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体育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绿道体育: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环境的重构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育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3

《绿道体育: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环境的重构》

本文是体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重构和绿道体育和公共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运用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概述了城市空间环境以及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匮乏与空间分异.系统阐述了珠三角绿道体育空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绿道骑行空间、绿道步道空间以及绿道多功能广场与主题公园空间的绿道体育运动典型的空间特性.提出绿道体育的公共服务空间一体化与多元化、绿道体育体现“人本理念”的城市和谐空间环境以及加强绿道体育空间管理的制度建设等.绿道体育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发展路径.最后.阐明绿道体育商业化对空间环境破坏的担忧.并提出绿道体育空间管控的数字城市理念.

关键词:绿道体育.城市空间环境.公共体育空间.体育公共服务.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5-0039-05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method and field survey method.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urban spaceenvironment and the shortag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public sport space. ge a systematicillust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arl River Delta greenway sports space resources. and analyzed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enway riding space. greenway trail space and greenway multifunctionsquare and theme park.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it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insist onthe integ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greenway sports public service. develop the "people-oriented"greenway sports space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greenway sports spacemanagement. Finally. it expressed the concern for damage to the space environment by greenwaysport commercialization and ge the concept of digital city greenway sports space management.

Key words:greenway sports.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public sports space. sports public service.Pearl River Delta

2009 年以来.广东绿道建设通过科学串联自然保护区、城市主题公园、名胜风景区、广场等城市功能区.构建多元化的区域生态支持体系.形成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有效衔接.生态保护功能与生活休闲功能相融的绿道空间网络体系[1] . 健康中国背景下.广东再一次提出打造“绿道升级版”.完善绿道复合功能、社区体育公园.划定生态控制线及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具有自然的空间凭靠.可以目视更广阔区域.并使人感到舒适的地方. 新型城镇化使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成为焦点. 绿道建设从关注城市建筑实体特征到城市空间环境对人的社会需求的满足.给城市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游憩及娱乐的空间场域. 体育运动与空间有着直接紧密的关系.空间是体育存在的先决基础.体育又是一个文化展示的空间场域. 现代城市空间管理理念的演变是后工业化以来.在西方国家强调多元、平等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生产方式空间性的加强.区域差异与控制协调等多元、网络、分散型的城市空间管理方式受到热宠[2] .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城镇化使得城市民众的生活空间、身体活动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严重影响城市的宜居性. 绿道建设提倡生态、低碳、宜居.将现存的城市空间资源科学有效地配置. 绿道体育功能的发挥.为缓解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空间匮乏的矛盾提供了帮助. 随着绿道基础设施的建成与完善.如何保证绿道体育空间环境的形态特征与质量.如何通过管理活动保证绿道体育空间形态的实现与质量控制.是探讨绿道体育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发展的核心问题.

1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困局与绿道体育空间资源供给

1.1 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匮乏

1.1.1 城市空间环境概述

城市空间是城市内及其他场所各建筑物之间依不同高低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的空间形式[3] .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民众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场所.包含生态、文化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元素.是城市生态与生活的重要载体[4] . 城市空间环境是文化、经济、社会、经济等建设活动的物质承载与空间形态表现形式.是城市自然风貌与景观形象等的系统工程[5] . 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既包括物质材料.如人、绿化、建筑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形式.如空间主题与文脉等. 一个舒适、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成受这个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等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单一的城市中心功能发展已无法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交往正向多中心发展.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城市空间环境应首先满足城市民众的生理需求.例如生活空间、身体活动空间、绿化隔离带等.然后才是私密性、安全性等更高层次的城市空间环境需求[6] . 在城市空间环境的众多元素中.空间的连续性要彰显自然连续性.创造尺度宜人协调的空间环境.

