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论教师方面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论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论教师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4

《论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

本文是论教师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关怀和教师教育和人格关怀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伍 妍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对于教师教育影响力而言,从事教师职业意味着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成为学生们的焦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于无形中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对于教师来说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就是成为“爱智统一的教师”,只有“爱智统一的教师”才有给予学生人格关怀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教育影响的途径复杂多样,可从影响的活动、方式、内涵和手段四个方面来认识.教师教育影响要经历教育影响被感知、教育影响被建构以及教育影响人格化三个过程.

关键词:教育影响;人格关怀;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3-0018-04

教育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人培养人的一项活动,学校教育即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活动.教育作为一种影响力而存在,其成效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影响力的大小,而是否尊重和关怀“人”则是教育影响力发挥的客观评判标准.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从横向看,它注重对所有学生的人格关怀;从纵向看,它涉及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或某个空间;从深度上看,它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影响力无处不在,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如何促进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影响人格关怀的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看,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1]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的发展,缺乏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与情感的呵护,导致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接受的教育不是完整的对人的教育,而是片面的文字教育.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旨在促进学生理性和非理性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旨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从社会层面来看,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奠基.教师教育的人格关怀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关怀,不分种族、地域、阶层、性别、年龄、能力的差异,不分课堂内外、学校与社会的空间差异,不分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此前、此刻和此后的时间差异,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最适切的关怀,让学生时时处处能感受到陪伴,能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能发掘自己人生的意义.只有每个学生都能被关注和关怀,教育公平才能落到实处;只有教育公平得到基本保障,社会公平才有文化支撑.

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贯彻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具体体现.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仅要“教天地人事”,也要“育生命自觉”.[2]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作为教育的承担者背负着“成人”的使命.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才是教师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很多时候有些教师往往本末倒置,只教书不育人,这就使得教师的教育责任演变为教学责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看不到“人”的存在,体会不到“人”的作用和价值,又怎么会致力于人的成长.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学生层面来看,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提升学生幸福指数的关键一步.在学校教育中,各科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除了每天点线式的生活之外,还要完成不同教师分配的课外作业,使得学习生活既枯燥无味又异常沉重.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仅是停留在课堂上,亦或说更多停留在教学上,学生在学校生活得怎么样,教师并不知晓.单从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亲历、参与、质疑、探究、调查等,是一种“从文字到文字”的教学.[3]使学生身处课堂而心离之,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导致厌学.教师教育的人格关怀强调尊重和爱护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升其学校归属感和学习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二、教师教育影响人格关怀的前提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4]影响力要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个体成为焦点和个体具有能力两方面要求.个体成为焦点对应影响力发挥的先决条件,保障了影响力的发挥;个体具有能力对应影响力发挥的关键因素,增强了影响力的发挥.

对于教师教育影响力而言,从事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成为学生们的焦点.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于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处于教育岗位保障了其教育影响力的发挥.教师成为学生们的焦点,与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对于教师来说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就是成为“爱智统一的教师”,只有“爱智统一的教师”才有给予学生人格关怀的意识和能力,意识是“想不想”的问题,指向教师对学生的爱,而能力则是“能不能”的问题,指向教师的教学智慧.“爱智统一的教师”会自觉将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视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会于有意无意中成就学生而不是伤害或忽视学生的心灵成长.

“爱智统一的教师”培养需要教师自我培养和社会培养的双重配合,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组织和实施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教学反思、增强与教师群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等途径进行自我提高.社会应多创造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和渠道,如加强师范教育、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宣传教师优秀事迹、加强校际交流合作、组织教师教育培训活动等,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最适切的平台.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三、教师教育影响的途径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影响和无意影响的总和,是课堂影响和生活影响的结合,是学习影响和人格影响的统一.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影响和被影响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认识.

(一)教学、管理、科研、学习和育人活动

从影响的活动来看,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学习和育人五大活动.教师进行不同的教育活动可以产生不同的教育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教育活动不同,但教育影响客观存在.教师的管理、科研、学习活动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以育人活动为最终价值取向.另外,教师通过科研、学习活动提高自己,再通过自己的教学、管理、育人活动培养学生.教师的科研、学习活动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管理、育人活动会对学生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教育活动有其具体的内涵,教师进行不同教育活动的程度和方式不同,面向的学生群体不同,其产生的教育影响就会不同.

