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化产业方面论文范本 跟徐州两汉设计文化和当代文化产业的关系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产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3

《徐州两汉设计文化和当代文化产业的关系》

本文是关于文化产业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文化产业和两汉和徐州类论文范本。

【摘 要】汉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汉代工艺品,尤其是徐州的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玉等工艺品代表了汉代设计文化的最高水平.本文对如何把徐州两汉设计文化转换成当代的文化创意产品,为徐州的文化产业助力,提升徐州以两汉文化为主题的的城市形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策略.

【关键词】徐州两汉文化、两汉设计文化、文化产业、城市形象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徐州地区是汉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两汉400 年间,徐州共有13位楚王、5 位彭城王.1986 年12 月8 日徐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这种丰厚的文化资源无疑对发展具有徐州两汉文化主题的创意设计产业,形成徐州当代本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徐州出土的两汉设计文化遗存

徐州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这些文化遗存是该地区两汉时代设计文化的标志,是当时徐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其中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特别是徐州汉画像石又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其中徐州的汉画像石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构图密不透风,主题层次分明,情节连贯有条不紊.它以丰富的思想内涵、高超的绘画艺术和精湛的雕刻技法,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徐州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最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就有有关徐州汉画像石的记载.目前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数量已达到1000 多块,是我国汉画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1995 年,狮子山楚王陵墓内出土的玉棺、金缕玉衣,为世上稀有珍品,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出土的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玉片最多,达4248 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保存最好,金缕1576 克.“礼玉是楚王陵玉器之大宗,几乎占出土玉器的三分之二以上.虎凤玉戈是楚王礼玉中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长17.2 厘米,高11.2 厘米,厚0.7 厘米.戈的外缘及阑上用阴线琢刻着一周卷云纹,虽细若游丝,却刚劲有力,表现出西汉楚国工匠纯熟的琢玉技艺.”

1984 年,徐州东郊狮子山附近出土了四千八百多件西汉时期的彩绘兵马俑.这批分布于六条俑坑的陶俑群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步兵中既有官吏,又有普通战士,形态各异,有持长械俑,弓弩手俑,发辫俑等不同的形象.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写实转变成写意,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汉代的能工巧匠们从鲜活的生活出发制作的这些陶俑,既继承了秦地的现实主义雕塑传统,又融和了楚文化的浪漫精神,拙朴含蓄,率真写意.

另外出土于徐州驮篮山楚王墓的陶俑,是由18 件乐舞俑组成的“乐舞团”,4 人抚瑟,4 人敲钟磬,2 人吹奏,均按当时乐舞表演的座次排列;8 名舞者,两人一组,穿绕襟深衣,双臂甩袖向上,身体作“S”形,舞姿刚柔并济,轻盈飘逸.这组埋藏了两千多年的乐舞陶俑,衣着服饰、神态表情各异,生动的再现了西汉楚王宫厅歌舞宴会的场面,反映了汉朝徐州地区上层贵胄们的奢华生活.

当然,徐州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还有造型古朴的青铜器,光彩照人的金银器,玲琅满目的陶器,以及粗狂豪放的兵器等等.这些文物充分体现了汉代徐州地区雄厚的国力及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对于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徐州两汉时期的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

汉代的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以优美的器物造型和卓越的性能为后人所仰慕,更因其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塑造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品格而光被后世.与先秦相比,汉代艺术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更富人性化、功能化,强调人与器物的协调.汉代的匠师们更多从器物实用的角度出发,注重器物现实的美感.“汉代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历史时代,它不仅在器物的形态、装饰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因其承载的巨大文化信息而光背后世.”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徐州地区汉代的铜镜制造、汉俑、玺印、漆器、玉器加工都达到了同时代的巅峰,尤其汉画像石的设计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

汉画像石既不属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也不是宗教美术,而是属于民间艺人(包括墓葬建筑设计、粉本设计、雕刻和上色各工种的匠人)创作的一种民间丧葬雕刻工艺.在汉代,民间画师、石刻艺人在汉代民间社会的丧葬礼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这些民间的艺人创作出了“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幻想结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恢弘伟岸的汉文化”.

