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形式主义论文如何写 跟形式主义影响教育的健康持续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形式主义范文 类别:mpa论文 2024-03-17

《形式主义影响教育的健康持续》

本文是形式主义相关毕业论文范文跟形式主义和健康持续发展和教育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形式主义是指一种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本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无论是在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改革发展进程中,形式主义始终都是党和政府时常警醒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形式主义更是无处不在,形式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可以从思想认识维度、实践执行维度、效果评价维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对这些形式主义现象的认识和剖析可为教育领域进一步关照自身行为,形成反形式主义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反思提供参照.

形式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认识表面化

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往往在于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的思想方法.虽属思想方法层面,但因认识之于实践的反作用,形式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实践中会对实际工作造成较大危害. 高等教育中的思想认识表面化是指对于高等教育的精神和本质理解不透彻,或是理解但意识观念淡薄,不追根不求源,只求完成任务好交差.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责任担当方面,教育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没有主动开展工作的责任担当意识.比如在政府管理层面,对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常常是表态多宣传多,但行动少落实差,文件精神很多时候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大会小会不断,具体实事不干.高校层面,因其发展受国家政策支持和影响,要接受国家各级评估单位对于高校办学的指导和检查.因此,形式主义在高校中的表现是,对各级政府下达的有关任务和精神,认为对学校有好处的,重点抓;与排名有关的指标,突出做;与争取政府资金政策支持有关的,全力做.比如学校申报各级财政支持的项目时,会集中进行“项目包装”,在学校接受各类检查和验收时,也会临时装修打扮,制造痕迹,甚至是“弄虚作假”,对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则是临时抱佛脚地抓学风,抓教风等等.个体层面,主要是指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管理干部,在承担具体工作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心态,缺少对教书育人的真正理解,缺少对教育、对学生的敬畏之感.工作中缺少思考和创新精神,缺少奉献精神,缺少脚踏实地的作风.比如“教案是一套,讲课是一套”,应付教学管理部门检查,应付学生上课,教案、大纲、作业、试卷等标准化文件和管理环节,在他们眼中就是另外的“形式主义”,因此也从内心抵触这些工作.思想决定行动,这三个层面的形式主义的主体在思想认识上的扭曲和错误,直接导致形式主义在行动上的进一步泛滥.

实践执行浅表化

如前所述,在高等教育领域各个层面存在着的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导致了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的执行层面的泛滥.

其一,各级调查研究走形式.教育领域的工作免不了调研.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教学科研,无论是关乎学校发展还是关乎学生成长求知,调研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实践才能出真知.但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部门和学校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或者搞“汇报表演”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有的教育主管或是调研部门,来到高校听听汇报,开开碰头会,走马观花似的在学校转一圈即完成调研.以至于有的学校和教师,面对上级主管部门各种项目调研,形成了形式主义的接待和准备.

在专业建设调研、人才培养效果调研、科研课题调研方面,也存在大量形式主义行为.有的为了把科研经费花出去,把调研当成花钱的最好形式.

其二,教育管理重形式.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形式主义表现得更为多样化.政策文件制定讲形式主义,办事流程讲形式主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在接到教育部或某个文件时,立即转发,未作深入研究,更未结合省情、市情进行调研反馈,求快不求新,或是求稳不求错.有的地方制定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 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抄袭拼凑.高校层面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厚厚的文件汇编,如《××大学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大学学生管理制度汇编》《××教师管理文件汇编》《××学院科研管理规则制度汇编》《××学院财务管理文件汇编》等等.很多高校的文件都是照抄别的学校的文件,甚至有的忘了改校名,直接照搬照用,根本不考虑校际差别,只为了说起来“ 制度建设完善”,看起来“ 文件体系健全”.更是有许多制度文件存在“ 两张皮”现象,文件是一套,制度是一套.

其三,教师培训发展重数量不重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家“ 十三五”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到要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然而,对于各级政府划拨的大量培训经费,逐步变成了高校师培中心的负担.为了完成多少数量的培训任务,下达硬性指标,特别是每到年末,教师即使停课也要去参加培训,否则经费用不完国家要收回.高校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从各个岗位抽调人员参与相关师资培训,有些培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对于民办院校来说,师资本来就紧缺,基本一个萝卜一个坑,经常一次培训要十几人,调课申请表厚厚一摞.还有一些培训更是成为了游山玩水的另一种代名词,有些教师反映不想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不到东西,都是院系领导请求老师来参加.尽管为了杜绝培训的形式主义,上级部门要求禁止发朋友圈,必须提交培训小结,必须完成作业等等,殊不知这更是应对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不是真正的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不是针对教师职业发展中所需解决的短板去进行培训,就不能真正解决高校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而只是成为师资主管部门年终总结的一串好看的数字而已.

