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肢体语言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有关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肢体语言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2

《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本文是关于肢体语言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肢体语言和浅谈教学和运用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李华 江跃勇

【摘 要】我国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是必然的趋势.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实效,体现教学水平,彰显教学艺术.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既愉悦课堂又彰显学科理念.

【关键词】现象;建模;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065-02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在聋哑教学中最常使用,但是在正常小学教学中很少涉及.肢体语言主要是依靠头、眼、手等人体部位进行相互配合协同做出一系列的动作,以达到教学的目的.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是必然的趋势.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实效,体现我们的教学水平,彰显我们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既愉悦课堂又彰显学科理念.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与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笔者走入一线教师课堂观摩调研,发现了以下现象:

现象一:观摩一年级已知剩下和拿走的,求“原来有多少”的课堂教学,老师给孩子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剩下的是一部分,拿走的是一部分,求原来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然后又用画图的方式讲解剩下的和拿走的是两部分,求原来的就要把他们合起来,所以用加法,中间还贯穿了一些合作探究策略.很多孩子掌握得也不错,但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点普通不高,很多孩子对理解“原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不透彻,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

现象二:观摩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之“元、角、分”单位的进率建模,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人民币后,问学生钱可以怎么换?一些生活经历丰富的孩子积极地回答:“一元换10角,一角换10分,一元换100分.”老师予以肯定,生活中就是这样交换的.然后老师拿出10张一角的人民币,让学生一张一张地数.得出10张一角是一元,和10张一分是一角,推出1元等于100分,然后进行换算练习.但仍然有部分学生老是混淆,一会儿1元等于10分,一会1角等于100分等.老师就让明白的学生来讲解、帮助不会的学生,进行强化理解.可见,又一个建模的思想泡汤了.

这只是笔者所观课的一个代表性的缩影,究其原因:

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教师教学过分关注大量的练习,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老师关注学生年龄特点缺失,用儿童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学习做得不够.

第三,对于抽象的东西,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无法建立,学生一节课下来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思维层面.

二、利用肢体语言寻求解决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得到一个有趣的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人体动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数学知识的顺利建模,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肢体语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视.为此,笔者进行了肢体语言运用的探究,从中寻求解决的策略:

1.激活课堂氛围,用肢体语言说话,帮助学生“建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数学基本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的前提.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离开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谈对小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数学基础知识本身往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单凭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时合理发挥肢体语言,就可以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深地烙下知识的模型.如:在处理一年级解决问题之已知剩下和拿走的,求“原来有多少”时,首先弄清“原来”是什么意思,就是分之前在一起或在一堆的东西,现在都跑哪里去了?一部分拿走了,一部分剩下了,求原来的就是要将剩下的和拿走的放在一起.结合线段图,笔者问孩子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大家一下就明白求原来有多少用什么方法(其实就是在结合线段图的基础上,抽出数学模型),有没有谁能比划比划?经过这一提醒,孩子们的两只手一下子动起来了,笔者顺势往自己脖子上挂了一个书包,和孩子们一起比划,拿走的要回来,剩下的收回来,两只手一起放进书包里,懂意思了吗?怎么算?孩子们兴奋不已,都明白了要用加法.笔者再提出谁能举几个这样的求原来问题的例子来考考大家?要求回答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述.就这样,孩子们兴奋地在脑海里留下了这样一组逆向思考求总数的数学模型.

2.用已知形象代替分析,让肢体行为说话,帮助学生建立关系

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他们认知的形象的东西,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使记忆材料形象化,来进行教学,理清练习,建立模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处理“认识人民币”之“元、角、分”单位的进率建模时,孩子们对人民币有一定认识后,已经通过观察和经验诠释人民币有“元、角、分”这样三个单位,并知道了他们的大小顺序,以及三者相邻的十进关系和元分的百进关系.关键是怎样让孩子们在脑海里留下他们三者清晰的换算关系.笔者借助孩子们非常清晰的关系,让孩子们给“爷爷、爸爸、我”贴上人民币单位的标签.孩子们兴奋地告诉笔者:“爷爷是‘元’,爸爸是‘角’,我是‘分’,爷爷和爸爸挨着的,叫相邻,爷爷地位高和爸爸1换10,爸爸和爷爷就是10换1:同理爸爸和我也一样,但爷爷和我就不是相邻,是隔代亲,所以爷爷和我是1换100,我和爷爷就是100换1.”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三者的关系,既形象又生动,闭上眼睛都能想到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再混淆了.

3.合理运用面部表情、眼神以及手势

首先,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心情的具体表现,人类的面部表情极为丰富,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面部表情,向学生传达积极的信息,给学生以鼓励.恰当的面部表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给学生一种肯定的信号,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其次,要合理运用眼神,眼神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和沟通桥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比如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的一个眼神就可以唤醒他们,使他们明白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眼中.最后,教师授课是离不开手势的,手势具有强调和示范的作用,比语言更为确切和至关,在课堂上使用恰当、有趣的手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上课效率.所以,在课堂上要合理使用面部表情、眼神以及手势,将这三者合理利用起来,达到最好的讲课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肢体语言,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障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保证.我们尽量把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幽默的火花,又有严谨的弧光,既有稳重的态势,又有活泼的情韵,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编辑:张婕)

肢体语言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语言润色

语言文学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教学和杂志

言而总之:本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肢体语言和浅谈教学和运用方面的肢体语言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肢体语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