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成都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观山人:他们在成都遥望雪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成都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7

《观山人:他们在成都遥望雪山》

该文是有关成都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成都遥望雪山和观山和观山人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这不仅是一种与雪山异域浑茫、源初的遭遇,更是一种与我们自身作为人这一物种蕴藏之可能性的重逢.

文/ 本刊记者康琴

初冬,傍晚,零度以下.飞机的轰鸣声从康定机场方向由远及近,掠过宁静圣洁的斯丁措湖上空.雅拉神山倒映在湖面,点点星光开始点亮湖水,远处的灯火呈现出火焰般的暖黄.

户外摄影达人尹攀从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相机取景框挪开视线,哈出一口白雾,搓了搓冻僵的手.这样的寒夜他经历过很多次,与低温相伴的,是辽阔寂静的旷野里天地间默然存在的神圣与未知,对此他心存敬畏,不晓得自己会从中收获什么,只是内心宁静如湖水.

那晚,尹攀在湖边待了一夜,收获了他见过的最美星空.但他没有想到,新年第二天,他拍摄的单张15秒、连拍153张叠加、累计38分钟的“星空下的雅拉神山”,荣登新华网《50幅作品,见证2017中国最美星空》首页题图.其中包括这幅在内的4幅作品,都是出自成都的观山爱好者群“在成都遥望雪山”(以下简称“雪山群”)里的成员.

这不是“雪山群”第一次出现在媒体视野并引起轰动.“群”如其名,他们频放“大招”,搞出来的动静都不小.

“雪山城市”纪年

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成都人被朋友圈的雪山照片刷屏.几天大雨下透后,云遮雾绕的西部群山拉开了面纱.这天早上,丘寒(尹攀在群里的别名)拍到了距离成都230公里的“蜀山之王”——贡嘎山的全景.这是成都人第一次从市区清晰地用影像记录到贡嘎“真容”,被“雪山群”誉为“发现海王星级的里程碑”.

半个世纪前,拉朗德成就了海王星的发现传奇——数据推演出“笔尖上的发现”,由预见到后验.在成都市区拍摄到贡嘎山也有着类似的“后验”.

“这还要多亏数码摄影的普及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从2008年起,“雪山群”里的几位元老级成员开始自发进行雪山影像记录和卫星地图标注,并初步计算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主要景观:成都直线距离120公里以外的“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幺妹峰.有了这个基础,拍摄与之遥遥相对的“蜀山之王”的理论条件具备了,只欠一个可见度的“东风”.

于是,当雨水洗尽尘霾,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时,这一天终于来了.

拿他们的专业术语来说,贡嘎山的成功记录,符合一般科学发现认识论中的可预见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从此以后,成都人可以骄傲地宣称:成都,是全球罕见的能够看到7000米以上级雪山的特大城市.

贡嘎神山的“真容”,为成都贴上了另一重身份标签.在5个月后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从“成都遥望雪山”引发的话题:世界都市谁能看雪山》用了20版的大手笔讲述全球雪山城市的魅力.这个策划的封图就是两个跨版的从成都市区拍摄的贡嘎神山照片.成都不仅作为此次策划选题的“导火索”,更作为中国唯一上榜的雪山超大城市被重点介绍,一举跃入可以与西欧的日内瓦、美国的西雅图媲美的雪山景观城市.

如果可以把兴趣爱好发展成一项事业,“雪山群”已然做到了.这项事业还在不断壮大,刷新着大家的想象力.

重度“雪山控”的观山日志

十九大期间,一段关于四川风光的视频在一众党政新闻报道中显得别具一格,并且迅速“屏霸”了朋友圈.这条名为《看见四川》的视频全长4分46秒,以视频和延时摄影的方式展现了四川的名山大川,以及遥望这些雪山的城市——成都的城市风貌.

丘寒正是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者,这段视频的素材,他积累了三年.在这之前,尽管已经因拍摄雪山而“火”过一次,但他对外界的声音不管不顾,沉迷在自己的雪山世界里.

