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西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西比较诗学之我见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西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18

《中西比较诗学之我见》

该文是关于中西方面论文如何写跟比较诗学和中西比较诗学和中西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摘 要】本文以史忠义《中西比较诗学》为研究对象,对本书做出了个人见解分析,同时对中国的中西诗学比较、诗学做了一定的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中西比较诗学 诗学

史忠义先生在《中西比较诗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的前言里写道:1996 年准备到中科院外文所工作、向所里报告自己将以中西比较诗学为研究方向……然而十年间先生翻译了包括《20 世纪的文学批评》、《问题与观点,20 理论综述》、《诗学史》等书目.同时提到《新探》的许多观点和见解起源于从1985 年10 月到瑞士起的听课、学习和读书的感性体验,书中的许多观点就发轫于1985 至1996 十年的感性体悟中.在前言中还能看到作为学者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史忠义先生还参加了2005 年中国比较文学深圳年会和国际研讨会,并对理论界学者向在场的黄维梁、曹顺庆等学者的观点进行了客观阐述,然后史先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中国就诗歌的作用而言大致分为“诗言志”和“诗言情”两派,对“诗言志”的认可程度更高,无论是《毛诗序》里说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庄子》中提到的“《诗》以道志”,还是《荀子》“《诗》言是其志也”都有阐述.朱自清先生提出“‘诗言志’是开山纲领”一说,可见“诗言志”是一个贯穿中国文学始终的诗学主张.文学史和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对比多以时间为线索,虽然可能是为了教材撰写的需要.但笔者不认为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因为同一时期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文明不一定具有可比性,笔者想过美国文化与其他有着悠久历史国家的比较,很明显用时间来对比是很不现实的.故对于史先生在“概貌篇”第一节“中西早起诗歌的主要特征及潜在的诗学趋向”中提到“虽然时期的下限不尽一致,却因为孔子和柏拉图学术活动已经开始,中西文明进入飞跃期,所以具有可比性”这种治学观点比较认同.

研究中西比较诗学,很难讲“诗学”、“比较诗学”“中西比较诗学”单独分开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来源,分别以“诗学”、“比较诗学”、“中西比较诗学”进行了“主题”数据统计和汇总,对于“诗学”、“比较诗学”、“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从文章数量上来说,从上图可以看出:“诗学”研究数量以绝对优势多于“比较诗学”的研究数量,“比较诗学”的研究数量又以绝对优势多于“中西比较诗学”.再对“关键词”和“主题”数据搜索结果对比,不难得出结论:“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成熟度远不如“诗学”、“比较诗学”的研究程度.朱自清在《论诗学门径》说“所谓诗学,专指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言.”如果是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那么自《诗经》的形成前的口口相传开始中国的诗学就是存在的,再口口相传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再次传颂的过程便是一个“理解与鉴赏”的过程.《诗经》形成后的各种“理解与鉴赏”更是多种多样,所以“诗学”的研究最多当属正常.相比较而言“比较诗学”的概念要相对晚的多,“比较诗学”最初的理解被依附于“比较文学”,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比较文学并非古已有之,是世界比较文学第三阶段之代表.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由于“诗学”最初与“文学”难舍难分,“比较诗学”的提出更晚:法国比较文学家艾田伯在1963 年发表的题为《比较不是理由:比较文学的危机》文论中提到“历史的探寻和批判的或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法以为它们是势不两立的对头,而事实上,它们必须相互补充;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比较文学便会不可违拗地被导向比较诗学”.在中国,曹顺庆先生的《中西比较诗学》一书1988 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狄兆俊在1989 年《中西比较文学》刊发《一部比较诗学的新作》的文论,称该书为比较诗学研究中“开风气之先”的新作.这本书后,陆续出现大批书名中带有“比较诗学”字眼的著作,如黄药眠、童庆炳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狄兆俊的《中英比较诗学》、朱徽的《中英比较诗艺》等.且《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中英诗学比较》都被作为重要课题项目,在当时受到相当的重视.

《新探》前言是全书的精华,既将写作背景和写作历程交代清楚了,又分“概貌篇”、“功用篇”、“价值篇”、“个案篇”、“管窥篇”五个段落进行了综述,重要的是在每一篇章的综述里,能清晰的阐述每一小节的内容.坦言之,最初听史先生的“中西比较诗学新探”课程的时候还是力不从心,后来看过《新探》一书,对于课堂上史先生提到一些观点有了一定的共鸣,对史先生的治学之严谨肃然起敬.通过学习可以看出《中西比较诗学新探》的付梓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者、从事文学学习者、还是文学爱好者,都应该学习史先生的治学理念:第一,端正严谨的学术态度.为了研究“中西比较诗学”,在作者本身具有的极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积累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第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新探》就像一件玉器,作者专心精雕细琢,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进行了打磨.第三,谦虚细致的求实务实精神.作者没有人云亦云,即使面对领域内研究学者的权威观点,也谦虚细致、求真务实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干永昌.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16.

[2] 史忠义. 中西比较诗学新探[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作者简介:王欢(1990-),女,甘肃庆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 级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中西论文参考资料: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总而言之,此文为关于比较诗学和中西比较诗学和中西方面的中西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