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高职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 跟扬州野非遗冶中野致用于世冶的高职教育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教育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5

《扬州野非遗冶中野致用于世冶的高职教育》

本文是高职教育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非遗和高职教育启示和中野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摘 要: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致用于世”的特征对于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启发意义.本文以扬州“非遗”雕版印刷术、古琴为例,分析了“非遗”项目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方面的适应性,以及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用性,以此为启发,分析了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实用性.

关键词: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教育;专业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G715.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8.04.116

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众多,仅国家级“非遗”就有19项,省级“非遗”61项.时至今日,这些“非遗”依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时代生命力,尤其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古琴艺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剪纸,其“致用于世”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对当下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教学、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扬州“非遗”的致用于世特征

扬州“非遗”的致用于世主要体现在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1.1 适应物质需求且具有生产的实用性

在扬州“非遗”中,雕版印刷术在“适应物质需求,具有生产的实用性”方面特别突出.

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2009年,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核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术综合了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传统工艺,与当时的文化需求、生产能力相结合,形成与当时相适应的生产方式.雕版印刷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另一方面开拓了文明传播的广度,向前承载着古老的书写方式,向后则形成了活字印刷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造纸术的进步和现代印刷术的产生,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时至今日,仍有大量雕版存世,在没有纸质书籍流通存世的情况下,为学者追寻真迹提供了重要依据.

1.2 适应精神需求且具有生活的实用性

扬州“非遗”大多具有“适应精神需求,具有生活的实用性”的特征,以扬州“非遗”古琴艺术为例.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艺术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扬州古琴艺术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艺术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古琴艺术具有“适应精神需求,具有生活的实用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于琴而言.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

2)于人而言.琴者须平和心态、平衡内心、平视人生内外之境,求得人与琴合、心与境合,以抚琴之态修内身之性、荡胸中之气,进行动静相宜,“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

3)于礼而言.中国古琴以高雅之态,展现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表现着通古达今的情愫,塑造了礼的节操.一方面是“琴德最优”,另一方面是它的音韵顺乎自然、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寓意含蓄,真实体现了民族精神内核,从而成为培育价值和精神的方式.

总体而言,扬州“非遗”与时代相呼应、与世情相适应,突出地表现出“入时入世”的实用性特质,对于当今的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具有良好的启发意义.

2 扬州“非遗”的实用性对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的启示

2.1 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今天我们再次反观雕版印刷术时,多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雕版印刷术的生产效率难以企及现代化印刷业,再加上当下的阅读方式除纸质书籍之外,增加了在线阅读等新媒体方式,对传统阅读和印刷业都形成了冲击.因此,雕版印刷术当下的主要意义更倾向于文明的传承.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而言,一些高职院校自身教育资源匮乏,有些专业的教学条件与市场严重脱节,却依然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技能培养,导致学生所获得的技能落伍,无法学以致用.以汽车维修专业的汽车故障诊断为例,当下轿车多采用电喷技术,而有些学院的实训课程还停留在化油器方式上,致使学生获得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清专业技能教学当前应承载的重要使命和意义,必须主动与行业、产业、企业联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性强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此外,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像扬州“非遗”古琴艺术的广陵琴派,就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相比之下,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的区域性较强,所以还是要与当地产业关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行业组织议定技能类型与标准,以此提高专业技能内容的实用性.

2.2 专业技能教学方式的实用性

扬州“非遗”在传承过程中,以学徒制为主,同一项目因此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比如,玉雕、古琴艺术等拥有不同的艺术派别,其重要原因在于传授技能的方式不同,而且学徒在各自的门类中积极探索,以推广本门技艺发扬光大.这对于现代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具有实用性的启示.

2.2.1 关于学徒制与现代师生关系

扬州“非遗”的传承乃至整个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多以学徒制形式开展,而现代高职教育中存在的是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既不同于师徒制,也不是学徒制.在改变学徒无偿向师门提供劳动的现象后,现代学徒制无疑是技能传承较为合适的方式.一些职业教育学家就此提出,在高职院校建立具备古代学徒精神内核且富有现代工业理念的“现代学徒制”,这一想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进步性,但并不现实.