徐州附近盛产的青石,为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制作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在汉代,石匠主要是手工开采,即用凿、錾等金属工具凿出石块,再进行打制与细磨,再根据图像表现手法的需要,通过各种雕刻技法,在坚硬的石块上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创造了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珍品,给冰冷的石头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雕刻风格有的婉转流畅、有的刚直豪放、有的粗壮有力,反映了不同地域画像艺人的风格.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徐州白集汉画像石墓建造于东汉晚期,是徐州汉画像石墓最为鼎盛的时期,采用的弧面浅浮雕也是较为成熟的雕刻方法.这种技法,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晚期的200 余年间,广泛流行于汉画像石分布区,是汉画像石最重要、最基本的雕刻技法.画面使用錾凿法,线条粗狂,凿痕深重,画像注重大轮廓的表现,构图繁密,充分展示了白集汉画石的雄浑大气之美.白集汉画像石的特色是绘画与雕刻结合的产物,从这座墓葬遗留下来许多画像石加工细节,从中可以看出画像石的加工过程.所有砌建墓室的石料,朝向墓内的一面都经过琢平工序,在需要雕刻的画面上,用墨线绘出画像的轮廓(部分仍有遗留),剔除不需要的部分,并在留下的画面上雕刻细部,最后在画像的有关部位填绘色彩.1965 年,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清理挖掘时,在石柱的瓜棱上.还有月亮的里圈,人物的衣服,以及房子和家具的部分,发现了较为清晰的图绘朱红色彩的现象,由此可以想见原来的富丽堂皇.其中彩绘工艺的特点与思想,对以后的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宫廷壁画、墓室壁画、佛教壁画和青绿山水画,以及民间艺术的色彩都有影响,尤其是后者的色彩受其影响很大.徐州汉画像石是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

西汉早期的陶俑,除陕西咸阳、西安一代汉代帝王陵区外,主要出土于江苏徐州地区.徐州狮子山彩绘兵马俑,已经出土2300 余件,除4 件陶马外,其余皆为人俑,大约40-50 厘米高,这些陶俑包括官吏俑、戴平顶盔立俑、发辫俑、发髻俑、战袍俑、跪坐俑、甲胄俑.狮子山彩绘兵马俑坑,是徐州地区地位相当高的贵族或王室成员墓的陪葬军俑坑,其性质与秦始皇兵马俑、汉杨家湾兵马俑性质相同,其风格与北洞山陶俑相类似,也应是西汉早期的作品.

汉初陶俑的塑造,在继承秦俑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吸收了战国以来楚地木俑的制作方法.基本制作方法是:首先以手工雕塑出各种俑类的母模,然后按照母模分部位制作分模,再依模制作俑坯,而后把各部位粘接成形,并修整定型,阴干后入窑焙烧,出窑后施彩,把头和身躯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陶俑.这些陶俑未施彩绘前看上去非常相像,但工匠巧施彩绘,就赋予了他们鲜活的形象,成为表情、衣着各不相同的个体.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北洞山楚王墓墓道两边的小龛内出土的各式彩绘仪卫陶俑,他们绝大部分完整,服饰色彩丰富多样,有红、白、黑、绿、青、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陶俑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形式多样,甚至单、双眼睑亦清晰可辨,给人以千人千面之感.它们由汉代最杰出工匠塑造而成,代表了汉代陶俑制作的最高水平,堪称汉代人物雕塑的博物馆.

汉代,因为儒家道德学说从礼制上维护封建国家制度,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而当时国势强盛,中原同西域的交通来往方便,玉材来源很丰富,汉代玉器便在继承前朝琢玉精华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并由此奠定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基本格局,以至“汉玉”一词几乎成了古代玉器精品的代称.

