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茯苓食补为上品类论文范文例文 与茯苓食补为上品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茯苓食补为上品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8

《茯苓食补为上品》

该文是关于茯苓食补为上品类论文范文数据库跟茯苓和食补和上品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古时有个富裕的员外,家里仅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员外雇有几个长工帮助打理田地及内务.其中, 有一个壮实的小伙子, 主管家务, 非常勤快,也比较聪明能干,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了他.员外知道后非常生气, 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便把他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谁知两年后,员外的女儿不慎染上了麻风病,家里人怕传染,便把她送到山里去住.小伙子知道后,便住进山里伺候她,后来也被传染上了麻风病,在山里俩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

这年冬天,他俩正在山坡上晒太阳,见山脚下有两只小兔在拔萝卜,小伙子便下山去逮小兔,可一到那里小兔却不见了,天天如此,于是,他编了一个大网,将小兔逮住了,才发现其并非兔子,而是一大块白色的块状物,洁白如玉,非常诱人.他俩将块状物拿回家炖熟饱餐一顿,不料,吃了后全身像瘫痪一样,睡了一整天,醒来后出了一身冷汗,全身癞皮脱尽,麻风病也渐渐痊愈了.后来,有个名医知道此事,就说他俩是吃了万年茯苓,麻风病才得以痊愈.虽然这个神话传说是虚构的,但茯苓因此而显贵,有了“茯菟”的别名.

梁代医学家陶弘景称茯苓“通神而致灵,和魄而练魂,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宋朝年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坛上占一席之地,而且与其兄一样,也潜心研究中医药及养生之道.据说苏辙自幼体弱多病,加之勤奋读书用脑过度,因而病魔缠身经久不愈;直至32 岁时,他开始服食茯苓,坚持一年,顽疾竟获痊愈,此后服食不断,也得享高寿.名著《红楼梦》中有用茯苓和人奶做茯苓霜的记述.当时皇宫内和富贵人家,每天早晨吃一盅作为补品.可见,茯苓的养生保健功用,早被人们相传.现在,茯苓饼作为北京地方特产,为中外游客喜购之物.

药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球状或块状干燥菌核,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之灵气而结”,吸取树根纤维中的养分而生长的高级真菌.主产于我国湖北、四川、安徽、云南、河南等地,以云南野生茯苓质地最佳,故称“云苓”.

茯苓一般有两个品种,即白茯苓和赤茯苓.茯苓块中穿有松根部分称为茯神.本文着重介绍补益作用较强的白茯苓.传统医学认为,白茯苓其性平和,味略甘甜,补而不滋腻,利而不伤津,具有健脾除湿、宁心安神、益智健脑、补肾固精之功效;适宜久病体虚后身体的调理,平时脾胃不好、食欲不振、经常腹泻、长期忧郁思虑、四肢无力的老人可长期服食.

茯苓的药用历史悠久,早在上古的《淮南子》里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描述.《神农本草经》将茯苓被列为上品,说它:“主胸膈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安神,不饥延年”.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有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和中益气等作用.陶弘景对茯苓作过这样赞誉:“通神而致灵,和魄而炼魂,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心而理血,上品仙药也.”清代著名医家吴仪洛、张锡纯皆谓茯苓乃“松根灵所结成, 故能益寿强身, 盖松木终年长青,岁寒之友”.据有关资料统计,自汉代以来的200 多个传统中医精华方剂中,有茯苓的就占了五分之一.如五苓散、茯苓四逆汤、茯苓甘草汤、茯苓白术散等至今仍广用不衰.茯苓因其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作用,是临床处方使用较多之中药,在肾脏疾病中使用更频繁.

茯苓在我国民间也得广泛的运用;如:(1) 用于皮肤祛斑美白:杏仁粉30 克、茯苓粉10 克、莲子10 克、面粉适量.将诸药材研为细末,再与面粉混合均匀,加入温水调至稀稠适度,均匀敷于面部,20~30 分钟后用清水将脸冼净.(2) 用于风湿关节肿痛:茯苓15 克、薏米60 克,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 煮熟即食用.(3) 用于胸闷心悸: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共研为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加水和面蒸糕食用.(4) 用于慢性肠炎:茯苓粉、山药粉、莲子粉、芡实粉各50 克,面粉300 克,白糖适量,蜂蜜适量,将诸粉混合均匀,加入白糖和蜂蜜,加水适量做成面饼,放烤箱中烘熟食用.(5) 用于小儿脾虚久泻: 茯苓粉30克、粳米60 克、大枣5 枚、白糖适量.枣去核,与粳米浸泡后加水同煮,快熟时加入茯苓粉,煮熟即可,日服2~3 次.

