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校本课程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强化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校本课程范文 类别:学位论文 2024-04-15

《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强化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本文是校本课程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跟校本课程和强化和语文有关论文如何写。

摘 要:语文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尽管早已是一种共识,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部分教师生活教育意识不强,目前语文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与生活脱离.因此,寻找强化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育改革应努力的方向之一.校本课程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善课程系统,促使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将语文教育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生活;校本课程;联系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中外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是深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语文课还是容易上成分析课,语文训练还是容易成为纯技术训练.语文教育就在此过程中偏离了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之不断下降.为更好地将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主要想就实施层面对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育生活化现状分析

(一)语文教材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有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套6册,每册6单元,共36个单元,基本按照人文主题以选文为主组织单元,如“四季”“亲情”“童年”“探索”等主题.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反映时代主流文化,渗统文化,较突出地体现了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想.

教材涵盖的人文主题非常丰富,从方方面面折射着社会生活.从某种层面讲,教材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的“面面观”.然而尽管如此,教材反映生活的深广度依然有限.通常同一主题下教材只安排4至5篇课文,学生对各生活主题的理解只限于有限的选文.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秋天的怀念》等反映“亲情之爱”的四篇课文,表现亲情的无私伟大,以及亲人相处时的愉快融洽.但亲情内涵远不止于此,比如爱的表达是充满学问的,亲人之爱有时是充满矛盾的,中学生需要对亲情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但选文数量显然不足.再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探索奥秘”主题的科幻类、探险类文章,展现人类勇者的探索求真精神,但除“太空”“南极”这些常人所不能及处存在着人类的这种精神,平常生活中也存在,教材囿于篇幅,难以呈现出来.加之各年级间主题极少有重复加深,只七年级上册的“童年生活”、下册的“成长足迹”与九年级上册的“少年生活”之间相呼应,还有八年级上、下册的“古代山水游记”相呼应,其他单元都较为独立,对生活话题的讨论是不够充分的.假使学生只围绕指定篇目阅读,学生的语文积累定将不足.要使学生对主题相关的生活话题有较深的理解,需要教材有尽可能多的内容来反映生活.

(二)教学中联系生活不够

由于生活意识的缺乏,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有时不能自觉地把教学目标与生活联系起来,对课文的处理也常就课文讲课文,不能联系时下生活、时代文化、传统文化.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小石潭记》,教学目标通常会设置在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体验作者贬谪期间悲凉心境上.但是这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因此教师还可以基于此文的典范性,联系生活实际,将教学目标提升到让学生实际地写一篇写景文,指导学生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并以一定的写作顺序,写作写景文,这样课文的生活意义才更加得以体现.而对于这一单元的把握,则可以联系古代的贬官文化,以古人各自对生活波折的态度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面对作品,教师需要有生活意识,教语文即是教生活.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学校的语文学习与课外的广阔生活几乎作为两个独立的空间而存在,这难免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与生活脱离.具体表现在不少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感受力,不能深入地读懂文章,也常觉得无事可写,无感可抒.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者,也忽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语文学习资源的习惯.

总之,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目标、教学理念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弥补一般课堂存在的种种缺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打开思路,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校本课程或许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可选路径之一.

二、校本课程实施对密切语文与生活联系的意义

(一)便于语文教材与生活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教材改革.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和教育思想,规定语文教法,体现了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1] 必修教材具有普适性,但容量有限.校本教材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因时制宜,弥补必修教材固有的不足,对必修教材进行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延展,丰富教学内容.如果开发利用得好,学生对生活认识将因此更加深入.

(二)便于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必修教材中阅读比重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对课文精细讲解,而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立校师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更多样、内容更贴近当地生活环境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学也可以走出课堂,有更多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探寻生活的机会.

(三)便于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都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国家课程开发者基于社会共同需求,而校本课程开发者则更多地从学生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课程内容更具选择性,只有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才会入选.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更为多样,如可以运用专题讲座、户外活动、实地探索等方式进行.这些学习内容与方式具有开放性,围绕生活内容开展,甚至直接在真实生活环境中进行,学生将更喜闻乐见.因此,校本课程大大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实现语文教育生活化.

