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学策略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城乡接合部初中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策略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5

《城乡接合部初中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该文是关于教学策略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城乡接合部和教学策略和记叙文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广东广州市荔湾区东漖中学(510000)刘燕清

[摘 要]我校位于民情复杂、家庭教育功能与文化氛围薄弱的城乡接合部社区,存在大量的语文学习困难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低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结合城乡接合部社区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认知心理与读写实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记叙性作品为载体,从“营造班级读写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与“梳理、整合读写资源,形成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两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读写结合训练,以期达到整体提升我校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初中记叙文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0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我校位于民情复杂、家庭教育功能与文化氛围薄弱的城乡接合部社区,存在大量的语文学习困难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低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文记叙类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写出内容具体真实、感情真挚,表达方式恰当、有创意,条理清楚的记叙文”是“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我们根据特定地域下的学生的认知心理与读写实际,把整个初中阶段的记叙文读写训练看做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将记叙文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的读写能力相互迁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以期达到整体提升我校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些浅显的探讨.

一、结合地域特点,营造班级读写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我们根据城乡接合部社区家庭教育功能与文化氛围薄弱这一特殊的地域特点,从营造读写氛围入手,建设书香班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构建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使读写成为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进而促进其智育的发展.

(一)规划“班级图书角”,营造温馨的读写之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为此,我们在每个教室的左前方都设置了一个书柜——“读书角”,用于摆放班级图书,并选出负责的学生管理图书,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同时,重视黑板报的文化阵地建设,在每一期黑板报中设立读书专栏,向学生介绍优秀书籍,刊登学生的读书感想;在教室后方的黑板旁设置学习园地,用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通过规划“班级图书角”,打造温馨的读写之家,为读写基础薄弱的城乡接合部孩子们营造了一种读写氛围.

(二)课堂渗透读写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城乡接合部学生从小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人文气息匮乏,大多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致使语文读写教学举步维艰.对此,笔者利用早读课、语文课渗透读写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养成读写意识与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写技巧.

语文早读课上,笔者以“读写”为主题,或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与语感;或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让学生自己向同学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或组织学生上台演讲,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语文课上,我们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后,就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了《杨修之死》,就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并让学生摘抄妙词佳句、名人名言,写读后感等,这样既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样,根据城乡接合部学生的读写实际,通过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渗透读写知识,把课堂变成书苑,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使学生初步形成爱读—爱写—善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结合地域特点,梳理、整合读写资源,形成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梳理、整合读写资源,构建记叙文序列化读写训练框架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记叙性作品写作中缺乏材料,感到无事可记,无情可抒.一来是因为活动范围的狭窄,囿于城乡接合部家门和学校;二来是缺乏生活内化的本领.而初中六册教材中优秀的记叙性作品本身就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它涉及写作素材的各个领域,学生却不懂得利用.为此,我们细读教材,引领学生将视角投向朝夕相处的教材,根据各阶段的读写目标,从7-9年级六册教材的佳文中挖掘、梳理丰富多彩的写作元素,从“人物风采、自然景物、成长、生命、动物、亲情、社会现实、爱国、战争、童话神话”十个方面着手操作建立记叙性作品读写素材集.

在梳理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记叙性作品有着一定的系统与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记叙性作品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并且逐渐走向单一.在最后两册教材中,选入的记叙性作品仅是小说.由此可见,小说是记叙性作品最为成熟、最为复杂、最为典型的形式.

这样的选文顺序与安排蕴含了两条规律:一是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规律,由直接感知的形象思维发展到严密的逻辑思维,并随着思维的深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即由记叙到议论,再由议论到记叙;二是教材中记叙性作品文体的选择和安排由最初的叙事散文、记人散文、科学小品、童话、传记、通讯等文体形式发展到记叙性文章最复杂的形式——小说,呈现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和训练体系.因此,课题组根据7-9年级的记叙文文本在不同阶段的设置编排,依托读写素材集,构建了十个记叙文序列化读写训练框架,循序渐进地培养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是以“自然景物”为素材构建的一个写作序列化训练框架:

纵观本写作序列化训练框架,重点的选择、能力的培养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训练也做到了循序渐进,每个学段分别集中培养一种能力,使每种能力在不停的训练中得到提高,既改变了作文教学无序的状况,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全体学生在接受作文教学和训练时,能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在研究中,我们遵循此序列训练框架,设计相关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习作实践,使作文教学活动走上科学高效的健康轨道.

(二)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形成适合学情的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为提升城乡接合部特殊群体的读写能力,我们以人教版7-9年级记叙文读写素材集为载体,依托记叙文序列化读写训练框架,结合各自的研究对象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在反复的读写训练中逐渐形成记叙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此策略分为三个层级训练体系:第一层级是从单篇文本入手,第二层级是从单元整体着手,第三层级则是把六册书的文本整合成库.

