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两种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平湖秋月》和《月光奏鸣曲》中两种月意的美学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两种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3

《《平湖秋月》和《月光奏鸣曲》中两种月意的美学》

该文是两种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月光奏鸣曲》和《平湖秋月》和美学思考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音乐是自然之声,是音乐家通过音符表达情感的一种直接方式.陈培勋《平湖秋月》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为东西方“月光”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两首作品,将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演奏审美进行思考比对,在感知音乐给听众带来无以伦比的听觉盛宴的同时,还可以领略“以声写情,融音入景”的月意美学,收获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多是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关键词:陈培勋;《平湖秋月》;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创作背景;演奏审美

古今中外,“月”常常是艺术家们极为青睐的一种意象,并在许多相关的音乐创作中常常表现为一种“触景生情,情动生音”的自然流露.而其中陈培勋《平湖秋月》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为东西方“月光”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两首作品.虽然都是艺术佳作,但由于两位作曲家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的差异,使听众往往体验出不同的情绪韵律和音乐魅力.正如宗白华《美学散步》中说的:“音乐艺术中的意境,因人、地、情、景的不同,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美.如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致,就可以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情画意.”陈培勋的《平湖秋月》描绘的纯粹是一幅“万顷平湖长似镜”的西湖月色,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刻画的则是“要扼住命运喉咙”般不屈的英雄气节.

一、“见景生情”与“百端交集”

——从创作背景中感悟不同人生

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种族、环境、时代等外部因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无法规避的.因此,在比较音乐作品的内部材料之前,对其外部客观因素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陈培勋(1922 - 2006)广西合浦人,生于香港.从小随叔父学习钢琴,先后在香港、上海研习钢琴和作曲,这促使他对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9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谭小麟进修兴德米特的作曲技法,20世纪80年代又随苏联专家亚拉波夫和古诺夫学习配器,这都让他在基本理论和作曲技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5年,他将吕文成作曲的民族乐曲《平湖秋月》改编为同名的钢琴独奏曲.原曲是吕文成中秋时节游历杭州西湖时,见景生情而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曲调悠扬清新.陈培勋改编时大量运用丰富多彩的伴奏织体,将澄澄月色、粼粼波光表现得更加栩栩如生,他细致入微的表达使其成为了一首糅合中国传统音乐特点、印象派音响效果和浪漫主义作曲技法的优秀钢琴作品.

路易维希·凡·贝多芬(1770 - 1827)生于德国波恩.他的艺术创作在西方音乐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演变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乐圣”之名也由此得来.嗜酒成性、碌碌无为的父亲让贝多芬的童年过得十分坎坷,早早就踏上以音乐谋生的道路,但也因此养成了贝多芬坚毅不屈的个性.而自小随着戏院指挥奈弗学习作曲和巴赫等古典音乐大家的作品,则是贝多芬在苦闷的成长之路上的一缕阳光.加之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反封建运动等大变革的发生,都对贝多芬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从1800年起,以时代特征和个人命运为主题的个人风格的逐步形成,而《月光奏鸣曲》正是贝多芬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月光奏鸣曲》中,形式不再是音乐表达情感的牢笼,其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多变的音乐形态都令这首作品不同以往.

由于两位作曲家在人生经历、种族个性等外部因素上迥然不同,使得二者形成了迥异的创作曲风和性格特点.而灵感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直接影响思想,所以对生命的思索和艺术的领会势必存在差异,赋予音乐的主体精神也必然不同.陈培勋的《平湖秋月》描画的是清幽淡雅、安谧柔和的西湖月景.这首乐曲是为赞美而赞美,为美景而描绘,是纯粹地肯定月色的美丽,感性地刻画客观事物.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更多的是用音符来表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宣泄不满的情绪,并非是对月光的描写,是理性地发泄主观感受.这是两首音乐作品的区别所在.

二、“安静和谐”与“矛盾挣扎”

——从演奏处理中把握审美内涵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缺少意境的音乐只是徒具形骸.孔子听韶乐,似觉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正是一种意境.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道:“有境界自成高格.”写诗、品书、作画都离不开意境,音乐更是如此.流畅的旋律和娴熟的技巧是一种物质载体,是产生意境的助推器.但止步于谱面,没有上升到意境高度的音乐,也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机械运动罢了.

