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民间故事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广西壮族民间故事《娅阎外婆》在异质文化环境中 和传播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间故事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8

《广西壮族民间故事《娅阎外婆》在异质文化环境中 和传播》

该文是关于民间故事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民间故事和《娅阎外婆》和异质文化环境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娅阎外婆》是壮族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它也体现了壮族传统的居住文化和自然崇拜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并且也展现了壮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能够较完整地保留《娅阎外婆》故事原文本的壮族地区很少,在异质文化环境中保护和传承壮族《娅阎外婆》故事的工作迫在眉睫.

一、“狼外婆”故事的多样性

“狼外婆”故事是最广为流传的故事类型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三十三个文化拥有着不同的“狼外婆”故事,这一故事类型在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中被称为AT333“贪吃的狼(小红帽)”.1

这类故事在《民间故事的类型》收录了178篇,主要分布在欧洲各国.2在欧洲,最典型的狼外婆故事《小红帽》就多达一百多个版本,其源头也被众多学者争议着.最广为流行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民俗学者米利安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根据民间记录整理出来的《外婆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能追溯到十世纪,当时在法国耕种的农民之间口口相传.还有一种假说是:这个故事起源于东亚.中国民间故事《虎姑婆》,在公元六百年到八百年期间,沿着丝绸之路被带到欧洲.

虽然这个假说被人类学家杰米?塔拉尼在他发表的论文《The Phylogeny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被证实不成立,但也可以证明这些“狼外婆”故事在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在中国,“狼外婆”故事广泛分布与我国各民族地区,在学者丁乃通所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依据1966年以前的采录成果),共收录了这类型故事111篇;在学者张晓舒发表的论文《中西狼外婆“小红帽”童话的比较》根据近几十年来各地出版的故事集成和资料汇编中,检索出新类型故事共43篇.3在这些故事中,最广为流传是《虎姑婆》又叫《虎媪传》,早期流传在福建和台湾地区.而最早的书面记录出现在《广虞初新志》,它在中国民间的故事版本更是多达两百余种.

鉴于“狼外婆”故事版本过多,本文拟以收录在《中华民族故事大全》中十五个“狼外婆”故事和欧洲“小红帽”故事做比较研究.在《中华民族故事大全》收录十五个的“狼外婆”故事中,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占据四分之一,分别是壮族的《姐弟斗耶》、京族的《后悔的海娇》、毛南族的《谭梅》、仫佬族的《勒英智斗婆猕》.文本所研究的《娅阎外婆》流传于广西百色德保县,与这四个故事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其中在人物设定和故事结构上与《姐弟斗耶》基本一致.

二、《娅阎外婆》的故事分析

1.《娅阎外婆》的“狼外婆”母题

在中国的“狼外婆”故事中,一般分为三个故事类型,分别是:动物上门型、去外婆家型、路遇动物型.中国的《虎姑婆》就属于去外婆家型,故事母题和顺序和《小红帽》基本一致.但和其他文化不同的是,中国的“狼外婆”故事,动物上门型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于“把外祸排斥于门外,给自己营造一个没有异常情况介入而相对平安稳定的生活空间是中国人传统的伦理家庭的特点.”4相比于“小红帽”的去外婆家型,更为符合中国千百年来“看家护宅”的观念,同时这类故事也有利于培养宗族家庭关系.这类故事通常有着六个母题,分别是:

①设置安全禁令;

②违背禁令;

③违背禁令的孩子被吃掉;

④另一个孩子借口出逃;

⑤动物追来,大孩子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外力斗败动物;

⑥动物死亡后的变化;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娅阎外婆》的故事基本符合这六个母题.在故事的开头,父母出远门设置了安全禁令,嘱咐姐姐弟弟在他们回家之前不要随便开门,并说明外婆会来看他们.接着娅阎在知晓这个消息之后,扮作外婆来到他们家,用拙略的演技欺骗了年幼的弟弟,让他打开了门.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娅阎选择了和弟弟一起,在弟弟睡着之后,将弟弟吃掉.这一个举动被姐姐察觉,用外出方便的借口掏出,用工具制造雷鸣声,将娅阎吓进了木箱中,姐姐用滚烫的开水倒入木箱中,把娅阎烫死了.之后,姐姐不敢接着睡,一直在门口守着,知道真正的外婆到来,两人相拥而泣.

