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学改革类有关论文例文 跟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之过程互动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改革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7

《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教学改革之过程互动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本文是有关教学改革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广西大学和机械工程学院和教学改革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既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也是新常态下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协同育人的模式一般有校政协同、校企协同和校校协同等这几种模式,其各具特点.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这三个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全程互动;协同育人;过程互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41-04

《广西大学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所谓“协同创新,全程互动”,就是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打破学校人才培养的孤立封闭状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与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地方行业企业等在人才培养的“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多方位地展开交流与合作,协同推进教学研究项目,共享教学研究成果,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过程上来讲,全程互动包括入口互动、过程互动与出口互动.入口互动即学生进校之前或者进校之初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校应该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根据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校企共同确立专业建设方案,协同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过程互动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始终保持与企业行业的密切联系,校企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协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同开发新课程,协同建设教师队伍,协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协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协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协同制定并实施企业培养方案.出口互动则指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教学改革,重点探索校、企、生三方“互需、互惠、互联”的有效途径,以及校政企行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协同模式,实现与企业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促进了一批教学标志成果的产生.

一、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究

(一)协同育人的内涵

1971年德国学者Haken首次提出了“协同”的概念,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习凹协同的主体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

协同育人的核心思想是相互合作、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打破主体间的壁垒,跨单位、跨界、跨地区、跨国,强强联合,在培养目标、教学保障、资源共享、管理运行等方面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能力的提升.[5l[6l[7]

(二)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关键问题

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改革的目标是: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全过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寻找校、企、生三方“互需、互惠、互联”的有效途径,开展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互动,集聚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使协同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建立校政协同、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全过程互动、多样化协同创新改革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局限于实习实践环节,而人才培养的其他重要环节如理论课程、第二课堂、实验项目开发、教材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仍处于相对封闭、孤立的困境,企业行业参与度不高,深入性不够,导致政府、社会、企业、高校之间的优质资源仍未能充分共享,协同育人的优势没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使企业全面、深入地参与协同育人,解决政校企行优质资源充分共享的问题,这也是过程互动协同育人改革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协同育人的模式

协同育人模式具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培养模式分,可以分为“N+M”模式,比如“1+3”模式、“1.5 +2.5”模式等,或者“卓越工程师班”、“创新班”模式等;从合作内容来看,可分为产学研协同、产学协同等;从协同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校政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等多种类型.

1.校政协同

校政协同包括校地协同,是学校与政府部门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指高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在校政协同中,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调动行业指导、学校推进、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以获得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阎;学校则应充分利用政策,努力推进协同育人改革,提升办学实力.

2.校企协同

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协同旨在集聚社会资源投人人才培养,使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解决高校办学资源不足的困难,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校企协同将企业生产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包括真实的生产环境、前沿的生产技术、生产一线的师资队伍以及企业文化等,使高校人才培养“接地气、切实际”.

3.校校协同

校校协同指高校与高校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包括国内高校的合作以及国际合作,其合作形式有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本硕连读、短期交换生等.校校协同除了资源共享以外,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授课方法等的交流与碰撞,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视野和思想,使其吸收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而指导本校的教学改革.

三、多层次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依托广西本土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根据合作单位的性质和参与程度,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原来仅限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协同模式进行了拓展,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努力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模式.除了与企业行业进行合作外,学院同时还与区人社厅等政府部门,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名校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法国大学联盟等国际名校合作,集聚社会资源,增强办学实力.到目前为止,学院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进行了协同改革理论课程、协同开发新实验项目、协同开展第二课堂、协同编写教材等13种协同模式的探索.

(一)校政协同

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是当下高校“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涵之一.其既具有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又具有很高的职业技能的人才是企业设计、技术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推动下,我院积极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进校园的工作,依托工程实训基地,与相关培训机构一起,对我校工科类及部分其他门类的毕业年度学生进行了数控机床操作、电工维修、汽车维修等工种的培训,每年培训学生人数达到1400多人,覆盖9个工科类学院,涉及30多个专业.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是高校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已就业毕业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都有重大意义.

(二)校企协同

1.校企共授专业课程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前沿和特色的课程:行业精英讲座和一线工程师典型案例分析,这两门课程全部聘请行业精英和企业工程师主讲.行业精英讲座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广泛地了解机械行业的发展动态、技术前沿、研究应用热点、发展趋势以及当今国内机械装备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一线工程师典型案例分析课程是通过一线工程师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如何综合、集成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且加强学生对现代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意识、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此外,学校教师还与企业专家共同讲授专业课程,学校教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企业专家偏向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企业专家把企业实际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和教学案例,将企业最新技术及前沿发展带到学校使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热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例如,学校邀请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电控技术总工程师和发动机结构设计总工程师到校给本专业学生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内燃机设计等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兴趣高,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工程实践知识. 2.校企共建“自学课堂” “自学课堂”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发布到学习端的学习资源,通过详细的学习引导和后台的视频动画资源,预习或巩固“教室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院与东莞市力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实现师生共享、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目前学院共有机械设计、数控技术、内燃机排放与控制等10门课程校企协同建设了自学课堂.