(二)说话、行为和思考

从影响的方式来看,教师主要通过其说话方式、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教师表达什么、如何表达,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认识、如何思维等都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的人除了父母和同学就是教师,这种与教师共同生活的经历已经通过学校这个“小社会”使教师教育影响生活化,从而更直接地影响学生.教师的说话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虽是外在形态上的,但通过学生的感觉和知觉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意义,而教师的思考方式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价值观的生成.

(三)知识、价值和方法

从影响的内涵来看,教师主要通过知识教育、价值教育和方法教育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其认知发展,即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教师是价值的代表,代表人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都是在贯彻价值教育.知识教育是“是什么”的问题,价值教育是“为什么”的问题,方法教育则是“怎么做”的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教育渗透于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之中,且普遍存在.教师的知识、价值和方法的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价值判断和行为策略.

(四)强制、对话和实践

从影响的手段来看,教师主要通过强制、交流和实践的手段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强制学生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强制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强制学生上一定的课程,强制学生履行请假手续、参加必要的考试等,教师利用强制手段达到保护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中强制性手段代表了“必须”,切不可滥用,并且应该做到慎用和灵活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影响和被影响,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5]教育不是教师的独奏会,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鸣,通过对话增进师生之间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共同进步,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强制和对话手段是有意识的,而实践手段充满了更多的无意识,也充满了更多的生活情境性,这就使得实践具有较强且直接的影响力.实践手段或许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采用,但是更多存在于生活化的教育行为当中.

四、教师教育影响人格关怀的过程

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致力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到思,从思到信的发展过程.

(一)教育影响被感知

教师教育影响的发挥作为一种外在的实在体是世界的一部分.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认为,人通过身体认识世界,身体是人认识世界的通道,身体知觉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它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点,因此师生在获取知识时要打开和协调身上的每个器官,感官运动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和思考过程.[6]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身心合一,学生通过身体感官感知教师的教育影响,从而真切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学生感知越深感触就越多思考就越深.学生感知教师的教育影响是其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且学生的感知过程在教育中客观存在,只是有的学生感知力较强,而有的学生感知力较弱;同样,教育中有的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感知力,而有的教师则忽略学生的感知力.

(二)教育影响被建构

当教师的教育影响被学生感知,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有意识地建构.在哲学家康德看来,先验方法论包括建构与范导,建构是指知性运用其先天规则去规定客体,从而产生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经验的方法,建构的对象是感性直观提供的质料.[7]学生在感知教师的教育影响之后,运用建构的方式使其客观存在于自己的经验体系中.同时,学生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先天的规则,而不是纯粹主观臆断,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结构和经验预测以及行动和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判断.行动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学生自主建构教师教育影响时的主要依据,学生的建构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建构,是在“知——行——知——行……”中不断螺旋式地建构.

(三)教育影响人格化

范导是康德先验方法论除了建构之外的另一个方面,是指理性按照自身的性质与目的,运用理念引导科学知识趋向系统统一的方法,建构与范导分属于知与思的不同层次.[8]学生通过对教师教育影响的自主建构,获得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产生了一定的理念,而理念通过集中且持久的力量促使学生的知识经验相互融合、协调共生,使教育影响内化于身心,使自我产生人格力量.人格是阐释人的本质和总体的概念,人格成长也就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9]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接受的是来自人的影响,接触的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形成的必然是人整体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即人格化的受教育之旅.

教师教育影响的人格关怀是一种教育理念,如何使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的教育影响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教师在教育影响中是否对学生充满爱、是否态度谦和、是否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否言行一致等都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作为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存在,自觉渗透教育关怀.教师在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应从各个影响途径、各个影响阶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反思,以自身的教育经验、教育情感以及人格魅力唤醒和充盈学生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3~10.

[2]叶 澜,底特利希·本纳,等.中德学者关于教育学问题的一次对话[J].基础教育,2011,8,(1):5~13.

[3]杨 晓.让“身体”回到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2):3~10.

[4]]胡朝兵,张大均.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23~26.

[5]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1.

[6]杨 晓.知觉教学:身体现象学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64~70.

[7][8]陈嘉明.建构与范导——康德哲学的方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3,14,149.

[9]王占魁.论教育学的人格关怀[J].南京社会科学,2017,(12):37~143.

论教师论文参考资料:

教师投稿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网

教师杂志

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本文汇总,此文为关于关怀和教师教育和人格关怀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论教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论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