2.《娅阎外婆》中“娅阎”的原型

“娅阎”的原型有一种说法,一是野人,或者说是猩猩.学者韦世柏在《“狼外婆”故事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狼外婆”的故事起源于野人传说,这类故事最初诞生在南方,动物形象也多为野人,传到北方以后才有虎、狼、狐狸等异文.5在1980年,广西北部的元宝山附近的培秀村村民发现“野人”,它有着棕红色的头发和老人一样的面孔,浑身是毛.这与故事中的“娅阎”极其相似,并且这个“野人”曾经掳走了一个当地一个村民,表现出了攻击性.据当地村民讲述,过去曾与“野人”发生数起冲突.后来经过古人类学家的调查研究,发现这“元宝山野人”可能是消失了近一万年的野生亚洲红毛猩猩.也就是说这些野人传说,很大程度是山林间的猩猩,因面孔似人被当地人民当成了怪兽,因其破局攻击性,外出劳作的家长不得不以故事的形式告诫家中幼童,免受灾难.

3.《娅阎外婆》中的女性主义

事实上,“狼外婆”这一类型故事无论怎么变形,都离不开女性主义.在欧洲《小红帽》的故事的演变被认为是女性主义觉醒的过程,在过去的版本中,人们将小红帽和狼分别当作女性和男性的代表,他们的交锋就是女性主义和男权主义的交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默西塞郡女性解放组织”重新改写了《小红帽》,在这个版本中,外婆是一位年轻时战胜过大灰狼的勇敢妇人.6他们将“猎人”这个角色删去,让女性通过自己能力获取胜利,赋予“小红帽”新的自主性.

而中国,更是把“狼外婆”的“狼”都归为女性动物或者女妖等.并且中国绝大部分神话精怪故事的作乱方也基本为女性,最为典型的就是红颜祸水的“妲己”.这是中国近千年来男权主义压迫下对女性的偏见,这一点是与欧洲相似的,只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娅阎外婆》的“娅阎”,从名字上看,这暗示为女性怪物,我们先称她为“假外婆”.在欧洲,不少学者认为早期的“外婆”的角色还代表了自然之母,也就是母权.“狼”吃掉“外婆”,并取而代之,也就意味着母权世界过渡到了男权世界.7那么在中国,是否可以理解成“假外婆”是作为一个母亲的阴暗面象征.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告诫母亲溺爱会吞噬孩子,二是揭示了母亲杀子的普遍现象.第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被母亲照顾过多,无法独立的幼子,都会被自然淘汰,这一点是所有生物都适用的.第二点杀婴现象,究其原因是父权制和奴隶制对女性的压迫.8而在中国古代母亲杀婴行为不在少数,武则天杀婴,还有清朝时期的“杀子报案”.这是一种女性在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种最无奈的方式.这些例子似乎都在证明母性并不是纯粹的爱护,因此当狼吞噬小红帽,当“假外婆”吃掉幼子,整个故事也亦可看成“母子”关系处理问题.在《小红帽》中,“猎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父权的身份强行干预母子关系,让“小红帽”从母亲处独立.但,在中国被吃掉的“幼子”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通常是无法被“复活”的,为的是增加故事的残酷性.它们通常强调“长子”主动性,是又“长子”以各种理由出走,以自身力量从“母亲”身边独立.

《娅阎外婆》亦是如此,在整个故事中,从发现异常到杀死娅阎,都是由姐姐独自完成的.年幼无知的弟弟只能被“假外婆”吞噬殆尽,无法重见天日.而姐姐成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女孩,从母亲中独立.姐姐制服娅阎的过程中,姐姐用雷声将娅阎骗入的木箱,这是一种“反吞噬”,这也意味着她在这场女性战争中胜出.

