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理工大学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95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社会学分析与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理工大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0

《95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社会学分析与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

本文是关于理工大学论文怎么写和社会学和社会学分析和陕西理工大学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本文以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为基础,以“95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分析方法,总结出“95 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并对影响其群体特征形成因素进行社会学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路径.希望有助于提高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特征社会学分析对策研究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 -95s" Undergraduat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ak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Han Xuesh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aking "post-95s" undergraduates as the researchobject, and using survey and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summariz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95" undergraduates, conducts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ways for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them. It is hoped that this will helpto rais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s,constantly improve 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ncrease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group characteristics;sociologicalanalysis;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95 后”青年群体已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力量.与“90 后”相比较,“95 后”群体特征有相似性,但更有其独特性.2016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首次点评了“95 后”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1]面对“可爱、可信、可为”的新一代青年,高校如何向他们传递知识和价值,怎样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教育重要阶段性任务.“95 后”大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重要参与的一方,处于主体地位,有其自身群体特征.对其群体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专业学习实效性,助力其成长成才.

本文以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为基础,以“95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分析方法,总结出“95 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并对影响其群体特征形成因素进行社会学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路径.

1 社会转型期的“95 后”大学生,其群体特征既有共同的社会性,又有显明的“个性”,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效显著,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95 后”群体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特征,亟待加强引导,其主要表现及特征如下:

1)受多种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政治思想方面表现为:

(1)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淡漠.结合近几年我校安全稳定工作情况,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事件不了解,不关心,或是以发泄调侃的方式评说国家大政方针,缺乏应有的庄重态度和认知深度,此种现象很普遍,且较流行.[2]

(2)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强.在2014 年某学院新发展的45 名预备党员中,48.9%不了解入党程序,只是按支部通知行事;35.6%不了解或只听说过“十八大”“中国梦”;甚至存在0.06%的同学在谈话中将建党时间回答错误等.入党目的是“为了找工作方便”或“考公务员”,2014 届毕业生已毕业离校,有3 人还电话咨询是否可以在校入党,因为工作单位要求是党员身份.近年来,47.6%以上的党员学生不喜欢参加支部活动,纪律观念淡漠,组织认同感不高.[2]

2)受多种非主流文化影响,学生日常方面表现为:

(1)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纪律没有敬畏感,认知水平较低.如在学生违法违纪处置时,辅导员班主任与其谈话,部分学生表示校纪校规“不知道”、法律规定“不懂”、处分不处分“无所谓”等,充分体现了“无知者无畏”.2013—2014 年,某学院学生不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责任做事,两人次网上发言惊动门.

(2)部分学生干部自律性差,他律性强,脱离普通学生,官僚作风严重.少数干部利用管理漏洞,投机钻营.某学院一学年的早操、晚自习、校外住宿等情况统计显示,少数干部名字时常出现在违纪记录中.2012—2013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某学院处理的8 位学生中,其中3 位是学生干部.近几年,学生违纪出现低年级化趋势,有时还出现在少数优秀学生(干部)当中.

(3)奖助学金荣誉与金额倒挂,有误导学生正确荣誉观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嫌疑.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至上,往往选择助学金而不选择奖学金,不认为奖学金比助学金含“金”量高.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高校有些被歪曲,导致部分建档立卡学生不思上进.因此,奖助学金制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贴合实际,发挥应有的引导激励作用.

(4)网络游戏也是科技文化发展的一种新生现象.网游的本质很难用正确或错误、好还是不好来区分.但是部分学生自制力不强,课余时间过度游戏,有的甚至沉迷于游戏,旷课、夜不归宿、迷恋网吧等,致使学生失去目标,兴趣转移,导致其退学或留级,更有甚者体力透支严重,失去生命.

3)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日常言行有如下十个特征.