三、利用语文校本课程密切教育与生活联系的策略

(一)语文校本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目前,语文校本课程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课程形态,一种是活动形态.基于上文谈及的语文教育生活化现状,校本教材可分为两部分进行开发:一部分是补充反映生活内容的学习资料,从更多侧面反映生活;另一部分是开展反映生活内容的教学活动,从多方面促进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把校本教材作为必修教材的补充,参考必修教材提供的主题,以必修教材提供的主题为中心,拓延更广的学习资料,并以此为主体.另外,也可以依据一些主题本身的特点,相机安排一些特色教学活动,使得校本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学习资料的内容可包括文质兼美的文学经典及反映传统文化、流行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内容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各类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等.例如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单元对应到校本教材可选用《傅雷家书》相关篇目,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还有电影《摔跤吧,爸爸》及影片中原型人物的真实材料等.再如八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可延展到本地传统民俗、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找寻其中有开发价值的语文资源.

如遇一些特定主题可以适时设置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拓展课程.例如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单元,可围绕该主题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感受.七年级下册“群星闪耀”单元可举办名人事迹的读书交流活动.八年级下册五、六单元收入了一些反映古人人生态度与生活志趣的名篇佳作,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和《饮酒》(其五)都被收入,基于这点,可请专家名师开设如“中国古代文人的处世之道”“陶渊明的诗与酒”一类的专题讲座,对教材的生活内容做更深广的延展.

我们参照人教版初中必修教材的部分主题来拟定校本教材单元,并以江西籍作家为主进行选文,以反映江西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为主要内容,初步设计了一套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下是具体内容示例:

(二)语文校本课程教学的生活化

要让语文教学从学校转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教学话题由教材内容引向生活问题,这要求教师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又能在教学中贯彻.

首先,教学目标要转向生活.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世界为目标,也可以反思、质疑生活问题为目标,还可以掌握生活中的某项技能为目标.例如讲到上述方案中《寻找鄱阳湖》时,鄱阳渔鼓、饶河戏这些古老艺术已不为许多现代年轻人所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生态面临日渐边缘化的问题,教师围绕这一话题,联系身边生活中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引导思考对于文化遗产应当持有的态度,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看法,以此作为思想层面的一个小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语言、图片、声像、模拟、道具等各种方式,还原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对内容有更加真实的体会.例如讲到《庐山观云》时,一定要对庐山进行一定介绍,并展示庐山云雾的图片和文中涉及到的鄱口等景区的图片,才便于学生经验迁移,有真切形象的理解.再如上《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浆),可以不急于讲解句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上下阕的理解画出两幅女子荡舟采莲图,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前提下进行意境复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开始理解这首词.

最后,教学方式实现生活化.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生活化提供了多种途径,例如上述方案中的“名人故事”交流会,可动员学生通过各类渠道了解当地文化、艺术、政界等各领域有过相当成就的名人,分享他们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想;再如邀请当地爱国人士,如革命老人、烈士家属、爱国商人等来开展爱国主题讲座.校本教材可采取的教学方式很丰富,综合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方式,语文校本课程可采用的有:1.以学习语文知识为主的讲座、讨论和视听等;2.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的探索、发现等;3.以培养品质、语文素养为主的角色扮演、模拟等;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社区活动、小组调查等;5.以满足语文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主的独立探索、共同探讨.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包含两个信息:第一,语文教学内容中心应当是“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性意味着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然而中学生接触社会较浅,学校教育是中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途径,因此语文教育不可脱离生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这个源头来学语文.语文校本课程要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不仅应当在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上更具生活特色,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具体如下:1.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与发现生活.课程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如领略登山之乐,观察山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感受社会中人情的温度;2.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积累.校本课程学习资料的选择上应体现特色性和广博性,选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风俗,反映学习、娱乐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意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类信息渠道,了解生活,积累语文学习资源;3.引导学生表达交流.创造让学生表达自我观点,及听取他人观点的机会,如开展与外校学生的交流活动,开展身边人物的访谈活动等.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一个始终存在且常说常新的话题.当我们强调密切语文与生活联系时,应当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生活与应试三者之间并不背离,完全可以达成内在的统一.尽管目前“生活世界”作为原初经验世界和直观感性世界,具有着原初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尚未被研究透彻,转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理论还有待探索[2],但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要回归生活是毋庸置疑而且迫切需要的.校本课程是语文与生活的一个联结点,经过探索与实践,定能在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出现更多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学识渊博的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富有启发性的引导,使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更乐于思考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节:《语文教改的核心是教材改革——周正逵先生访

谈》,《语文学习》2017年第2期.

[2] 潘庆玉:《当前国内教学理论研究热点扫描与问题反思》,

《学术瞭望》2013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瑞昌二中)

[责编 夏家顺]

校本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专升本论文答辩

课程教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绘本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上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校本课程本科校本课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校本课程和强化和语文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