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报告文学《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的写作特色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0

《报告文学《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的写作特色》

该文是有关文学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和报告文学和写作特色类论文范文资料。

内容摘 要:“呼格案”的重审,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新华社记者汤计九年的坚持,成为这个案件昭雪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作家艾平用朴实、细腻的笔法将汤计这九年长征背后的辛酸、无奈、欢笑等娓娓道来,全方位地展现了汤计的健朗人格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这是“法治中国”进程中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报告文学 《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 价值追寻 人物塑造 艺术表达

整整9年的时间,为了推动呼格冤案再审,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记者汤计先后写了9篇内部与公开报道,成为了八十四年来,唯一获得“新华社第001号”勋章的新华社记者.正是这样一位谨记“勿忘人民”箴言的尽职记者让同是草原儿女的作家艾平,抛开了以往擅长的散文写作,重温一个记者走过的九年长征之路.她曾在接受《呼伦贝尔新闻午间道》的采访中这样说:“因为汤计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政法部主任,在内蒙古工作了三十年,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博,如果把他所经历的事情写好,那就等于记忆了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内蒙古的一些社会变化……”艾平担负着作家的社会责任,怀着真挚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作品中.

一.写实——强烈的价值追寻

“报告文学是伴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近代报刊业的兴起而诞生的一种新兴非虚构文学样式,是一种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交叉性边缘文体.”具有新闻功能的报告文学,其反映新闻题材,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2014年“呼格吉勒图案”(下文简称“呼格案”)的再审,轰动了全国.其背后起着关键推动作用的是一个坚持了九年的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作为心系社会发展的人民作家、人民记者,艾平和汤计在推进“法治中国”变成现实的道路上不谋而合.艾平从这个角度解读了汤计的坚持——“更重要的是,这个案子成功了,就是中国死刑冤案重审的第一案,应该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司法进步的具体体现,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会产生正能量.”

呼格吉勒图父母漫漫9年才等来一纸立案再审决定书,再回顾近几年得到“纠错”的冤假错案,为什么真相有时会被遮蔽?作家艾平在看过汤计与《瞭望》杂志公开发表的《疑犯递出“偿命申请”,拷问十年冤案》一文后,写道:“法律剥夺一个人生命的过程越复杂,就意味着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张,更意味着冤假错案的几率将被降到最低.尊重和保障严格的司法程序,维护法律程序本身的独立价值,是最大限度避免冤案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作家艾平用自己细腻的笔法把汤计丰富厚重的生命日记整理成册,呈现在诸多也许没有那么了解汤计的读者面前.她记录了汤计近三十年走过的路,也好似用自己手中的笔见证了内蒙古近三十年的社会变化.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认为,与其他文体相比,报告文学的作者更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社会责任感,更具有力挽狂澜、匡世济民的英雄主义情结.《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家艾平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背景下,用文学塑造典型人物,树立榜样,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同时,作品回顾汤计的记者成长史,较为完整地还原出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一个缩影,给予后世以启示,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二.求真——鲜活的人物塑造

“报告文学的人物性格既不是社会实体中的生活原型,也有别于经由深度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典型’——报告文学典型.”作家艾平在报告形象的塑造上显示了高超的技巧,从扩充人物背景、人物故事,运用细节描写等多方面入手,将人物形象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在体现人物事件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体验.

“记者是新闻领域里的英雄.”艾平牢牢抓住汤计“记者”的这一身份,在以“呼格案”为主要叙述事件的同时,充分扩展了汤计在记者生涯中的故事,让读者能更为清晰地看到汤计的职业态度.在第二部分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中,作家巧妙地运用语言描写,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人物心理细腻可感.细节描写的参与在塑造灵动的报告形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琐碎驳杂的生活事相浓缩于具体的“胶片”上,映射出万象纷呈的大千世界,于有限的语符之中蕴涵尽可能丰厚的意味.艾平在实现汤计记者形象刻画的价值追求的同时,还从细微处充分体现着汤计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温热的心跳.比如在有关赤峰市三座店水库群体事件的调查中,面对惨遭政府毒打、见到新华社记者就跪地痛哭的乡亲们,“汤计管不住自己的眼泪了,他一一扶起跪着的村民,连连说,对不起大家,我们来晚了.”这一细节真实、有力地将汤计心里生命至上的原则体现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样一个有良知、有温度的记者在作家笔下变得鲜活起来.