1.1.2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匮乏与空间分异

2015 年.2014 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成年男性体质水平有所降低.青少年体质问题依旧严重. 在公共体育设施的态度方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 年1 ~ 4 月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 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状况进行调研.在20 岁及以上人群中.还有22.5%的人认为离期望值“相差较远”.希望建设社区健身活动中心的人数达65.2%[7] .环境污染对公共体育空间的压缩伴随城镇化发展日益加剧.而企业布局的分散化及其经营粗放化.对城市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8] . 以珠三角为例.城镇化使珠三角生态用地被大量挤占.城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系破碎化明显[9] .民众公共体育空间严重不足. 同时.城市空间的分异则加速了城市空间环境供给的失衡.这种城市空间分异在横向上表现为功能的分化.出现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 在社会空间分异的背景下.公共空间成为重要的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与民众生活贴近的小广场、街心公园和社区公共用地等公共产品性质的公共空间建设严重不足.而城市规划的不完善、城市扩容又增加了人们沟通和交往的经济成本. 城市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在当前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异常凸显. 另外.在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上.有研究认为[10] .珠三角城乡之间.在体育设施、活动与指导等方面的非均等化供给.形成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巨大现实压力.也增加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1.2 珠三角绿道体育空间资源的特点

城市公共服务空间资源配置主要应与低收入群体生活密切相关.以此来提升民众的生活环境质量[11] .城市公共绿化环境主要从区内公共绿化空间、景观环境条件等来影响城市民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绿道体育是在城市绿道特定区域内.通过身体练习这一基本手段.达成休闲、传承文化、宣扬低碳理念.并实现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功能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12] .属于社会文化范畴. 城市绿道体育空间资源主要形态有骑行绿道、健身步道、绿道健身广场以及各类城市主题公园等.基于城市民众参与频度.城市绿道体育空间(包括社区与街道绿道)使用频率比区域绿道体育空间要高. 社区绿道体育空间资源主要有小区绿道体育活动中心、绿道公共运动场等.这些成为绿道体育空间的基层.为城市民众提供最直接的绿道体育公共服务. 城市绿道体育空间可达性及服务半径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户外休闲与健身需求的增加积极促进了绿道体育空间资源使用的效率. 作为公共空间资源.易达性是评估开放空间资源配置与布局是否合理性的重要指标.绿道体育空间作为重要的休闲健身资源.应当易于到达[13] . 以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绿道网规划选线与城乡功能分区相协调.提高了绿道网空间资源的可达性. 首先.通过区域绿道连接绿道自然和人文节点.为城乡民众提供多样化的户外娱乐和健身机会.通过社区绿道连接社区内文化、体育、游乐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社区绿道体育功能.方便民众生活休闲需求.完善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的互通衔接.使民众能够就近进入绿道.实现步行5~10 min 进入社区级绿道的目标. 其次.加强城区“绿道公共目的地”以及“绿道兴奋点”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按照1.5 km 的间距要求.结合城市的更新.补充完善“公共目的地”“绿道兴奋点”体系.将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有机组成部分.来满足民众休憩、健身等户外活动需求.

1.3 珠三角绿道体育运动典型的空间特性

珠三角绿道建成、维护及功能开发以来.各地根据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现有的绿道体育设施等空间资源特征.策划特色鲜明的各类体育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时间、不同年龄的城市民众多元化运动、健身与休闲等需求[14] .

1.3.1 绿道骑行空间

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中国社会正努力迈向低碳交通与低糖城市的新阶段. 作为一种低碳减排与慢节奏生活的举措.我国部分大城市已经恢复与重建自行车出行交通网络系统. 珠三角绿道自行车骑行网络系统的构建.为全国城市自行车道系统的普及推广做出表率与示范作用. 珠三角绿道现有自行车道系统以休闲骑行车道与通勤自行车道为主. 珠三角绿道骑行系统的建设.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但注重车道使用的安全与舒适性.还致力营造出车道区域的周边和谐优美的景观环境.形成一种骑行与道路空间和谐的氛围. 绿道骑行被誉为“幸福广东”的元素.是城市民众生活水平、生活品味、幸福感提升的产物. 绿道骑行作为慢行的标志.不需要注重道路通行的效率.其空间结构可表现得曲折蜿蜒.结合良好的景观条件.串联众多的散落的城市绿地与景观点. 实地调研发现.珠三角绿道骑行以中青年为主体.参与骑行既能锻炼身体、融入自然.又能减缓生活节奏与工作压力.

