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学模式方面论文如何写 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构建方面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模式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3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构建》

该文是教学模式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产出导向法和教学模式和口译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产出导向法"(POA)倡导

的核心教学理念与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将该理论应用于口译教学具有很好的

适切性,对于改变“重输入轻输出”“学用分离”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能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POA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验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构建

系统化、立体化的动态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日志以及同行对教学的评

价,对POA教学进行实践与反思,既有获益也有理论问题,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口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6120(2017)12-0094-08

为了改变大学英语“重讲轻练、重语言知识轻语言交际能力”[1]的状况,切实提

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我国学者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主张“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

”结合并联动.[2]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该教学方法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得到国内外外语界专家

和教师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应用该理论.但目前针对POA的实证性研究仍很少,尚不

能全面反映POA理论的全貌.基于POA的核心理念及其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适切性,笔者尝

试将这一革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口译教学,采用“课前—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探

索基于POA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一、“产出导向法”(POA)及其与口译教学的适切性

POA理论是针对我国成人外语学习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其倡导的先进教学理念

革新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POA理论概述

POA理论的前身是“输出驱动假设"[3]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4]

.该理论以“输出假说"[5]和社会文化理论[6]为依据,将产出活

动作为驱动手段和教学目标,将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提倡“以学习为中心"“学用一

体",即课堂教学活动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

发生,实现学用结合.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能学到什么",

倡导学以致用.POA提倡的“全人教育论"强调外语课程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

力的工具性目标,而且要达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文性

目标,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7]相吻合.

POA的“输出驱动假设"指出,“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产出比

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更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5]74“输入促成假设

"主张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适时提供能促成产出的输入会带来好的学习成效.[4]

根据“选择性学习假设”,学生从输入材料中选择有用的内容,进行加工、练习和记忆,

满足产出的需要并优化学习效果.[2]这三个教学假设的内涵在于使学生明确学

习目标和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懂、学会特定的学习材料.

POA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环节.教师在各个环节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如

引领、设计、支架等.在“驱动"环节,教师设计交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价值"的任务,[

4]激发学生的学习.在“促成"环节,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选择和

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信息.在“评价"环节,教师在学生完成基本的产出任务之后

给予即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POA教学流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

心的理念.

(二)POA理论与口译教学的适切性

口译是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转换活动,是一种即时、动态、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要求译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口译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

的要求.学生要在扎实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口译技巧和策略,还要具备良

好的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经历大量的口译实战训练.我国传统的

口译教学模式多是静态的,教师“重讲轻练”“重语言知识轻交际能力",课堂教学缺

乏互动与实践,教师对学生口译学习的过程重视不足.学生缺乏对口译现场的观察与体悟,

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虽然模拟教

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试图模拟不同的主题和情境,但学生只能靠想象去虚构口译任务,口

译训练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

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口译课通常开设一个学期,平均每周两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学习中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练习的时间极少,缺乏主动参与练习的机会.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不断深化的形势,在课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往往惜时如金,希望最大程度地向学生传

授口译理论与相关知识,训练口译技能.POA理论主张“课堂上一切活动以‘学习发生’为

最终目标”,力图实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

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该理论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将PO

A理论应用于口译教学,革新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对优化POA的教学操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解决课堂上学生“学用分离”的突出问题,对进一步完善POA理论及其实践具有理

论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产出导向法"(POA)在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尝试将POA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并开展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教学对象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英语专业三年级的某个教学班,全班共24人,共15个教学周,每周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全程录像,邀请同行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教学实验后,通过开放式学生问卷

、半结构式教师访谈、学生反思日志等手段收集学生、同行教师的反馈与评价.为了真实地

呈现教学实验过程,下面以某单元的教学为例,呈现POA的活动设计和基本教学流程.

