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项脊轩志类论文范例 与《项脊轩志》里的百年老屋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项脊轩志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7

《《项脊轩志》里的百年老屋》

本文是关于项脊轩志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项脊轩志》和老屋和项脊轩志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曹经纬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归有光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后人称为“明文第一”.《项脊轩志》中对“项脊轩”是这样定位的:“百年老屋”.文章开首这样说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下文中还写到“轩凡四遭火”“室坏不修”.笔者在听这篇课文的公开课教学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他的意见:既然是“百年老屋”,并且又旧、又小、又漏、又遭火,为什么归有光家不拆除呢?为什么归有光还要大写特写呢?课堂上,年轻的老师则是轻轻带过,认为是归有光为了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不合得拆除云云.真的是这样吗?学生的问题引发了我的关注!

一、“百年老屋”的意义

项脊轩既然是“百年老屋”,归有光家为什么不拆除呢?破破烂烂的,难道拆除了会损失了什么?学生的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阅读《项脊轩志》还需要有这样的思考精神,才能真正读出《项脊轩志》的滋味.

归有光家为什么不拆除呢?第一个原因是项脊轩是家族荣誉的象征.许多读者阅读<项脊轩志》只注意到归有光的祖父母、父母、老妪乃至自己的妻子曾住过项脊轩,但又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了.归有光之所以不拆除破旧的老屋,是因为,看着它可以回忆亲人存在时的一幕幕.其实,项脊轩历经多代,更应该理解为家族风雨百年的象征.归有光出生于正德元年12月24日(即公元1507年1月6日).他的父亲是个屡试不第的寒儒.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在宣德年间曾担任太常寺卿,这才有课文中的“太常公”的尊称.夏昶(1388-1470),字仲昭,为画竹高手,时推第一,名驰绝域.据史料记载,夏昶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后为翰林院庶吉士.皇帝十分赏识他的楷书,被推荐供事内省,授中书合人.尝待从皇帝出巡于南、北二京.正统年间,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

而“太常寺卿”是怎样的官职呢?按照唐制,太常寺卿属于正三品.朝廷举行大礼时一般由太常寺卿赞引,其主要任务是“皇帝派官摄行祭祀时,则为亚献官;三公巡行园陵时,由其陪同”.除此之外,太常侍一般在大祭祀之前,还要先视察牺牲(祭品)与器物是否洁净等.可见夏昶尊贵的程度.其孙女为归有光祖母,另一孙女则嫁文征明为妻.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家如此高贵!试想,在封建门当户对的礼俗中,归家的地位能低吗?否则太常寺卿的女儿如何肯嫁到归家来?由此可见,归家在夏昶时代也应该是江南大户,尊贵有加.而从夏昶的生活时期到归有光时期,亦算是“百年间”,项脊轩这间“百年老屋”,也应该是与夏昶比肩的、归有光祖上的“遗物”,是归家富贵昌盛时期的象征!这代表着归家尊贵历史的老屋,归有光怎么敢拆除它呢?

“百年老屋”既然对归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归有光为什么不直接点明?皆因归家在归有光祖母嫁过来之后的家道败落.归有光的祖母不说了嘛:“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读书久不效”说明归家还是个读书人家;但“久不效”,说明长久没有人读书做官了.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久不效”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史料记载,归有光父亲是个穷困的读书人.在其妻子年仅二十五岁就丢下三子两女去世了.这对于穷困的归有光父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归有光本人自嘉靖十九年(1540年)院试中举后,曾八次到南京应进士试,但皆落第,直到第九次方中了三等进士.因此,客观上说,这“百年老屋”是家道败落的见证!

