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多元文化论文范例 跟多元文化下课程文化构建之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多元文化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5

《多元文化下课程文化构建之》

该文是有关多元文化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多元文化和课程和思考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 周姣术

朱 华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新文化的发展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构建课程文化值得所有教育关注者深思.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在构建时应以课程目标、课程主体、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价值四个方面为着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生课程文化、借鉴国际课程文化,从而推进课程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课程文化;构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7-0123-02

作者简介:周姣术,硕士,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朱华,硕士,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一、课程文化

1. 课程文化的诠释

关于课程文化,裴娣娜认为,“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或课程活动形态.而郑金洲则认为“课程文化”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体现一定的社会群体的文化;二是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前者主要就课程是文化的载体而言,后者主要就课程就是一种文化形式而言.应该说,课程文化是包含着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内的.由于研究者对于课程文化的诠释有其自己的看法,黄忠敬指出“课程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文化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对课程文化这一概念做出较为精确的表述、限定和解释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2. 课程与文化的相互性

首先,课程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加深了古今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的联系与交流.课程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加以选择和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今文化的发展相结合,为现今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它对外国文化中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文化和知识经验进行传递,拓展了受教育者文化知识的宽度,并且对于促进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文化是推动课程变革的重要源泉.文化是蕴含在课程中的主体事物,当文化发生变化,理所当然,课程的变革也是必须.文化作为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基础,它包含了知识、经验等事物,而知识的发展恰恰是文化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不在发展.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课程为适应文化的发展,需不断地做出调整,改进自我,从而实现课程的有效变革.

二、课程文化构建之着点

1. 课程目标:拓宽学生经验,开发学生思维

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课程目标蕴含着国家、地方、学校、教师等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因此,在构建课程文化时应考虑其与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关注其在实现课程目标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促使课程文化努力实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学习课程相关技能,并通过不同教学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经验.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热爱之情,以使最后能更有针对性地实现课程文化的构建.以课程目标为基础构建课程文化,既有效把握了课程开展的源头,又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课程的内容,这对于课程文化的传播与创造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2. 课程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权利

在当今教育中,教育者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课程更应如此,关注学生在课程方面的权力是现今课程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变革理论家迈克·富兰(M.Fullan)曾深刻地指出,“如果在教育变革中学生不具备某些有意义的角色,那么大多数的教育变革,或更确切地说,是大多数的教育都将失败.”因此,在构建课程文化时,应明确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必须让学生参与课程文化的选择与构建中来,这样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有效发展.构建课程文化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课程文化选择上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作为课程文化构建参与者的价值,更加积极地推动课程文化的构建.

3. 课程内容:创建学校特色,实现同中存异

课程内容,即教育者在课堂上呈现给受教育者的东西,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各学科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也应与社会现实生活相适应,同时还应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相契合.然而,在课程文化体系中,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国家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文化对于学校特色课程的涉及却是远远不足.因此,在课程文化的构建中,除了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文化中心之外,学校还应关注学校自身特色,以本校独特的发展为基础,对课程进行再次开发与创设,极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从而彰显学校独具一格的历史传统和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

4. 课程价值:加强文化熏陶,提升文化素养

关于课程价值,斯宾塞提倡功用主义课程价值观,即课程有助于自我保全,有助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等;杜威则提倡工具主义课程价值观,即课程引导学生的社会意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而在我看来,课程的真正价值并非如此.在现今应试教育环境中,课程的价值大多却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技能等,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考试.这种教育的价值是畸形的,是对课程价值的错误认识.“教育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还包括人格的培养、人文的熏陶、心灵的唤醒、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智力的开发.”构建课程文化,必须关注课程价值取向,必须实现教育从追求知识向追求综合素养的跨越.在构建课程文化时发挥其最大教育价值,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文化底蕴的熏陶,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把他们培养成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三、课程文化构建之策略

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主席在关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发表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提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在课程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命脉,不能忘记文化发展的源头,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程文化“有本可循”.例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基础,这与我们现今培养受教育者的仁爱与高尚的品德是一样的.因此,课程文化的发展应结合传统文化,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使课程文化的构建更具意义.

2. 创造新生课程文化

(1)开发新的课程文化领域.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文化领域一般被限定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此时,需开发新的课程文化领域对此进行改进.不同的领域,诠释不同的文化,从而使课程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教师作为课程文化开发的主要实践者,在开发新课程文化领域时,应注意拓展新领域,发展新的课程文化.开发新领域,首先,教师可从课程源泉开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领域创建新的课程文化,将课程与生活相联系,加强课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其次,教师可从课程类型出发.大自然领域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文化,自然、社会、科学等包含于此.因此教师可从大自然领域创建新的课程文化,加深课程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2)寻找新的课程文化资源.在构建课程文化时,寻找新的课程文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作为我们的首要课程资源,它本身也是处处蕴含着各色的文化.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教师需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再度寻找和沉淀,比如,从地方、社区等寻找体现出课程内容的特色文化,这不仅能挖掘学校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也可构建独特课程文化,体现课程文化资源的本土性.因此,教师在构建课程文化时,应时刻把握学校所在地的发展特点,将课程知识与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

3. 借鉴国际课程文化

构建课程文化时应放眼国际,注重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注重能对中国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的互动和对话,将其优秀文化融入我们的课程文化之中,促使中外文化的相互补充,从而使得课程文化体系在坚持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又不失国际化的交流与沟通.课程文化的构建绝对不能像曾经的“闭关锁国”一般将文化封闭,而应面向全世界,理解文化多元,向先进的外国文化学习,推动中国课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崇洋媚外是非常不可取的,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中国提倡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而美国等国家则是提倡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因此,在联系课程文化的国际性时需考虑到文化的本土性.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4):5-8.

[2]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黄忠敬.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J].学术探索,2002,(1):102-104.

[4] (加)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韩学芳.课程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J].天津教育,2016,(1):29-31.

[6] 吕型伟.吕型伟从教70年散记——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王春兰)

多元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言而总之,上文是关于经典多元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多元文化和课程和思考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多元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