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诗歌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当代口语诗歌为何强调语言意识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歌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30

《当代口语诗歌为何强调语言意识》

该文是诗歌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和口语诗歌和语言意识和强调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摘 要:因为现代诗歌中有比较新颖的“口语诗”出现,本文从有代表的口语诗创作现象中打开一个小切口进行分析,去了解和解释当代口语诗歌为什么强调语言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口语诗歌;语言意识

作者简介:冀楠(1983.6-),女,硕士,讲师,现任职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韩敬源(1980.7-),男,学士,讲师,现任职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研究方向:当代诗歌.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6-053-01

做语言研究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先有语言现象的产生,才有了语法对语言现象的归纳和涵盖.语法是带强制性的,是有天然的束缚属性的.在调查中会发现,在产生语言的生活现场中,鲜活流动着的语言现象时刻对语法规范产生冲击和挑战.古代汉语对应古代语言,现代汉语对应现代语言.基于现代信息交流技术的使用和普及,信息交流的速度是古代汉语信息交流速度无法望其项背的,参与交流的广度更是古代汉语无法企及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跨空间的信息交流使得曾经存在于某地的语言表达形态以各种带能量的微粒子般冲入信息大数据时代的表达网络中.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口语(方言)首先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悄无声息的巨大变化,相比较而言,书面语(经语法规范化的语言)反而显得迟钝和呆滞,不灵敏了,与生活现场的对接程度远远没有口语表达这么高.所以,在口语表达系统和非口语表达系统中,对语法规范冲击最大的不是受语法规范束缚较重的书面语,反而是被信息交流时代“激活”的口语表达给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诗歌创作是诗人对生活直观刺激的反映,采用哪种语言形式更为有效的贴近生活成了表达自由的内在驱动,同时也是诗人艺术表现力的考验.诗人要呈现的生活是“原创”的,流动变化的,指向现场的,是具备创造性的变化多端的思维指令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是未经剪裁和过滤的语言发生的原生态场.与此对应,口语表达对追求表达自由的诗人在语法规范上没有“语法”的律令的影响,或者说影响最小,因此也最能贴近这种鲜活流动的现场.过于理性的语言意识不利于创作但是便利于语法研究,可以为语法研究者省去很多大伤脑筋的麻烦(不需要去辨析微妙差异),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不触及语言生发现场的研究其实难度不大.所以,当很多由一组一组的词语构成的新诗出现在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时候,读者很难阅读出其所描述的同类生活和相关情感所能共通的贴肉的传神感,而对精准化细微化立体化的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一个大概的指向而无细微化的新发现,显然无法满足表达的需求和阅读的兴趣.从语法研究的角度上看,这种语言现象对语法研究者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犹如已经按照规定尺生产出来的零件,用到哪里一目了然.相反,口语表达是居于现场事实和遗忘语法规范的人的意识上建立起来的.当事实和情感再现发生,创作者首先考虑的是把现场事实和心内之感力求穷尽地表达出来,在其所能穷尽的语言中选择最便利和贴切的语言形态完成本次表达.但假设这个思维审美的瞬间创造活动此时此刻受收到语法规范的束缚,流星划过般微妙的感觉可能会烟消云散.创作不是止步于“可意会”,而是力求最大的表达效果,永远追求“可言传”.追求这个表达效果的呈现过程就会催生新的语言形态,这种语言形态就蕴涵了语法研究中可能生长出的新因子.

选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现象的发生.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童年,不同之处也完全不相同,相同之处有个大文化背景,当诗人回忆往事,挑出那些记忆深刻的场景,必然会心下有所动,诗人此刻要完成的就是记录下这灵机一动的时刻,用语言固化.诗人艾蒿在《童年》这首诗歌中这样写到:“十二岁的我\ 和爸爸打完兵乓球\ 五盘皆输\ 而我最\ 恨的是\ 爸爸那句话——\ 胜利\ 是属于你的”.口语诗在创作的时候诗人只去描述现场,形象呈现,这已经成为有高级意识的口语诗人的共识,因为这个现场让诗人怦然心动,有特异的东西发生.本诗里诗人艾蒿对发生于12 岁的事情一直没有忘,这么多年来一直存在心里无法散去,一直无法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因为他还没有以此相对的诗歌的语言,事实已经存在了.当语言和意识到多年后冒出来,他要写下这首诗歌的时候,最本质和需要做的就是用语言把现场固化,至于意义,我想这么多年都没有忘记,意义早就涵盖其中了.如果在写的时候,心生旁念,势必会成了自己的转述者,从语言发生的逻辑上讲是无法穷尽语言发生现场的“意味”的.

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去探索诗歌发生的现场,人在穷尽表达的过程中是希望思维和语言最大的自由化的.也就是说,可以脱口而出的口语表达最能满足这种最大自由化的需求,使语言对思维创造的固化处在最小障碍.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过“词语不等于语言”,基本上说明了为什么诗歌最难翻译,翻译者对另外一种语言可能具备了词语意识而无法在这种语言中完成语言意识,那么这种翻译对充满人的智慧创造的诗歌而言是可疑的.词语意识无法保障一个翻译者对原著诗人瞬息之间整个生命体爆发状态下自由表达的多层和深层微妙,唯有达到语言意识呼吸般自由的无障碍,穷尽表达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转述.翻译尚且如此,创作对语言意识的要求就更高了.这就从原理上解释了当代诗歌口语诗歌为什么强调语言意识、口语诗人对语言意识的要求如此之高.

参考文献:

[1]伊沙编选.新世纪诗典第四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诗歌论文参考资料:

诗歌刊物投稿

诗歌投稿杂志

投稿诗歌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本文评论:此文为关于诗歌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口语诗歌和语言意识和强调相关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