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广州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首届广州双年展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广州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2-02

《首届广州双年展》

该文是广州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双年展和广州和浅析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李云霞 (南京艺术学院 210000)

摘 要:“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把它新颖的艺术框架与操作方式以展览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参考价值,推动了当代艺术展览的火爆发展,为艺术品市场交易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展览;艺术主持;策展;艺术潮流

当下许多人都对艺术展览与策划进行评论和纷说,他们评价的标准参照无非是国外一些成熟的展览模式和成功的画廊体制.谈到这些.每次人们最后只能在感慨的同时期待当下经济的发展与体质的宽容.其实,坐而论其道莫不如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的道理人人熟知.纵观当代艺术这些年的不断发展进步,当代艺术展览与策划的现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需要给当代艺术展览的变革做一个明确的事件划分来追溯这个变化的历程,那么,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是不能不提的标志性展览.

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有其成功的地方,但是至今仍然受到许多人诟病:设想很美妙,展览规模很庞大,展出方式很新颖…… 参与展览的艺术家、批评家都被展览策划人勾勒的宏大场景而鼓舞,就连策划人吕澎自己也为设想规划的蓝图而亢奋,所有的策划活动似乎都水到渠成,然而,最后的结果如果,我们都有证可循.

展览策划活动已经成为历史,展览的成功与失败也能够让后人平心静气的去评价,拂去尘封,我们还是能够在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的构思与过程中,找出很多在我们当下的艺术展览中打下的广州双年展的烙印,换句话说,在当下的艺术展览与策划活动中延续并保留了很多1992年广州刷年展的“闪闪发光的东西”艺术操作,这个艺术名次在20世纪90年代策展吕澎的口中出现频率最高,他还为这个名次解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阐述.顾名思义,“操作”的含义无非就是通过协调收藏家、媒体、展览等方式使艺术家的作品能够被社会和艺术品市场认可,可以用20世纪90年的一个时髦的名次来概述,那就是“生效”.

当下,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策划”、“策展人”的说法非常普遍,在艺术展览中这个标签俨然成为一个非常恰当的定位.其实,从语义上讲,“操作”是“策划”的滥觞,“操作”和“策划”在语义上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在当年(20世纪90年代)展览策划人吕澎没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这样一个事情上:如何策划组织一个有主题且富有当代性的艺术展览.从时展的角度来讲,这也许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关于主持人制,“艺术主持”这个词语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中是谁最先提出并使用的还没有确切的考证,但是,1992年广州双年展无疑是在中国艺术圈里面比较早使用这个词语的.“艺术主持”类型的主持人制取代了以往艺术领域中意志比较强硬的称谓,比如“艺术评委主席”“艺术指导”之类,然而,更本质的区别是艺术领域中个人的学术思想有机会得到展现,告别了以往单一的全国美展模式,丰富了艺术个体的一只体现.作为主持人来讲,当年的艺术主持吕澎在艺术展览中的作用绝对不是点缀作用.上到艺术投资方,下到艺术家,左到艺术媒体,右到艺术评委批评家,左右通气,上下贯通,对于一个有几百人参加的大型艺术展览的筹划,还是需要有几把金刚钻的.而且,在艺术展览规则的制定中,如果艺术作品评选相持不下无法决定,吕澎还享有“一票决定权”.

1992年首届广州双年展中出现了“批评家评委”,这个艺术称谓的出现在中国艺术史上无疑是一种首创.在92年的广州双年展中,评委批评家被划分为“学术委员”和“文献委员”两种,其中,“文献委员”的职权是仅限提名,而“学术委员”则负责艺术评选工作,类似上院和下院的关系.从当下的艺术展览规则来讲,双年展这个首创的“批评家评委”举措改变了以前艺术展览只有艺术家参评的局限.20世纪90年代虽然不少人批评这个“批评家评委”的规则,但是由批评家主导与推出艺术家及艺术潮流的确是与国际化的艺术展览接轨的,而且“只有经过批评家阐释或由批评家推出的作品,才可能成为艺术市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1,这也是对后来艺术展览影响最大的艺术规则,比如,1993年的北京“中国优化双年展”和1996年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都不同程度的借鉴并采纳了1992年的首届广州双年展设立的批评家评委的做法.广州首届双年举办后不久,还出现了所谓的“集团批评”和“批评家提名展”,然而当下艺术展览中使用最广泛的还是主持人制度,究其原因,只有批评家的纠集,未免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限性,所以当代艺术展览中很少出现“集团批评”的做法了,毕竟评价艺术有别于评价技术,各抒己见以及见仁见智属于正常现象,用最大公约数的办法去评奖或许也不是完善的良善.

关于1992年首届广州双年展的作品去向,出现的问题最多,也是需要以后的艺术展览吸取教训的方面.当时,主持人吕澎首创了一个展览获奖作品买断的艺术规则,他说:“首先要参与这个循环流通,然后才能在这个轨道上发生意义”,结果展览结束后出现了“买而未断,未买而断”的情况,导致指责谩骂声不断.导致这次展览艺术作品归属乱象的原因,其中西蜀艺术公司与东辉公司首当其冲,这两家艺术公司当时极力寻找的买家链条断了,现在看来类似“”,艺术作品一旦出现没人接手的情况便导致局面千疮万孔.这些乱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艺术投资人的目光短视加上资金实力不足,结果导致艺术乱象的大崩盘.尽管如此,1992年首届广州双年展之后的几年,大型艺术展览仍然采取对艺术作品买断的艺术规则.

纵观艺术历史,艺术潮流并不是靠人为推出的,就像艺术风格不能人为主观去建立一样,但是,大型艺术展览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倾向反映出一种文化的走向或文化时尚,这也是衡量一个艺术策划人水平的重要标尺.1992年的首届广州双年展做到了艺术潮流的推新,即在当代美术领域中成功地推出了波普艺术潮流.或许是历史条件成熟,艺术潮流的推出自然水到渠成,当时参展的湖北艺术家门都不约而同的拿出了数量相当的波普艺术作品,于是便形成了一个以艺术家王广义为代表的波普艺术潮流,这也为之后出现的艺术“政治波普”倾向做了铺垫,更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艳俗艺术”.波普艺术等艺术潮流的出现契机离不开艺术主持人制的产生,或者说艺术主持人制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1992年的首届广州艺术双年展有其不容质疑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一个展览的评价,不在于展览作品的好坏,更多的是展览带给后人的探讨价值与借鉴作用.历史是公正的,对于浮夸虚无的事件,它会像筛子一样滤掉,但是对于有历史价值的事物,他也会把他们保留在某个位置,以待后人发掘与探讨.“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把它新颖的艺术框架与操作方式以展览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艺术家和艺术的选择,来策略性地继续推动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注释:

1.彭德等著.《理想与操作》.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51-52.

参考文献:

[1]《理想与操作》.[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2]吕澎,易丹著.《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3]高名潞著.《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中华世纪坛艺术馆,2005年第1版

广州论文参考资料:

广州化工期刊

上文评论,该文是一篇适合双年展和广州和浅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广州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广州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