徐州汉玉在器形上,出现了有特色的新型器物.如葬玉、玉舞人、铺首、玉剑具、高足杯、鸡心佩等成为汉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响深远.丧葬玉是汉代玉器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主要有九窍玉(即一对眼盖、一对鼻塞、一对耳塞、一片口含、一件肛门塞和一件盖)、玉衣、玉璧、玉握猪等,其完善、齐全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让世人赞叹不已,报载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能见到完整的九窍玉.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龙形玉佩以其生动的形象与气势成为徐州博物馆的标志.质地为新疆和田白玉,莹润透明,有玻璃光泽,局部带沁斑.身体卷曲呈S形,爪趾锐利,龙尾上卷,通体饰勾连涡纹.龙首用剔地线雕刻出眼睛,炯炯有神,刻出龙舌及卷云纹耳,极富装饰性.该玉佩用透雕技法雕出龙嘴、龙须以及龙角,表现出龙颜和润、威严犹存的特性,整件器物比战国龙更趋写实,具有汉代神韵.这件玉龙继承了战国玉龙的雕琢风格,采用阴线刻,浮雕及局部透雕等技法.汉代玉龙的造型很丰富,但竖式龙很少,全国只出土六件,徐州有五件.这件玉龙在全国玉龙佩饰中堪为翘楚,代表了汉代玉器的最高水平,曾赴奥地利雷欧本市、英国伦敦等地展出,享誉海内外.

汉代文化兼容并蓄,当时的手工艺作坊呈集中化发展趋势,徐州地区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宫廷及民间手工艺作坊.诸多因素交合下,徐州汉代出土的手工艺制品的品种和数量超过该地区以往任何朝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三、徐州两汉时期的手工艺品所反映的设计文化汉代艺术设计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历史上的重要一环,它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最小,汉代是直接脱胎于“原生态”文化背景下最具华夏本源文化特征的时代,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汉初的手工业政策、管理模式多继承秦人的制度,但在思想、文学、艺术、民俗、社会心理等领域却与楚文化一脉相承.尤其是楚人手工业传统、制作工艺在汉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著名美术史家邓以蛰曾说:“世人多言秦汉,殊不知秦所以结束三代文化,故凡秦之文献,虽至始皇力求变革,终属于周之系统也.至汉则焕然一新,迥然与周异趣者,殊使之然?吾敢断言其受‘楚风’之影响无疑,汉赋源于楚骚,汉画亦莫不源于‘楚风’也.何谓楚风,即别与三代之严格图案式,而为气韵生动之作风也.”这样的评价却是极精辟的.汉朝建立以后,大量楚文化的因子被引入到以理性为主的中原腹地.楚文化中的神秘浪漫精神,与北方的深沉理性思考融合在一起,构成汉代艺术设计深沉雄豪、气韵灵动的文化底蕴.

徐州做为推翻秦朝斗争中楚国的大本营,以及两汉时期的楚国国都,成为楚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另外由于徐州是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其和政权的沟通与交流频繁而密切,在楚汉文化的融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邦在政权刚刚稳定后,就委派他的弟弟刘交为楚王来管理徐州地区.汉初的刘交在同姓王中地位最高,加上高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是徐州人,这样的特殊背景,造成了徐州在汉代成为仅次于都城长安的政治文化中心.徐州地区在汉初的手工业政策、管理模式多继承秦人的制度,但在思想、文学、艺术、民俗、社会心理等领域却与楚文化一脉相承.作为楚国故地,西楚故都及两汉时的楚都,徐州地区楚人的手工业传统、制作工艺在汉代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随着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徐州地区楚人的设计思想与制作工艺也大大影响了都城长安的手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大量楚地的文化艺术因素被引入到以理性为主的中原腹地,楚文化中的神秘浪漫,与北方的深沉理性融合在一起,构成汉代艺术设计深沉雄豪、灵韵生动的文化底蕴.

徐州地区楚文化汉初对全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意思形态领域的“黄老思想”到市民社会,都可以看到楚文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汉初著名的政治家陆贾是楚国人,他所倡导的“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的黄老治国之道,被刘邦采纳.汉初倡导清净安民思想根植于楚人独特的文化内涵,汉初精英社会以崇尚楚俗为荣,满城刘胜墓曾出土楚国铜壶,说明当时贵族阶层对收集制作精美楚器的偏好.

