很方便;有的学生说,可以自己开车去,虽然累些,但是沿途可以自由安排,顺便游玩更多的地方.甚至还有学生说,如有可能,很希望自己能有私人飞机去,梦想能乘热气球去等天马行空的回答.教师这时不能只从成人的思维出发,硬要学生统一答案,而应允许有不同“凡想”的声音,让课堂上百家争“鸣”,其乐融融.

品德课堂上出现不同“凡想”的声音,作为一个不经意的教育现象,其背后有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课堂上不同“凡想”的声音,深入探寻,抓住契机,把这些不同“凡想”的声音看作是教学中的资源.如果我们给不同“凡想”的声音给予正确的“伴奏”,那我们的课堂就能让不同“凡想”的声音跳出和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乐曲”,从而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责任编辑 朱泽玲

教学资源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简而言之:上文是关于对写作值得关注和品德和特殊策略探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资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