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师交流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为了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在职培课上和教师交流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师交流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4-13

《为了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在职培课上和教师交流》

本文是关于教师交流方面论文范例跟教师交流和课堂和观察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持人语】课例研究走进中小学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基层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观察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还真不容易.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王丽琴博士领衔的“课例研究课程化工坊”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将课堂观察的理念与技术引进中小幼的课例研究当中,形成了一系列区级、校级职培课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在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对教师的真正价值、怎样进行课堂观察等方面形成了有个性的系列思考.本期集中呈现四篇专题研究报告,形式多样、视角多元,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周益民

摘 要:课堂观察的宗旨和目标是改进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庸俗化观察”,为教学改进而进行的课堂观察是用科学化的研究方式重新认识课堂.观察与倾听学生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观察时选择教室中间靠前的观察位置进行观察,能够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状态的投入以及学习方式的展现进行有效观察,从而改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改进课堂观察观察简案基于自身的经验以外,就要从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如言语、行为等)来作评判.所以说,自然状态的课堂观察是始终存在的,但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课堂观察.我想先讲一个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明这一点.

那是在很多年前了,我才上初二,当时在上晚自习,八点左右,主要内容是完成作业.晚自习过程中,恰好我在和周边的同学说话,数我说话声音最大、最亮,忽然班主任跑到教室里来,直接站到我面前(我坐在第一排靠近门的地方).班主任上来就“啪啪”给我两个耳光,直接把我的书包扔到了外面,说:“你不要来上学了.我从门外观察,发现你不好好学习!”注意,这是他的观察,他的观察重点是什么呢?就是我在上晚自习时是不是在认真学习.从现在的视角看,他其实更应该这样问:“你晚自习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为什么大声说话?”我估计直到现在,教师身上这种类似的“观察”也还存在,我把这种“观察”命名为“庸俗化的观察”.而我今天讲的课堂观察,其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学生或是找学生的问题,而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就比如我上一节课就开始观察大家,不是为了抓住几个典型,而是努力改进我的教学内容.可见,为了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其宗旨和目标,是区别于“庸俗化的观察”的关键;

再有,日常就存在的观察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太常见,太经常发生,所以大家感觉到观察无时无刻地存在,也就容易意识不到其存在.例如,最简单的察言观色,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每天都在发生,但这种观察也有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而重新认识的第一步就是“陌生化”.

去除课堂观察的“庸俗化”,以“陌生”的双眼重新认识课堂观察,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趋势.我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从2004年到2012年有关“课堂观察”的相关文献,发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大家认识到课堂观察越来越重要.有趣的是,用“课堂教学改进”等关键词去检索,从2006年到2012年,同样逐年上升,且与课堂观察的研究文献呈同步提升的态势.这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说明课堂观察应该服务于教学改进.

进一步说,课堂观察也是科学化地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因为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观察是最基础的一种方法,相当于实验法的基础.完整的观察研究有基本假设,有操作方法,有数据收集,有验证与反思.从程序上看,课程观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式,放在教学改进方面使用,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观察谁?

以往,听评课教师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主要关注教师的讲授与组织等活动,却常常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生.日常的课堂教学主要的观察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很多观察者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转到教师身上,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怎么办?开始阶段,建议观察者侧面朝向教师,视野范围主要聚焦于学生.此外,建议课前尽可能熟悉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流程与重难点.换言之,只有观察者在非常熟悉教学的情况下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观察学生中去.

我们不是排斥观察教师,而是强调只有通过观察与倾听学生,才是教学改进的最重要依据.在实践当中,即使要观察教师,我们也建议换一种角度或方式.例如,在小组合作时,通常“观察教师”被忽略,而我们认为此时教师的引导和巡视很重要.我们做过一个实验,请观察者观察教师.观察什么?不确定内容,让观察者自主选择.其中,有一位观察者观察了教师的巡视情况——在哪个小组停留的时间最长,停留的次数,哪个小组没关注到,在小组停留时做了什么事情……这位观察者还就观察的内容写成观察报告,指出了教师巡视的盲区,点明了巡视的目的不在于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以及寻找展示优秀小组,而是应该发现合作的关键点.我们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观察教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然,观察一定要介入学生的学习,进行互动式的观察.