3.引名企进校园

采取引企入校的方式,与多家企业共同建设校内综合实验基地.如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和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分别投入百万元资金在广西大学校内共建了柴油机工程研究室、汽油机工程研究室.这些实验室即是企业研发基地,也是本科生的实训基地.

4.搬课堂到企业

学校投入40多万元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建立了一个可供50名学生同时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企业也完成了内燃机装配试验实训区、焊工实训区、机加工实训区等7个实训区的建设,解决了搬课堂到企业的物质基础,使专业学生更方便到企业上课和进行设计,企业的导师也更方便指导学生.冷加工工艺、发动机总装工艺流程等课程就是在这个多媒体教室完成授课的,课余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到车间或设计部门观看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理论对照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校企共导课程设计

与企业合作共同指导课程设计,真题真做.例如,机自的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在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通过实题、实地、实操,学生得到面向生产实际进行工艺设计及质量控制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缩短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过程.题目由校企双方商量,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初步制订零件加工工艺,然后由企业工程师进行工艺审核;工艺审核通过后,到车间由现场工人全程指导进行加工,之后进行测量和质量评价.由于整个加工过程需要经过7-8道工序,因此各小组学生必须团队合作,相互协调,才可能按时按质完成加工任务.最后是答辩环节,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组成答辩委员,考核学生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6.校企共导毕业设计

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在毕业设计环节逐步实施校企双导师制,为学生安排一位校内专业教师和一位企业教师作为导师,双导师协同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制定、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具体指导、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的把握等方面.

7.校企共同开发新的教学实验项目

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国内外知名软硬件企业如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美国AutoDesk公司共建校企联合仿真实验室,企业与学校关系非常密切,合作成果显著.如与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共建虚拟仪器实验室,联合开发了“虚实结合”的网络化远程机械电子实验平台,研发了大量网络化远程测控技术实验,提供了24小时全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

8.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与美国AutoDesk公司形成了长效的三维软件培训和比赛机制,自2010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数字化大赛,共获全国决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

9.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围绕企业提供具体的生产或产品开发项目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参与设计,同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组织本科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企业实际项目,既给企业解决任务重人手紧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工程能力.如在钦州力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甘蔗联合收割机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很多人力进行设计和绘图,机械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为其提供了设计的核心数据和完成了大量的图纸,并且参与了产品生产和安装调试过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作为对学校的回馈,2008年以来,该企业每年无偿接待我校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讨论.学生在参与项目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

10.校企共同编写与生产实际零距离接轨的专业教材

能源与动力专业基于与玉柴的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编写专业教材,《车用内燃机排放与污染控制》将长期以来广西玉柴机械集团的研究成果、厂校双方合作在柴油机气流组织与多气门技术、柴油机增压与废气再循环技术等内燃机排放控制研究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以及在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醇类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及其排放特性等最新成果编入教材.使教材吸收了行业最新成果,特色鲜明.该书现已成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三)校校协同

1.与国内名校联合培养本科生

学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进行“1+2+1”模式的联合培养本科生,学生第一和第四学年在广西大学就读,第二和第三学年到华南理工大学就读,从2012年以来,每年有3-5名学生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与高水平的985高校

联合培养学生,创新我院人才培养的形式和内容,不仅让我院学生享受到支援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工作能力,而且有力促进了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

2.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

学院在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建立的科技合作、本科生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内燃机及汽车产业的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学生交流合作,扩大本科生的留学数量,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能力.学院每年选派学生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交流学习.此外,我院还积极参与广西大学中法交流项目,与法国知名学校联合培养人才,2013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法交流班正式招生,标志着我院国际化联合办学走向规模化.

四、改革成效

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改革切实增强了办学活力,学院近年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群1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全程互动、协同育人改革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012年以来,我院本科生发表论文23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0项,获得授权专利数名列全区前茅,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9项,区级学科竞赛奖204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及就业情况良好.

[ 参 考 文 献 ]

[1] 赵艳林,王文,“四位一体、全程互动”:地方理工科院校本

科教育质量内涵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

(5):73-76.

[2] 吴志强,全程互动理念下地方工科院校建立“四双制”人

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6):10-130.

[3]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

高教探索,2012(4):29-32.

[4]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

2011(7):18-21.

[5] 蔡志奇,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

究,2014(4):5-8.

[6] 钟文干,卢婕,冯其卫,苏彦,推动高校协同创新育人应强

化政府的主导作用[J].广西经济,2015(12):30-31.[7] 普清民,李微波,黄春平,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探

索高教论坛[Jl.2014(10):108-110.

[责任编辑:刘风华]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教学改革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本文汇总: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广西大学和机械工程学院和教学改革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改革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