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调查分析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师生有效沟通的价值、现状和策略基于H中学的调查分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调查分析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8

《师生有效沟通的价值、现状和策略基于H中学的调查分析》

该文是关于调查分析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有效沟通和师生有效沟通和调查分析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王航,王帅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通过H初级中学的实证研究,发现师生之间的沟通存在主动性差、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理论知识与沟通技能不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行外部改革支持、缩小班级规模、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掌握沟通理论与技能、增强沟通的主动性等改进措施.研究还表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是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基础,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教育追求的重要手段,更是打开学生心理世界大门的金钥匙,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师生;有效沟通;价值;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7)09-0019-05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通畅.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发生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行为双方主体借助语言、神态和肢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经过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情感上取得共鸣,这是在没有内外压力的前提下双方达成的一致.苏格拉底最早关注师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他指出:“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领无知者,而是双方共同探寻真理.”[1]而理论上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始的,着重关注教学中人性的一面.美国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者罗杰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关注人自身,关注人的情感.他认为教学应该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之中,在一种真诚、友善、理解的人际关系中进行.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自我的实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与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意愿.教师在儿童的个性发展中,不仅仅是教导者,而且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并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精神交往.”[2]此外,美国迪尔奥在《师生沟通的技巧——当代西方教师教育译丛》(2006年版)中指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他提出了6项师生有效沟通的技巧:“创造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机会、运用适当的自我坦白、对学生抱以高期望、联络学生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在学生中形成集体归属感等.”[3]这些理论都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师生有效沟通的价值

顾明远指出:“优良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4]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而有效的沟通又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促使师生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也迎合了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1.1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主体、人本主义等教育理念的熏染之下,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倡导注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掌握终生学习的方法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行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等等.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样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增进学生的智力,还应该树立新型师生关系理念,与学生平等开展对话,从而努力形成尊师爱生、和谐亲密、教学相长、相互配合的良好师生关系.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教师掌握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这样才能顺利、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2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行为研究与自我反思来进行,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途径.只有不断走向专业化,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理想.然而,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就必须不断努力发展自身素质,不断反思自身行为,展现教学智慧,进行个性化、创造性教学.但实际上,现在有些中学教师依旧过分强调权威,将学生看作命令的绝对服从者,这对于正值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只会使学生更加叛逆,最终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僵硬.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需要教师在不断的研究反思中掌握沟通艺术,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3改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维护离不开师生双方有效的沟通与对话.因为,在沟通与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理解、支持,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模式.正如相关学者所言:“对话——作为检测主观知识有限性的试金石——为人类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用于重建自己与他人以及与我们所栖居的世界之间的种种交流、沟通、关系与联系.”[5]师生之间的联系、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倘若师生之间仅限于“教”与“学”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心灵相互封闭,那么只会使双方处于一种偏执、猜忌与假象的关系网络之中,必然影响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

2师生有效沟通的现状调查分析

由于本研究是探讨师生有效沟通这一问题的,因此,笔者的问卷主要涉及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行为主体.笔者通过有序地分别发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来获取信息、了解现状.

教师问卷主要由13个封闭式问题构成,分为4个方面:沟通的频率、沟通的方式与场所、沟通内容和教师对有关沟通问题的认识.由于本文研究的问题的着重点在教师这一方面,因此学生问卷主要作为深入认识这一问题的补充.学生问卷主要涉及学生的态度、看法、感受与希望这几方面.此次对H中学的抽样调查,从7~9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了2个班,共计6个班级,作为样本,各年级分别发放100份问卷,共300份.利用班会时间委托班主任老师代为发放和回收.最后有效问卷为271份,问卷回收率为90%.教师问卷在各年级的集体办公室进行发放,共发放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6份,问卷回收率为80%.对回收过来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以窥探现状.

2.1师生双方沟通存在的问题

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制约师生双方之间有效沟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师生双方沟通的行动力较弱.调查结果表明,60.7%的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仅有11%的学生经常与老师进行交流.另外只有41.1%的教师会主动与学生经常交流,但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只占7.4%.教师喜欢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只占41.1%,不太喜欢的占44.6%.在学生方面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占39%,不太愿意的占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师生交流之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教师的主动意识以及交流的意愿都不是太强,且在实际中师生双方主动沟通的行动力都较弱.

第二,教师与学生沟通形式相对单一,沟通场所集中.师生双方沟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方式与途径的多样性.正如相关研究所言:“在人们有效的沟通之中,93%是非语言的,55%是面部表情、形体姿态与手势传递,38%通过音调.”[6]因此,非语言的沟通在人们的交流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6%的教师经常借助非语言的形式,25%的教师不太经常使用非语言进行沟通,5.4%的教师不使用非语言的形式.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充分运用非语言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此外,从统计的数据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倾向于选择当面交流或通过网络等方式交流,比如学生喜欢当面与老师交流、喜欢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分别占36.7%和26.9%.这一方面说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可以利用微信群、进行交流.在沟通场所的选择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均比较喜欢在课余时间进行交谈,其中42.9%的教师和60.1%学生更倾向于这种方式.但对于在班会上进行沟通,师生双方都表明不太喜欢.由此可见,师生双方沟通的场所比较集中,有待拓展.

第三,师生双方的沟通内容偏重认知与纪律,忽视情感交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涉及学习和纪律的分别占58.9%和23.2%,这2项就占据师生沟通内容的绝大部分比重,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过分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在涉及师生是否可能成为朋友这一问题时,32.1%的教师与33.6%的学生认为师生双方可能成为朋友.此外,仅有5.1%的学生表示在学校可以与多位教师成为朋友.然而,即使成为朋友,双方的沟通内容仍集中在学业上.