1.3.2 绿道步道空间

珠三角城市绿道的步道空间依据城市现有的地势地貌等地理环境.构建连接各个局部散落与碎片化的线性空间.以此确立步道系统各个片段的空间特征.同时以城市街道历史嬗变文脉为步道文化基底风格.尽显城市民众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理念.形成独特的城市精神世界与价值观. 绿道的步道空间的宜人尺度创造直接影响民众的休闲感. 首先.绿道步道的横向空间尺度应符合民众参与时心理感受的变化性.涉及比例与尺度.表现在狭窄比例与开敞空间的变化性与交错性. 其次.绿道步道的纵向空间尺度设计富有节奏性. 有研究表明.通常人的步行半径为400~500 m.1 500 m 的长度便会产生疲劳的生理与心理反应[15] . 所以.绿道步道的设计应在纵向划分多个路段景观单元.并且每个单元的景观均有特色.以缓解涉入者的心理与生理疲劳. 调查发现.珠三角各城市的绿道示范步道段.5~8 min 就有休息性节点空间.10 min 左右就有开敞性景观节点.形成街道空间的开合与景观自然与流畅变化.例如在入口处的标志性景观.中段的人文主题的广场及公园、节点绿地等.构建出休憩与健身的集中空间.

1.3.3 绿道多功能广场与主题公园空间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民众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与规模的结点型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多以建筑、山水、道路等围成.采用步行为交通手段. 绿道多功能广场与主题公园以绿道“节点”“兴奋点”以及“公共目的地”形式呈现.营造开敞的休闲交往空间.广场公园的多功能混合可以为城市民众提供多样化选择. 例如.广场风貌区域有良好的城市景观视线.以增加步道的可观赏性.增强城市体验感.而广场休闲区则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增设景观小品.供民众休闲之用.另外.广场还有商业区.设置一些时尚性的临街商铺.为绿道体育涉入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为了了解绿道广场的人流与使用情况.我们通过对肇庆市绿道星湖广场正门入口进行了一周跨度的上午、中午、晚上的10 min 人流状态统计.如表1 所示.在实地观测中我们发现.广场内的活动以步行人群为主、自行骑行人群为辅.步行者多进行健步走、散步、游赏、驻足与休息等活动. 人口学统计数据表现如下的聚散趋势:早上与下午多以老年人为主.周末以中青年为主.骑行以青年人为主.下午以广场周边民众为主.周末游人数量增加.

2 绿道体育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发展路径

2.1 绿道体育的公共服务空间一体化与多元化

2.1.1 绿道体育公共服务应体现均衡性与一体化

保持城市自然开敞空间的连续性是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19 世纪初.美国城市公园规划布局中就是将城市规模较大的自然公园延伸出的线性公园作为连带直接嵌入城市建成区内[16] .而且这种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城市地域间的不平衡发展.突出表现在物质环境差异背后反映出社会空间的差异与隔阂. 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性设施的公平配置.城市公共投资受益的地域平等性及对弱势群体聚居地改造的政策性倾斜.将有益于公平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 公民体育权利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而场地设施的政府供给与民众享用则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保障与落实[17] . 城市绿道体育空间一体化布局将构建城镇中心绿道体育空间、近郊区绿道体育空间、乡村绿道休闲体育空间与远郊区绿道体育空间的功能与半径搭配. 珠三角已经完成以区域绿道网为载体.“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绿色廊道体系.构建出珠三角低碳发展的生态框架. 珠三角绿道体育空间资源在提供健康游憩绿色开敞空间同时.以推进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为重点.完善区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一体化[18] . 珠三角绿道体育空间一体化建设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协调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营造出更多人文要素与自然生态要素紧密结合的连续性城市生活、休闲与健身空间.

