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不好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 和钟鼓楼没读过这本书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北京类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不好范文 类别:学年论文 2024-03-22

《钟鼓楼没读过这本书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北京》

该文是关于不好相关论文范文集与钟鼓楼和不好意思和这本书类本科论文范文。

说起北京,兰姐当然是去过,恢宏大气的天安门,巍峨古朴的门楼,斑驳深邃的胡同,当然,还有乌泱泱的人脑壳,都让我印象深刻.可这种印象却还是很肤浅的,不过就是感觉电视上的2D图片变成了有场景、有触感的5D.当然,要说到对北京文化的了解,故宫的格局和历史、四合院的细节和构造,莫说听导游现场讲解过,央视纪录片上俺们也都看过的.但是……俺如今只记得人家漂亮的解说员小妹深情款款解说的样子,可具体说了些啥,甚至于她那张脸到底是啥样,一概都模糊了.

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有过这种感觉,那就是:我们似乎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但其实很多次的旅游,也就是“路过”而已.

可要领略一个地方最独特的文化韵味,“路过”是绝对不够的,非得在那里“生活”过才行.而所谓的这种“生活”过,也绝不能只是在那里吃喝拉撒十天半个月而已,而是你得体味和咂摸当地人的生活细节,你要深入当地人的思维习惯、价值判断、审美视角,乃至于你还得触摸到那些普通的当地人背后一代一代绵延至今的历史源流和脉络.可要了解到这种程度,莫说听导游的解说词,你刷多少旅游攻略都绝对做不到.甚至你会说,这得要在那里生活几年乃至于十几年才可能到达那境界啊!

NO,你不需要几年十几年,你只需要一本书就够了.

而对于北京,你只需要一本刘心武的《钟鼓楼》.

刘心武的《钟鼓楼》不过就是讲了一个普通的北京小青年薛纪跃结婚的那一天,他们所住的四合院里发生的林林总总的事情,前后时间跨度也就十二个小时.但是读完这十二个小时发生的故事,你简直不需要用心去记,就能对北京老四合院的格局和钟鼓楼的历史记得门儿清,就能对老北京人的生活习惯了若指掌,你甚至觉着你不用打开“大众点评”,闭着眼睛就能寻到那些喷香扑鼻、宾客盈门的酒肆饭馆.那感觉,就像是你打小就在那儿长大,近几年才搬出来一样.说白了,用心看完这本书,你就跟曾经整过一北京户口似的.

其实这本书讲的是1980年代初北京的事情,但是他的书写所触及的层面,往往就像是讲着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甚至于,你还能透过书中的一些细节看到如今某些政要的晚年生活光景:

在薛纪徽他们住的那条胡同附近,还有一条更整齐的胡同,胡同里有个保护得很完整的四合院,四合院里住着一位有身份的人物.当时该人不但已经年逾古稀,而且大脑已然软化;他身躯肥胖,腿脚极为不便,说实在的,早该谢绝一切邀请,不再外出活动.然而,在“”打倒一大片的狂潮之中,不知怎么的,他偏幸存,并在“五一”、“十一”一类的盛典中,仍能接到上天安门城楼的通知.每到那一天,天安门城楼上的活动正式开始前40分钟,便有一辆小轿车来接他,而附近的一些居民,便会默默地围成一个半径颇大的圆圈,来看有关人员和他的家属,如何将他装进车去.薛纪徽便是那围观者中的一员.

小轿车的车门口径,于那臃肿的老人本已不适,加以他神情恍惚、屈身不便,因而每回有关人员和他的家属,不得不如同装载一件笨重而易脆的珍贵物品般大费周折.先是一个年轻人从那边车门进到车里,伸臂准备接应,然后再由三个人将那老人扶到这边车门,有的帮助他屈身,有的轻轻按下他的头颅,有的几乎是搂住他,将他往车门里运送.老人通过那车门,终于被塞进车里,往往要费去十几分钟,而这时在围观者的一片沉寂之中,老人所发出的生理性“啊——啊啊——啊啊啊—-j,(他一定被挤压得极其痛苦),以及据说是那老人女儿的镇定而威严的指挥声: “慢点!慌什么!好,用劲!怕什么?甭怕他叫唤,用劲往里推!你那边用劲往里拉!别瞎拽他胳膊!托住他身子!爸,您叫唤什么?!这不就快坐进去了吗?……”那情景真是惊心动魄.

