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医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秋燥的中医辨证治疗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医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18

《秋燥的中医辨证治疗》

该文是关于中医类本科论文怎么写和中医辨证治疗和秋燥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进入秋季,气候环境变得比较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却咯不出痰;鼻腔不适,一不小心还会流鼻血;嘴唇容易脱皮,喝了很多水也不解渴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是大的毛病,但是却容易让人感到烦躁.这并不是一般的上火.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是身体各器官因秋季燥邪入侵而出现的症状.

古人云,春天多风而主风,夏天高温而主暑,长夏多雨而主湿,秋天雨少而主燥,冬天寒冷而主寒.秋燥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人体口鼻侵入,初起就会出现津气耗伤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它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多集中在入秋后的9~11 月.进入冬季以后,各症状则会逐渐消失.

秋燥分四型治疗各不同

中医认为个人的体质因素是秋燥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外界气候干燥则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虽然本病以津气亏虚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单纯服用润燥养阴之品往往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本病,一般根据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把秋燥分为邪在肺卫型、伤肺型、凉燥袭肺型和肺胃阴伤型四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临床疗效明显.

1.邪在肺卫型

此型多为秋燥之邪初起,侵袭人体肺卫肌表,患者临床可出现发热伴头痛、微恶风寒、少汗、干咳无痰、咽干鼻燥、口渴等表现,同时患者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治疗时以辛凉甘润、轻透肺卫为主,临床上多选桑杏汤加减.

处方桑叶10 克,苦杏仁10 克,北沙参12 克,浙贝母10 克,淡豆豉12克,栀子皮12 克,桔梗10 克,芦根12克,甘草5 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方中桑叶清宣,透邪外出;苦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淡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浙贝母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以上诸药宣透表邪力佳,同时又有清热止咳之功,皆为清润入肺之品.又合北沙参、桔梗、芦根甘凉生津,在秋燥初起的治疗中体现出“燥者濡之”的特色.

2.犯肺型

此型多因秋季久旱无雨,气候干燥而温热,形成病邪,属于秋燥之偏于热者.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咯痰黏滞不爽、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边尖红,舌苔白薄而少津,脉细稍数.此型为肺经化火,耗伤人体阴液而出现的证候,治疗时以清肺润燥养阴为法,选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处方桑叶10 克,枇杷叶10 克,生石膏30 克,胡麻仁10 克,阿胶10 克,苦杏仁10 克,北沙参15 克,麦冬12克,生甘草6 克.每日1 剂,水煎服.方中桑叶轻宣肺燥,生石膏清泻肺胃之,苦杏仁、枇杷叶泻肺降气,以上四药共奏清肺泻热、宣肃肺气之功.同时合用阿胶、胡麻仁、麦冬、北沙参,润燥养阴之力更重;再以少量甘草益气以生津.诸药合用,使温燥之气得除,肺金之气阴得复,则诸症自解.

3.凉燥袭肺型

此型为感受秋季凉燥之邪而发病,属于秋燥之偏于寒者,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咽痒鼻干或鼻塞不通,类似于风寒感冒的症状.但本病还有津气耗伤的征象,如唇燥咽干、呛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痒,舌苔白薄而少津,脉浮.这是由于肺受凉燥之邪的侵袭,致使人体津液不足而出现的证候.以疏表透邪、开肺润燥为治则,方选杏苏散加减进行治疗.处方苏叶12 克,前胡12 克,苦杏仁12 克,陈皮15 克,茯苓15 克,桔梗15 克,枳壳15 克,半夏9 克,石斛9克,北沙参9 克,甘草6 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苦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助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以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以上诸药共奏宣肺化痰止咳之功.再合石斛、北沙参益胃生津;甘草调和诸药.表里同治,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从而达到表解痰消之效,肺气调和之功,诸症自除.

4.肺胃阴伤型

此型多因肺卫之邪不解,内传入里,从而导致其他脏腑的津液亏虚.平素阴虚或阳亢体质的人,外邪侵袭尤易化热化燥,传入脏腑.多会出现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咳嗽少痰,口、鼻、唇、咽干燥,大便燥结难行,等表现,患者舌质红,苔薄少而干,脉细数.治疗时以甘寒滋润、清养肺胃为法,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沙参18 克,麦冬15 克,石斛15 克,天花粉12 克,玉竹12 克,桑叶12 克,甘草6 克.每日1 剂,水煎服.方中沙参清肺养阴,益气生津,去肺胃虚火,补而不腻;麦冬为清润之品,既能清心降火、润肺止咳,又可养胃生津;玉竹、石斛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天花粉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以上诸药均有滋阴润肺之效.合桑叶散风热而泄肺热;甘草既能清宣肺燥,又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滋阴润肺、润泽皮肤之功效.

以上介绍了秋燥的四种证型,并根据各证型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施以处方.但在临床上,由于患者体质等各方面的差异,治疗时不可拘泥于处方,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当大家出现以上秋燥所引起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中医论文参考资料:

中医杂志社

四川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医护理论文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关于中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医辨证治疗和秋燥相关中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