第四,师生双方在沟通中地位依旧存在不平等性.调查的结果表明,53.5%的学生与55.3%的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此外,64.2%的学生与老师沟通时会感到有点紧张拘束,45%的学生表示当与老师意见相左时,会与老师争辩.有些学生还认为教师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时存在差异,539%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偏袒好学生.这些数据都表明师生关系并非十分和谐.虽说目前初中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但师生关系仍然受到传统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师生地位仍不平等.

2.2中学师生沟通问题的归因分析

结合问卷的调查分析与相关文献的查找,发现师生沟通有效性缺失的原因既来自于外部,又来自于师生自身.具体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班级规模过大.H中学7~9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基本上都有50~60人左右.人口大省基本都存在班级规模过大的现象,如山东省部分学校每个年级都有10几个班,每个班基本上都有60~70名学生,有的班甚至达到80多名学生.这样大的班级群体无疑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带来不便,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调查中也有58.9%的教师反映了这一问题.

第二,教师工作压力大.面对与升学率挂钩的绩效评比制度,教师常常会有更大的压力,使得他们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导致双方沟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与纪律这两方面.此外,课余时间教师又忙于备课,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得教师更没有时间关注学生个性、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等.这些无疑让教育理论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现实呈现“两层皮”,理论上的理念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大大“打折扣”.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要面临升学的压力、择校的压力,教师也要面对与此直接挂钩的绩效压力,这就使教师忙于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分数,而静下心来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间减少了,相应地,与学生交流内心情感体验更少了.但这些正是对教育的异化,诚如“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7].调查中有64.3%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过大妨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从问题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教师并不能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尽管现在提倡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地位、人格都是平等的,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初中生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由于受传统的师生观影响,一些教师还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自满的态度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使得师生双方沟通过程中的性大大降低[7],这也导致师生沟通受阻.此外,还有一些教师由于个人认知方面的偏颇,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使那些受不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更加缺乏勇气主动与教师沟通.

第四,教师沟通理论与技能的欠缺.有些教师知识储备很扎实,教学技能也很好,但在与学生沟通这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不善于与学生沟通、沟通理论知识与技巧有所欠缺,从而导致与学生沟通的主动性不够、沟通的频率不高,这也使师生双方沟通的效果并不理想.40.2%的学生不太认同教师的批评与表扬的方式也说明了这一点.大部分教师也认为有必要进行沟通技能、沟通知识、沟通方法的学习.

3促进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简单只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多被定为一种平等对话关系,强调师生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成为评价教育是否具有正当性的重要尺度.以下从4个方面浅析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策略.

3.1外部改革支持,缩小班级规模

从调查研究中发现,师生双方有效沟通的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来自外部因素,因此,必须从外部改革着手,将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有效贯彻、实施下去.例如,改变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融入学生群体,不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还成为学生的朋友.此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开办分校、校与校之间的合作等方式缩小班级规模,改变学生座位“秧田式”的布局形式,可以采用“组团式”等座位排列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

3.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和信任学生,不要将学生看做是自己命令的服从者.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与速度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快.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是单方面了.教师、学生之间的影响应该是相互的.此外,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且一视同仁.正如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8]所倡导的,教师应该对班级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实施的影响都是平行的,这样才有利于班集体的发展与个人的进步,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最终使不论好学生还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都有勇气主动与教师沟通.最后教师也应多给予学生生命关怀、情感关怀,让学生真正将教师视为可以交心的朋友.

3.3掌握有效的沟通理论与技能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有关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才能为与学生有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前提就是尊重信任学生.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9]真正的尊重又来自内在的真心,如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新的深度.”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与学生真心相待,一定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极容易导致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走向教师的对立面,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恶化师生关系.只有真诚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以心换心,得到学生的认可.

第二,善于利用非语言形式.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意非语言的应用,特别是眼神.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对学生投以诚恳、真切的目光时,学生会觉得教师是可以信赖的,可以谈心的,这样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达成共识.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建立的交流气氛.当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冲突时,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真诚聆听学生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这样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还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决策,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形成.

第四,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日记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使那些不善于当面表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开展情感互动.

第五,善于激励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表扬与批评学生.如果给予学生期望,并根据他们的兴趣提出新的任务要求,并不断激励学生去完成任务,那么学生会为有证明自己的机会而感到兴奋,从而克服胆怯、自卑心理,提高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表扬和批评学生,不光要注意场合、时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应该懂得语言艺术.当学生表现优异时,就应该发自内心诚恳地赞美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要懂得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维护其自尊心.

3.4增强教师沟通的主动性

在对H中学的实际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师生沟通存在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双方的沟通中,教师的主动性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教师的主动性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的充分调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因为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愿意联系学生、与学生沟通的强大内驱力,只有教师主动去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知其心”,才能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诚如:“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条件,就是知其心——教师能感受到儿童心中萌发的意念和非语言的思考——这一人的素质,这是一种感受性,它不是同慈祥毫不相干的,教师尚缺乏这一素质,那他可能使潜藏在儿童心中的宝藏(可能性)丧失殆尽.”[10]

参考文献:

[1] 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33-35.

[2]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 迪奥尔.师生沟通的技巧——当代西方教师教育译丛[M].潘林,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伯姆·戴维.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 Saundra Hybels, Richard L Weer Ⅱ.有效沟通(第11版)[M].李业昆,何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7]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出版社,2014.

[8] 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 张晓红.浅谈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N].山西青年报,2014-4-20(7).

[10]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校对王小飞)

调查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调查论文

调查报告论文

调查论文

调查论文格式

市场调查论文

论文调查方法

此文汇总,上文是大学硕士与调查分析本科调查分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有效沟通和师生有效沟通和调查分析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