小轿车开走了,围观的人们并不全都散去,有一部分留在那胡同口上,窃窃私议着.他们都摸准了规律,在“装车”这个节目结束的半个多小时以后,必定便会接演“卸车”这个节目.

那位老人到了天安门城楼,还有一次快速卸装.他上了城楼,陪同他的人让在场的新华社记者在一份事先打印好的名单上,用铅笔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上一个对钩,于是等他气息略平,便不等那活动结束,又把他装车运回家中.车子到了他家门口,有关人员和他的家属,便又在他那位已经五十多岁的女儿指挥下,对他实行最后的“卸车”. “卸车”按说要比装车困难得多,但速度却总比“装车”要快,指挥者的声调也变得急促僵硬: “别怕!拽你的!从里头推呀!爸,您嚷什么?这不马上就下来了吗?好,快点架进去!快!……”

那位老人自己对这样被人“装卸”是否心甘情愿,不得而知.他的女儿对此事的想法,却表述得明明白白——有一次“装车”时特别不顺,大约是老人的一个孙子忍不住说: “我看去不了就别去了吧!”担任现场指挥的那位女儿立时焦躁地驳斥说“别去了?!晚上《新闻联播》里没了他的名字,他又明明没死,人家不得说他给打倒啦?告诉你说吧,只要有一回没上去,咱们留在北京的还好说,那外地的几窝子,立时就得让人欺侮个臭死!……”说着亲自猛力地将老人往车门里推,使老人发出了一声空前的惨叫.你也不能说那当女儿的手狠心冷,她声音打战地叫着: “爸!”还当着众人流下了眼泪……这些话语传入薛纪徽耳中,这些情景映入薛纪徽眼里,他觉得生活给他上了极其丰富、极其深刻,也极其令他痛心的一课.

你说说这像是谁!

原来总觉得特别有距离感的这些人物,忽然有了鲜活的模样.原来他们也会有生活的烦恼,也会有不得不为之的无奈.

老北京人自然会觉得这很平常,茶余饭后市井之中,到处都有故事,都有传说.如果你准备去北京,真的可以先普及一下这些知识,或是一些名人轶事,到时候弄不好你比导游还能侃.

去过的同学也可以补一补课,免得你总觉得北京和自己家乡比,除了人多一点,地方大一点,普通话标准一点,也没啥不同.

【关于四合院】

所谓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由四组房屋以方形组合而成的院落.没有到过北京四合院的人,顾名思义之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的院落有什么稀奇呢?岂不单调、寡味?

其实不然.它在方正之中又颇富于变化,在严谨寡淡之中又蕴含着丰富多彩.

即以我们已经迈入并且初步熟悉了的这个院落为例.它是坐北朝南的.这是四合院最理想、最正规的方位.当然,在东西走向的街道胡同中,胡同南面的四合院,不得不采取与它相反而对称的格局,为了使院内最深处的正房成为冬暖夏凉的北房,南墙上往往要开出一排南窗,因而正房后面必有一个窄长的小院;如果办不到这点,或只好以南房为正房,或将挨着院门的一溜北房作为正房,而改变进门以后的院落格局.总之,在东西走向的胡同中,路北的四合院一般总显得比路南的四合院优越.据说当年路北和路南的四合院之间的差价,有时会相当惊人.如果是在南北走向的街道胡同中,或走向不正的斜街中——如离钟鼓楼不远的大、小石碑胡同,白米斜街一类地方,则往往采取这样的盖造法:顺着街道胡同的走向设一个大门,进门以后,并不是四合院本身,等于留出一块“转身”的地方,然后再按东西走向街道胡同的格局,盖出院门朝南的四合院来,这样,里面的房屋便不至于也呈南北走向或斜向了;当然,也有按街道胡同走向盖的,这种四合院的价值,在当年不消说要等而下之了.