1.从单篇文本入手,抓读写结合点,形成第一层级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记叙性作品都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每篇课文都有可以进行读写训练的切入点.可以是词句、段篇的赏析,写作手法和技巧的模仿,也可以是对篇章的评论;可以是对文章细节的感悟,也可以是对作者心怀的感受;可以是对文本的拓展想象,也可以是对故事的提炼浓缩,还可以是结合实际的议论抒情;等等.通过对单篇文本的读写训练,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

读写结合点可单一练习,也可整合训练.如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笔者设计了两个单一的读写结合训练点:其一,在教完第二段时马上让学生对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进行仿写,从而让学生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其二,在教 “冬天雪地捕鸟”一段时,立即让学生找出相关动词,并训练学生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的方法.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引导合了立意、动作描写、选材等读写结合点进行训练:首先,让学生浏览全文后快速归纳中心,通过领悟“父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这一主旨学会立意;其次,让学生找出四处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及一系列的动词,进行仿句训练,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从而学会选材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再次,通过让学生分析全文、理清内容,引导学生学会选材;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布置学生以“妈妈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作品,让学生以《背影》为范本,选择典型事例、抓住行文线索展开笔墨.在这次读写结合训练中,学生大多能以文本为范文,选择典型事例立意、抓住“妈妈的手”的特征,运用人物描写技巧写出妈妈对儿女的爱与儿女对妈妈的情,真是情真意切.

2.围绕单元读写总目标,分解训练目标,形成第二层级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写作”与“综合性学习”,这些安排与该单元的阅读课文,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我们主要从单元整体入手,根据单元主题、课文的表达特点,按“确定单元读写总目标—分解训练—综合训练”的方法,开展相关的专题训练.

如以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为例,开展读写结合专题训练:

这种从单元整体着手的策略主要分为五步:第一步,结合单元主题,明确这个单元的读写总目标,即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第二步,在读写总目标的指引下,精读这个单元的5篇文本,挖掘并精选出各自与单元训练重点相关的读写结合点(即分解训练目标);第三步,结合文本,教给学生相关写作技巧;第四步,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从字—词—短语—句子—片断—篇章,让学生从文本中摘抄优美的写景字词及短语,品析仿写美句、美段,最后形成大作文,从而让学生从读到写、从字到篇迁移拓展;第五步,对学生习作及时反馈,在反复训练中提升其读写结合能力.

3.提炼主题,整合六册文本资源,形成第三层级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

第三层级策略指在学完六册书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前两层级为基石,将具相似之处的文章进行资源整合,提炼主题.此策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知识储备水平,打破了文本、单元的限制,把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读写教学看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遵循了教学内部的本质规律,注重了教学的全程性、有效性和序列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我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按初中生的表达发展经历的“简单叙述”“初级表述”和“复杂表达”三个阶段,每个学段分别集中培养一至两种能力,让学生训练内容的深度呈阶梯式增长.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正面、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能初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写观察日记;语言表达能做到具体、通畅、详略得当,力求准确、生动、形象;作文训练范围侧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八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重点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和文章谋篇布局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形成读者意识;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拓展写作思路;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作,侧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抽象思维的训练,训练范围侧重社会、自然和个人情感生活.九年级侧重培养学生创新与逆向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新视角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力求有新发现、新感悟、新表达;强化表达技巧的训练,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命题范围侧重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既有现实生活又有想象生活;另外,还要针对中考作文命题进行快速作文,进行篇章综合修改.

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自然景物类”读写训练时,七年级主要指导学生写自然之景,如指导学生从《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等文本中学习多感官描写法、虚实结合法、绘色法、移步换景法、动静结合法等自然景物的写景技巧.而八、九年级不但要教会学生写自然之景,更要让学生掌握通过写景来体现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刻含义(象征),曲折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如八年级指导学生掌握《社戏》中的两个景物描写片断“夏夜行船”与“月夜归航”中运用多感官描写法来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手法.九年级指导学生从《故乡》一文中掌握通过对比手法写故乡的景物变化,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方法;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学习开头与结尾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的手法.

这样,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通过对读写训练规律的探索,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形成三个层级的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使读写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稳步提高的发展轨迹,以达到全部资源最优化的利用效果.

实践证明,在城乡接合部初中实施记叙文读写结合策略是在7-9年级阅读教学中构建了一条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并行的线索.它验证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实现了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本、师生、生生”的多维对话,也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3]韩雪屏.中学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5]李陶坤.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策略的应用特点及干预[D].开封:河南大学,2010.

[6]徐伟.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干预[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7]黄钰林.关于城效结合部中学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调研报告[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8]丁文婷.以教材为样本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与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9].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陈剑平)

教学策略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上文汇总:上文是关于经典教学策略专业范文可作为城乡接合部和教学策略和记叙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