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精密机械类论文范文例文 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精密机械人才的培养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精密机械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16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精密机械人才的培养》

本文是关于精密机械类论文范文文献和中国制造和精密机械和2025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精密机械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精密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教育环境、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精密机械教学;产教融合;综合职业能力;创新教育;“中国制造2025”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一般课题(项目编号:GHYB160240)作者简介:袁国伟,男,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0-0022-03

未来十年,我国推行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即“中国制造2025”.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主要受人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015 年7 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提到,为满足技术人才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需优化协同育人制度,改善人才培养方式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1]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也对高职精密机械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其他要求.

一、“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明确和丰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基本工作能力和个性发展能力.其中,基本工作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运用研究以及科学思维能力.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工作能力主要就是以上这五类.[2]而个性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品质.[3]

(二)积极摸索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的最佳方式

生产实践结合于理论教学指的就是产教融合.其核心任务是经过教育模式的改革、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资源的整合来实现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目标.除此之外,产教融合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创新技术、推动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都有一定帮助.所以,校企和谐发展以及共赢的最佳方式就是产教融合,也集中反映了高职院校社会价值、教育以及经济价值.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完善制度建设;(2)优化课程设置;(3)创新办学模式打造“双师”团队;(4)企业提高认识.

(三)结合校情深化创新教育改革

创新教育改革一般反映为:(1)创新教育思想要有所提升;(2)创新教育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3)创新教育的资源要进一步整合.

(四)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反馈制度

现阶段的教育评估系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必修课程要符合相应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优化以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考评系统时,需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则:(1)全面评估为核心、单项考核为辅的准则.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选择相应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分数,最后累积符合总学分规定即可.(2)特长加分准则.对学生发展特长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能按照个人喜好进行研究以及学习,单科得到非常高的分数;学生还能参与不同活动,如实践及其比赛等.只要取名次或有科研成果,就可以获得相一定的学分.(3)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必须达标原则.思想品德是职业人的基本底线,主要涉及到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律思想、政治方向等;职业人的生存根基就是身心健康,一般涉及到身体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情况.所以,身心健康以及思想品德需要符合相应的考评标准.

二、高职精密机械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人才质量不高

1. 专业水平低.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加之实训设备相对不足,主观不爱学习,客观提供不了实训条件,结果导致多数毕业生实践技能水平较低.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还要重新培训.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成本间接转嫁给了企业,增加了企业负担.

2. 创新能力弱.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弱,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就需要参与各式各样的科技比赛以及科研项目;学生只有到企业进行磨炼,才能加强自身技能.不过很多学校为了降低资金,并没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没有活跃的创新思维

创新素质的核心构成部分就是创新思维,主要可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发散型思维、逻辑型思维以及批判型思维.[4]现阶段,在日常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造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缺少活跃的创新思维,即反映为高职院校没有自主思维;即使学生有敏捷的思维,却没有创新型思维;在学生创新型思维方面,高职院校也并没有展开系统培训.[5]上述种种,造成高职院校学生没有单独思考的能力,也难以准确判断事情的对错,缺少逆向思维,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很少主动进行学习.

(三)缺乏创新实践平台

当前,高职院校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比较“吝啬”,多数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就是校内外实习实训的基地.在实践期间,并没有很多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方法,学生创新实践大多都是纸上谈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发展.

(四)创新教育仅局限于课堂

高职院校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缺乏,来自企业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并不多,也没有很多可供使用的社会及企业资源,更多的创新教育仅局限于课堂,且多数为讲座以及选修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并没有密切关联,所选用的教材也没有权威性,缺少校本特色,因此,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性.

(五)缺少对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激励的政策

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已将创新当成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与方针,不过在操作上尚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创新这项内容,在创新教育结合于专业教育上并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很多高职院校缺少创新资金,特别是那些普通高职院校,政府教育部门并没有给予太多支持,基本都面临自谋发展资金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教育依然停留在初始阶段.

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精密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全方位建设创新教育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新

这里的“全方位”涉及到学生在学校中的全部影响园以及活动场所,如篮球场、图书馆、宿舍以及教室和体育馆等.人的学习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开展教育创新活动.在环境布置上每个地方都力求特色鲜明,很多宣传媒介都是增强创新的引导,所有教师都想成为创新的领导者,如在教学期间,更关注教学方式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及教学评估的多样性,尽可能采取创新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实现创新性.

(二)经过整个过程的渗透,健全创新教育系统,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可以想到创新

这里的“全过程”涉及到学生从入校到出校、从实验实训到课余活动的全部环节.全过程渗透战略,即在学生高职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引入创新教育,如通过各种创新讲座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专业教学中更关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想,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如科技比赛着重让学生的创新思想转变成创新产品等,从而将创新教育渗透到高职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

(三)经过全员激励,构建创新激励制度,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创新

要想让创新的火苗一直燃烧下去,就必须给它添加利益的燃料.由于高职生普遍没有成就感,因此全员激励就变得非常关键.在教学期间,所有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能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性给予表扬与支持;在创新比赛中,还要制立激励方案,让学生进行更多创造,而且不能轻视学生们的各种发明创造.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特点越来越显著的当下,创新正慢慢变成民族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时代是那么急切地需要创新性人才,也没有哪个时代那么重视创新的发展.科技兴国的核心力量就是高校,而构成我国科教创新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就是高职学院,它是培养优秀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创新能力是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根基,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只会被动地接受学习,难以和竞争所形成的职业流动相适应.重视教育改革,关注创新人才的培育,更快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在21 世纪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飞,李拓宇,陆国栋. 以科教融合、学科交叉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访谈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5-9.

[2] 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创新路径和产业选择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15(4):98-107.

[3] 黄群慧,贺俊.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 中国工业经济,2015(6):5-17.

[4] 陆国栋,李飞,李拓宇. 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机制与路径探讨——中国工程院杨华勇院士访谈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5.

[5] 张海水. 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3(35):177-178.

[责任编辑秦涛]

精密机械论文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论文

机械类杂志

机械期刊

煤矿机械期刊

机械传动期刊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此文评论,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中国制造和精密机械和2025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精密机械本科毕业论文精密机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