(1)盲目自信,心理受挫承受能力差;(2)率性而为,感性行事,底线意识弱;(3)不善人际交往和过度善于交往并存,两级分化现象严重;(4)网络使用不当和过度依赖网络并存,网络自律性差;(5)日常生活学习自律性差,他律性强;(6)实用主义至上,利己性强;(7)功利性表征明显,奉献精神不强;(8)规避高尚,崇尚低俗,庸俗化娱乐化趋势明显;(9)自我意识觉醒,维权意识强烈,导致乱维权现象普遍;(10)热衷于学习以外任何事情,成才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2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影响“95 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多种纷繁复杂、良莠互见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中既有积极向上的,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生态主义等;也有消极反动的,如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它们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且渗透范围广,已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和影响,“95 后”大学生是受影响的重要群体之一.

(1)西方主要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公平”“人道”“社会主义”等理念,满足了大学生的价值诉求.目前,部分大学生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如改良主义、实用主义,就是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和误导的结果.

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此种思潮的传播,对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使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当前,部分大学生组织观念自由散漫,无视校纪校规,学习和生活功利化和实用化倾向严重,具体表现为学习上偏重实用知识,择业热衷于高薪酬、高福利、舒适的工作,信奉金钱至上,并将自己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价值的衡量尺度.

消费主义思潮所倡导的“符号消费”理念,影响大学生的消费道德观.这些消费理念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思想上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如提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有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往往采取欺骗手段,向父母提出过度的要求.精神思想上,部分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对物欲的无休止满足和对“符号消费”的迷恋上,从而影响学业.2013 年6月新闻报道,河北经贸大学女学生因长期网购,毕业不能交清学费,后悔而跳楼自杀;2017 年6月渭南籍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网贷购买苹果手机,被逼自杀等都是例证.

(2)国内非主流社会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根据目前国内形势,“新民族主义”“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等非主流思潮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方式爆炸性扩散,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巨大冲击,身处其境的个体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研判和选择,使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紊乱.高校中“劣性非主流文化思潮”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误导,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

①偏离大学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中“非主流文化思潮”的一个特征就是对青年大学生要求比较宽松随意,而“劣性非主流文化”极易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和主流文化及其他非主流文化发生冲突和对抗,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方向偏离、目标淡漠,阻碍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任何一所高校不可避免地存在“劣性非主流文化”,就少不了对大学生的侵染.

②毒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中的“劣性非主流文化思潮”是非主流文化中的槽粕,它倡导的是反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抵触国家的人才培育目标,宣传反动思想,误导青年大学生的行为,有些是低级庸俗的东西.

③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劣性非主流文化”,极易催生出不良行为.在“劣性非主流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中出现了思想腐化、生活堕落、不思进取、违法乱纪等现象,使大学生身份和角色分离,严重阻碍大学生成长成才.

2)独生子女因素对群体特征的影响.

目前,“95 后”大学生已成为在校学生的主体,其父母的年龄集中在60年代后期.城市家庭的父母群体绝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目前处于事业高峰期,家庭经济状况优越,对子女关注度很高,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农村的父母群体较以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都有所提高,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关注度也大为提高.南京大学专项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58.2%,其中81.2%来自城市;非独生子女占41.8%,近半数来自农村.两者相比最大的差异表现在经济状况上:独生子女群体中贫困生仅占1%,非独生子女中的贫困生则占到该群体总数的11%.与之相对应,独生子女首要经济来源100%为家庭供给,非独生子女中则有10.9%的学生依靠亲戚朋友接济或勤工俭学.月支出低于200 元的,独生子女为0,非独生子女则占8.1%;低于300 元的,独生子女仅占7.9%,非独生子女则占到了25.2%;在700元左右的,独生子女占42.4%,非独生子女仅占33.8%.我校的学生独生与非独生比例明显低于这个水平,问题表现得更明显.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因素、家庭环境、前期教育等方面影响,独生子女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独生子女在入学后的生活、学习和价值取向上,都表现出了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的明显差异.一是独生子女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他们中超过63%的人每周都要与家人联系,40.4%的人每学期要回家5次左右,23.9%的人遇到困难仍要向父母求助,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而自己动手洗衣服被褥的人仅占47.3%,低于非独生子女的62.4%.二是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处理上,独生子女将精力投入娱乐的更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独生子女占51.4%,非独生子女61.9%;投入到娱乐中的占21.2%,非独生子女11%.三是勤工俭学在独生子女群体中不占主流.在校其间打工的仅有43.8%,其中以赚钱补贴开支为目的的仅占8.6%,有38.3%的人完全是为了接触社会、锻炼才干;而非独生子女中,打工的占57.6%,其中30.9%的人完全是为了赚钱补贴开支,仅有9.9%的是为锻炼自己.四是人生的价值取向,独生子女明显地偏向于自身,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调查结果显示,有57.9%的人“学习动力来源”,是“谋求个人美好生活”;针对“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63.4%的人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选择了收入多少的仅有6.2%,无一人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与非独生子女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五是在对自己心态的描述上,独生子女更多地选择了“较舒畅”“较愉快”“较平和”;而非独生子女则更多地选择了“较充实”“较积极”.面对“最苦恼的问题”时,独生子女68.2%的人选择“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非独生子女中40.9%的人则认为是“费用高、经济压力大”.

