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化毕业论文范文 跟谈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与策略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4-03

《谈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本文是文化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内涵和育人和价值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文化育人于无形,立德树人于点滴.建设一种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过程,一个叩问反思、寻根溯源的过程.

【关键词】文化;学校文化;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5-0007-04【作者简介】钱建国,江苏省南通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1)研究员,高级教师,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

《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价值旨归.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

而学校文化,是对人的成长产生最直接、最鲜明的影响的文化形态.它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是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学校文化,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

一、叩问:学校文化建设的显隐内涵

学校,是一个有灵魂的地方.学校文化,是这灵魂的香水.学校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每一个事件、每一种声音,都是这香水的分子.它们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动态地改变着学校文化的味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人文气息,首先外显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无一不是学校文化的有效载体,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强大的“教育场”,发挥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起着重要的浸润作用.

学校文化的基础是物质,而它的核心是精神.学校精神文化是隐性的文化,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可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熔铸于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家波伊尔的描述:学校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的场所;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一个纪律严明的场所;一个相互关心的场所;一个欢庆聚会的场所”.这样的学校充满了人文关怀,是一个温暖的“好去处”,一个学生们爱去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享受这里的环境和气氛,爱这里的人.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发扬和传承的关键在于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学校制度文化的显性表现是各种规章制度,隐于其后的,是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是学校文化队伍的建设.

二、寻本:学校文化建设的三重境界

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别是价值观念.着眼和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应以“人”为基点,从而达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多重境界.

1.学校文化建设的道德境界.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是一种濡染,是一种浸润.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即是实现濡染和浸润的过程.叶澜教授说:“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的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校园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校园文化,将人类优秀文化植根于校园文化,这些就能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关乎学生的道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者,需要有德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是道德的滋养源泉,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之于德育,便如盐之于汤.教育者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让学校文化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时时处处存在的学校文化,将在不经意间触碰学生的灵魂,鼓舞学生的精神,唤醒他们心中的道德自觉.

2.学校文化建设的审美境界.

庄子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亦是传“道”,在濡染品性之外,学校文化建设更需注重“愉悦”功能,它引发人的审美自觉,并反作用于人,提升学生成长的品质,完善教育的品质.

审美和道德并非割裂的个体,而是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深邃而美丽,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圣洁而美丽,值得我们一生坚守.道德和审美,并不孤立,而是彼此呼应、渗透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方面,审美内在地潜藏着增进道德的因素,隐含着德育的功能;另一方面,道德也具有审美的成分,以美引善、以美导真,是教育的真谛.

审美更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表达美、传递美,让受教育者也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通过审美来“化人”.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实现自然美、人性美、科学美等的融合,保持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克服人性的异化、充分发展人的本性,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3.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命境界.

中小学德育的终极目标是“树人”,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实现学生个体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和谐,引领人成为“人”.用管仲的话来说:“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

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不管是校徽、校训、教风、学风的形成,还是校园广播、学校网络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凸显的都是“人”的生命价值.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影响学校文化的意义,当我们浸润其中时,又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学校文化影响着个体价值的建构和气质的养成.人与学校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构建过程中相互推动、彼此成全的.

人是连续的生命过程,学校文化建设也是连续的动态活动过程,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生命历程相联系,相互促发、相互转化,它是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植向上、向善的牢固的生命基石,并逐渐转化为善良、仁爱、悲悯的人格特征,提升学生的内在幸福感,成就生命智慧.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文化的自觉,一种教育的自觉.学校的教育者应能意识到“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对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反思和反省,能有自觉的自我创建,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自觉构建适合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态.

三、化归: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归宿

学校文化并非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也不是一蹴而就瞬间可成,它植根于学校历史土壤,在不断积累中丰富内涵,在不断完善中前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关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1.从“亮点”到“点亮”,让学校文化知性可读.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寻找和培植一个“亮点”并不是目标和归宿,发掘文化内涵,“点亮”学校文化,达成深度统一,促进学生成长,转向整体文化发展,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远方”.