三、坐在哪里观察?

观察时应该坐在哪?这也是一个问题.以往,观察者大多集中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但我建议坐在学生当中.初期,观察者一般会坐在单侧面,这是一般的位置.我觉得可以这样选择,观察者的注意力会聚焦,因为另外一侧没有人,是墙.初期观察者一般只能关注到四个学生,毕竟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到了中期,选择的位置应该在教室中间,至少两边都有学生.这样,覆盖观察的面会更广,更具有挑战性.观察的学生越多,对这节课的把握程度、评价程度越客观.即使是在教室中间,还有最佳位置,我大概做了三年时间的观察,认为是最佳位置在教室的中前方.

为什么?因为一般情况下,坐在教室中间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中等的、有好的、有差一些的,分布比较均匀.如果坐到教室最后观察,几乎观察到的6个学生当中,可能有5个学习成绩比较弱,教师抛出的问题,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回应.所以,我发现教室中间靠前的观察位置较好,学生大多能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就更具有典型性.每次我坐在这个位置上都会在心里作判断,课后跟教师验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判断都是对的.

四、观察什么?

(一)学习目标的达成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非常强调目标的达成.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从学习目标预设的合理程度、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目标掌握过程的意义程度等方面设计观察简案(详见表1)

这里,着重讲讲其中的“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

第一是“预习和作业的对比性”.例如预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完课文,提1~3个不懂的问题.有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沪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雁》一课时,在预习环节,搜集了两个班一百多个问题,梳理后,她发现学生的问题可分为这样几类:(1)关于文章情节.如:文中写到两次“雁久久不愿离去”的目的是什么?(2)关于文章主题.如:大雁和她丈夫的梦想是什么?(3)关于文章写作手法.如:文中为什么要加入张家男女的对话?(4)关于课文的后续假设.如:大雁自杀了,张家夫妇是怎么想的?(5)无效问题.如:这篇文章是真的吗?

经过大家的讨论,设计作业题目如下:“张家人看到大雁殉情的结局,会有什么表现?请注意从张家人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两方面写出你的合理想象.”这是让学生以作者身份续写,对人物反应进行拓展.这样的作业,既可以通过学生描写所流露出的态度和情感,检验“自由与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的认同程度,也可以深化教学目标——对造成雁的悲剧人类行为的反思.

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动作描写多为“埋葬大雁”“坟旁种树或献花”,心理描写则集中在“悔恨”“懊恼”等关键词,而且在张家夫妇之间产生了对立和冲突,使得人物的内心和行为转变有了过渡和变化.最让听课教师惊喜的发现是,有的学生把问题的解决置于更为广阔的情景中,特别是将自身的家庭生活情景内化到故事中,仿佛这件事刚刚发生在她的家庭之中.

通过预习,学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情节和主题,也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就应该切实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到什么程度?通过作业分析,学生将把关注的情节和主题开始内化,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心理或情感上的深入变化,另一个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因此,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有了提升.

第二是“课后的访谈”.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参与回答和讨论,观察者要想判断学生到底学了还是没学,就只有借助课后访谈了.访谈内容可以是“老师重点讲了什么内容,你举个例子”等等类似问题.

第三是“当堂小测试”.当堂小测试是大家用得最多的,特别是理科,教师可用诸如转换题目的表述方式、增加些干扰的条件,变形变式进行测试.