由于茯苓为补益、渗利之品,与补气药同用则健脾,与利尿药同用则渗湿.既能扶正,又可祛邪,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安心宁神等功效.故以其入药之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逍遥散、苓桂术甘汤、茯苓饮、茯菟丸等.另按其入药部分的不同,其功效也各异:如白茯苓多用于健脾渗湿,赤茯苓常用于清热利尿,但现已不分.茯苓皮多用于利水消肿,茯神则长于宁心安神等.但茯苓更多的却作为药膳.如《红楼梦》第64 回写的:广东来的官儿送了贾府两小蒌茯苓霜.柳家嫂子打开一看,“怪俊,雪白的”.并说了服食方法:“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一盅,再不得就用滚白水也好”.那么,茯苓霜为何许物?其实,就是用茯苓经炮制而成的茯苓粉也.因其色白如雪,细腻如霜故名.又如《神仙传》、《枕中记》、《抱朴子》中都有久服茯苓成仙的记载.说来虽未免有些夸张,但茯苓抗衰老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茯苓是天然美容之品,晋代葛洪这样记述“王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妇从之,能隐能彰,不食谷炙,瘢灭面,体玉泽.”其所称的美容功效或许有些夸张成份,但从茯苓的药理作用来看确也有一定的依据.《姚憎坦集验方》中也有用白茯苓研粉调以蜂蜜治疗黄褐斑、蝴蝶斑和雀斑验方的记载.

研究表明,茯苓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中,90%以上为茯苓多糖,约占干燥品的9.3%.并含有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组氨酸、腺嘌呤、蛋白质、卵磷脂等.适当服用,不但具有上述的保健功效,且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食疗

茯苓不但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而且还是一种美食佳品,我国民间很早就将茯苓用于食疗,且有多种的食疗方法.宋代《图经本草》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将茯苓研末,浸在酒和蜂蜜中密封月余,可制成极甘美的茯苓酥.宋代苏氏兄妹对茯苓的食用颇有研究,《东坡杂记》就记载有茯苓的服用方法;还有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对服食茯苓也颇有研究,称其为仙人的美食.并著有《鹧鸪天》赞曰:“汤泛水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至清代,服茯苓之风更盛,慈禧太后也爱吃茯苓饼,相传她到晚年仍容颜不衰,与此不无关系.慈禧长寿除了女性这个自然因素外,从公布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宫医案看,就是经常服用长寿膳食和补益方药.慈禧太后常命御膳房为她制做的茯苓饼,除了她自己食用外,还以此赏赐大臣.至清末,既清香可口又强身健体的茯苓饼在北京乃至华夏大地已经成为滋补名点,一直延传至今盛销不衰.据宫廷医学研究统计,这位老佛爷常服用人参、黄芪、当归、茯苓等补益中药共64 种,其中使用率最高的还是茯苓,占78%.由此可见,茯苓的名声为什么这般大,主要是与它的保健作用分不开的.在慈禧太后生活的那个时代,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在50 岁左右;从康熙到光绪8 个皇帝的平均寿命为53 岁左右,但作为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寿命却高达73岁,和她同时代的人相比,不能不说是个长寿者.古代摄生多讲究自养, 凡疾病缠身者,都很注意用茯苓食补.如茯苓粥在古代就曾作为病者的主要膳食.

茯苓的食疗方法有很多,可直接入药或添加到食品中,或碾制成粉冲调食,也可煮成茯苓粥、茯苓蜜丸, 还可以加工成茯苓糕、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酒等.

茯苓食补为上品论文参考资料:

医食参考杂志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茯苓食补为上品本科茯苓食补为上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茯苓和食补和上品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