2.1.2 绿道体育公共服务应体现多样性与包容性

根据城市民众公共体育活动的类型和需求等个体性差异.在绿道内设置规模、品质、作用、地位不同且大小相宜的体育公共空间系统.通过骑行道与步道系统的有机串联.满足城市民众室外身体活动的需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各种经济、文化与自然资源等现实因素差异.要求城市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各个区域的独特风貌.来体现地域性与多样性. 随着城市外来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城市人群形成多阶层、多职业、多收入与多文化心理的居民结构.城市空间规划用多元化的理念解决日趋复杂的城市公共空间问题.形成相互包容的多元城市空间体系[19] . 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是公民社会的基本标准. 城市空间资源的公平分享应排除阶层差别与居住区域差异.例如.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建文化广场等的布局应体现“机会均等”及“地域平等”性. 另外.绿道体育开放空间应塑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交往、沟通与对话.被认为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本质[20] . 城市绿道体育开敞空间是民众进行交流的场所.应营造多层次、人情化的空间系统.

2.2 绿道体育体现“人本理念”的城市和谐空间环境

“休闲城市”一词源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是指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普遍出现的民众社会生活状态[21] .绿道的建设体现城市休闲水平的提升. 发挥绿道的体育功能为城市民众提供休闲服务.应坚持人本理念.首先.保障绿道空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试想人们置身于一个缺乏安全的公共空间环境里.带着紧张心理从事绿道健身活动.会极大地影响民众休闲积极性与活动效率. 解决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是建立完善的绿道体育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骑行绿道与步道的功能.强调休闲涉入者特别是步行者的权利.从而使得民众安全从事绿道体育休闲心理得到满足.使城市绿道体育公共空间更吸引人. 其次.绿道应具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增强驻足空间建设.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尺度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宜人的空间尺度能增强城市的亲切感与舒适度[22] . 城市中大的广场与高大建筑虽然壮观.但却缺乏亲和力与舒适感. 城市绿道建设.利用“节点”“公共目的地”以及“兴奋点”建成的小型化、个性化的体育公共空间的多层次化.使得参与其中的民众感受得到尊重.各类休闲需求得到满足.绿道体育广场、公园应完善广场家具、休闲小品.充分体现对涉入者的关怀.不但要加强流动空间的建设.更要完善驻足空间的配套.

2.3 加强绿道体育空间管理的制度建设

城市空间环境管理的法规体系问题中.环境设施涉及内容广泛.涉及政府部门众多.以致空间环境设施管理呈现多元性与交叉性特点[23] .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物质空间形态体系.是由一系列客观实体空间组成.例如.城市广场、街道、公园等不同空间形态组合与网络化.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的管理与运营.需要一系列的人员、经营机构以及管理政策与体制等因素组成. 因此.在绿道提供体育公共空间的运营过程中.为保障规划、建设、维护及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包括组织管理、法律支持、政策保障与考核监督等.至关重要. 通过立法保证明确城市绿道体育公共空间使用、管理、运营的主体、权利以及义务.将绿道体育纳入法制化轨道.为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绿道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另外.在绿道“公共目的地”“兴奋点”等绿道集中开敞空间上.为城市民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户外活动空间.以增强绿道体育的吸引力.应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兴奋点”与“公共目的地”体育活动机制.坚持政府部门主动引导以及基层社团、民众广泛参与的总体方针.为绿道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绿道体育的商业化及对空间环境破坏的担忧

绿道体育作为幸福工程给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带来一定增长空间.绿道体育功能的开发应是绿道体育搭台.生态文明唱戏.形成绿道体育谋求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多赢的发展方式[24] .既不能忽略绿道体育本身的发展.更不能抛开城市全民健身对公共空间的需求.