当年四合院的东西厢房,是供偏房,即姨太太或子女孙辈居住的.当儿孙辈绵绵孳生,一个四合院已居住不下时,则只好另置新院移出一房或几房儿孙,不然,只能把外院的南屋也统统辟为居室,将就着住了.四合院的所谓“合”,实际上是院内东西南三面的晚辈,都服从侍奉于北面的家长这样的一种含义.它的格局处处体现出一种特定的秩序,安适的情调,排外的意识与封闭性的静态美.当年里院有大方砖砌出的十字形甬路,甬路切割出的四块土地上,有四株朱砂海棠——如今仅存一株,而且已大受损伤;不过,后来补种了一株枣树,现在倒长得有暖瓶般粗了.在正房的阶沿下,当年在石座上有两只巨大的陶盆,里面种着荷花.沿着“抄手游廊”,点缀着些盆花,吊着些鸟笼.如今这类画面也都消逝殆尽了.

我们已经知道,如今西屋靠北头的两间,住着正在为小儿子办喜事的薛家,南头那一间呢?门时常锁着,那位女主人并不每天回来,她另有住处.而东屋北头的两间,住着那位说话永远聒噪夸张的詹丽颖.南头那间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都是工厂的工人,这天上早班去了,所以暂且锁着屋门.

为了获得一个对今日这个四合院更准确的印象,我得提醒读者,几乎每家都在原有房屋的前面,盖出了高低、大小、质量不同的小厨房;而所谓“小厨房”,则不过是70年代以来,北京市民对自盖小屋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它的功用,越到后来,便越超过了厨房的性能,而且有的家庭不断对其翻盖和扩展,有的“小屋”已全然并非厨房,面积竟超过了原有的正屋,但提及时仍说是“小厨房”;因为从规定上说,市民们至今并无在房管部门出租的杂院中自由建造正式住房的权利,但在房管部门无力解决市民住房紧张的情势下,对于北京市民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掀起的这股建造“小厨房”,并在70年代末已基本使各个院落达到饱和程度的风潮,也只能是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心平气和地默许.“小厨房”在北京各类合居院落(即“杂院”,包括由大王府、旧官邸改成的多达几进的“大杂院”和由四合院构成的一般“杂院” )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大大改变了北京旧式院落的社会生态景观.这是我们在想象今天北京的四合院面貌时,万万不能忽略的.

我们所进入的这个四合院,目前除了张奇林家通了自用的自来水管外,其余各家都还共用一个自来水管,它的位置,在垂花门外面的西侧.进入冬季以后,为了防止水管冻住,每次放水前,要先把水管附近的表井(安装水表的旱井)盖子打开,然后用一个长叉形的扳子,拧开下面的阀门,然后再放水;接完水后,如果天气尚暖,可暂不管,以便别家相继接水;到了傍晚,或天气甚为寒冷时,则必须“回水”-先用嘴含住放水管管口,用力吹气,把从管口到井下阀门之间的淤水,统统吹尽(使淤水泄入到旱井中),然后,再关上井下阀门,盖上井盖,这样,任凭天气再冷,水管也不会上冻了.对于当今这样用水的成千上万的北京杂院居民来说,这里所讲述的未免多余而琐屑,但是,几十年后的新一代北京居民们呢?如果我们不把今天人们如何生活的真实细节告知他们,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知道吗?即如仅仅是60年前的北京,我们可以估计出来当时许多居民是买水吃的,但那卖水的情景究竟如何呢?可以方便查阅到的文字资料实在很少,我们往往需要通过老前辈的口传,才得以知晓其细节的.

四合院的格局,导游不论讲得再如何详细,你也难得记得有多清晰.但是,当你因为读了前面的故事,而对四合院中每一户人家都非常了解,甚至于对每一个人的性情都非常熟悉,这个时候,四合院就会因为家庭和人而鲜活起来了,你甚至都可以随手画出这个四合院的细节图.而且传统和现实不断交叠,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之感,历史一点点变得清晰而切近.

另外,你会发现,文学所记录的细节甚至会比历史书上的图片更加的活泼,鲜亮,有温度.

【关于钟鼓楼】

钟鼓楼高高地屹立在京城北面.

鼓楼在前,红墙黄瓦.

钟楼在后,灰墙绿瓦.