汤计一生追求正义与真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出了问题,准备赴京检查身体的时候,却被一群老头儿围住了,他们见到汤计像是见到活菩萨一样,苦苦倾诉.“早上离开家的时候,妻子还在说,汤计啊汤计,你听点话行不行,可别继续破车好揽债了行不行?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拍着篮球跑一天不知道啥叫累,背上一袋麦子走十里八里不大喘气的汤计了……而此刻看着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头儿们,汤计什么都忘了,他没有说话,却已经拿起纸笔,开始记录案情.”1999年,内蒙古农牧厅下属的国有农机公司改制,整体合并进了乌兰察布盟农机公司,乌兰察布盟农机公司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政府答应,原来内蒙古农牧厅农机公司退下来的三十名老职工,一律走社保,政府负责交社保,计二百万元.可是这笔费用一直没有落实,所以这些下岗老职工,一直没有经济来源,成了儿女和亲友面前的乞食者.汤计是人民的好记者,也是妻子的好丈夫,他怕妻子担心,去调查之前特意“跟妻子请假,说当天就回来.”这样的描写聚焦到汤计的家庭生活中,让汤计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北京治疗期间,正值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要去收回那座大楼,汤计无法到场督办,就安排了第二天去现场的记者,叮嘱他们带上照相机全程跟随执法人员,同时叮嘱同事:“要把发生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我,出事儿我就推迟手术,马上发文给北京.”一位手上还扎着静脉点滴针头,即将进手术室的“患者”,在人民的合法利益面前,不顾个人安危,仍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社会正义.

在带病工作这样一个特殊情境下的作为,汤计高尚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里.这与上述专业素质极高的记者身份、遵守生命至上原则的普通人身份一道,共同支撑起汤计形神兼具的人物形象.

三.寻美——多维的艺术表达

《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运用小说化的叙述和描写,又不乏作家艾平独特的散文化的语态和笔调、诗歌式的情思和韵致.作家充分调用诸如比喻、反讽、对比、蒙太奇等修辞手法,在不同的叙事方式中彼此穿插、交相映衬,使作品读来波澜起伏.如,汤计第一次去采访张铁强所侦破的一个吸毒案件,当时张铁强给汤计的直觉印象是虽然说话直白,却心细如丝.可在提审一个女性吸毒者的时候,张铁强露出了他粗鄙残暴的一面,艾平这样向读者描述:“张铁强瞬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像抓小鸡似的把一个瘦瘦的女子‘咣’一下搡在了汤计面前.”比喻手法和形声字的联合运用,读来像电影画面般映入读者的脑海,让读者对几乎的张铁强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同一个事件中,艾平看出汤计虽高大魁梧,“心肠却软得像草原上的流水”,这样的情形他看不下去,只好匆匆结束采访,不欢而散.诗意的表达凝结着作者对人民记者汤计的尊敬,也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汤计的铁汉柔情.

文中对于气氛的渲染十分精到,给人以真实的现场感和体验感.2005年3月,一个王姓木匠伪装成港商来到呼和浩特市,牵着市政府的鼻子签下合同,而工程却成为“烂尾工程”,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负责调查此案.这个时候“呼格案”正值推进艰难,汤计站在了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风口浪尖上.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写道:“一阵阵裹挟着废墟沙尘的风,在汤计的脚下盘旋.”被炸倒的市局和呼和浩特党政大楼废墟上的风,从侧面表现出当时汤计所处环境的险恶之势.

在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召开公检法三长会议,为“呼格案”平反做维稳预案,这时“呼格案”的重审,进入了十分关键的阶段,作者用极具表现力的比喻手法写道:“九年功夫,九年发力,呼格案的重审,就像一只时而冲锋、时而徘徊的足球,终于闯过一道道防线,来到了球门之前,现在就差临门一脚了.”如此形象生动的描写,既渲染出“呼格案”重审进程的不易,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紧张感,牢牢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

从叙事角度看,作者主要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客观地展现了一个个牵动人心的事件在汤计笔下步步推进的场景,让读者沉浸在对过往的追忆中.汤计对于这些案件的报道,激发了社会对司法运端的了解,有时甚至给司法建设提供改造的动力和重构的依据.汤计个人的努力虽微不足道,但是正义的基石.

在叙事结构上,本文以纵式结构为主.作者以汤计调查“呼格案”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和自然进程来行文.从1996年案件发生,到2005年汤计开始九年的调查,再到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作者有条不紊地围绕汤计的调查展开,推进文章的发展,让读者读来一目了然.在“呼格案”,以及其他诸多案件的叙述中,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人物不仅推动故事的发展,并且为作品的主要报告对象——汤计的性格品质、工作作风等加以强有力的印证.

综上所述,作家艾平饱含真挚的情感倾注在这一部作品中,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推动着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也充分激励着更多像汤计一样的有志记者继续追求正义和真相.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这也终将被后世所铭记.

参考文献

[1]龚举善.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从新时期到新世纪[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艾平.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J].人民文学,2016年.

[3]汤计.一篇写了九年的新闻——新华社记者汤计报道呼格案的心路历程[J].中国记者,2015年.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刊物投稿

文学杂志投稿

外国文学期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上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和报告文学和写作特色方面的文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