因此.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应兼顾公益性与营利性.特别要保障绿道文化节点、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纯粹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对于非纯粹绿道体育公共产品.可通过较低或市场竞争来提供.以吸纳社会资金.满足城市民众不断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25] . 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们有理由提出担忧.绿道这种为生态、为民生而打造的系统工程.沦为经济获利工具.最终背离生态保护.反转为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帮凶. 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大规模急速建设情况下.部分公共空间建设工程“以车为本”.人行空间不断被压缩.另外.绿道体育功能市场开发的引入.导致无序发展所带来的凌乱、庞杂、多样性极大地损害了城市绿道公共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数字城市建设的优势在于能为城市空间环境治理提供多元、网络、海量的信息流.实现城市空间管控科学化决策. 随着城市绿道战略地位的提升.加强绿道建设已是大势所趋.绿道公共空间结构将越发复杂.功能越发多元综合.我们认为在城市绿道体育公共空间的管控上.也能引入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与理念.通过自然与系统实施科学管理.合理推断与预测.使得绿道体育与城市空间环境达到协调运作.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的网络化与多元化.城市空间环境中某一个结构单元的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其自身的物理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环境的连续性是使新旧空间环境、自然环境与城市人文传统达成协调.自然连续.创造出宜人的尺度. 优美城市空间环境是传统建筑空间及其外部环境的科学结合. 绿道体育与城市空间环境和谐发展.关注绿道体育空间中的建筑、绿化、交通、人群、文化等众多要素.以空间为管理对象.综合配置各种资源.实现空间多要素信息的实时监测.控制城市空间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绿道网站[EB/ OL]. http:/ / www.gdgreenway.net/ .[2]张京祥.庄林德.管治及城市与区域管治:一种新制度性规划理念[J].城市规划.2000(6):13-18.

[3]R..克莱尔.城市空间[M].纽约:Rizzoli 出版社.1991:113.

[4]大路.创造“流畅”的城市公共空间[J].中国地产市场.2004(3):26-28.

[5]罗名海.城市规划空间环境理论框架研究[J].规划师.2003(8):74-78.

[6]韩伟强.城市空间环境发展趋势[J].南方建筑.2004(3):11-16.

[7] 国家体育总局[ EB/ OL]. http:/ / www. sport. gov. cn/ n16/n1077/ n297454/7299833.html.

[8]李金龙.谢玲玲.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初析[J].经济地理.2011(2):242-246.

[9]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Z].2005 .

[10]周良君.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与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33-37.

[11]周婕.陈小芳.谢波.城市低收入阶层住区空间环境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华中建筑.2009(9):131-133.

[12]谢冬兴.绿道体育实践、功能及概念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5):11-15.

[13]谢冬兴.绿道体育的开发与管理———以珠三角区域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2):54-58.

[14]李国岳.陈丹丹.邱妙云.绿道体育与幸福广东[J].体育学刊.2013(2):39-43.

[15]徐建刚.低碳视角下城市交通出行空间环境的创新设计[J]. 城市交通.2010(6):54-60.

[16]薛华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464-467.

[17]汤际澜.国外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6):1-8.

[18]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 年)[Z].2009.

[19]薛华培.城市边缘区空间环境现状分析与城市设计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09(12):67-69.

[20]黄亚平.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与城市社会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5(2):12-16.67.

[21]徐雷.刘新.李包相.“休闲之都”理念引领下的杭州城市空间环境研究[J].华中建筑.2006(9):64-67.

[22]冷红.袁青.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6):105-108.

[23]杨建华.林静.陈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规划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J].中国园林.2013(4):58-62.

[24]邱妙云.李国岳.绿道体育发展与居民健身方式转型———以珠三角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6):52-57.60.

[25]楚海月.练志宁.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绿道体育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以广东绿道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4):40-43.

体育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体育论文

体育科学期刊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该文点评,该文是适合重构和绿道体育和公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体育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体育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