4.《娅阎外婆》中的壮族文化

在整个《娅阎外婆》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壮族文化.其中,姐姐在对付娅阎时,利用雷声将娅阎吓入木箱体现的是壮族对雷神文化的崇拜.在壮族,最为崇拜和敬畏的气象神灵就是雷雨之神,而雷神崇拜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广西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民劳动力相关.据记载,壮族祖先聚居地属于雷雨多发地区,雷雨天气使得当地人民遭受巨大的灾难,但当时人们的认知能力低下,凭借想象,将雷雨人格化,奉为神明.在壮族神话中,雷公制造了铜鼓,当雷公要惩罚妖怪时,就会敲打铜鼓发出轰轰的响声.雷公对于壮族是维护秩序和安定生活的保护神,人们对雷神的祭祀是希望借助雷神惩罚做了错事的坏人和妖魔鬼怪.所以,在《娅阎外婆》中,姐姐用木棍敲打铜盆制造雷声吓唬娅阎的行为就显而易见了.在《娅阎外婆》中,“娅阎”是妖怪,比人更惧怕雷声,因此当姐姐让它进木箱避难时,娅阎毫不犹豫地进入了能绝缘的木箱.

三、《娅阎外婆》需要发展新方向

童年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每个人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童话故事也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借助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整个成长过程更好面对更多社会问题,也能帮我们传递观念和传承优秀的文化精神.总得来说,童话故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必备的社会经验.

在现如今,中国的“狼外婆”故事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在当代,很多人已经不知晓《娅阎外婆》、《虎姑婆》等曾经盛极一时的故事,取而代之的各类版本《小红帽》充斥着当下的各类媒体.重新重视这类民间故事也成为当务之急.美籍华裔画家杨志成以水彩画制成绘本,将中国的“狼外婆”故事《狼婆婆》带入美国,并获得了图画书的最高荣誉凯迪克金奖.杨志成没有照搬绝大多数中国“狼外婆”的母题,在保留原故事内核的情况下对的场景做出种种调试,强调和《小红帽》内涵的最大差异,即自救.通过合理的方式展示现实的残酷,是现阶段童话故事的目标,一味强调“纯真”只会让孩子过于安逸,最终也会成为《娅阎外婆》中被娅阎吞入腹中的弟弟.杨志成的《狼婆婆》中,他描述了三个能认识真实、承担责任,而非一味等待大人救援的孩子的形象,让他在一众童话故事中脱颖而出,最终也获得了成功.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提醒我们,创新和变革迫在眉睫.

在过去,我们的民间故事大多是口口相传,因此很多版本和资料都不易保存.纸媒的出现虽然缓解了这一压力,但在偏远地区纸媒不发达绝大多数故事依旧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这对于我们研究和传播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导致了现如今很多孩子只知道小红帽,而不认识中国的“狼外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互联网能让人们在任何地方获取信息,模糊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这个崭新的时代给了每个人都能创造了讲故事的机会,同时也给展示故事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我们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件来增加我们故事的感官体验,这种体验是普通的纸媒和口述无法达到的.利用多媒体讲故事是当代社会的必然的趋势,现如今,《娅阎外婆》几乎被人遗忘的年代,以一个全新的媒介去传播《娅阎外婆》正是当务之急.

四、结语

《娅阎外婆》属于中国民族“狼外婆”类型中典型,它具有独特的壮族民族文化特色. “狼外婆”故事类型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教育意义.在当下,中国民间故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应该积极探寻《娅阎外婆》在异质文化环境中的新出路,发掘新的故事内核,寻找一个更新的传播方式,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故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民间故事论文参考资料:

民间故事期刊

民间故事杂志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编辑部的故事

故事大王杂志

故事杂志投稿

汇总,上文是一篇适合民间故事和《娅阎外婆》和异质文化环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民间故事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间故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