(一)教学活动设计

口译技能总体上包括理解、记忆、笔记、注意力分配、转换等五个方面的能力.[8]

译员只有具备娴熟的口译技能,才能顺利将源语转换为译语,有效应对并操控译文.因此

,口译技能训练是口译教学的核心.[9]口译活动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译员

必须掌握文化

背景知识和基本交际策略,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能力是对译员素质的内在要求.此外,译员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口译的质量,多元

、动态的口译训练模式需包含源语理解、译语输出表达、语境语篇分析、口译技能、依托语

外知识的跨文化因素处理和心理素质等核心元素.[8]鉴于此,口译训练可分为

口译基

础能力训练与口译专项训练.前者包括除转换能力以外的基础能力训练,如记忆、笔记与注

意力分配训练等,后者则指专门的口译转换能力训练,如视译、口译难点(数字、诗词、成

语等)、带稿同传等.

“驱动—促成—评价”是口译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础,围绕三个环节科学、有效设计,经过

多轮教学实验,逐步探索出各阶段的基本教学设计原则.教学主要采用“课前—课堂

—课后"的立体化模式,尽可能创设真实的口译场景与口译任务,使用真实的国际会议录像

和录音,给学生提供多种观摩和实战的机会,[10]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

养即席应变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技巧.由于环境的动态性,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时

需充分利用语调、体态等各种可利用的非言语信息,既要根据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正确理

解原讲话人的意思,也要

根据现场调整译语,适应听众的理解接受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教师利用文字、

图片、音频、网络等集合而成的教学手段,通过图像、声音等设计和创造交互式语言情境,

构建口译资源库,为学生创造仿真情景,营造真实的口译生态环境,为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

和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氛围.在不同环节布置不同形式的产出任务,任务的呈现直观且清晰,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基于POA

理念的教学设计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重在提高学生语言产出

的效率,更好地实现口译学习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过渡.

(二)教学活动过程

除了口译技能外,译员还需具备合格的跨文化处理能力和丰富的语外知识,在口译环境中既

要适应源语文化系统,又要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避免在转换过程中曲解信息.可见,口译

过程是译者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等多个维度上的适应与选择.教学目标具有导

向性作用,口译教学包括语言和文化的双重目标,即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目标.其中,语言目标包括:(1)完成口译任务所需的词汇、表达法、语言结构和专业术

语等;(2)口译中的转换、增补、直译、意译及异化、长句处理等技巧与策略.文化目标

主要包括跨文化意识、鉴别与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等.口译训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因素的处理能力,合理、有效地转换,产出恰当的译语信息.[11]

POA的教学目标既以输出为起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以输出为目标,重在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根据教学目标,遵循POA“驱动—促成—评价”的基本流

程,在不同阶段设计和实施具体的任务.下面分别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阐述具体的

教学流程.

1.驱动环节

在学期之初,根据口译专题训练的主题,预设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口译交际场景,设计具有

“潜在交际价值"的驱动性任务.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系统的口译资源库.资料库的内

容包括文本资源、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文本资源主要指相关教学资料、以文本表达形式出

现的教学资源、会议发言和访谈稿,以及网络上的口译百科知识等.此外,各种口译教学软

件与教师的示范音频都是宝贵的音频资料.视频资源有较强的表现力,会议发言、记者招待

会、名人访谈等口译现场视频能提升口译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录

制的练习视频和教师的示范视频也属于视频资源.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教学目标,教

师应对资料实时整理更新、分层标注,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口译类别(交替传译、联络口译

等)、专门领域(经济、金融、国际交流等)、口译场景(开幕式、记者招待会、商务谈判

等)等语料,分阶段进行主题口译训练,将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表达法或专业术语等上传至

教学平台.在输出驱动阶段,学生需要提前预习,通过各种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设计驱动性任务时,教师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任务既要有挑战性,

又要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必要时设计分层任务,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单元的

主题为起点,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在口译现场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让学生事先搜集资料,通过

视频或音频资料提供模仿与实战的机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任务使学生看到自己能

力的不足,认识到因语言能力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可能导致的后果,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随后,教师创设一个跨文化口译场景,布置具体任务:(1)向外国旅行团介绍中国的名胜

