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妇科腹腔镜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早期康复训练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妇科腹腔镜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7

《早期康复训练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该文是有关妇科腹腔镜论文范文数据库跟腹腔镜和妇科和康复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郑春苗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尽早排气,促进肠道蠕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康复训练;妇科;腹腔镜;术后康复;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6.064

作者单位:529100江门市江门市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

郑春苗:女,大专,主管护师

近年随着微创手术开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感,有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1].但由于腹腔镜术中需要填充CO2气体从而刺激膈肌,易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并会引起患者肠粘连及肠道蠕动功能下降[2].有研究表明[3],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及CO2气体尽早排出,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将探讨康复训练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旨在为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腹腔镜外科手术指征.(2)术前无合并急腹症.(3)无手术禁忌证,术后均康复出院.(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者.(2)精神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者.(3)长期服用阿片类或非阿片类镇痛药物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8.6&plun;2.8)岁.疾病类型:宫外孕46例,子宫肌瘤56例,输卵管阻塞1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用腹腔镜常规护理,包括仪器辅助检查、口头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手术介绍、术后宣教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其认识康复训练重要性并教会腹腔镜术后体操、盆底功能训练、踝泵运动,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后腹腔镜操训练术后患者完全清醒(约6 h)进行床上早期运动,运动方法如下:(1)上肢运动.未静脉输液的手(无输液时双手)屈伸肘关节5次 ,双手握拳,并用力上举,反复5次.(2)抬臀运动.平卧屈膝位,双手平放于身旁,借助于腰力抬臀离床10~20 cm,保持5~10 s,反复5次.(3)扩胸运动.去枕平卧,两手平放于身旁,借助肩、肘部力抬起胸部离床10~20 cm,保持5~10 s,反复5次.(4)翻身运动.未输液的手捂住腹部小切口位置,缓慢翻身1次.(5)运动频率.运动每2 h进行1次,直到有肛门排气为止.术后24 h鼓励患者下床运动,并指导患者从站立、行走至散步,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天3次,每次20 min.患者行体位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运动量过大而导致腹腔内出血.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指导其学会穴位按摩及按压技巧.

1.2.2盆底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腹部、尿道、盆底、、肛门括约肌进行收缩及舒张功能训练,术后患者恢复意识后开始对其进行腹部、尿道、盆底、、肛门括约肌进行收缩及舒张功能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 min,术后第1天定时开放导尿管,每隔2~3 h定时开放尿管,术后第2天嘱咐患者饮水,待有尿意后,拔除尿管,鼓励其自行排尿.

1.2.3踝泵运动术前指导患者:(1)用手握住脚踝,分别进行内翻伸40°、向外屈20°、外翻30°的环转运动,每天3~5次,每次15 min,每分钟环转30次,每进行2 min后停止30 s再继续运动.(2)行髋、膝关节屈伸运动.分别行环转运动20~30次/min,足屈伸内翻运动20~30次/min.(3)手法按摩.术后2 h内采用手掌沿着患者小腿从上往下按摩并按捏小腿肌肉,持续5 min.然后采用双手指腹按压患者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持续5 min,间隔15 min后再重复进行.术后3~4 h待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后,操作者握住患者脚趾进行内翻、外翻、屈伸运动,每天3~5次,每次15 min,反复进行运动.

1.3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尿失禁、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及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2)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由于术前需禁食及术后气腹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加之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大量应用,手术器械对胃肠道功能的损伤及人工气腹的建立,会导致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抑制患者胃肠功能恢复[4-5].另外,人工气腹建立会导致CO2残留在腹腔内,导致患者术后腹部肿胀及疼痛,进而影响患者生理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预后[6].

我院为了更好地促进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恢复,降低相关并发症,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可能原因为:(1)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有助于CO2气体尽早排出及加快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2)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次日对患者行腹部、盆底、尿道、肛门括约肌收缩及舒张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收缩功能恢复,能减轻盆底及尿道充血,减少患者术后尿道感染及尿潴留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排尿反射的重建.(3)术后对患者行踝泵运动可减轻患者血液淤积及水肿,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同时可加强小腿肌泵收缩功能,促进下肢侧循环建立,并能降低下肢静脉血压,减轻下肢水肿,从而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9].另外采用踝关节运动可促进比目鱼肌收缩,将淤积在静脉中的血液泵出,同时可改善患者组织通透性及水肿,能有效缓解组织缺氧,促进血液回流,进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总之,通过应用术后腹腔镜操训练、盆底功能训练及踝泵运动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将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腹部不适症状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尿失禁、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10],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应翡蓉,孔静娴.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71-472.

[2]罗飞跃,李玉姣.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24-25.

[3]杜建红.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4-55.

[4]丁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13-214.

[5]王宇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4):2967-2969.

[6]刘俊霞,任秀聪,聂文华,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13):2066-2067.

[7]于秀丽,王红,丛云凤,等.妇科腹腔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20-21.

[8]于杨.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的探索[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366-1367.

[9]宣蕊英.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J].上海护理,2014,14(1):48-50.

[10]郑春燕,刘锦瑶,陈冰冰,等.舒适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12):3437-3438.

(收稿日期:2016-03-11)

(本文编辑刘学英)

妇科腹腔镜论文参考资料:

腹腔镜外科杂志

妇科护理论文

该文结论,这是关于腹腔镜和妇科和康复方面的妇科腹腔镜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妇科腹腔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