在现有的高职教育资源和管理模式下,“现代学徒制”只是一个美好的意愿,根本无法实现.单就师生数量之比而言,很难达到“学徒制”应具备的黄金比例.同时,当前的专业技能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两张皮”脱节现象.在实践中,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减少教师工作量、降低专任教师负担,采用的是先理解讲授、后去车间实践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二者各自为政,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学徒制”式的指导.

鉴于此,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不能盲目标榜新思路、新思想、新标签,应坚持现代师生关系,务必使教师有技能可授、学生有技能可学,师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追求教与学过程的实用性.

2.2.2 关于生源多变与教无定式情况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生源类型丰富,层次多样,有面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展的对口单独招生,有面向高三毕业生的提前招生,有高考后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注册入学的学生,部分高职院校还开办了国际班,即把经过培训的国内学生向外输送,与国外院校开展联合办学,也有在国家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培养国际留学生的形式.

生源不同,基础则不同,学习目标也各具特色,尤其在技能学习方面,差别巨大.在此背景下,更应该选择适合不同生源且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对于中职具有基层技能操作能力的学生,应该提高其操作水准;对于高中毕业后的学生,根据其个性化的成长目标,应采取自选技能与专业核心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实用性的技能教学.如扬州“非遗”玉雕工艺传承[1],师傅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徒的资质因材施教,分重点地进行技能强化.现代高职院校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多数情况下是将学生直接按第一、第二志愿进行编班,很少考虑学生的基础、目标、个体能力,无法实现个性化施教.

2.2.3 对于多媒体应用与“做中学”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层出不穷,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开始广泛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扬州某高职院校大量使用各种平台,但平台之间数据并不共享,需要信息管理人员人工汇总.由于该校正在尝试应用手机终端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必须带手机进课堂,即使师生是面对面的状态,也必须依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将课堂作业、考勤、考查全部放到手机上,手机日益成为师生之间的“第三者”,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

“做中学”是一种基于动手探究的科学教育方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而言,“做中学”的“做”并不是“做手机、做APP、做媒体终端”等,而是要把教师、学生、设备等相关技能教学因素联合起来,形成教师传授、学生传承、技能传播的过程,互联网平台只是工具,技能才是核心.但当前高职院校的技能教学显然忽视了专业技能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式的实用性.

对于专业技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问题,扬州“非遗”给了我们较好的启示[2].以扬州“非遗”的“评话”为例,在扬州地区,普通话得到广泛普及,年轻的扬州人已经对扬州地方语言开始陌生,仅仅是听长辈说起,自己却不会讲、讲不好,甚至闻所未闻,因此造成大量地方性语汇消失.所幸,扬州“评话”在当今的传承中仍然采用大量扬州本土方言,而在内容的创新上则是将“评话”内容作有益的扩展,对现代社会现象进行褒扬或鞭挞.

3 结束语

扬州“非遗”至今仍然活跃在世人的生活中,其“致用于世”的特征对于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启发意义.扬州“非遗”雕版印刷技艺、古琴艺术等分别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方面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生产、生活方面体现着他们特有的实用性.以此为启发,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要充分体现实用特征,从而提升技能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霞,万艳华.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55-60.

[2] 杨荣,冯长宏.非遗文化怎么融入课程?[J].人民教育,2015(24):56-58.

(责任编辑 赵晓丽)

Enlightenment of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and " Attain Practical Use for the World " of Yangzhou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Xiao-gang,TENG Hao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Jiangsu Yangzhou 225127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Attain Practical Use for the Worl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angzhou has a distinct inspir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by taking block printing and Chinese zither as examples, the authors analyzed adap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angzhou i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as well as practicability in production and living. Then,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s analyzed practicability of skill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 teaching

高职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上文汇总:上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非遗和高职教育启示和中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高职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高职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