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成都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从成都到映秀:骑遇龙门山断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成都范文 类别:论文提纲 2024-02-18

《从成都到映秀:骑遇龙门山断带》

本文是成都相关论文范文例文跟龙门山和成都到映秀和成都类论文范文例文。

从海拔500 米左右的成都平原出发上川西高原,岷江是最好的向导.溯江而上,高原的门户是绵延200 多公里的龙门山脉.近年来,许多人可能是从一个地质名词——龙门山断裂带——知道了这条绵亘在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山脉.2008 年5·12 、2013 年4·20 芦山地震都发生在这条断裂带上.

不巧的是,以骑自行车的速度从成都市区出发,沿岷江峡谷而上,怎么也得在这条著名的断裂带上住两宿:第一天是映秀,5·12 地震震中;第二天是叠溪,80 多年前,一场特大地震造成的堰塞湖给今人留下了著名景点“叠溪海子”.

出发的日子是一个初夏的大晴天.我从市区出发,山哥和老鱼居住在成都最远的郊县蒲江,他们从那里出发.我们相约中午在都江堰会合.

前一年差不多也是这时节,我们曾一起从蒲江出发骑行318 国道川藏线,最后用21 天时间骑到了拉萨.那是我们有生以来骑得最远、旅程最难的一次骑行.乘机返回成都之后,我们都赌咒发誓:“哪个龟儿子再骑那么远!”但很快好了伤疤忘了痛,大约一个多月之后,我们就开始计划来年的行程:山哥想去环海南岛,因为他活了半辈子竟然没去过;我觉得对骑过川藏线的人来说这太没挑战性,只是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线路;老鱼从来都是跟着走,从来不操心目的地和方向.我们商量好,每一年都利用年假的时间去骑一趟20 天左右的长途.

终于确定了川西北这条线路.找到之后,我们不免感叹“灯下黑”——这条线路无论地形的多样性、气候的多变性还是沿途人文风貌的多元性都是一流的,非常适合骑游.我们设计的线路大多是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一路从平原上高原,要翻越许多山梁,还要穿行草原;要经过农牧区的羌族和嘉绒藏族聚居区,还要穿越草原上安多藏族的游牧地.做过必要的功课之后,我们设想此行比川藏线轻松,但沿途风景、历史人文和民族风情应毫不逊色.

第一天,110 公里的骑行路程平淡无味.中午时分,从外江大桥过江,如约与山哥、老鱼会合.吃罢午饭,三人沿着簇新的213 国道开始爬缓坡.不一会儿见到了紫坪铺水库大坝,但紫坪铺水库的浩渺宏阔,飞跨其上的都汶高速高架桥的如虹气势,都因当天浓重的雾霾而褪色不少.

紫坪铺水库是成都的蓄水池和安全阀,它扼守在龙门山脉向成都平原过渡的地理台阶之上,像一个巨无霸挺身挡在千年古堰都江堰身后,成都平原的水患因这道大坝而大大减少.身为成都人,我至今对这座城市发大水的记忆有两次:一次是童年时期,大约是上世纪70 年代中期.那时我住在府河边万福桥附近的外婆家,依稀记得当时大水直逼万福桥桥面,舅舅他们那些小伙子光着膀子从桥上轮番跳水,似乎这水灾给他们带来了一场狂欢.最后一次是1981 年,彼时已上初中的我记忆比较深刻.一位同学家住南河边渣滓坝(今彩虹桥附近),泛滥的河水淹到了二楼他家的房间;我们一帮街娃则拆下口罩的纱布做了搬罾,从河里搬回许多泥鳅.自此之后30 多年,再无如此规模的城区洪灾记忆.紫坪铺水库自2006 年竣工投入使用,它能将下游河段的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上消除了岷江对包括成都市在内的川西地区的水患.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我们大概同样可以说,古蜀文明是岷江的厚礼.李白诗中描写古蜀国历史时,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句,有学者考证,这个传说中的鱼凫国就是一个生活在岷江边上以养鸬鹚渔猎为生的部落.千万年来岷江的不断冲积塑造了成都平原,这种自然的冲积力量在文明史中也时常表现为一种灾祸,而禳灾造福的不懈努力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岷江在都江堰被李冰父子的伟大工程分流后,各条支流朝东南方驰向成都平原,如今,经过紫坪铺水库的调节,已润泽了73.37 万公顷耕地.淌过沃野的条条支流又逐渐汇积,在彭山县江口镇重新整理为一条大江,迤逦向南,在乐山再集合大渡河、青衣江,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在大宗物资依赖水运的年代,这条水路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岷江上游远至松潘的木材,顺着这条水路可以漂到重庆.半个世纪前,成都到乐山是通航的,从九眼桥登舟即可下重庆、入长江.