楚、汉文化的融合是汉初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融合实际上一直持续到武帝改制之后.当然这并不是说楚文化在武帝之后彻底消失了,而是楚文化作为独立的单元系统消失了,但它却转化为更为深层的文化因子,融入到汉文化血脉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多元文化特征.

汉中期以后,文化整合基本完成,武帝独尊儒术“盖正朔,易服色,起明堂”标志着完整的楚文化的消失,而是自此之后,楚文化和其他地区文化逐渐融入整个汉代文化中,同时楚文化的个性也转化为整个汉文化的共性,楚器之华美、纤细的设计风格,逐渐被汉代装饰纹样形象直观、奔放、古拙风格所取代了.因此,在东汉时期,徐州兴起的汉画像石艺术更率真、朴拙,偏爱抓对象的大结构和动势,给人以质朴生动的感觉.汉早期的楚国工艺品风格所展示的纤细、华美,慢慢演变为汉代后期放达而疏远的风格.

两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富强,加强了国内各民族,以及同域外民族的联系.在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的同时,文化交流的也日益繁荣,这些都促进了各类手工艺品的交流.徐州地区的汉代艺术设计的对外交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徐州地区手工艺向外部的输出,一是开通丝绸之路后,随着文化交流的开展,外来手工艺品对徐州地区的设计文化的影响.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两幅完整的金扣海贝腰带反映了外来文化对徐州地区艺术设计的影响.腰带两端各有黄金扣带,金带扣呈长方形牌状,纯金铸造,长约13.3 厘米,宽6 厘米.共计两副四件,其中最重的一件为390 克.扣面纹饰为浅浮雕铸,主体图案为二兽噬马.左边一兽,立身而起,拧起马身,紧紧咬住马的臀部;右边一兽,怒目圆睁,尖耳倒竖,巨口利齿,死死咬住马的脖颈.被咬的马匹倒在地上奋力欲起,搏斗场面惊心动魄,引来许多鹰隼猛禽环聚四周观望,急切关注着这幕的争斗,以便啄食些残骨剩肉.马的挣扎、兽的贪婪,刻画得淋漓尽致,整个画面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艺术风格.

另外,佛教艺术也对两汉时期徐州的艺术设计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徐州出土的汉代佛教题材作品主要为画像石画像,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陪葬品.铜山县苗山东汉墓前室前壁门东下方刻一六牙白象,由于刻画的是象的侧面,只见三只,象背上有串珠,体升翅翼,脚踏莲花.在六牙象的上方,刻有神马,这很可能是佛的坐骑.白象、神马在后世的佛像画像中,均成为佛的象征物.神马的上方,刻有皇帝像,成羽化升仙的样子,这正反映出当时佛教依附道教,佛道杂糅的历史现象.

徐州两汉时期的手工艺品反映了该地区先进发达、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将为徐州当代设计创意产业提供丰厚独特的文化资源.

四、徐州两汉时期的设计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徐州两汉设计艺术气势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法娴熟、工艺先进、具有极强的艺术美和感染力,在整体上统一于沉雄蓬勃的气象中,是开拓进取的大汉时代精神在艺术设计中的自然流露.徐州两汉设计艺术中的传统元素是一种观念性的符号,它蕴含着汉代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人文思想.

当下,随着徐州汉文化旅游热,汉文化工艺品作为徐州两汉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重视,研发和销售数量与日俱增,生产加工了大量的汉文化工艺品.由于对汉代设计文化的系统性挖掘和梳理不够深入,对如何将这些汉代文化的原型与代表性符号进行创意表现,如何进行材质、造型、工艺的创新,缺乏系统化和高品位的设计,致使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汉文化工艺品运用材料千篇一律,使得广大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极大地影响了徐州汉文化工艺品的市场销量.

徐州两汉时期的设计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既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又要对汉文化工艺品的进行多元开发,这样才能在保证汉文化固有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汉文化工艺品的设计与创新.

