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公平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从布迪厄资本论视角探析学区房热现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公平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4

《从布迪厄资本论视角探析学区房热现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本文是教育公平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布迪厄和教育公平和资本论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的实施,在学区房所在的区域内可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 规定使得人们竞相购买学区房,学区房畸高,许多城市出现了“学区房热”的社会现象.将学区房与优质教育 资源挂钩,意味着教育竞争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向了学生家庭经济资本的竞争,反映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 教育不公平现象.解决“学区房热”现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调动国家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家长等多方力量,共 同为“学区房热”现象降温,教育公平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关键词]学区房;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赞助性流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中图分类号]

G51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7)12-0108-03

一、“学区房热”现象

近几年来,“学区房热”不仅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更是教育界、百姓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常常会看到“购买某楼房,上某重点学校”“学区房——孩子通往名校之路”等醒目的楼盘广告,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指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按片划分、就近入学”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学生根据其住所被硬性划分进入区域范围内的学校就读,缓解了学生考试升学的压力.然而,由于名校效应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等问题,许多学生家长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将学区房视为进入名校或“重点学校”合法而快速的途径,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学区房热”的普遍现象.“供应少而需求多”的市场情形下,学区房的畸高,导致投机之风盛行,甚至出现了天价学区房.同时,学区房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也日趋明显,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一大社会问题.

二、学区房中的资本竞争

布迪厄提出了“场域”这一概念,每个场域都存在着竞争,而竞争的筹码是三种资本,分别为: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诸如土地、工厂、劳动、经济财产、各种收入及各种经济利益所组成的;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以社会声望、社会头衔为符号,被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文化资本”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是最重要的,“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态,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历的高低、所掌握的知识、能发挥作用并为其带来经济效应的非金钱物质的资本.

从布迪厄的场域和资本理论剖析“学区房热”现象,可以看出学区房中的教育资源竞争,实质是在教育场域中的一场资本竞争.“学区房热”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以经济资本争夺文化资本的过程,如图l所示.

在“学区房热”现象中,教育场域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通过购买学区房进入重点学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实则是以经济资本争夺文化资本的过程.资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布迪厄称之为“兑换”问题.在教育场域中,学生通过家庭的经济资本购买学区房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实现了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的“兑换”.

学区房问题使教育中学生学业的竞争转向了资本竞争.富家子弟生存压力较小,而且可以通过接受父母经济资助购买学区房而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相比之下,工薪阶层子弟甚至是农民子弟不仅面临较大的生活重担,而且无法获得父母在经济上的资助.因此,因“就近入学”制度而愈演愈烈的“学区房热”不仅没有解决教育的不公平,反而更大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教育资本竞争下的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规则包括两种:一是赞助性流动,指依据一定的社会制度,个人在社会的帮助下获得某种地位或升迁的机会.另一个是竞争性流动,是指在社会公平的原则下,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升迁机会.以学区房为途径而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显然是在家庭的经济帮助下获得更好的教育,而并非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因此,学区房问题背后所指向的社会流动可视为赞助性流动,如图2所示.

从图l可看出:通过购买学区房,学生得以享有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有利于在将来的学习阶段获得高学历.在当下,高学历又是高薪职业所需具备的条件.高薪阶层往往比农民工阶层能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而反过来,又能为自己的后代子女提供经济上的资助‘幻.由此,优质教育资源长期掌握在部分人手中,特别是在经济上占优势的个体.争夺学区房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而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的个体在游戏开始就丧失了参赛资格.借助经济资本掩饰对优质教育资源不合理的占有,其背后更体现的是阶层固化的趋势.在当下要实现教育公平,真正实现“寒门也能出贵子”,学区房问题无疑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障碍.

四、“学区房热”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公平是人人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状态,公平运用到社会领域,便可分为政治公平、经济公平、法律公平、教育公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在法律上,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人人平等地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在教育公平的内涵中,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能够依照法律或政策规定,平等地享有各种类型的公共教育资源,不因为自己的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而受到不同对待.在“学区房热”现象下,掌握较多经济资本的家长热衷于利用自己的财富为孩子争夺教育优质资源,以实现教育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在这场实则以资本竞争为实质的教育竞争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从这一点可见,学区房没有保证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而是以家庭经济实力为前提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沉重一击.

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中,教育机会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意味着一个人接受某种类型和阶段教育的可能性.因此,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最直接地体现在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机会,即教育机会均等.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胡森从三个方面对教育机会均等进行阐释:一是起点均等,即入学机会均等;二是过程均等,即教育条件均等;三是结果均等.从胡森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分类中,我们不难发现“学区房热”现象至少在起点均等方面违背了教育公平的要求.当下购买学区房已经成为接力赛,代表进入重点学校资格的学区房便是接力棒,学业完成后再传给下一位家长.畸高的学区房使这场比赛成了非全民性参与的金钱游戏,经济弱势群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无法得到相同程度的满足,因而在学业竞争的赛道上处于不利的起跑位置.

五、“学区房热”现象下的教育公平策略

解决学区房下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调动国家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为“学区房热”现象降温,教育公平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1.调整“就近入学”政策

“就近入学”政策是形成“学区房热”现象的法律根源,促进教育公平势必要调整“就近入学”政策,针对其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来加以规范.如2015年初,上海市教委公布《关于2015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静安区“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收一学生”的试点做法,根据适龄儿童实际居住年限、购房时间以及与直系亲属同住情况等排序来安排学生.这种做法限制了学区房的“接力”,从法律制度上为“学区房热”浇了一盆冷水.

2.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师轮岗制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了“供应少、需求多”的现状.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一方面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条件.政府应当增加教育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改善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硬件条件,缩小学校间的硬件差距.另一方面,实行教师轮岗制.优秀教师是名校的关键所在,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实则就是对优秀教师的争夺,实行教师轮岗制是解决学区房问题的一大出路.如广州教育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断优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对在职教师实行分批流动的安排中,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l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在职教师原则上在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交流轮岗每次周期为3年,在周期内原则上不作调整等等.这些措施推动了优秀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薄弱学校提高自身的软件条件,不失为解决学区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3.倡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

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待为子女选择好学校,这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何以为好学校?仅仅以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来作为评定好学校的标准是非常片面的,这与“教育育人”的本质更是相悖而行的.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主张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不能盲目地选择所谓的“好学校”,而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

当下,就近入学政策、学区房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了“学区房热”特殊的形成机制,教育和房产结合而生的“学区房”使教育带上了更多金钱的符号,侵蚀着教育公平.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区房热”现象中的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的兑换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学区房热”下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解决学区房问题,势必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参考文献]

[1]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92006:87.

[2].顾辉.社会流动视角下的阶层固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流动变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92015(5):202-213.

[3].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92008(3):1-6.

[责任编辑:江桂珍]

教育公平论文参考资料:

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上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布迪厄和教育公平和资本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公平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公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