这种地势也决定了我们此次骑行直到岷江的发源地松潘都是上坡路.这是一条沿着岷江河谷逆流而上,纵跨3 个传统民族文化区的线路:首先是岷江沿岸的城镇及河谷地区,传统上主要是汉族、回族聚居地;汶川至茂县以北的叠溪,海拔相对较低,主要为羌族分布区;叠溪以上到松潘北部岷江源一带高海拔地区,主要为藏族分布区.这种民族分布格局近几十年来因为经济发展、生态变化等因素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大体轮廓仍得以延续和保留.

经过156 米高的紫坪铺大坝不远,一座巨大的公路桥飞跨水库,那是都汶高速公路全长1436 米的庙子坪大桥.5·12 中,这座大桥曾被拦腰折断,中部两个桥墩间10 根50 米长的T 梁全部落入水中,桥墩也出现裂痕,部分桥梁出现位移,最大的一跨桥面位移半米多.万幸的是,水库大坝安然无恙!人们凭常识可以想象,如果大坝在大地震中没能挺住,那下游的成都平原将瞬间成为泽国,“人或为鱼鳖”……

骑进长长的紫坪铺隧道,灯光幽暗,某些地方壁间还有一些渗水……这时,我猛然忆起自己曾在一片黑暗中徒步走在这里.那是5·12 之后几天,我与一名同事奉命到刚刚打通道路的龙池乡采访,返回的时候就是从这里经过的.那时隧道里完全没有照明,通行的车辆也极少,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气氛中,我举着打火机往前走.打火机烧得发烫了,只得熄灭,顺着路坎摸黑往前挪,好不容易等到一辆车驶过来,趁着车灯的光亮紧跑一段……那隧道实在太长了!

过紫坪铺不远就见到了阿坝州的界牌.印象中一个在高原烈日下闪耀着童话光芒的“异域”,竟然在离繁华都市不足百公里的地方,这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奇怪.一直沿公路向西,经漩口再折向北去映秀.漩口到松潘的雄山是全长230 公里的岷江大峡谷,峡谷平均深2500 米,超过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深度,但骑行其间,几乎找不到穿行谷底的感觉.岷江自群山之中蜿蜒而下,裸露的河床和淤积的泥沙令江水显得逼仄,远山和河谷的灰色调在雾霾笼罩下显得更加晦暗,几乎让人联想起大多数流经城市的河流.溯流而上,江岸上间或可见成堆的碎石和运送碎石的传送带,不少地方还见到覆满灰尘的水泥窑罐耸立江边.抬头眺望江边的峭壁上,大型机械正在掘进隧道,洞口用大红字牌标示着隧道的名称;高速公路如银练从一山拋过来,又向对面的群山蛇行而去,没入隧道之中.骑行一段距离,看得多了,才知道正在兴建的隧道属于成兰铁路.

印象中的岷江应该是清澈而雄健的,不似雄狮也当如骏马,甚至“岷江”这个发音也给人清越、开阔之感,脱口一出就能感到浩浩洪流奔涌向前.但眼前这条江却更像是一条毛发肮脏的驯犬,它被驯服得那样怯懦而卑微.如今,主人是工厂和工地,它们拽着这条小犬的脖子,昂首于道边供进出九黄线的游人参观.工厂和工地正充当着风景,而岷江已退为背景了.

岷江这副零乱的面孔一直持续到茂县.