古迹;(2)向外国旅行者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传统风俗.教师先讲解任务的步骤,然后

让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进行交互传译练习,在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以对

话的形式对比两国

文化的差异.学生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选取输入的信息满足口译的需求,并将口译录音上

传至教学平台或网盘.教师将任务涉及的相关口译技能的讲解做成微视频,在课前一周

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同时辅之以技能操练.学生在输出驱动环节的初步尝试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饥饿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促成环节

促成是POA教学流程的关键一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跨文化口译的教学目标,设

计模拟角色的“产出促成”任务.根据情境的需要,全班分成多个3~4人的小组,组员分别

扮演外国旅行者、中国导游、口译员等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角色进行现场模拟口译.

同时,由学生扮演外国人,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译员需做双向交互口译,实现跨文化交流的

目标.为了增强口译现场感,视频资料在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情境氛围的同时,也为培养

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提升口译实战能力创造条件.促成环节中的“输入”与教学目标相一

致,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对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教师始终扮演中介者角色,不

只布置任务或检查任务,更要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发挥“脚手架"作用,选取合适的输入材料,

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填补学生完成任务的“空缺".练习之后,教师播放现场口

译视频,让学生将自己的训练视频与之相比较,更真切地体会口译实战的气氛,认识到自身

语言和技

能的不足之处.学生在完成多个“促成性”小任务的过程中,要从输入的材料中选择产出任

务所需的信息、语言形式、话语结构等,了解自身在语言和相关知识方面的“短板”,为完

成产出任务更积极地进行输入性学习,弥补不足,最终学以致用.总体来讲,在预测任务难

度和复杂度后,口译任务大致分解为两个子任务,分步促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1)子任务一:输入促成

任务聚焦于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风俗,学生只有具备介绍本土文化的能

力,用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来介绍中国,才能很好地完成口译任务.作为输入的起点,教师

选取与中国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相关的英语视频片段,任务前要求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引导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文化背景常识.之后,向学生提供中文文本资料,提供相关的背

景介绍,如名胜地的由来、历史典故等.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指导

学生选择性地学习,选取合适的输入材料填补空缺.

(2)子任务二:产出促成

通过子任务一的完成,学生已基本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必要的策略介绍相关的文化,

随后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口译练习中,这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要从复

制性地运用语言过渡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根据情境的需要恰当地译出英文.除了基本的语

言知识外,学生还需掌握必要的口译策略和技巧.通过展示视频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

言和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在跨文化口译活动中保持得体性.最后,教师让学生

在小组中设计角色,现场模拟演练,并将演练的视频与真实的现场口译视频对比分析,在自

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之后,提出后续的口译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完成.

POA的口译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口译技能学习与训练的

主体.教师提供充分的输入促成材料并辅以多个产出任务的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路径

,学生吸收并内化输入材料,转化为实际产出能力.高强度、多任务产出练习促使学生创造

性地使用语言,促成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通过“课前—课堂—课后”拓展深化的

方式实现口译技能的学习、内化和口译能力自动化的有效统一.在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下

,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对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促进语言形式、功能与意义的联结,[12]实现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

上的全面发展.

3.教学活动评价

对任务产出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果,有助于改进教

学,因此,评价环节兼具“促学”作用.教师先提出自己的评价和依据,再与学生讨论评价

标准,提高学生自主评价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评或互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每

组进行口译演练时,其他学生根据师生之间共同达成的评价标准为同学评分.小组代表根据

组员意见指出优点、缺点,同时给出改进建议,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主要是对产出中“优点”的分享和对有代表性“缺点”的改进建议.为了让学生更直

观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模拟口译训练中,教师先单独展示原现场视频,让学生轮流

进行口译,然后单独展示口译视频,让学生对照译员的口译评估自己的口译质量,最后将原

视频与口译同时播放,学生可以感受口译与原文“亦步亦趋"的节奏,这种对比的评价方式

效果明显.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肯定学生为完成任务所付出的努力,对他们的表现予以

认可,同时就一些共性问题和错误进行纠正或补救性教学,对不恰当的口译行为予以提示.

