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家庭教育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家庭教育中要重视残障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家庭教育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0

《家庭教育中要重视残障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本文是关于家庭教育类论文范文数据库跟家庭教育和人格和残障方面论文如何写。

摘 要:残障孩子由于自身的残障和缺憾,容易造成自卑、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这不仅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而且也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智慧为残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支撑和养料.一方面,家长要在残障孩子面前树立不离不弃,勇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榜样力量,家长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会变成强大的文化基因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家长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碎片化的活动,让孩子有获得感,精心打造孩子的阳光心态.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让他们挖掘自己生命的价值、力量和意义,书写自己的精彩华章.

关键词:残障孩子健全人格家庭教育

“心里没有了障碍,世界将变成坦途”.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改善人力资源,以适应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在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演变、发展和变化中,三者所发挥的作用,既相互关联,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一个开放而又闭合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残障孩子在成长中,由于自身条件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他们在审视自己以及在和同伴的比较中,很容易导致健全人格的缺失,形成自我成长的洼地,在自己人生的沼泽地里苦苦挣扎.在如何帮助残障孩子在自我设置的障碍中实现突围,长大后能有尊严地融入到社会中,家庭教育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笔者现就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残障孩子健全人格的问题做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行家.

一、关于人格、健全人格的释义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它是一个人通过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这些心理活动来认识外界事物,反映事物和自己的关系,体验各种情感,支配自己的活动.它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将终其一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家从两个维度去解读人格,一个是气质,一个是性格.气质更多的是体现人格的生物属性,气质类型主要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是先天形成的,即遗传起着主导作用.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在塑造孩子性格的时候,就会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事半功倍.性格体现的是人格的社会属性,它通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以及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是在后天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中形成的.它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意义.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是可以塑造的.而青少年时期是塑造性格的最佳时期,性格一旦形成,会比较稳定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健全人格是指健康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最健全的人格应该具备十五个特征,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独立自尊;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健全人格对人生的意义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毫不夸张地说,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一)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说的是有什么样的家长就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能培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在孩子的身上总能打上家庭生活的痕迹和烙印,看到家长教育和影响的影子.“橘生江南则为橘,橘生江北则为枳”,强调的就是环境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是家庭教育的无声语言,对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有残障孩子的家庭,家长精神上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家长们在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时候,往往是充满了期望,并不会对孩子是否残障有心理预设和心理准备.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健康有问题的时候,无疑是晴天霹雳,五雷轰顶.这种巨大的反差,会把家长的所有梦想击得粉碎.这种心理冲击是致命的,他们会经历一个不承认、怀疑、拒绝、无奈、默认、接纳、面对这样一个痛苦的心理历程.他们往往在迷茫、自责、埋怨、挣扎中苦苦煎熬.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残障孩子的家长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抉择,一种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喟叹命运的不公,从此一蹶不振,沉沦下去;一种是坦然面对,敢于担当,勇于挑战,坚信上帝为孩子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坚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基本原理.一个不能接受孩子残障现实而又看不到孩子未来的家长会在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不良情绪引领下葬送孩子未来.而那些充满正能量的家长,尽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会出现情绪的暂时低落,但会很快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不仅会接受孩子残障的现实,而且还会积极为孩子营造温馨欢乐的家庭氛围,从孩子残障的现实出发,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培育他们身残志坚的精气神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训练他们掌握生活技能的本领,为孩子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家长在困难面前所表现的不离不弃、勇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会变成强大的文化基因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的不竭动力,成为培育残障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石.

(二)家长要用智慧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自尊、自信、自立、不断进取是培养残障孩子健全人格的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成为构建健全人格大厦的根基.这对残障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弥足珍贵.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取决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评价结果的总和,高自尊的孩子容易自信,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意义.相反,自尊受到挫折的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无能、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一个生活在低自尊状态的孩子很难看到未来和希望.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提高残障孩子的自尊水平呢?在现实生活中,残障孩子的家长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对孩子残障的现实始终不愿意接纳,对孩子缺少关爱,表现冷漠;另一种是觉得孩子的不幸是家长造成的,为此充满自责,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他们会过度关注孩子,用加倍的爱去补偿,对孩子的要求不分对错,无条件地满足,造成对残障孩子的溺爱.漠不关心和过度关爱这两种倾向虽然表现对立,但实质却是一样,它们都不自觉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水平.第一种情况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卑、敏感和不安全性格;第二种情况容易导致孩子任性、跋扈、没有对错和是非观念.这两种情况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人际交际能力,融入社会都会带来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对于一个残障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平等更重要的了.把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看待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不用异样的眼光去过度关注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接纳;没有同情和怜悯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认可.而尊重、接纳和认可恰恰是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高自尊的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