从前,我的足迹仅限于茂县以近的岷江中游这一段.狭窄的山路,一边是疏松石块垒成的濯濯童山,一面是悬崖峭壁下的滔滔江水:这是对环境的整体印象.每到夏季,这条通往九寨天堂的公路险象环生,塌方断道、落石伤人甚至客车坠江的事故和惨祸时有发生.如今,213 国道的路况比十几年前好了不少,大规模的边坡护壁工程也使山体看上去有了安全感,但塌方造成的灾害仍时有发生.

大肆砍伐森林给岷江和岷江流域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残缺,从上世纪早期开始,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大肆砍伐给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灾难性影响.资料记载,上世纪50 年代末至70 年代末,这里先后组建了15 个团级森工企业从事采伐,斧斤所向,大小靡遗.1958 至1960 年的“大跃进”期间,年采伐量由1955 年的12 万立方米猛增到230 ~ 290万立方米;1953 至1983 年30 年间, 阿坝州累计交运木材4000 多万立方米,占全省同期上调数的73%,造成森林资源锐减;至70 年代末,岷江上游的森林覆盖率已下降为18.8%.森林的过量砍伐,加上其他人为原因,导致岷江流量减少,这直接影响到下游成都市河流的水量.据监测数据,上世纪50 年代时,成都市望江楼的径流量为每秒38 立方米,而80 年代时仅有每秒5 立方米;泥沙量增加;上游山峰雪线上升,松潘县雪线上升1/3;森林蜕变为灌丛草甸;干旱河谷面积扩大.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地质灾害增多,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发生概率、发生区域和成灾的严重性都趋于恶化;气候变化,风灾、洪灾、雹灾等亦趋于频繁.

这里曾经是植物的天堂.1903 年,著名“植物猎人”——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沿岷江河谷到达松潘,沿途考察当地植物.在他留下的著作中,漩口这一带的河谷里,“这个地区要么是玉米地,要么是茂密的森林”,在这里,威尔逊采集到一些“有趣的”植物:开黄花的五味子、开白花的藤山柳、开紫花的云南冬青,还有攀爬植物猕猴桃;他还见到了一些“很特别的树种”:珙桐树、白辛树、银鹃树、水青树、桃树和七叶树.而在卧龙一带的植物茂盛的山上,威尔逊发现了一棵新种的黑松,并以自己的名字将它命名为“威尔逊松”.这里还有绣球花、绣线菊、金银花、山梅花、荆棘、蔷薇、荚莲等奇花异卉,品类之丰富令他叹为观止,惊呼“在我的中国西部的旅途上,我还从未见过任何地方有如此丰富的木本植物”!

在岷江峡谷,威尔逊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被称为“帝王百合”的岷江百合,这与被西方称为“中国鸽子树”和“手帕树”的珙桐、被称为“高傲的玛格里特”的黄花杓兰、被称为“花中皇后”的月季、被称为“华丽美人”的绿绒蒿以及后来成为新西兰重要的栽培水果“中国鹅莓”的猕猴桃等一起,成为这位“植物猎人”先后5 次、总计12 年在华期间的重要猎获物,威尔逊因此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为丰富全球温带地区的园林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午5 点过,我们穿过一处处地震遗迹到达映秀.在公路边一处新建的旅游步行街上,我们在街口的一个农家旅馆住下来.映秀的海拔只有918 米,天气燠热,而我为了精简行李重量,竟连一件汗衫也没带.步行街上挂着千篇一律的“民族服装”,我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可以勉强穿上身的短衫.

震中石和漩口中学遗址都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我们步行去了这两处“景点”.骑行一天,喝了点酒,我们都早早上了床.我的房间临公路,我知道公路对面的山上就是地震遇难者公墓,那里离我的床头直线距离只有两三百米.5·12 中,只有12000 人的映秀,死亡人数达到6566 人.

巨大的灾难让世人知道了映秀这个偏远小镇的名字,而身为四川人,我们却本能地拒绝唤起那些至今尚有温度的记忆.

(摘自成都时代出版社《骑遇川西北藏羌秘境》作者:蔡军)

成都论文参考资料:

成都论文发表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成都本科成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龙门山和成都到映秀和成都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