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常常以“虚空、高雅、静美”为目标境界,而《平湖秋月》正是一首追求此境的作品.《平湖秋月》是一首典型的民族五声调式音乐作品,曲子大体可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乐曲第一部分“起”,左手弹奏时要巧妙地运用指腹,轻轻地将琴键向外抚摸,三十二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要奏出连绵不绝的音响效果,力量要极其轻柔均匀地分散在五个手指,力度控制为弱奏,勾勒出月光如流水般轻轻泻在水波纹中的绝美印象.而主旋律则是建立在右手琶音的最高音,因此弹奏时,基于内心听觉,注意将手臂和指尖的力量集中于最高音,做到旋律线条平稳流畅,以达到优美顺畅的效果.第二部分“承”,主旋律由右手转向左手的中低音区,两个大连线和乐句中的小连线让左手在弹奏时需运用稍微夸张的手臂动作和高抬指轻落键的奏法,以便形成生动的呼吸感,在力度上也必须严格地遵循谱面上的力度标记,做到光影和鸣、云月相戏的意境感受.第三部分“转”,是全曲最难把握的部分,此处主旋律不断在左右手之间交替,而三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等不规律音型的出现,也使得音乐情绪有着较大的起伏变化,这些紧凑的音型要有条不紊地弹奏,让月光和水影相融成和谐的旋律.在乐曲最后一部分“合”的长音上,手指必须轻微触键后即刻抬起,并且巧妙地运用左右踏板,左踏板增加音效,右踏板营造泛音,弹奏一首朦胧的明月之曲.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分三个乐章.在整首乐曲的谱面上,贝多芬没有运用渐慢的情绪符号,而是常常出现渐强即弱,这样的音乐处理,让整首乐曲节奏感极强,更是塑造了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音乐意境.第一乐章为单三部曲式,始终贯穿的三连音奏法要巧用手腕,指腹贴键,弹得柔而低沉,要展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愿望,而不是月光般虚无缥缈.从第5小节开始,主题旋律出现,小指弹奏要始终保持高声部的音乐清晰,但不能忽视左手低音的和声进行.第二乐章为谐谑跳跃的小快板,它在悲伤低沉的第一乐章和激荡热烈的第三乐章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一朵清新的小花袅娜地开在两个深谷之间.此部分所出现的跳音必须严格按照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弹奏方式,跳停各半,切忌过度急促和跳跃.第三乐章为激动的急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的上行分解和弦急奏在保持“p”力度的基础上要时刻保持清晰手指颗粒性,直到第2小节第四拍处的重音和弦才将力量爆发,表现出焦躁不安的音乐情绪.第二主题的出现,稍缓的音乐旋律看似屈服,实则暗潮涌动,特别是结尾处直截了当的八分音符加大了悲愤的情绪,不带丝毫妥协,宣泄着满腔热血.75小节展开部开始,弹奏时双手齐奏,要求两手力度均匀,特别是右手伴奏不能喧宾夺主.101小节和弦可加弱音踏板来表现pp的音响,并且要时刻注意保持原速直到全曲结束,仿佛预示着贝多芬即便身体摧残,但他顽强意志的号角仍在呐喊抗争,永不停歇.

三、结语

陈培勋的《平湖秋月》整体基调是安静和谐,情绪起伏较小.演奏时要注意手指的触键和手臂的带动运用,描绘一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柔美月夜.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感情丰富,情绪起伏.从开始的轻柔婉转的贴键演奏到后来急板快速的指尖爆发,都反映出贝多芬越发加深的矛盾与挣扎.

一夜倾城,两种月色,感受“以声写情,融音入景”的月意美学,深入思考“两种月意”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无以伦比的听觉盛宴,收获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多是作曲家内心的感悟,带给人们更珍贵的是去寻觅精神故土本质情怀的思想升华.正是:“音乐之美可以使人打破世俗纠葛,使人精神进入超越尘世,遨游无为之境.”

两种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汇总,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月光奏鸣曲》和《平湖秋月》和美学思考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两种本科毕业论文两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