依据调查结果分析,独生子女有其明显的特点:注重品质,健全人格;团结协作,强化竞争;适应能力强,独立自信.但也存在着缺点:个人中心主义、功利主义、自私自利、物质化等.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是影响“95 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重要社会因素.

3)不良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物质充裕之后,精神领域出现两极分化格局,一部分人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有很大的提升;另一部分人无论物质生活提高与否,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扭曲.两种价值意识形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角力,暂称之为正能量张扬和负能量肆虐.这些现象都被绑架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新闻媒介混战中被人们误读,这当中负有正能量职责的党和政府(某些工作人员的个体行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有人当众撒谎、说瞎话;有人耍权威、搞暴力;有人做错事、伤风化等等,最后结果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使部分负有正能量职责的人,沦为弱化正能量的推手,说假话、做错事、带坏头.对于民众而言就形成“现实就是原本这样糟糕”的偏见,久而久之,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和做事风格,并在实践中不遗余力地贯穿执行,包括对子女教育抚养.另一部分是因为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因素合力形成的非主流的价值观,这部分人包括普通民众、各种新闻媒体从业者等,以他们观察事物的立场和认知水平,错误地引导其他人群,任何奇闻异事和非主流的事象都被解读为“新闻”,为吸引受众眼球,他们无限放大不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搞笑、搞怪及恶性事件和事象,成为目前整个社会道德法制意识严重滑坡的幕后推手.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主要群体,又处于正确“三观”形成模塑期,对于各种信息的真假、善恶甄别能力有限,没有大氛围的影响和引导,就可能出现做事做人重大误导.这种不良社会现象,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被“潜移默化”的危险.

4)大学校园中看似没有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之分的一些事象,借助滴水穿石般无限重复和再现的方式,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其隐蔽性高,欺骗性弱,但是结果很严重,暂称之为“非评比性影响”.例如:天气炎热,气温很高,而部分学校的降温防暑设施较落后,造成的“大学校园的干吼现象”;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过程管理而要求学生上早操、晚自习等.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诱导使学生提高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虽然也在强制要求下参加早操晚自习,但内心依然不理解等等.

另外,高校的“中性非主流文化”是区分大学生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重要标志,它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低之分,这和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等有密切的联系.属于这类型的有:发式服饰、日常姿态、玩笑方式等,都是非评比性的,并无严格的好坏之分.虽然,本质上“中性非主流文化”不存在优劣之分,但它对大学生的外部形象和内涵修养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应低估这种表现为“时尚潮流”的“中性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5)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覆盖面激增,信息资讯发达,世界进入自媒体时代,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隐蔽性,网络主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都需要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

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新生事物,具有工具性特征.如正确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就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然而网络并非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多而杂,信息源真亦假,借助声光电技术对大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不良信息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样,移动智能电话是“微”时代的标识物之一,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渠道,深受欢迎,但过度依赖手机,使大学校园中产生了新的族群———“低头族”.过度依赖网络和手机,使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和能力;而获取不良信息,新鲜刺激的后果就是误导其人生“三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导作用,围绕教育对象,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针对“95 后”大学生群体特点,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三观”,补足精神上的钙;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特点,关注其现实诉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开展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大学生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形成良性师生互动模式;增强大学生成长成才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动师生积极性,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并重,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

理工大学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理工大学专业范文可作为社会学和社会学分析和陕西理工大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理工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