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线条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千叶成夫:线条的深度迟群作品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线条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1-15

《千叶成夫:线条的深度迟群作品》

本文是线条相关论文范本和迟群和深度迟群作品和千叶成夫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在画室里,桌面上平放着一张蓝色的绘画作品,画面上的划线处如同波浪一般反射着光线,闪闪发亮,微动涟漪,既像是绘画与光影之间的嬉戏,也仿佛是光的表演.面对光线,绘画奔放不羁地展现自我,悠游自在地舒展本我的姿态.光线洒在整张画上,看似为所欲为,但如果不借由绘画,也无法主张自我的存在.只是把一张作品平放在桌上而已,居然就可以让光线展现这么丰富的姿态!我的内心十分讶异,或者说,我从中得到了某种感动.

一旁的墙上也整齐地挂着同为蓝色系,美不胜收的作品三幅.只是因为平放在桌面上的那幅画在光线下太过夺目,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一时没有把焦点放在墙上的作品上.但是,只要目光一旦落在那几幅整齐排列的作品上,我马上就被在画作上闪耀的光芒、画作与光线的交互作用所吸引.一般而言,我们都是欣赏垂直悬挂的绘画作品,作为观赏者时常会意识不到作品在这种状态下被隐藏的某些特质,或者说,当作品被平放时,那些特质才得以彰显.这个偶然在我走进迟群画室的一刻被窥见,告诉我原来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我相信,艺术家们必然早就心知肚明了.

偶然欣赏了平放在桌面上的作品之后,我再度仔细观赏挂在墙上的作品,可以察觉出画作中隐藏着闪烁的光芒,也能更准确地捕捉到作品内部的空间.迟群的作品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她所诠释的抽象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引用一些关于抽象的既定概念,或者是以抽象画派历史的延长线这种角度来马虎说明,并无法了解迟群作品的真谛.以挂在墙上的作品而言,光影与绘画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更臻至完美.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细节,仅仅标榜着“抽象”一词,是无法接触到她作品的本质的.比起平放在桌面上的作品,墙上的画作在光线的投射之下显得更加细致、更加紧凑,存在着不仔细观赏就无法察觉的细微振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赞扬的作品之美.

过去所谓艺术家的创作就是把眼之所见的外界事物忠实地,或者是稍微变形地重现于画布之上.但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作品大多难以提起观赏者的兴致,因为几乎都只是无谓的复写行为罢了.迟群以创作不同于过去风格的作品为目标,她自己说道,透过立体主义与塞尚晚年的作品,她学习到如何摆脱过去着重于再现的风格,迈向完完全全的抽象.所谓的“抽象”(Abstract),打个比方来说,从柠檬中榨取出最精华的果汁成分,就是抽出本质的行为.换句话说,抽象画已经不是在描绘什么具体事物了,而是画出绘画本身,或者说是使“绘画”的本质由画中自然显现出来.抽象画就是这种最注重本质的画派.

对迟群来说,抽出本质的切入点便是“线条”.绘画由线条、色彩、空间所构成,或者说,由线条与色彩组成的空间即可称为绘画.首先,迟群在画布上作出好几种颜色的层次,然后再开始刮去部分画面,线条便由中而生.线条的深度决定画面的颜色.比方说一半留下最上层的颜色,另一半把颜色刮到某一层,其中的线条就会产生层次的差异,这样的作画方式造就了她的作品空间,而光影便在这些层次差异之间穿梭自如.

在画室里,我问了她几个问题,回答时她讲了类似这个意思的一段话:“当我把蓝色颜料一层层刮去时,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也就是她试了好几种颜色,直到蓝色才开始自觉到自己正在做什么、想做什么.我认为这与人类把天空看作蓝色有一定的必然关系.所谓的空间,首要便是蓝色的.我第一次造访她的画室时,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幅平放的蓝色作品,这只是偶然,但是,我觉得似乎并非单纯的偶然.

再者,从平放于桌上的蓝色作品中,我还有另一个感受,那就是艺术家活生生的创作过程.无论迟群在画布上画直线还是横线,画布上划线的痕迹,横线看起来尤其生动.一旦将画作平放,即便是已完成的作品,也似乎回到了待完成的状态.比起作品的整体,我更仔细观察刮过的线条等细节.也就是说,我仿佛处在作画现场,身历其境地看着她创作的过程一般.这种创作行为,与线条、色彩、空间等要素并列,可以说是构成迟群作品的另一项重要因素.

当被挂在墙上时,作品便脱离了艺术家,虽然艺术家全心全意于画作之中,一旦将作品展示出来,它便以自我的姿态独立存在.当然,艺术家的心灵、感官、精神、思想都完整地表现于作品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品的样貌之所以能够展现,是因为作品已经离开了艺术家的身体,艺术家的化身没入绘画的深处,由作品的内部支持着画面,不会表露在外.然而,当我们将作品平放时,其内部蕴含的那个艺术家的化身便奔放流露于外.仔细想想,这真是不可思议.

不,这也不能说是不可思议,因为迟群的抽象画,即便是完成的作品,只要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实并非静止的画面.一般描绘外界存在的事物时,由重现的那一刻起,时间便停止下来了.但是她所尝试的并不是一种设计,也不是单纯以造型上的元素组合而成的抽象,她是把自己的心灵、感官、精神、思想,透过一种形而上的方式表现出来.所谓的心灵、感官、精神、思想,是指在她的身体与脑内的活动,这些活动在本质上是不会停滞的.所以,当作品被平放时,孕育作品的过程便以动态的方式显现于外.

