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音乐教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高师音乐教育中戏曲课程教学模式和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音乐教育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4

《高师音乐教育中戏曲课程教学模式和》

该文是关于音乐教育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教学模式和戏曲和高师音乐教育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摘 要:近年来,戏曲艺术的传承问题成为焦点,高师音乐教育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传承生长点,让戏曲走进高师音乐教育的课堂, 让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会欣赏戏曲, 进而关注与研究当代戏曲的创作和演出实践, 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而实现这一构想, 则需要对戏曲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戏曲课程 教学模式

管建华曾在一次音乐人类学讲座的互动中提到:中国的音乐学院中,歌剧系可以在音乐学院设立,为何戏曲(系)却不能在音乐学院设立,是否音乐学院更强调的是“纯听觉艺术”(的标准),而戏曲则不合乎这种标准.而笔者也在想,在中国这么多所综合类大学、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当中,有几所设立有戏曲系或者开设专业的戏曲课程?当然,现在很多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基本都有开设戏曲的公选课,是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欣赏课程.而本文探讨的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戏曲课程应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及现阶段戏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我们都知道,中国音乐以诗、词、曲为主,而目前西方音乐以单音、复音、主调音乐为主并成为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的基本方式,中国音乐几乎只存在于专业戏曲院校.这值得我们深思,传承和发展戏曲音乐文化是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

一、戏曲艺术所表现出的传承特点

我们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设置戏曲课程,首先要了解戏曲艺术的传承特点.

(一)直接性.戏曲艺术传承的一贯形式是口传心授,个人对个人,直接的演唱与表演进行教学. 所谓“口传”,是传授戏曲表演的技巧,所谓“心授”,是领悟戏曲表演的内涵,这种形式使得教师手把手教学成为必须.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悟”,通过技艺的学习和经验的累积,最终领悟打破戏曲艺术的表演精髓.学生通过“悟”,领会到教师最初要使学生体会的内涵,从而构成完整的戏曲艺术传承.

(二)综合性.戏曲艺术不是单一的,在漫长的传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质,其内容包含文学、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杂技、武术等诸多要素.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通过唱、念、做、打,把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到戏曲艺术当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混杂格局.传承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学习.戏曲的传承过程,也明显受到这种特质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三)程式性.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程式性.所谓程式,就是说在戏曲舞台上,一切艺术表现形式都必须遵循固有的规则,任何原本的、自然形态的表演因素都不允许出现,要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但同时,程式性并不代表整个戏曲表演完全刻板地按照规则进行,在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可避免或多或少根据个人的艺术水平、审美层次以及形体条件,调整和再创作符合戏曲表演规则的艺术语言,赋予戏曲角色别样的姿态,构成更鲜明的外部特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戏曲艺人由此产生出了“万变不离其宗”“一曲多变”等有关戏曲表演的领悟.

二、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中设立戏曲课程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模式问题.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戏曲教学, 就没办法像专业的戏曲教学那样强调基本功训练、剧目课程以及舞台实践的重要性,而主要是以戏曲概论等理论的学习、名家名段的欣赏与演唱为主,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只能占一小部分.

(二)在教材上,理论教材是比较多、比较专业的,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特点编写的教材几乎没有.名家名段欣赏与演唱教材也只能是教师根据上课需要自己进行选择,没有规范、合适的教材大纲、教案等,一直处于摸索阶段.

(三)关于师资力量, 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都没有专业的戏曲教师,基本都是由声乐教师担任.理论课和欣赏课还可以通过备课勉强上课,但口传心授的专业技能课就必须由专业教师上课.

(四)教学硬件设施,服装、道具、化妆等等都是问题.

三、高师音乐教育中戏曲课程建设模式构想

(一)分专业进行.声乐主修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地方戏曲音乐、民间传统音乐作为主修内容,统筹学习中国传统声乐知识,戏曲、说唱及其他传统音乐;演奏主修专业的课程可以把弦乐、弹拨、吹管、打击乐划分作为主修内容,主修课程以中国某一区域的戏曲剧种、曲牌、丝竹、吹打、鼓乐等乐种为主,并全面学习中国传统器乐的相关知识、技能.各地高校可以当地戏曲曲种为主在专业中设置课程,以体现地方特色为原则,为当地戏曲传承作出贡献.

(二)学期课程设置:理论课与专业课交叉进行,集体课与小课交叉进行.第一学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戏曲理论、基本功知识,以集体教学为授课形式.第二三学年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唱功、念白、表演、剧目课等,根据不同行当分门别类,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小课教学.第三学年的教学以艺术实践为主,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演出.集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和利用教学资源,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传授通用的基本艺术理论知识;小课教学是对传统口传心授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特点,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三)口传结合简谱的教学方法,配合视频教学的引进.在教学进行前,教师采用先唱谱后唱词的方式,先把乐谱发给学生.教师在简谱的基础上详细地讲解唱段,帮助学生从技术、动作、情感各个方面理解演唱片段,再通过反复观摩各种经典剧目视频,使学生在不断模仿学习和教师讲解剖析唱段运用到的技巧和情绪的基础上,加深对曲目的理解.

(四)结合学生的舞台实践.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开始练习表演课和剧目课,根据角色、行当进行组合排练,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学期结束,学生进行彩排演出、汇报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考核.

(五)师资问题和教材问题的解决.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开设戏曲课程是为中国地区性音乐风格文化自主体系的传承培养人才,传统曲艺的音乐家、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应当作为引进教学人才的重要资源,在整体教学中,要结合实际,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原生态.教师综合考虑专业戏曲教学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差距与现实进行选择性备课,准备教案.

2008 年2 月4 日,教育部教体艺厅[2008]2 号文件发布《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反映出国家对戏曲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但是,京剧仅仅进入中小学课堂是不够的.正如后现代教育学所言:“本土课程的开发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而且也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不仅在中小学进行,而且也要在师范院校进行.”京剧不能作为中国戏曲的唯一代表,各个地方的戏曲都应该进入各地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中进行传承.因此,在高校音乐专业设立戏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对高师音乐教育中戏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思考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焦垣生. 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管建华. 在中国的音乐学院中设立“戏曲音乐系”的思考[J]. 中国音乐,2010(04).

[3] 胡亮,宋新廷. 普通高校戏曲艺术课程现状思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7(05).

[4] 范福源. 论普通高等院校的戏曲教育[J]. 艺术百家,20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2016 教改课题“湖南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戏曲课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31573).

(作者简介:贺军玲,女,硕士,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葛星星)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题目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该文汇总:这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戏曲和高师音乐教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音乐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音乐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