根据评价结果,学生对之前的口译进行改进,继续完成后续的任务.在“课前—课堂—课后

"立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后反馈尤为重要,教师将评价上传到教学平台反馈给学生,

有效衔接后续的驱动任务,构成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提高口译质量.经过多轮

的评价反馈,学生提交的口译产出文本体现了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学生不仅较恰当地使用了

“语言目标"中的词汇、短语、术语,口译中的用词与语言促成目标较为贴合,而且创造性

地运用口译技巧,如转换、增补、概括、长句处理等.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在口译时语言产

出更加自如,思维更加开阔,自信心有较大提升.

总之,POA教学理念为提高口译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将输出与输入有效对接,强

调产出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将口译技巧训练与口译专题有效结合,将仿真的口译训练

与真实的口译实践相结合,实现内容系统化、训练真实化,语言与文化的双重目标最终能被

学生内化并用于产出,口译教学的促成设计获得实效.

三、“产出导向法"(POA)教学实践的反馈

实验表明,POA理念的应用对学生的口译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阐释口译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学生反馈

教学实验后,笔者对所教授的教学班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并收集学生的反思日志,了解学

生的学习感受和对教学的评价.由于实验班中只有24人,故共发放问卷24份,最后回收有效

问卷23份,反思日志10份.问卷涉及“学生的学习感受”“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学习过程

中的困难"等多个维度.

1.学生的学习感受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受益于这种新的口译教学方式,86%的学生表示他们在语言知识、口

译技巧与跨文化意识等方面收获很大.在反思日志和问卷中,学生表述的“课堂很有趣”“

丰富”“喜欢”“成就感"等词语多次出现.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道:“口译课上不仅扩展

了词汇和表达法,补充了有用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口译技能和策略,很实用.”“老

师将口译任务分解到课前、课堂和课后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目标,任务既有挑

战性,又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我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完成任务时有步步为

营的感觉,增加了口译的自信心.”也有学生表示通过口译训练,亲身体验到将英语技能运

用到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涵义.正如学生所言:“学习观念发生了转变

,不仅是学习口译,更感受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学会在不同场景中地道地表达,提高了

处理不同文化的实践能力.”总之,在实践“学用一体”理念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口译实践提升

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使命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

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大大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认为课堂教学方法“更实用,知道学习内容对自己的

用处",“形式有新意、内容丰富又有挑战性,能吸引注意力",“以前感觉口译课很难,学

习方式枯燥,既没兴趣也没信心,现在有机会把学到的东西用上,学了就用,有获得感、成

就感".学生普遍认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感受到口译教学的实效性.“老师提供的

材料很有必要、很实用,现场视频很真实,不光学语言,还学习各种策略,有口译临场的感

觉,教我们如何应变,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学习中的困难

了解学生对POA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有助于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全

班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基本满意"“付出也有收获”.但驱动性任

务对学生的投入和团队合作能力带来较大挑战,一些学生表示“完成好这样的任务,需要花

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且同学间的水平也有差异,有时不能按预期完成

”;也有学生希望“老师将细化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以免个别同学不按要求完成任

务”.笔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意识到教学之前对学生情况不甚了解,有必要开展需求分析,

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和可能存在的主客观因素.