但是,即便是挂在墙上,迟群的作品当然也是动态的.作品表面虽然是静态且端庄的,但那是心灵、感官、精神、思想这些身体与精神的活动,在画面上以一种受控制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活动在画面上被整合为一.关于迟群的抽象,我只能用这种方式解释:她不是要描绘什么具体事物,也不是仅止于一种安逸的造型组合,而是试图在作品中表现心灵、感官、精神、思想整合为一的状态.把这些无法具体描绘的身体与精神的活动,借由线条、色彩、空间、光影的辅助表现出来.线条、色彩、空间、光影这些元素虽然都是中性的,但是艺术家利用这些元素实现一种“状态”,一种非常贴近艺术家本质的“状态”.

如果要问是否能透过具体事物的重现来实现这种状态,我认为是做不到的.不仅如此,我甚至主张只要意图描绘具体事物,就只能仰赖过去传统的绘画模式.近年来的中国现代绘画始终贯彻我所谓的“新波普艺术”(New Pop),但是已经很明显地走进了死胡同.像迟群这样“新波普艺术”之后的新一代艺术家,已经了解到继续沿用原有的方式是无法体现本质的.

我们必须以这种思维作为出发点,即某些绘画作品已经不再拘泥于要画出什么具体事物,所以必然会走向一种形式上的“抽象”,但又不是过去那种以“构成”为中心的抽象画派.对迟群来说,绘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或手段,目的仍然在于心灵、感官、精神、思想的实现.没错,作品不再探讨“表现”,而是将重点摆在“实现”上.她(们)所尝试的,是从表现(Expression)的艺术,转向实现(Réalisation)的艺术.

在这里,我刻意使用法语的“Réalisation”,是因为这个词对于晚年的塞尚以及同年代的艺术家来说都很熟悉.他们不仅止于描绘而已,就如同塞尚把从他眼前一直延伸到圣维克多山(Montagne Sainte-Victoire)的风景现实化(réaliser,将现实世界的风景与同等的事物以某种造型的方式表现)一般,他的作品中存在着这样的转换过程.这种尝试的登峰造极之作,当然是莫奈晚年的作品《睡莲》系列.睡莲浮在倒映着周遭景色的水面上,几乎所有的要素都已抽象化,却又是现实(réal)之物.当然,21世纪的中国艺术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发展,每个世代都有属于那个世代的动机、必然性与方法.但是,迟群却正在尝试这种“实现”的艺术.

迟群的创作主轴是线条,但是此处所谓的线条并非由画笔蘸上颜料所绘出的,而是在画面上划制产生的线条,不是在画面上附加上去的,而是削减下来的.如前文所述,这种刮去的手法,在线条产生的同时,也将层次的差异显露于外,孕育出开阔的空间.只不过这些线条是因为一条条不断被刮去而布满整体画面(或者我该说是线条满布于整体画面之上),在那之中产生的空间几乎不会从凹凸的线条之间跳脱到画面之外,仿佛这些线条停留在画面上持续振动,因而也为她的作品带出了一种紧凑感,我就是被这一点深深地吸引.

换言之,迟群创作出这些线条的行为,同时也兼具防止空间往外扩散之效.我不知道她自己是否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以结果来说,她的作品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借此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创作过程的态度,不仅止于线条,整体而言也是一以贯之,透过克制的方式,反而阐述了更多的内心世界.

接触到迟群的作品之后,我才第一次了解到,线条不仅能沿着画面水平发展,更可以伸入画面的深处.当然,以她的作品而言,这种深度并非停留在视觉上的表现,而是透过划制的方式,作出既浅又深的刻痕所形成的.线条居然可以在平面作品上制造如此立体的感受,实在令人惊奇!

而且,迟群的“线条”虽然是线,但是又不止于线.因为她所绘出的线条集结成带状,也可以说是一种“面”的表现.我并不是指复数的线条集结成带状之后就自动形成平面,而是成为带状的同时也让观赏者感受到线条的存在.总而言之,由具有线条的带子与没有线条的带子所交互形成的作品中,我该怎么说呢?虽然作品整体以线条构成,这线条就如同建筑物的骨架,但从作品整体来看,却又完全是一个平面的作品.

这与前文所述线条在平面作品中表现空间的部分并无矛盾.我认为,迟群的作品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珍奇稀有,还要不可思议.我也隐约感觉到,也许我们尚未能窥探出她的作品全貌吧.

千叶成夫是亚洲当代艺术的重要研究专家,日本中部大学教授.曾任国立现代美术馆主任研究员(1975—2001)、卡塞尔文献展(1985)日本顾问、“日本前卫艺术展”(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1986—1987) 研究员、“观念艺术展”(皇后美术馆,纽约,1999)日方策展人、“中日当代艺术展”(釜山市立美术馆,釜山,2010)策划.另有《日本美术尚未生成》《美术的现在地点》《当代美术逸脱史》等重要著作.

千叶先生1970年代起关注韩国当代艺术的发展,1987年前来上海、北京等地考察85’ 前卫艺术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此后常年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在中国当代艺术刚刚跃上国际舞台的1992 年,便在国际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研究文章.

线条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结论:本文是关于迟群和深度迟群作品和千叶成夫方面的线条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线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