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自我意识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跟自我意识的辩证结构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我意识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4-22

《自我意识的辩证结构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本文是自我意识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精神现象学》和自我意识和读黑格尔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摘 要: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是统一意识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处于同一个意识折返运动的两端,并且通过辩证运动把一方的特性带到另一方,双方接受彼此的“馈赠”从而实现交互作用.所以,不但意识到的自我是自我的对象,同时意识到的对象也包含着自我.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象意识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对象意识.虽然它们都属于“同一个意识”,但是在认识论上我们必须将其区别开来——把它们当作性质不同的两类意识,并且把自我意识看作更高层次的意识.

关键词:对象;自我;对象意识;自我意识;辩证结构

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101-02

以往的哲学在探讨意识的结构时,思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生理或生物学为依据,根据意识生成的时间阶段来探讨意识的结构,这种思路按意识发生的自然顺序把意识的最初始形态当作最根本、最本质的部分,因为这一环节决定了意识发展的轨迹和最终形态,是意识自由发展的边界.另一种思路或是根据意识的不同功能分为理论自我与实践自我的意识(康德),或是以意识的不同认知层次把意识分为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黑格尔),这种思路将意识所发挥的最大作用或意识发展的最高形态当作意识的本质部分.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里,我们是根据现成的意识形态,认识到意识已经潜在地是它所是的东西了.

一、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区分和关系

(一)对象意识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在逻辑层面上将意识分为两种类型:“意识一方面是对象意识,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识”[1].所谓“对象意识”,是指向对象而不直接指向自我的意识.但黑格尔直接谈论“对象意识”的地方并不多,多数时候他都是在谈“意识”和“被意识到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象意识”本身首先关乎的是一种逻辑关系,这是对象意识能够存在的前提.

另外,就关系的一方即对象意识自身的构成部分而言,被意识到的对象以及对对象的意识这两者在黑格尔那里与在康德和谢林那里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康德说“我思必能够然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表明了意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一方面直观杂多的感性材料经过意识的先天统觉形成经验,另一方面,逻辑的认识前提即认识的先天结构必须能够应用于感性经验材料.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知识才具有某种确定性.谢林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虽然也声称“意志活动原初必然是以一种外在对象为目标”[2],但这种对象只是“绝对同一”外化为客体的对象,意识和对象之间本来就是直接同一的.与康德和谢林不同,在黑格尔看来,对意识而言,他者不仅为着意识而存在,而且在这个关联之外也存在着,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此时,他者的“自在存在”已经不同于康德实践哲学领域里不能被认识主体把握为思想本质的自在之物了,而是作为知识的对象,作为还没有被主体认识为真理的一种潜在的本质和真相的存在.在黑格尔那里,对象意识的矛盾需要通过自我意识的自否定来克服.这是对象意识能够向自我意识过渡的内在原因.

(二)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简而言之就是意识主体对自身的意识.意识在意会到自我、识别出他与对象的不同时,他不再单纯地以为自己是纯粹意识活动的旁观者,而是自觉到自身并不在这一“旁观活动”之外.自我意识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参与着他为着别人谋划的活动中,因此这个活动其实也是为他自己谋划的,只是起初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关于自我意识和意识这两者之间流行的区分,乔治·H·米德有一个经典的概括:“意识符合某些经验如疼痛和愉悦的经验,自我意识指的则是作为一个对象的自我识别和出现”[3].也就是说,意识通过转向意识的背后,而意识到了他自身,他识别出了与对象不同的自我,同时意识到对象就是自我.

想要谈论“自我意识是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我意识难以被直接把握的特性,使得自我意识扬弃对象的差别而向同一的自我回归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扬弃了的对象”和扬弃的活动本身而被认识.所以,自我意识是一个运动,但它又不是简单的向上或向下的线性运动,而是借助对象折返自身的辩证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他者被扬弃,差别不复存在,而显现出来的差别只是自我意识的内在环节,差别本身成为“那个纯粹的内在运动之单纯的、流动的实体”[4],它反映了自我意识的内在本性.可见,在自我还未回到自身时,对象意识那里已经潜藏着超越自身的因素了,虽然还只作为转瞬即逝的流动的本质和作为个别确定性的本质,但它依然是事关本质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认识论起源:从对象意识到自我意识

通常情况下,意识只指向对象而不指向自我.因此,这就有一个从对象意识过渡到自我意识的问题.那么,意识为何没有停留在对象意识阶段而是向上进了一步呢?

上面谈到,对象意识是“物—我”矛盾在自身内的一种对立形式的表达,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矛盾,更深层次的矛盾源于“自我”本身即生命的矛盾.“有生命之物要死亡,因为生命就是矛盾……族类的过程乃是它的生命力的顶点”[4].生命中一个绝对不可被超越的否定是死亡.但也就是在同时,意识到死亡的不可被超越性之后,自我才能毫无牵挂、自由自在地展开自己的本质.在自我意识辩证展开的过程中,对象已经不再单纯是对自己的否定,而是与自身合一的.此前费希特理解为自我局限性的那些方面,在黑格尔看来便是自我超越性的原因,正是有局限、受围困,所以才会有此后精神的突围.