当然,在归有光眼里,这“百年老屋”更多的是家族的历史、家族的荣誉和自我奋斗的动力源泉.不拆“百年老屋”,保留这样一个祖上遗物,对于一个家族没落的江南读书人来说,多少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明代文坛盟主王世贞赞日:“千载有公,继韩、欧阳.”我想,文贵含蓄深沉,文章每每点到为止.而归有光的行文便有这样的“神理”.对于“百年老屋”,作者不愿意在《项脊轩志》中赞美百年前的昌盛,更不愿意过多流露家道败落的凄凉.因此,不拆“百年老屋”,让它就这样历史地存在着,让它散发着幽幽的家庭气息,不是更好吗?这其实也是明代文人的一种心理眷恋.

二、归有光大写特写的原因

“百年老屋”项脊轩没有被拆除,相反却多次被修缮.归家的许多大事也都放在此背景下来述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明代散文多从容恬淡,常寄寓深挚的情感,显得含蓄、空灵、淡远.“百年老屋”项脊轩是归家悲剧的重要见证.归有光将自己所遇到的归家三代“多可悲”的故事,放在“百年老屋”的历史背景下来表述,就使得归家三代的凄凉不同一般,三代的艰难苦痛别有深意.

作者将归家的哪些“大事”放在项脊轩里来演绎呢?

首先上演的是“诸父异爨”的“大事”.“诸父异爨”破坏了“中通南北为一”的大家庭的和睦.作者写道:“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这样归家就出现了骨肉别居的情形.当“东犬西吠,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时,这哪里是百年豪族、百年书香人家应有的格局?“诸父异爨”表现的是家庭不和谐,家族大衰败.而这种衰败放在“百年老屋”里诉说,就更显得伤感、悲凉.“百年老屋”不说话,但它见证了兄弟不合、家庭分崩的局面.当“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时,作者生发的感叹全在“凡再变矣”之“矣”字中.这是作者左右不了、控制不住的.家族的败落,对于归有光这样的读书人来说,怎能不心痛呢?

其次上演的是“先妣唤姊”的“大事”.归有光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这位老妪常常对归有光说:“某所,而母立于兹.”她又回忆:“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老妪忆母图写的是母亲对女儿的慈爱与呵护.但“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为什么?皆因归有光母亲去世早.写定此文时,归有光已三十三岁.他母亲去世时,年仅二十五岁.这样“百年老屋”里贮蓄的就是失母之痛!归家衰败的何止是“百年老屋”项脊轩这一间屋子呢?母亲早逝,先大母不在,万事让人痛心!

“百年老屋”承载的还有归有光的科举之痛.归有光“自束发读书轩中”,他期望能够榜上有名.但自幼明悟绝人的归有光,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院试第一名,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尽管他“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对此次举业满怀信心.可乡试却连连落第,八上南京,皆榜上无名,直至三十五岁才以第二名中举.写《项脊轩志》时,恰恰是嘉靖十九年,此时他已经连续八次参加科考而无名.所以,回忆“大母过余”时所说的“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看到大母所送的“象笏”,归有光“瞻顾遗迹”,如何能不“长号不自禁”?——“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的“象笏”,归有光何日才能“用之”?而这“长号不自禁”发生在“百年老屋”项脊轩中,这是不是有“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凄凉?归有光少年时胸怀大志,他说:“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耳,谓有奇景.”但面对不断的落榜,他只能“长号不自禁”.“百年老屋”目睹了最悲惨的哭泣!

当然,“百年老屋”见证了他与妻子的爱情,也见证了妻子的早逝.“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百年老屋”又见证了夫妻生死离别的人间惨剧!

综上所述,《项脊轩志》以“项脊轩”为明线,以三代亲人间的悲欢离合为暗线,展开百年家事的述说与抒情.“百年老屋”看似旧、小、漏、暗,但作者将家事放在其中叙述——不事雕琢,平淡从容,实则达到了百念丛生、意味深长的效果.如果要探讨作为“嘉靖三大家”之一、作为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为什么要大写特写“百年老屋”?这里面蕴藏着归有光的行文智慧啊!

项脊轩志论文参考资料:

高项论文

言而总之,这是一篇适合《项脊轩志》和老屋和项脊轩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项脊轩志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项脊轩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