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平及游迹考有关论文如何写 跟王旭生平与游迹考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平及游迹考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15

《王旭生平与游迹考》

该文是平及游迹考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跟王旭和王旭生平和生平类论文范文文献。

要:蒙元时期,在异族统治的社会背景下,身为汉人的王旭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一生颠沛流离,以教书为业,他是汉儒士在蒙元一代的悲剧性缩影.王旭诗文俱佳,但他的事迹不见于历史记载.本文通过解读《兰轩集》相关文本考述王旭的生平与交游状况.关键词:蒙元;王旭;兰轩集

一、王旭简介蒙元时期,统治者奉行政策,广大的汉族士人被政治边缘化.元代科举又长期陷入停滞阶段,“学而优则仕”的上升通道也被废弃了.对于生活在这种不良的政治生态下的读书人来说,教书就自然成为他们的无奈又当然的选择了.王旭(约1233年--约1302年),字景初,号兰轩,蒙元时期东平人.的一生大约可分三个时期,少年居家求学、中年交游天下、晚年教授“四方”,兹分别予以考述.

二、少年居家求学王旭的父亲曾为东平府文案小吏,颇通诗书,也擅长书法.王旭与两兄长王景实、王景初均才华出众,从小必常闻过庭之训,严承家学.待王旭年二十余,正值新东平府学落成(1255),又得长清名儒杜止轩青睐,并被推举入东平府学,王旭便随府学名儒潜心攻读.

王旭其师学问深厚和人品高洁,王旭从老师身上习得的学问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诗书文章,还应包括做人的道理.王旭从在东平府学读书阶段,亦结识了不少同窗好友,其中有几位更可称得上终生的知己,他们经常做诗酬和,吐露胸怀,如:王构、阎复、申屠致远、夹谷之奇等.

三、中年交游天下王旭从东平府学肄业后,开始游历天下.此时,蒙古正与南宋对峙,王旭的足迹主要局限在蒙古统治的长江以北地区. 公元1279年,元军攻克临安后,王旭南游.他在《送张子浩序》中说“因记昔年,江南初下,予游杭州,登天章阁”,“江南初下”即指元克南宋一事.王旭寓居杭州约三年,《送彭仲英》中“钱塘三载尤相得,暇日欢游即相覔”可证.因旭于“江南初下”时“游杭州”,并历三载,故可断定:王旭居杭州的时间段为1279至1282年间.

离开杭州后,王旭又来到了扬州,并执教于此.他与弟子国希颜便是在此地相识,十年后,王旭在泰山下寓居时,国希颜还专程前来求学.王旭究竟何时来到扬州,并在扬州执教多少时间呢?《兰轩集》中没有给出直接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相关文本做一大胆的推测.上文中证得王旭居杭州的时间段为1279至1282年间,那么,他来扬州的时间,便可定在1282年以后.王旭自元成宗贞元年(1295)乙未春,“自砀山徙居奉高”(见《游佛峪寺序》与《泰山诗会序》),而《送国希颜序》便是作于此时,《序》中的“后十年”提供了关键信息,由1295年逆推十年,便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这证明王旭1285年时还在扬州.《兰轩集》又收《至元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早过燕南卢沟桥》一首,至元二十二年即1285年,此年9月25日王旭已经身在大都,由此我们可推知王旭约于1282年至1285年前上半年执教于扬州,教下些像国希颜这等优秀弟子.并于同年离开扬州,北游至大都.

至元二十四年(1287),王旭从大都返乡回东平,其《敬乐堂记》可证之.至元二十四年旭返回东平,可视之为其中年游历的终结,因为在这之后的十五年里,王旭先后受聘于鄃城、砀山、长芦等地教授诸生,离家未远,且生活相对安定.值得注意的是,旭在《兰轩集》中多次提及“交游十载”之事,此处“十载”当为约数,而非确指.如上文所引《送彭仲英》之“十年聚散江湖梦,一笑停杯话畴昔”,《题墨梅有感》中“十年一梦随东风”,《用崔郎中送行韵留别》“十年南北与西东,世路风波处处同”,再如《江山千里图》中“振也赋远游,十载客南方”,《赠陈公望》之“大江南北浙西东,寄食飘飘如转蓬”.王旭的“十载客南方”,再加上“十年南北与西东”的“北与西东”,旭之游迹正如四库馆臣所言“几半天下”.如果按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言,王旭之游历大约:北至京津,南至湘赣,东至江浙,西至山陕,真可谓“游迹半天下”.

四、晚年教授“四方”至元二十七年(1290)春,王旭在鄃城聘期已满,便于二月起身返乡,并于途中作了两首即景诗,即《二月二十七日自鄃城还东平拜扫途中作》,两诗主题一致,其一为:雪消平野净无尘,桃杏都无半点春.不是陌头杨柳色,东君何以慰行人.旭祭扫祖莹后,同年秋,砀山宰崔昶在重修庙学之后,“具幣走东平”,“以礼招余,至其邑,俾专讲席,率俊秀以听焉”,于是旭出东平,往砀山执教.

元贞元年(1295)春,王旭离开砀山县,迁居到泰山下的奉高.旭于《泰山诗会序》中云:“元贞元年春,余自砀徙奉高”,在《游佛峪寺序》中“元贞乙未春,余寓居奉高”.旭居奉高近三年(1295年春至1297年秋),终日登山访水,聚友论道,生活虽穷苦,但乐在其中.此一时期,王旭作了多篇诗文记其游迹,如《登萃美亭》《初到泰安游佛峪寺》等.大德元年(1297)秋,此时王旭约64岁,但他仍然接受长芦高伯川的邀请,来到时长芦的鲸川,主持高伯川所建的中和书院.王旭在长芦所作的诗文也频繁提及“鲸川”.如《孝思堂记》:“大德元年,余至自泰山.”《送刘公美赴长清簿序》:“大德元年秋,余至鲸川”.再如,《有寄》“奉高三年又鲸川,自笑身如泛梗然”.遗憾的是,在《兰轩集》中尚不能发现王旭晚于大德六年的作品,因此,笔者怀疑王旭亡于大德六年(1302),或其后不久.

五、结语通过解读《兰轩集》钩沉王旭的生平与交游,让几于淹没于历史的一代文人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王旭是蒙元一代典型的汉族文人的代表,他胸怀锦绣,才干雄浑,出仕为民才应是他作为儒士的担当和选择.但是在异族统治的政治大背景下,科举之门却迟迟没有开启,王旭注定与仕途无缘了.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孟的身影应经常浮现在王旭的心头,勉励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王旭也确实做到了,这也许是蒙元时代汉族读书人无奈而又现实的选择吧.

参考文献:[1]梅新林,俞樟华主编.中国游记文学史[M].学林出版社, 2004.[2]许丽雯.论王思任的游记散文[D].南昌大学,2010

平及游迹考论文参考资料:

软考论文范文

本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平及游迹考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王旭和王旭生平和生平相关平及游迹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