生命的有限性使意识不断被削弱的局限性无可避免.而对象意识要和那个纯粹的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联系在一起并且上升为自我意识,就必须通过一个中介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和“劳动”.“生命之多种多样的、内在分化着的广袤领域,还有生命的各别情形和复杂状况等等,都是和劳动在行动中所指向的对象.”[4]“”和“劳动”作为中项虽然代表着两端,但它却是供两端“差遣来差遣去的一个仆人”[1].“对于仆从意识本身而言(即对象意识),如下两个环节——首先,它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对象,其次,这个对象是一个意识,因此是它固有的本质——是分开的”[1].所以当意识主体身在中和劳动中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和谐的统一体,而不再是矛盾的分裂和差别.以往的差别是对象和意识的差别,是情感的和这种的目的之间的差别,而现今的差别只是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差别,是扬弃了对象折返自我和等待被扬弃重新返回自我之间的差别,因而它只是“一个直接与我毫无差别的差别”[1].

三、自我意识的一般结构:对象与自我的关系

自我意识的结构中既有对象又有自我,这个关系就是自我意识的一般结构.

黑格尔在谈论感性确定性时,涉及存在的真理时使用的“这时”“这个”和“意谓”,都表明对象在被意识综合进自我之前的本质易逝性.这就好像是在面对不确定的新生事物时,人们总是习惯拿过去的什么东西做参考,因为已经过去的反而表现为一种真理性.虽然经过“比对”最后发现这一个同那一个不过是同一个,但是自我的真理性却通过仔细“比对”的活动建立起来了.

所以,自我意识中的对象与自我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起初的矛盾关系了,它有别于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走在寻找他自己的路上,“精神,这个回到自己的诞生地的思维,在它终于发现自己和肯定自己是绝对知识之前,在它获得自觉的与自身相符合的存在之前,它作为人类学的、现象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艺术的、宗教的精神,总还不是自身.”[4]也就是说,虽然意识回到了最初的诞生地,并且自觉到意识活动幕帘之后的那个自我了,但此时的自我仍然是受限于对象的自我,因而还不是纯粹的自我.不过,此时的对象已经不是异在了,不是主我需要拼命去克服、消灭的东西,原来“物—我”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消失了,我通过意识到它的存在,通过我的意识中的“为他存在”而又通过劳动的实践环节,最终变为“为我存在”.最后限制“物—我”关系的不在物,而转变到了自我身上.自我意识结构过渡到了“我与我”的辩证关系.

四、自我意识的辩证结构:自我与自我的关系

在对象意识的一般结构中,意识中只有对象没有自我.在纯粹自我意识的结构即辩证结构中,则是“被意识到的自我”或“成为意识对象的自我”和“意识到自我存在的自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自我意识如何能够一般地为人们所认识并且具有普遍必然性呢?

康德已经回答了认识的确定性不在对象那里,而是在意识的“本源统觉”亦即是在人的先天认识结构里.黑格尔则根本否认了不可认知的“自在物”的实存,如果它存在,也只存在于人的意识里,并且以空洞、无内容的外壳形式存在.黑格尔取消了康德的自在之物,而代之以精神的现象,只不过现象的内容因为有精神来充实,所以它不但必然可以被认识,而且,现象不仅不是超感性世界的表象,相反它是超感性世界的根据.“内核或超感性世界的世界已经产生出来了,它来自现象,现象是它的中介活动.换言之,现象是内核的本质,而且,实际上正是现象使内核得到了充实”[5].

在“自我—自我”的关系中,前者是作为意识主体的自我,后者是作为意识对象的自我.由此发现,自己在自身中创造一个对立的为它存在在形式上与自己对立,进而又在自身的关联活动中扬弃自身,发现对立的他者其实就是自我.自我既是原初的自我但又不仅仅是原初的自我.所谓自我意识的辩证结构就体现为作为对象的我与作为自我的我之间的辩证关系.同一个我,因为意识活动的中介而被二重化了.黑格尔的精神辩证法是一个否定的运动,自我意识的辩证结构意味着对自我的意识具有否定自我的特质,只不过这种否定同时也是一种肯定,即通过否定自我在认识自己的知觉活动中的谬误,最终肯定自我.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5-142.

[2]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1.

[3]乔治·H·米德.自我、心灵和社会[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51.

[4]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01-408.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8.

自我意识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

自我成长分析论文

论文答辩自我

大学生自我意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论文

大学生认识自我论文

此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精神现象学》和自我意识和读黑格尔方面的自我意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自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