其四,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形式化.当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尤为盛行,也是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在各类文件政策中,“ 以学生为中心”成了重要的关键词.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在发言讲话中也常常谈到“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宣传栏上“ 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标语随处可见.管理制度里,也增加了很多有关学生权益的文件,如《××大学学生申诉管理制度》《××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制度》等等.在教师各类教改、课改项目中,突出“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项目繁多,立项也很多.应该说,无论从到地方,从文件到管理,或是从课堂内到课堂外,“ 以生为本,学生中心”的思想理念耳熟能详.但探其实际,大多成为了面子工程,结果是“ 重面子,轻里子;重形式,轻内涵”.表现为学校层面重视教育部专家领导的看法,重视指标的达成,重视管理的方便,忽视学生感受,漠视学生权益.比如落实“ 以学生为中心参与管理”的理念,实际上只是设立了相关机构如“ 学生申诉委员会”“ 学生代表委员会”等,但并未真正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回到课堂内,以生为本的教改、课改之类的文章发表很多,课题立项很多,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的课改却不多.因为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做大量改革探索和实践,要改变教师惯性思维,要与传统模式做较量,而这样的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场挑战,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需要创新,而很多高校老师不愿意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愿意创新.因此,以生为本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

效果评式化

评价和评估环节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评价有监测、反馈、指导的功能.比如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还有各类专业评估和学科评估,都把高等教育的效果评价作为重中之重.但回归现实,评价的众多指标让很多工作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

一是各类检查评估重材料,轻过程.在工作完成后,对于效果的评价,往往更注重材料的罗列和呈现,以材料的完备来评判工作的实际成果.有的下级单位或是高校,在面对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时,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 材料美化”上,往往一项工作才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 材料出政绩”.而对于检查部门来说,也误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下基层检查时,只是粗略翻翻资料,看看“ 材料准备得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并不认真查看具体内容.教师疲于递交各类评估检查要求的表格文件、汇报材料,很多高校的老师和管理人员一天到晚填报无数表格,很多都戏称自己为“ 表哥”“ 表姐”.听课要交小结,开会要交小结,党会要交思想汇报,调研要小结,座谈要小结,开课前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上每一次机房课要登记,每堂课后要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教学过程处处留痕,教学管理人员又要处处检查留痕.拍照、记录、录音、写稿、发文等等成了每项工作的“ 必备课”,使大家的工作心思全花在怎么做得好看,怎么让专家领导认可,而真正用于思考教学、思考会议的内容、思考改革的方案、好好上课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这种形式主义之下的教师和管理者们,如何有精力思考真正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呢?

二是各类评价体系重指标,唯文件.各类评价和评估指标体系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指挥棒,二十字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确实良好地体现了各类评估最期望达到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各种评价和评估却并不尽如人意.比如,目前我们的很多评估指标并未进行分类,都是在统一的评估标准下,进行统一的对标评价和评估.由于各省市、各个学校、各个老师自身条件不一样,公办民办性质的学校不一样,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高校不一样,不可能整齐划一.而我们很多的评估却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高校,这就难免使很多评估陷入形式主义.比如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师资科研水平显然无法与公办或普通高校达到一致,有些科研指标也不必达成.但在实际评估中,面上的指标却都达到了,这其中的水分和形式主义想必都是心照不宣的.

第三是各类项目重程序,轻效果.国家每年都会为教育发展投入大量经费,支持高校进行教改科研,每个高校都需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等.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成果申报、科研等方面立项均有经费,获奖有荣誉,这些有助于教师个人提升和教学发展.但这其中有相当一批都只是为项目立项而申报,比如一些高校申报实训基地只是考虑建设多少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没有潜心思考和探索实际功能的发挥,许多实训基地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只停留在一张协议或合同书上,与真正的建设发展成为两张皮.

另一方面,对于真正潜心研究完成了项目的教师来说,科研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更是流于形式,只管程序完不完整,不管服务和效果.科研管理部门和经费报销工作的出发点都是自身管理的方便,条条框框特别多,流程复杂.比如划拨的科研经费不考虑立项时间,一旦下达立项通知,所有项目经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报销.有些很明确的项目,在财务审核处必须要无数次的奔波填写各种不必要的表格和证明.以至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 高校科研经费报销指南”“ 报账小窍门”,科研经费报销被很多热衷于科研的教师视为比申报课题还困难的工作.

形式主义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当今面对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质量也仍处于“提而未升”的尴尬境地.形式主义持续下去将会抹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抹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长此以往,也必然会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治,坚决杜绝和扭转现存的形式主义现象.

(作者冯惠敏系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秋月系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彩丽

形式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形式主义和健康持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形式主义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形式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