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评价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能看病看好病是评价医生的金标准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评价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4-20

《能看病看好病是评价医生的金标准》

该文是有关评价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看病和看好和金标准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前不久,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 107篇发表于 2012年至 2015年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撤稿的原因是“同行评议”,这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发生此次事件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但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长期以来,论文成了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和金标准,不管是医生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把论文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结果对评价医生的体系发生了偏差.

一直以来,我们把给老百姓看病的医生叫临床医生.我个人理解,临床就是在病床旁边,就是医生围着病人转,住院医生要 24小时住在病房,真正陪在病人身边,病人有什么需求能随时找到医生倾诉.但现在,临床医生呆在病人身边的时间却很少,他们的身影往往出现在老鼠、兔子等动物身边,出现在实验室,他们在玩试管、在统计数据……所有的忙碌,都为了一个目标:写 SCI,发表到国外去.

SCI是英文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译为中文叫“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它覆盖了国际上大多数有重要影响的刊物,被收录的刊物每年都要进行评价和排序.其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为 IF值(影响因子),即该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用来评估某篇论文在同一领域的相对重要性.业界通常将刊载于 SCI刊物上的论文简称为 SCI.

据笔者了解,按照现有政策规定,研究生没有 SCI,毕不了业,拿不到学位;医院的医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没有 SCI,申请不到国家课题和基金,晋升无望;相反,若是发表了一篇高分 SCI,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头顶光环,身价倍增.久而久之,形成“有了 SCI就有了一切,没有 SCI就会丧失一切”的价值导向,导致临床医生无分科室、不分老幼,被逼无奈向 SCI用劲.

过度追求 SCI的“光环效应”,容易诱人,形成恶性循环.目前,SCI对研究生的影响首当其冲,他们一方面忙着临床实践,另一方面要忙于写 SCI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但时间有限,他们为了顺利毕业,完不成了的实验便在统计数据上玩猫腻,技巧竟成了研究生共同研究的“课题”,这给研究生的品德及今后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学术界急功近利、抄袭等浮躁之风盛行,国内期刊因缺少稿源做无米之炊而发展受限,进而造成科研质量整体下滑,很大程度上与过度追求 SCI相关.

过度追求 SCI的“光环效应”,容易占人精力,无心专研医术.SCI并不只影响年轻一代,老一代也不能幸免.有些教授已是研究生导师,但为了指导学生发表 SCI,必须抽出时间去学习那些与临床不沾边的东西,进而与病人交流沟通时间少了,医患矛盾也就可能增加.而其他临床医生想当教授、主任医师,也要求有 SCI,这又必须有实验研究,只能从临床实践挤时间.有的人上午上班,下午做实验;白天看病,晚上去做实验.有时人在开刀,心里可能想着老鼠、兔子.一心要二用甚至三用,时间长了,医术难以提高,发生差错事故的概率有所增加.

我国是从上世纪 80年代末将 SCI引入科技人员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与国际接轨,拓宽视野,加强竞争.这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经济形势和科技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政策理应与时俱进作出相应的变动.其中,“SCI就是人才,人才就是 SCI”的评价体系亟需进行调整.

当下,国内评价医院学科实力的标准仍是以科研为主而不是医疗,测评学科年度成绩也主要看课题、基金、成果、论文,基本不看医疗质量,考评到个人也基本相同.在这种评价体系的作用下,潜心专研医术但缺少 SCI的人员未免心寒,积极性受挫,大大影响了其从业状态.

那么,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来测评医生才是科学、合理、公正和实用的呢?笔者认为,一是要看是否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真正能从测评结

果中看出人才的优劣.二是要看能否让测评对象受到激励.实践证明,真实可信的测评结果能让医生更加热爱本职、钻研业务,自觉为广大病患服务,进而使医疗质量和整个医疗行业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三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医学工作者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专业,包括医学科学院、各医学院校的基础部和医院内部不接触病人的实验室研究人员;第二类是诊断专业;第三类是治疗专业.第一类人员在没有更好评价方法之前,仍可借用 SCI评价体系;而对从事诊断的医生们而言,他们的肯定诊断率和诊断准确率是评价其工作优劣的准绳;

“治愈率包括近期疗效和 5年生存率则是评价治疗专业医生的根本标准”.

此外,我们不能忽视考风问题,因为考风对青年的引领作用非常强烈,你考什么,他就会去学什么.长期以来,医生的培训、考评方法与医疗工作严重脱节,专门考那些与专业无关、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用不上的东西,所以他们也就必须去学那些根本没有用的东西,严重影响医生临床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医疗质量的下降.具体考评的内容应该是被考者从事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医疗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医生在临床干什么,就考什么.这样,他们不会把考试当作负担,更不会为考试去做假.考出的结果是真实的、可靠的,这个考核的结果又与他的晋升和利益挂钩,慢慢地形成良性循环.

殊不知在没有 SCI之前,临床医生全部精力在临床,出了许多真正会看病的临床大家,如内科专家张寿骞、外科专家吴英凯、放射诊断专家荣独山等.为了鼓励广大青年医生全力以赴搞临床、提高临床疗效,为了广大病患利益,为了挽救我们的医学期刊,笔者建议大大削减 SCI在临床医生评价体系所占比重或从临床医生考评中退出,回归到“能看病、看好病”是评价医生的“金标准”的正轨上来.

评价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评价怎么写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考试和评价杂志

药物评价杂志

论文评价意见

对论文的评价

小结,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看病和看好和金标准方面的评价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