学校文化的形成,不是学校局部工作的提升与优化,它是一个文化系统、文化整体;学校文化也不能靠复制、移植或模仿而得,而要基于学校自我的分析提炼,挖掘自身内隐的独特价值,寻找适合自己的办学思想、理念与呈现方式,点亮和彰显自我的独特魅力.学校要在充分发掘地方及学校特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因校制宜,聚焦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如启东市东南中学,校内有张謇所办垦牧学校旧址、粟裕将军办公地暨新四军东南警卫团旧址,学校充分发掘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建成省级德育基地,并将其融入学校日常生活,传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构筑学校独特的文化,濡染并影响学生.

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更不是立等可取的“快餐”,而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升华提炼出师生意识、精神层面的共同追求,将之蕴含在鲜活的学校生活中,生成一种稳定文化的长期的过程.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毕业典礼暨夜行军活动”,年复一年,长期坚持,点亮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精神,塑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的形成,不能孤立无缘,脱离民族文化的根系而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总书记说:“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人文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不断为中华民族提供着持续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文化滋养,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在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里,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洪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新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点亮和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

2.从“人化”到“化人”,让学校文化和谐可融.

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及其产物.一方面,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要使外界环境满足人的需求,使外在世界人化;另一方面,当人构建了一个人化了的世界的同时,又将它作为人文环境造化人自身,即化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指向“化人”,实现学校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校长的率先垂范是“化人”的基础,校长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决策者和践行者,校长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学校文化的走向.校长从文化创生的立场出发,理性分析自我,围绕学校精神、办学愿景、特色主旨、建设理念、发展思路等作整体而适合的“”,让学校文化能够向学校的“四面八方”打开,使学校文化主题与学校办学理念、愿景相呼应.这是学校之幸,更是学生之幸.“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在学校文化的感染下提升自我素养,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在诠释、反哺和促进学校文化.江苏省如皋白蒲小学的“书香下午茶”就是从教师自身阅读行为出发,引领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形成书香校园文化的一段佳话.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美的偶像.”教师的文化行为,一方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校文化“人化”的过程,也是“化人”的过程.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也是在引导学生建设自我、成就自我.江苏省海门实验小学开展以“日行一善,月习一德”为基本模式的学校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每日做一件善事,定期开展交流分享活动,逐渐形成一种品德.

学校文化建设,不但要“守望”,还要“回望”.教育的使命在于对人的生命的成全,学校文化建设的归宿在“人”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是促使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是“树人”的重要能量源.

3.从“发生”到“生发”,让学校文化理性可行.

学校文化建设每天都在“发生”,发掘学校管理的深层内涵,“生发”学校文化的多维内涵,走向“垂拱而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境界.

在继承中创新.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建设学校文化,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江苏省海安实验中学多年来继承学校法制文化教育的传统,从“人”的视角出发,开发法制文化建设新途径,建立了一个“一比一”的真实法庭,成为集模拟法庭、巡回审理、法制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德育文化基地.创新的文化建设模式,真切的体验,让法制文化熔铸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也熔铸进学生的内心:“通过身临其境审理案件,真实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希望自己以后真能成为一名法官,运用法律为人民伸张正义!”

在创新中成长.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发现建设契机,创造机会,实现成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不二法宝.江苏省南通启秀中学曾经为学校门口的现状忧思不已,启秀中学位于南通市中心,门口是一条主干道,学生和教师有3500 人左右,学校门口的安全成为大问题.几经思考,“门口安全我来管”活动项目因需而生,师生协作,学生自主管理,成为校门口亮丽的文化风景.而这道风景,也孕育了“自主生活”的学校文化,融入每一个学生的血脉.

文化育人于无形,立德树人于点滴.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一种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过程,一个叩问反思、寻根溯源的过程.

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上文结论:上文是关于经典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内涵和育人和价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