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对外汉语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对外汉语偏误近十一年成果回顾探究类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对外汉语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07

《对外汉语偏误近十一年成果回顾探究》

本文是对外汉语类论文范文跟对外汉语和成果和探究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赵菲菲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摘 要] 偏误分析以学习者所输出的语言为依据,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其出现偏误的根源所在,从而作用于语言教学.自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引用偏误分析理论,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偏误状况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推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文中主要对近十一年的对外汉语偏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 对外汉语;偏误; 类型;成果

[中图分类号] H19 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7-0015-04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比分析假说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者十分推崇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教学研究者发现单纯依靠迁移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因此,语言教学研究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方面的研究,他们发觉正常的语言运用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而且儿童习得母语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他们通过不断地实验证实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深入,最终得出了偏误分析理论.

一、偏误分析法理论的发展背景

最早提出偏误分析法理论的是Corder.Corder( 1967)在《学习者偏误之重要性》-文中分析了“偏误”与“失误”之间的重要区别,偏误是发生于语言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当中的,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偏误都是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或者本族语者的角度来分析认定的,以规范的第二语言使用规则为参照.当发生偏误时,学习者自己并不能判定它属于偏误.失误属于非系统性偏差,主要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因口误或误用而出现的情况,学习者可以自己察觉到.Corder认为偏误分析法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研究者可以通过偏误的语言输出形式分析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从而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偏误把握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分析其所处的阶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者可以将偏误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在教师的帮助下,向规范的目的语系统靠拢.偏误分析法让人们认识到偏误的重要价值所在,自此,偏误分析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研究层出不穷,对外汉语教学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二、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研究的发展背景

自研究者们肯定偏误分析法的有效性以来,其逐渐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研究工具,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84年,我国研究者鲁健骥发表文章《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首次向国人介绍了“偏误”的概念,并从中介语产生的主要原因着手,以影响二语习得的迁移因素、练习角度对偏误的概念进行了举例分析.自此,我国众多学者就尝试从偏误着手,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实验调查,研究的角度增多,针对性增强.到了20世纪80年代,从汉语学习者出现的某一偏误类型着手,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现象,成为那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模式.

至20世纪90年代,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中,有关偏误分析的文章不胜枚举.研究方向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针对性越来越强,堪称为对外汉语偏误分析发展的繁荣阶段.例如:鲁健骥(1992)在《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之前大多的偏误分析都集中于汉语语言要素分析上,而忽略了语篇和语用方面的分析.除此之外,学生出现的许多偏误并不属于语法层面的,而是语用层面.单从形式上分析,他将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增添、替代、错序,接着他又将篇章层面和语用层面的偏误分析加入进去.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是在这些学者不断分析、总结、纠正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现如今已经成为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有利武器.

三、近十一年外汉语偏误研究成果回顾与探究

近十一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偏误研究主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提升,选取的角度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从偏误类型着手、或者针对某一国别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特点着手,或者将两者相结合,针对性越来越强,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向前推了很大一步.以下就以中国知网中收录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从2005年~2 015年这十一年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研究的发展.

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有关对外汉语偏误研究的文章较多,对其进行穷尽的下载和考察较有难度.我采用的方法是输入关键词“对外汉语”、“偏误”,从这十一年当中每年发表的文献中随机抽取五份,共五十份①进行概况分析.

(一)从研究角度上讲

这五十份论文当中,大部分都属于学术期刊当中的.从研究角度上讲,研究角度较多,大致分为:从学习者的国别着手、从某一具体的汉语现象着手、从学习者所属学习阶段着手,以及将这三者相结合.从国别上看,对外汉语偏误研究呈现“多国别化”的趋势,如高霞(2005)、魏红(2006)、张姜知(2008)、王春辉(2009)、彭杰(2010)、刘雍(2011)、吉祥波(2012)、徐虹(2013)等人的文章,研究角度涉及的国家众多,学习者的母语各不相同;从具体的汉语语言现象上看,大多数研究者选取的都是母语为非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的难点,而且涉及的语言现象较具体,如李金静(2005)、李遐(2005)、高霞(2005)、王媛(2006)、张虹(2006)、张君博(2007)等人.通过对研究角度的分析,我们发现,对外汉语偏误研究针对性越来越强.从一个国别的学生语言学习特点着手,总结出的偏误类型较为集中,也较有说服力.若寻求与之相对的教学策略就能够直接击中其“症结”,这样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对外汉语教学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对外汉语教师分析学生现在所处的阶段提供参考.但不足之处在于,现在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学生班集体,都是由各个国家的学生组成的.那么,如果按照各个国家学生母语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就会困难重重,与之相对的教学策略也无法施展.