在组建“雪山群”之初,这份纯粹让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一.随着队伍的壮大,群里渐渐汇聚起各类“人才”:理工科学霸和资深文艺青年、重度户外(登山)爱好者、植物学家、摄影达人,以20多到30岁的青年人为主,大伙儿各尽其才,合力“搞事情”.从天气预测,到利用谷歌地图测定雪山高度,用专业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后期拼接、处理,再到开设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观山日志,这一系列工作没有任何回报,但是他们却乐此不疲.

群里的重度“雪山控”锦城,除了每月必登山,还在买房的时候舍弃了上班近的便利,住到了离“窗含西岭”更近的西门,楼层选了顶楼.这样一来,只要天气好就可以即时记录.锦城说,观山拍摄除了要起早贪黑、有长焦镜头和三脚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天气.长期积累的经验让他在头一天傍晚就能预测到第二天的天气,他会查好日出、日落时间,然后调整好设备,调好闹钟,早早入睡.清晨,闹铃一响,他一跃而起,在别人还在梦乡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迎接第一缕曙光和在朝霞之中掀开面纱的群山.

如果哪天清晨6点群里就活跃起来了,那么没错,这一定是个好天气.

“大雪塘!”“巴朗山!”“幺妹儿!”“光光山!”……伴随着各种雪山的“昵称”和大呼小叫的热情,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随即开启了“雪山直播”模式.而在线下,说不定某位大神正在某座雪山,或者正在前往雪山的路上.

事实上,看似宁静的雪山也不总是温柔的,有时候需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当你靠近它,就会感受到它的力量.”

2015年国庆节期间,锦城与10余名驴友徒步穿越理县九龙池.入夜后大家在山中露营扎寨,本来天气晴好,谁料半夜突降的暴风雨雪,让气温骤降,锦城的帐篷也被狂风吹翻了,只有挤到另外一顶帐篷中去.那一夜,每个人都心惊胆战地挤在帐篷里听风雪呼啸,天亮了钻出帐篷,上面压了厚厚一层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大家怀着劫后余生的心情在向导的带领下原路返程,中断了原计划,恭恭敬敬地打道回府.“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锦城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观山的力量

“继前天(1月4日早上)成都北部看到龙门山脉的红照壁狮子王峰,今天成都的空气继续飘优,上午阳光明媚,蓝天上白云朵朵向西南飘去……到了傍晚,晚霞如约而至,虽不及夏日晚霞的热烈奔放,但在这个冬日,也是十分难得……”

这是“雪山群”公众号发布的2018年第一篇观山日志.当期值班者雨屏字里行间带着几分抒情散文的调调,他写道:冲去去年岁末的雾霾天,新年的好天气又让“憋出内伤”的成都人“满血复活”.

出于“职业习惯”,“雪山群”的成员也成为对天气、空气质量最为敏感的一群人.由于气候和地形原因,成都的大气污染主要体现在冬天.“2017年能看到雪山的天数变多了.”近两年成都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将“预留都市核心区重要开敞空间对西部雪山的视线廊道”纳入总体布局,这座城市正谋划着如何为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提供空间条件.这一消息也让“雪山群”的成员感到欣喜.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群人的爱好会不会改变一座城市.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期待着雪山盛景.如果你非要问,他们不会给出你什么高大上或者矫情的理由,原因有且只有一个:他们喜欢这座可以看见雪山的城市.

但喜欢的方式不仅仅是记录这座城市的美,更是以实际行动保护她的美.“雪山群”在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都倡导绿色出行,带走所到之处的垃圾,鼓励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随着这个城市而改变的,是这里的人,尤其是许多曾经不适应成都天气的外地人、外国人.在一家跨国广告公司工作的琳达原是地中海沿岸居民,盆地气候让她一度患上轻度抑郁症.她没想到在成都住了一年,居然被雪山“治愈”,每周登山、观山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雪山群”中一位大学老师匡宇所写的一篇文章看似有些“超现实”,却让成员们泪目:“观看,让我们重新拥有对世界和星球进行直观的力量.这不仅是一种与雪山异域浑茫、源初的遭遇,更是一种与我们自身作为人这一物种蕴藏之可能性的重逢.这种遭遇和重逢意味着:我们自身就是自然.”

成都论文参考资料:

成都论文发表

小结,这是一篇适合成都遥望雪山和观山和观山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成都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成都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