(一)两汉设计文化的传承

要真正做出反映汉文化特色的工艺品,首先要对传统的汉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要对汉代的设计风格和制作手工艺有深入的认识.对徐州两汉设计文化的传承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两个方面,可以把徐州出土的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做成高仿的纪念产品,在汉文化旅游市场上出售,如汉俑、汉画像石等,也可以进行汉俑、汉玉等手工艺制作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以便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徐州汉代的设计艺术,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并收藏高仿的汉代手工艺品.

在当代的国际拍卖市场上,汉代玉器屡屡创下拍卖的最高纪录,在高古玉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关注.徐州汉玉数量品类丰富、玉质上乘、地域特色明显,代表了我国已出土汉玉的最高水平.而且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楚王刘英曾做“金龟玉鹤”,说明汉代楚王国内有官营玉器手工业作坊.有些汉玉很有审美价值和纪念价值,如楚王陵出土的玉舞人、玉冲牙、虎凤玉戈、龙形玉佩等礼玉,都是西汉时期徐州地区玉器的巅峰之作,这类礼玉的高仿工艺品非常适合作为礼品来宣传徐州尚礼好客的城市形象.

(二)两汉设计文化的创新

在进行创意产品的开发时,对两汉设计艺术的创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符号的借用,一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符号的借用,需要对徐州的汉文化发展历史和文化遗存进行全面考察,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徐州汉文化原型与代表符号,将之融入徐州汉文化工艺品设计中,如视觉符号形像的借代、关联、以及具体形像语言的使用,增加这类产品的汉文化底蕴.在这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第五工作室尝试把汉画像的典型符号运用在陶器、丝巾、及包装设计上,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效果.

其实创新就是旧元素的重新组合,可以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也可以是不同元素与材质的融合,更可以是不同品类之间的融合.目前这种手法在景观的设计中运用的较多,如徐州汉画像石馆新馆、徐州博物馆新馆、徐州汉文化园都是非常成功的案列.另外要注重和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的开发,如把徐州传统的两汉文化代表性元素符号,以刺绣的方式体现在香包、家具、餐具、手机等现代日常的用具上,这些对于徐州本地市民认识、亲近和宣传汉文化都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第二种是对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不是对古人创造的经典造型进行复制、缩放以及变色等简单处理,而是对徐州两汉文化精神的延伸与新的形象的创造,通过对传统经典的两汉文化中原有形象的突破,让其朝着符合现代人消费审美的方向转变.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选择能代表徐州两汉文化精神的形式语言,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手段,对传统两汉文化的图形、色彩、造型、材质等因素,重新进行创新设计,突破产品时空、形态、内容的限制,寻找更新的材料、加工方式和设计样式,进行符合时代特征与审美经验新的视觉表现.例如汉服的设计,如果一味的仿古,那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在舞台上穿着,缺乏实用性,无法普及到大众的工作生活中.

(三)两汉文化设计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在两汉文化设计产品的开发上,就要求我们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通过长期的调查我们发现,愿意购买高档工艺品作为收藏品的顾客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希望购买适中、实用美观的汉文化工艺品作为装饰或礼品.

长期以来,汉画像总是以拓片的形式被简单复制后当做汉文化礼品,并且目前是徐州汉文化工艺品的主流产品,市场上还没有以汉画像石为元素的更有创意的符合当代审美与消费理念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让汉文化工艺品只停留在欣赏价值的层面,很少能触及到实用功能并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联,这对消费者的购买自然也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应当尝试将这些艺术元素以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古老的汉文化元素通过创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当前,以两汉设计文化为元素的玩具、室内装饰、旅游纪念及影视动漫产品创意与开发还处在初级甚至空白的阶段,这需要文化设计企业和高校文化艺术机构积极地参与,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总之,汉文化工艺品的创意设计,不是对汉文化原型或符号的简单复制与仿制,要想使之焕发出市场的生命力与艺术的魅力,必须进行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工艺制作,给消费者高层次的审美消费和精神享受,并且让其能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

五、两汉设计文化对徐州当代文化产业的提升与带动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一书中提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这三个使命也正是文化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徐州与全国其它城市一样,面临着如何避免城市雷同化及如何塑造“城市个性”的课题.徐州市委、市政府在促进徐州文化产业发展,做强徐州汉文化旅游名城方面推出了许多政策与措施.两汉设计文化对徐州当代文化产业的提升与带动,以及对徐州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个性”的塑造,主要通过以下方法与途径.