(二)从偏误类型上讲

1.语音偏误.总体上来看,在我选取的这十一年的研究成果中,有关语音偏误的文章并不是很多.可以看出语音偏误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当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其中陈珺(2007)、陈晨等(2008)、吉祥波(2012)、胡炯梅等(2013)、王迪(2014)、汤平(2014)的文章,共6篇,主要研究的有:韵母、声调、声母、轻声韵律.研究齐全,但研究角度较单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陈晨、李秋杨(2008)发表的《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本篇论文是以作者在泰国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将泰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与别国学生作对比,归纳出泰国学生的语音偏误标记问题.作者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当中,母语干扰是造成语音偏误的主要原因.之后,作者通过对泰国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并将泰语语音与现代汉语语音相比较,提出针对母语为泰语的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标记上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现代汉语与泰语之间的对应规则,从而指导学生向规范的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靠近.研究方法较科学,分析研究到位,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十分科学具体,唯一的不足是提出的教学方法较少.现代汉语语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系统,与其余国家的语言相比比较特殊,比如它具有四个声调,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就是一大难点.因此我们认为,在进行语音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练习、多纠正.例如,在学习韵母时,可利用现代汉语舌位图②,必要时画出人体口腔结构图.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后再多加练习,能够使韵母教学事半功倍.如果班级人数少,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母语的特点进行逐个教学,帮助学生纠正容易出现偏误的语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汉字偏误研.在我所选取的五十篇论文当中,有关汉字偏误分析的论文不多,其中有李艳军(2013)、胡勇(2013)、王玲等(2014)的文章,共三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作为汉语特有的方块字,从书写形式上来说,对于别国的学习者是较有难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也是偏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造成偏误的原因十分复杂,要想找出减少偏误的策略更是难上加难.就这三篇论文来说,李艳军首先指出了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因汉字自身具备复杂的结构、语音、语义而出现的偏误类型,接着着重指出由于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偏误类型.分析的较为全面,唯一的不足在于没有能够提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技巧.胡勇主要是从汉字书写的角度来着手的,首先提出几种汉字偏误类型,接着分析了外国学生出现汉字偏误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他指出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理论上存在的缺陷,他认为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我国对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重视度不够.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当中,可以从汉字的造字法着手,按照形声、会意、象形、指示、转注、假借这几种造字法对汉字进行分类教学.例如,象形字就可以从它的形体着手来让学生记忆并模仿;形声字就将形部与声部分开讲授,学生理解了这个字,就会更容易记忆.

3.某一具体词语的偏误.在我选取的这五十篇论文当中,有关某一具体词语偏误的较多:李金静( 2005)、高霞(2005)、张君博(2007)、石慧敏(2008)、王松(2009、肖静、王惠莲(2009)、梁恩正(2011)、刘雍(2011)、李桥(2014)、樊晨(2015)、王璐菲(2015)的文章,共10篇.这些具体到某一个词汇偏误的论文针对性较强,是建立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的,再加上科学的实验探究,总结出偏误类型.其中对汉语学习者出现偏误率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的有:刘姝、李桥;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进行统计的有:王松、肖静与王惠莲、樊晨、王璐菲;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的有:刘雍.这几种研究方法较为具体,但是其中也会存在一些不科学因素.在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时,注意调查对象的选取要科学合理,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特殊性的方面,问题的设置要直接呼应自己的调查目的;在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进行统计时,注意统计过程中要仔细认真,过滤一些研究范围之外的条目,防止因失误而出现研究结果失真的状况;在对学生作文中出现偏误进行统计时,要注意学生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学生自身语言特点的代表性,还要注意过滤掉学生出现失误的部分,防止其对调查结果产生干扰,

4.词语偏误.我选取的论文当中,主要进行词语偏误分析的有:戴会林(2006)、李慧等(2007)、王振来(2008)、陈晨、许文平(2009)、张明虎、彭杰(2010)、关执印(2011)、王永鹏(2012)、林朝海(2012)、申慕野(2013)、叶桂瑛(2014)、金晓峰(2015)等文章,共16篇.研究者主要从各类词出现的偏误角度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再结合本体研究的经验,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其中申慕野以《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词汇》为基础,选取了一部分单音节同形异音词,并结合《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长期进修教学大纲》来进行简单的分析.采取了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总结出现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他认为应当将词义教学作为重点,将词义教学放置于句义教学当中,更加有利于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单音节同形异音词的学习.我们认为词义是与句义离不开的,如果单独将词义分割开来讲,确实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对于一些理解起来较难的词义,不仅要将其放人句子中去理解,还要注意为其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也许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研究材料的选取上来看

在偏误研究当中,对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语料的选取关系到后续的分析研究,因此选取材料十分关键.在偏误研究初期,人们选取的语料大多是教学过程中搜集的实例.随着现在网络和科技的发展,出现的语料库给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的语料,使得语料采集更加方便科学.如:樊晨(2015)发表的《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美国留学生“不”字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启示》,研究者通过语料库查出了美国学生使用“不”的句子,并从中摘出有偏误的句子,根据得出的数据分析美围学习者学习“不”的使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研究方法可靠有效,是对外汉语研究者们在今后研究中值得借鉴的部分.我们认为,现代科学的进步为对外汉语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区间和手段,作为对外汉语研究者,应当多留意观察,发掘新的提供材料的途径.例如,孙夕珺(2015)就以“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作为研究材料的提取地,材料众多、选材方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结语

通过对近十一年来对外汉语偏误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偏误研究正走向一个更高的繁荣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与之前的研究相比,近十一年的研究在研究角度的选取上,越来越细致,将国别与语法现象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较多;在针对偏误类型的研究上,语音偏误和汉字偏误成果虽然没有比以往增加太多,但为研究者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路:要从学生母语迁移作用着手,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偏误,进行针列性教学;在研究材料的选取上,语料库等科技支撑下的共享资源成为重要提取地,理论成果与以往相比,对某一语言现象的分析更加详尽.由此可见,近十一年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口前的发展来看,对外汉语偏误研究还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缺陷.如从研究角度上来讲,虽然呈现“多国别化”的趋势,但是与日语、韩语、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相关的偏误研究较多,其余国家学生的偏误研究较少;从偏误类型研究上讲,有关词语和语法的研究较多,汉字和语音的较少.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应当是各个部分共同进步的,研究者们应当更加努力弥补短板;从教学策略上来讲,将偏误分析完美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较少,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综上所述,研究者还要将更多的焦点放于偏误分析上,刺激产生更多的有效教学策略.

【注释】

①五十篇论文均列于文章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之中.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007.第46页.

对外汉语论文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该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对外汉语和成果和探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对外汉语本科毕业论文对外汉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