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克吐温论文范文例文 跟人肉的两种吃法鲁迅和马克吐温笔下的吃人意象比较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克吐温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18

《人肉的两种吃法鲁迅和马克吐温笔下的吃人意象比较》

本文是关于马克吐温论文范文例文和马克和马克吐温和马克吐温笔下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马克·吐温是我最喜爱的美国作家之一,几乎读过他的所有作品,尤其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印象十分深刻.如今重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的《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时,毫无疑问,我真的喜欢.最先吸引我的是其中一篇标题叫《火车上人吃人纪闻》的小说,特别是标题上的“吃人”二字.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跟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有关.众所周知,《狂人日记》是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或者说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据我能查阅到的资料,《狂人日记》受到过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绍一

马克·吐温是我最喜爱的美国作家之一,几乎读过他的所有作品,尤其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印象十分深刻.如今重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的《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时,毫无疑问,我真的喜欢.最先吸引我的是其中一篇标题叫《火车上人吃人纪闻》的小说,特别是标题上的“吃人”二字.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跟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有关.众所周知,《狂人日记》是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或者说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据我能查阅到的资料,《狂人日记》受到过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绍处仅在于,《狂人日记》开篇就交待了“狂人”的身份,而《火车上人吃人纪闻》则将“绅士”的身份之谜放在了小说的结尾处由列车员道出.

现在,我们来对比两个精神病人的讲述,其内容都是“吃人”.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文本都没有涉及到“吃人”这件事本身,都没有描写如何将一个人开肠破肚、如何烹饪、如何咀嚼,等等,两个精神病人所讲述的内容,全都发生在“吃人”之前与之后,对“吃人”的细节都绝口不提.

事实上,“吃人”前后的故事远比“吃人”这个动作本身精彩,正是它们提升了小说的审美高度.在《狂人日记》中,“我”对赵贵翁与赵家的狗的种种揣摩与仇视、“我”关于“狼子村”佃户吃恶人的传闻的“研究”、“我”对“郎中”的无声反抗、“我”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的对话、“我”对“大哥”的“劝转”,等等,大都是“狂人”的意识流,“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中,“陌生人讲的故事”要完整得多,还交待了吃人的原因——火车被暴风雪所困,二十四位乘客在求救与自救无果后,不得已而为之,为了以示公正,他们召开选举会议,经过提名、表决等一系列看似非常正规合法的方式来选举出“哪一位为其余的人提供食粮而牺牲”,而选举委员会又分为两派,两派的意见常常起冲突,最后综合所有选民的利益,以实际票数的多寡为准绳来确定最后人选.

显然,以幽默、讽刺与批判见长的马克·吐温,不可能在文本中单纯地对人性进行拷问.跟《狂人日记》一样,《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也是在针砭时弊,也有明显的抨击对象.两个文本,都写“吃人”,却都不写如何“吃”这个动作,而是将具体的“吃人”升华为抽象的“吃人”.这是它们在内容与主旨上的相似之处.如果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那么,《火车上人吃人纪闻》揭露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让“吃人”合法化,或者说它通过这个荒诞的“吃人”故事,表达出对美国两个政党轮流执政的合理性的怀疑.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度里,但二者的批判精神是相同的.

从具体的“吃人”,到抽象的“吃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飞跃呢?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个文本再一次不谋而合.鲁迅先生与马克·吐温,他们都找到了隐喻.这些种隐喻的符号,在两个文本中都很明显.比如《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赵家的狗、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尤其是“赵”,鲁迅先生似乎特别钟爱这一符号,在《阿Q 正传》就有赵庄、赵太爷,赵太爷骂阿Q 时说:“你也配姓赵?”[4]《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中,这种符号的数量虽然少一些,但也足够醒目,如:选举会议以及会议中的两个派别.

当然,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同样是“吃人”,但两个文本中吃人者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在《狂人日记》中,吃人的人“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而在《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中,吃人者要坦然得多,他们甚至还可以在事后对比不同人的肉在味道上的差别:“我可以说一句,再没谁比哈里斯更配我的胃口,再没谁比他更使我感到满意了.梅克西很好,虽然香料放得太浓了些;但是讲到营养丰富,肌理细腻,我还是更喜欢哈里斯.梅克西……他太老了!”

此外,《狂人日记》与《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之间还有一个相似之处与一个不同之处,都体现在对主人公的处理上.

先说相似点.两个文本都有大量的留白,供读者去思索,就连留白的手法都很相似——均是跳入文本中的叙事者所为,原因或主观或客观.在《狂人日记》中,开篇的文言文小序已经说得很清楚,“狂人”留下的日记共有两本,而“我”只“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那么,“狂人”从犯病到“赴某地候补”,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心理转变?我们不得而知.在《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中,由于火车到站,“绅士”下车,不得不提前结束讲述,“要不是刚敢于已经到了站,非下车不可,这会儿他会把那一群人都吃得一个不留下”,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剩下的人是如何被吃的呢?尤其是在只剩下主席、秘书、提名委员会成员与膳食主管的时候,他们都是权力的拥有者,该如何选举出“为其余的人提供食粮而牺牲”的人呢?我们同样不得而知.

事实上,不同点与相似点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为了主人公兼第二重叙事者这个人物的命运服务的.之前说过,《狂人日记》在开篇就交待了“狂人”的身份,而在《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中“绅士”“曾经是国会会员”则在结尾时才道明;《狂人日记》一开篇就说明了“狂人”有病,而《火车上人吃人纪闻》则在倒数第二自然段才说“绅士”“变成偏执狂”.最应该注意的,也正是此处要说的不同之处,“狂人”病好之后,被他深恶痛绝的封建礼教招安,抑或他自己主动拥抱封建礼教,“赴某地候补”;而“绅士”原本是国会会员,犯病后不再是了.这两人不同的结局,似乎可以反映出鲁迅先生和马克·吐温在创作时的内心世界.鲁迅先生对他抨击的那种社会制度充满了绝望,就连“狂人”这样的清醒人士也因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加入了他们;马克·吐温则对他所讽刺的社会制度抱有希望,吃人者或臆想吃人者终将从国会除名.据我所知,马克·吐温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再乐观,那是1876 年至1884 年之间的事,1884 年,他出版了他的重要名著《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这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的重要转折点[5],而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绝望,则是在他父亲去世时就已经有了萌芽,从不相信中医开始[6].

《火车上人吃人纪闻》发表于1867 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 年,相差51 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之间有某种师承关系,我们也无法知道鲁迅先生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是否参照、借鉴过《火车上人吃人纪闻》.而它们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上文中提到的不同之处,其实都是用于烘托它们的相似之处.因此,我只能说,鲁迅先生与马克·吐温就“吃人”这一主题,达成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共识.又因为各自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不同,他们在“吃人”的未来趋势这一问题上,分道扬镳.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更愿意接受《火车上人吃人纪闻》,不仅因为它没有设置太多阅读障碍,读起来相对轻松,还因为它让人看到了希望;而《狂人日记》太过沉重,每次阅读,都给人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负重前行之感.

【注释】

[1] 见《〈呐喊〉自序》

[2] 见《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3] 马克·吐温:《火车上人吃人纪闻》,见《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第16页

[4] 参见《阿Q 正传》

[5] 参见张友松:《〈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译序》,[ 美]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年版

[6] 参见鲁迅:《父亲的病》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杨 林

马克吐温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马克和马克吐温和马克吐温笔下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吐温本科毕业论文马克吐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