(二)学习的投入状态

布卢姆曾经将“情感”与学习比喻为两个并列的梯子,他认为,在攀登过程中,不能直接依赖一个梯子,由于两个梯子层级的间距是不一样的,往往是交互使用,两者之间起着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先从“持续程度”和“积极程度”这两个方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

先说学生投入的持续程度.我曾在一所幼儿园做课堂观察,观察主题是“儿童的有效注意”.开课3分钟之内,大班小朋友的坐姿很端正;10—12分钟之后,再看他们的腰,开始弯了,手也开始动起来.儿童注意力涣散,有现实的生理因素,教师有没有办法去克服它?再看另外一个大班,15分钟了,小朋友的腰背还是保持直立.为什么?他们不停地在举手.这个教师很机智,在小朋友有疲倦感的时候,抛出了几个有兴趣的问题,小朋友们马上举手,腰一下子直起来了,注意力就开始提升了.在什么时段,儿童会发生问题?教师怎么去解决?实践告诉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适时提问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再看学生投入的积极程度.我重点讲一下对“圈画”的观察.大家别以为圈画很简单,就是圈一圈、画一画,实则不然.有位教师布置了阅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并要求圈画出关键词和不懂的词或句.我在观察中发现,学生打开教材找到相应课文的顺序很有意思:有的学生是从前向后打开,有的则是从后向前打开.这是有本质区别的,体现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熟悉程度,因为这篇课文是在教材的后半部分.接下来,学生开始圈画.其间,教师提示要依照故事发生的情节线索(板书“情节线索”)去寻找重点段落,问题是很多学生从文章第一段就开始圈画,这并不是主要段落.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了这个问题,赶紧提示学生可以从文章最后往前画,因为重点段落在后半部分.即使这样,还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圈画.如果细致地观察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是怎么圈画的,圈画在哪里,完成程度如何,你就会发现,学生投入的积极程度非常值得研究.观察反馈时,就可提醒教师,教学目标需要重新修改,教学流程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此外,还有一种大家都很关注的学习投入状态就是“游离”.怎么判定学生在“游离”?这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有时,一个学生课堂上一直板着一张脸,不参与其中,但下课一问他相应的问题,他都懂.你能说他是游离吗?所以,我一直没把握好这个“游离”的表征,建议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研究“游离”的学生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去克服这种学生的“游离”.

(三)学习方式的展现

如何观察学生学习方式的展现?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案例.因为现在的公开课上,小组合作用得多,问题也很大.我在不少中小学观察小组合作学习,基于这些基础,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简案(见表2).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中,要关注学习本身的任务.如,任务完成没有?投入度怎么样?是不是一个人完成全组的任务?是搭便车,假合作,最后派个代表,出去交流一下,之前做不做都无所谓,还是大家都合理分工,各自完成任务,形成合力?这些都是观察中的要点.

我的观察简案,重点放在递进性问题的解决程度以及合作聚焦问题的解决程度.这两个问题好像有点类似,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因为小组合作开展的过程中,问题布置可能是连续的,或者说是有递进性的.有的问题是在组内各自完成的,最后一个问题大家再合作完成,这种情况下就要观察各递进性问题的解决程度.而合作聚焦问题的解决程度,就是核心问题、主要问题的解决程度.

需特别注意的是,课堂观察中,课前和课后的小观察、小访谈必不可少.

举一个例子,一次课堂观察,我提前大约6分钟到教室.正好课间活动,我就站在门口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课间活动非常热闹,大家在一块儿有说有笑,有打有闹.于是,我对他们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做了一个假设——就是小组关系融洽.这节课的重点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会着重观察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成效如何,跟教师的互动如何.

在课堂上,我以为自己有了重大发现——就是同座的同学不交流,反而与后边的同学交流.课后,我与教师说起这一情况,她苦笑道:“郑老师,这两个同桌早自习的时候打闹过度,正互不理睬呢!”这个故事提示我,课堂上所观察到的现象,其原因可能在课前,也有可能在课后,怎么办?这就需要观察者课后进行访谈,带着问题去跟教师谈、跟学生谈;去测试学生的收获,去印证你课堂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以,课堂观察不仅是40分钟的事,还要延伸到课前5分钟、课后5分钟.为什么课前、课后最多用5分钟?要给学生留够休息的时间,5分钟之内就要把小观察、小访谈做完.所以,观察者要提前充分准备,带着观察主题进入课堂,去选择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最有兴趣的点和对象.课后,别急于离开,要多与学生交流,以验证课堂上的发现.

教师交流论文参考资料:

跨文化交流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网

教师杂志

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上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教师交流和课堂和观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教师交流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师交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