我们经常用花朵去比喻孩子,那么残障孩子就是一簇与众不同的花朵.承认并尊重花朵的差异性,我们才能够用平常心去浇灌、培育、呵护和欣赏它们.在有残障孩子的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尽量不要触碰孩子内心最敏感最柔弱的部分,避免给孩子造成自尊损害.要想保护好、培育好孩子的自尊,就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实际残障情况,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把训练目标碎片化和生活化,避实就虚,扬长避短,精心设置活动,增强适宜性,并贯穿于家庭生活的始终,处处用心,时时育人,细微之处见功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教育是爱的艺术,是一种用爱唤醒爱,用爱传递爱的过程.所谓碎片化就是要把家庭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表现在生活中举手投足的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家长对孩子一个充满慈爱的关注眼神;给孩子一个简单而又温暖的拥抱;耐心听完孩子讲完每一句话;一句激励温暖的话语.这里营造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氛围,是远离功利色彩而又时时处处都蕴含着教育元素的真实生活.让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港湾里,去触摸爱、感受爱、体验爱,在爱的氛围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安全感.孩子有了安全的港湾,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家庭亲子游戏和家庭派对是提高孩子自尊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活动时可以矮化目标,就是从残障孩子身心承受能力的实际出发,用心去设置孩子通过努力能达成目标的适合情景和活动,让残障孩子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家庭进行的具有竞赛性质的亲子活动中,家长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安全,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预设孩子的情感体验,还要掌握残障孩子经过努力,身心能够承受的最大阈值,根据孩子就近发展区原则,找到孩子在活动中的潜能点.在活动中,家长要全身心的“卷入到游戏”,积极参与其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节奏,紧跟孩子的进度,耐心等待孩子完成任务后,再呈现自己的结果.让孩子在胜利和得意中享受游戏的的喜悦和快乐.在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家长装傻和矮化自己是一种艺术,是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有效策略.正是家长的这种大智若愚成就了孩子的高自尊,是家长智慧的表现.家庭派对也是提高孩子自尊水平的有效方法,按照相似性和可比性原则,在选择群体时,要选择和孩子残障程度相对应的人群,扬长避短,以便孩子在相同人群中找到知音.找到归属、找到快乐,从而增加自尊.无疑,家庭生活是培养残障孩子高自尊的教练场,家长既是每场活动的导演,又是出色的演员,始终掌握着活动中培育孩子高自尊的主动权.无论是什么样的活动,家长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作用都不能错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残障孩子和家长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挑战,不要设想一蹴而就,要把困难想充分,把功课做足,以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成就自信.自信的建立,是残障孩子在一次次成功体验中叠加累积实现的.它来自于孩子在高自尊形成的一次次生活体验中,一次次社会实践中,涓涓之水汇成江海,日久天长就会形成孩子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磅礴力量.对残障孩子来说,自信比黄金都珍贵,有了强大的自信心,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孩子有了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养料,自立和不断进取就会变得易于操作和自然而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榜样力量不容忽视,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优良品质会感染孩子,给孩子以力量.有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进取的家长,孩子想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好吃懒做都难;一个面对挫折和困难,咬牙坚忍,永不低头的家长一定会培育出一个身残志坚、性格刚毅的优秀孩子.家长在对残障孩子教育的布局谋篇中,要从长计议,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安身立命之本.对残障孩子的自立能力的培养,要从生活的衣食住行入手,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残障孩子由于身体的缺憾,在生活自理上可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不急不躁,要表现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在简单重复,循环往复,不厌其烦中静待花开.切忌以爱的名义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权力.要敢于在生活中摔打锤炼孩子的顽强品质,要在孩子千百次的跌倒中鼓励他们爬起来直面生活,这不是对孩子的折磨和残忍,恰恰是给孩子的大爱.家庭教育中也可以用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激励孩子,让他们学有榜样.成为激励他们奋然前行的动力,著名的“黑洞理论”及《时间简史》的作者残疾人科学家霍金,大名鼎鼎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出生贫寒、50岁耳朵失聪的钢琴家贝多芬,时代楷模张海迪,北京女孩张燕,29岁考进哈佛的脑瘫患者丁丁.这些残障人士身残志坚,创造出了正常人都很难创造的人间奇迹.他们鲜活的、可圈可点的励志故事,更容易引起残障孩子的共鸣,变成他们的精神食粮,成为他们自立自强,不断进取、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有石在火就不会熄灭”.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项关乎孩子一生的奠基工程,只有帮助残障孩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他们的人生态度才会乐观向上,生活态度才会积极热情,才会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也才能够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无障碍的、有尊严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之中.

(责任编辑:萌萌)

家庭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家庭教育的论文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此文评论: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家庭教育和人格和残障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家庭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