鼓楼在元代时名齐政楼,到明代永乐十八年( 1420),它才被改建于现在的位置.如今的鼓楼西边,还有一条“旧鼓楼大街”,所以要知道元代齐政楼的位置,并不困难.清朝接用了明朝的全部宫室坛庙,嘉庆五年(1800)对鼓楼进行过一次大修,再次肯定了它镇守于全市中轴线北端的位置.据说当年鼓楼上面安置着二十四面更鼓,每面直径都有一米半左右,都是用整张的牛皮蒙制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鼓楼亦被劫掠,如今二十四面更鼓仅余一面,而且鼓面上还留下了侵略者的刀痕.

钟楼在元代时是万宁寺的中心阁,明代未动,清乾隆十二年( 1747)重建后,才呈现出今天的面貌.

直到1924年以前,钟鼓楼都履行着向全城居民报告时辰的职责.

用什么来计算时间?

最早,在鼓楼上置有铜铸刻漏,据说是宋朝传下来的国宝.所谓刻漏,就是利用水在不同大小的铜壶中均匀滴漏,而度量出时间的装置.据说当年的铜漏壶一共有四个,从上到下依次的名称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漏壶之间安有铙神,设有机械,能按时击铙发声,每次击铙八声,颇为准确.铜壶中自然需经常添水,冬天为了防冻,则注入温水.可惜如今的鼓楼上仅有漏壶室,铜刻漏已荡然无存了.到了清朝,改用更香来计算时间,从精确度上说,似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

钟鼓楼怎样报时?

白天,正午时分钟楼要鸣钟.

夜晚,鼓楼要报出五个更次.第一更约在晚上八点,报这一更叫“定更”.然后每一更次击鼓一通,每次击十三下.二更约在夜里十点,三更约在午夜零点,四更约在深夜两点,五更约在凌晨四点.当年的文武百官听到三更鼓后便要准备起床,四更鼓后便要赶到午门外集合,五更鼓后便要鱼贯入朝,跪在太和殿前的称为“海墁”的地上“听旨”.

“定更”时不仅要击鼓,还要相应地撞钟.到四更报“子正”时,又要再相应地撞钟,这一次报时活动有个专门的称谓,叫“亮鼓”.

在“定更”与“亮鼓”之间,每隔半个时辰(今天的一小时),钟楼还要独自撞钟一次.

“定更”与“亮鼓”的击鼓、撞钟法,是这样的:两名更夫到时候分别在钟鼓楼上,手提“孔明灯”,遥相对照,作为信号(当年人们称之为“对灯儿”),然后分别进入楼内击鼓、撞钟.击、撞都采取“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节奏,并重复两遍,共计一百零八下.击鼓在前,撞钟在后,悠悠然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钟鼓楼沉默58年了,但在这1982年12月12日下午五点来临时,它们却雄姿依旧,仿佛随时都可以发出新的讯号….

岁月悠悠.时间毫不间歇地流逝着.人们落生在这个世界上,最早意识到的是包围着自己的空间.这空间有着长度、宽度和高度,其中充满了各异的形态、色彩与音响……而后人们便意识到还有着一种与空间并存的东西,那便是摸不着、握不牢、拦不住的时间.在所存在的空间里度过着不断流逝的时间,这便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于是乎喜、怒、哀、乐,于是乎生、死、歌、哭….

从作者充满情感的记叙中间,我们会发现钟鼓楼的时间记录方法不再是一种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流淌历程.在这种抒情的笔调之中,连古人上朝的场面都变得那样荡气回肠.

文学可以将“知识”丰富成为一种艺术.

另外, 《钟鼓楼》这本书还告诉了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北京真正的“丐帮”是个什么组织建构,老北京的是怎么念经吃饭结婚生子的,有哪些地摊小吃和北京老字号值得吃货们去关注一下,荷花灯、河灯、蒿子灯都是些啥玩意儿,甚至于这本书还告诉你,当你碰见一个北京地界儿的斤斤计较小气吧啦明显偏心的婆婆,你该怎么做.

话说,这简直就是—本老北京生活的百科全书嘛!

的确,《钟鼓楼》这本书曾经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北京80年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不好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点评,上文是适合钟鼓楼和不好意思和这本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不好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不好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