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小学品德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四个入在小学品德和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学品德范文 类别:学术论文 2024-04-07

《四个入在小学品德和生活教学中的实践》

该文是小学品德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品德与生活和实践和教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小学低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品德的主渠道之一,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关键.本文论述把四个“入”(教学目标的出入、师生情感的投入、生活素材的切入、童心童趣的融入)引用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推动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A-0049-02

小学品德与生活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发挥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作用值得教师思考.笔者在实践教学当中,通过探索,总结出四个“入”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出入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甚至无法展开.如果有了教学目标,但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准确,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出入.这个出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聚焦“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能否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以儿童四个方面的生活——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为课程的基本框架来确定课程目标.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出入实际上是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使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的《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为例,来看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A:通过收集身边的花木信息,使学生了解身边花草树木的特点及生长情况,知道植物是由我们身边的工人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不仅美化了环境,妆点了生活,更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干净整洁,适宜居住.同时,以“南宁绿城”为例,让学生在了解家乡之美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师B:通过组织学生从家里带来花木植物,开展户外花木展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美丽,感受植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并通过儿歌、表演、故事等形式,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这两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但是都把握好了教学目标的出入,既照顾到“三维目标”的达成,又坚持了“三贴近”原则,尤其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上,无论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还是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生活,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要求的精神实质是高度一致的.

二、师生情感的投入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指出:“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小学品德与生活正是要在感情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品德,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教学质量不仅仅依赖教师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还取决于教学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真挚感情的投入.同时,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部分,道理情感作为中间环节,是达成德育目标的关键.因此,除了教师的感情投入,学生的感情体验也十分重要,只有师生感情双向投入,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达成德育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无尽的爱,这是投入感情的基础.教师面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传递着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在燃起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有助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氛围更轻松,让学习更快乐.因此,教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淳朴的师生情感,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学生不一定愿意接受或乐于接受,这需要教师在传递知识时,附加感彩,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例如,在《花草树木点头笑》这节课上,教师A在总结花木的特点及生长情况时,不但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思想感情,而且肢体语言非常丰富,仿佛成了花草树木的“代言人”,这就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B通过儿歌、表演等形式,展示花草树木的特点与作用,学生在分享中学习到知识,在感情交流中陶冶了情操.

三、生活素材的切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核心是“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尽管杜威和陶行知两人在教育思想上有所侧重,但是实质是一致的,就是教育离不开生活.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谈教学,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学也会陷入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切入生活中的例子,这些例子一定是学生能感知到的、熟悉的.仍以《花草树木点头笑》为例,教师A以学生所在的“南宁绿城”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这显然是学生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的,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不仅能对“南宁绿城”更加了解,而且结合自己的感受,能体验到“南宁绿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学生生活在“南宁绿城”的自豪感,热爱家乡“南宁绿城”的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教师B让学生从家中带来花木植物,开展户外花木展览实践活动,也是把实际生活融入教学的典范,在展览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比较了解自己带来的花木植物,每个学生都可以当“解说员”,通过互相介绍、相互交流,大家很快就对不同的花草树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这是生活与教学的融合,也是教学的升华.

四、童心童趣的融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学习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说明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审视当前许多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好好学习,别调皮捣蛋,谁不知学生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根本毫无用处.教师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多下功夫,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上来.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则是水到渠成.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带着一颗童心,教学带着一股童趣,学生自然会兴趣十足,这是由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的认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觉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显然,小学生正好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尚不能完全脱离实物来进行逻辑思考,其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使教学充满童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可以借助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漫、模型、投影、幻灯片、录像等,使课堂教学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丰富多彩.另外,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真善美,教师可以借助儿童文学作品,选择贴近教学主题又充满童趣的故事、儿歌、童话、绘本等作为教学素材,感染学生,启迪学生.教师B在《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以故事、表演等方式演绎花草,拟人化的方式使教学充满了童趣,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自然好.同时,教师个人也不能高高在上,总是以“家长”或者“长辈”自居,而要充满童心,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秉持一颗童心教育学生、评价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四个“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应用时需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注意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知识起点相联系,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要高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挑战性,但是又是学生能达到的,学生达到的前提需要教师的引导,这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次,师生的情感投入上,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不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第三,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和搜集生活素材,不要拘泥于课堂教学,可以把课堂搬到校园之外,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后,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因生活琐事影响对学生的态度,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同时,要善于学习,尤其要学习心理学、儿童文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教学生趣盎然,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收获知识.

(责编周翠如)

小学品德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英语论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上文结论:本文是大学硕士与小学品德本科小学品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品德与生活和实践和教学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