(二)同行教师评价

两位同行分别从“教师视角"和“学生视角"谈了自己的看法,她们的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有

一定的价值.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同行的听课感受和建议,访谈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进

行,每次访谈20~30分钟.对访谈转录文本的分析显示,两位教师对教学方法都给予正面的

评价.L教师认为教学“通过分层的任务、输入材料、驱动与促成活动等措施,使输入与输

出紧密对接,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过程“既侧重语言与技能,又关注技巧与跨文化交际策

略".她认为“教学目标很明确,以产出任务作为教学的主线,每个阶段都有任务,每个任

务都有促成性的输入材料,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用什么,也给学生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效果好",“这种教学方法回归了技能训练的本质,使口译教学有了抓手".C教师充分肯定了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她强调“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现场演练很吸引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直跟着任务走,非

常专注,参与度较高",“虽然口译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学生可

以学到很多,口译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基于POA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压力

,口译学习向“互动交流性”学习方式转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实践者的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经过数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笔者切实感受到POA给口译教学带来的

生机与活力,师生都从这一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教学方法中获益良多.下面分享一些笔者的

实践反思感悟,以期提供一些启示.

(一)教学实践的获益

1.利用“驱动—促成—评价”教学环节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驱动性任务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模拟现场演练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具有交际价值"的产出任务让

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教师的中介作用降低了学生完成任务

时的焦虑感,使学生获得自信心与自我认同.这再次印证了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影响

,[13-14]积极的情感体验是POA理论发挥效用的主要优势之一.

2.强化“学用一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与体悟中成长.在POA实施的三个阶段中,

口译任务被细化为若干子任务,通过创造性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每一项真实性任务,着眼于

不同技能的训练.通过多重任务的产出增加学生语言使用的机会,推动学生的接受性知识向

产出性知识转化,强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实践能力.

3.适时的“促成性”输入与选择性学习推动产出任务的完成,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POA理念制定和实施口译的教学目标、内容与组织、评估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

时应用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可选择性输出语言的效率,有助于“增大语言学过能用的几

率"[15].

4.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开展基于POA的口译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网络资源丰富多样,

可以拓展师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课时限制,最大

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口译资源库将多媒体网络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为学生

自主训练提供平台,实现口译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动态化.

(二)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POA教学理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任务的设计、输入材料的选取、口译产出的即时评

价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最大的难点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输入,“促成性”练习要敦促学生用新学的语言形式进

行替代,增加学生接触新语言的频率,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确保“所学”与“所用”的融

合.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从对语言的“接受性”掌握转化为“产出性”掌握,[

16]引导学生在后续的任务中对所学语言与技能加以巩固.

3.在产出任务的设计、输入材料的选取、选择性学习的指导和产出评价的过程中,要平衡

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脚手架"作用的发挥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适应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把握好“尺度".总之,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学用一体"理念的本质,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POA理论,将理

解性“输入"活动与产出性的“输出"活动有效对接,将“学"与“用"有机结合,以学助用,

以用促学,以评促学.

五、结束语

POA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理论,对于革新中国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性.笔者

以POA的核心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全新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形式,改革大学英语口

译教学,得到较满意的教学反馈.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范围、资料收

集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未来研

究可考虑扩大研究对象范围,结合更加多样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深化对POA理论的应用

,所得出的结论需针对不同对象群体在多种学习环境中的研究来加以验证,从而进一步拓展

该理论的应用,创造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

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

58.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

2013(6):14-22.

[4]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5]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 P

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in Its Development[C]//S.Gass & C.Madden(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y:Newbury House,1985.

[6]Lantolf,J.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0.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07.

[8]王斌华,仲伟合.翻译本科新专业的口译教学理念探索——兼谈外研社翻译专

业本科口译系列教材的编写[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4):78-82.

[9]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3):29-30.

[10]任文,胡敏霞.同声传译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再设计[J].广东外语外贸大

学学报,2007(3):15-19.

[1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

,2011(6):96-99.

[12]Nunan,D.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

iversity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13]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

versity Press,1999.

[14]Brown,D.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PostMethod" Era:Towar

ds Better Diagnosis,Treatment,and Assesent[C]//J.C.Richards & W.A.Renandya

(eds.).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

ress,2002:9-18.

[15]王初明.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

].外语界,2014(2):42-48.

[16]Schmitt,N.Researching Vocabulary:A Vocabulary Research Manual[M]

.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5.

(责任编辑:彭文彬)

教学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该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经典教学模式专业范文可作为产出导向法和教学模式和口译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