(一)通过推进文化企业和高校文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一批极具创意、高附加值的汉文化产品,着力打造汉文化产业品牌,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使汉文化的创意成果和旅游、休闲服务业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徐州汉文化节,既能参观游览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等传统的汉文化旅游项目,还可以在徐州汉城观看《汉宫盛典》大型广场仿古文化仪式表演及汉乐舞、汉民俗表演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如何使这些节日融入到市民日常的生活中去,仍需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二)在互联网及社交媒体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当下,汉文化设计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内容及传播渠道,能更为直接、有效的去传递徐州的城市形象,因此要在汉文化产品的设计上下大功夫.

目前人们了解徐州的汉画像石多是通过网上的记载和图片,真正能来徐州汉墓、汉画像石馆参观的是少数,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博物馆的参观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实地观赏进入虚拟用户体验阶段.线上结合线下的浏览方式,高科技的交互应用,以更现代的方式让更多热爱汉画像石艺术的人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欣赏作品.另外,汉画像石的经典内容用动态画面来实现,无疑对人们更有吸引力,也能更好的传达鲜明的徐州精神与城市个性.

(三)通过对徐州两汉“文化IP”的拓展及应用,使IP 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融入到城市文化的载体中,而“文化IP”的理念可以将汉文化的资源打造成一个汉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的产业链.

徐州两汉“文化IP”的开发首先要深度挖掘徐州汉文化元素,以创意设计为载体进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在产品的开发中还巧妙地融入徐州汉文化,打造文化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两汉设计商品”、“两汉文化”、“两汉城市形象”的高度统一.如李可染题字的徐州汉画像石馆为全国最大,因文物藏品众多,并且在馆舍建筑、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全国领先.但目前汉画像石馆的收入很少,汉画像石的衍生产品贫乏,更谈不上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比较成功的是沛县两年一届的“刘邦文化节”,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刘氏宗亲前来寻根问祖,祭拜祖先汉高祖,已经成为弘扬徐州两汉文化的精神盛宴.“刘邦文化节”是对徐州两汉“文化IP”概念的积极拓展及应用,为徐州文化产业的新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积极进行“汉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区”新模式的探索.从分散到集聚、从产品到服务、从设计文化产业园区到设计文化产业小镇,逐渐摸索出一条徐州两汉设计文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的最佳道路.

近年来徐州的汉文化产业园建设受到普遍重视并初具规模,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所以建设汉文化园区是城市最大价值的实现.徐州汉文化产业园区模式将从“文化产业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城市文化与创意城市融合”的高级阶段.

徐州西南郊的汉王镇,成排的竹林掩映着汉画石像,拔剑泉的传说、汉王庙的传说等题材的壁画、浮雕分布在汉王文化一条街两侧,诉说着古镇的悠久历史.汉王镇还将继续对沿街店铺、住房、围墙、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扩建或拆除,形成以汉代建筑风格为主的汉文化景观.汉王镇通过设计手段对各种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将其成功打造为融设计、旅游和休闲娱乐为一体汉文化产业的小镇,这对如何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服务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设计又是将城市无形文化资源有形化的最佳方式,是改变城市同质化的重要手段.徐州市要想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就要在城市形象定位过程中强调两汉文化这一核心的文化资源,找准自己的差异性定位,将徐州打造成一个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徐州地区丰富的两汉设计文化提升本地的城市文化产业,从而为塑造徐州独特的“城市个性”服务,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文化产业论文参考资料: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小结:该文是适合文化产业和两汉和徐州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产业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产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