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地震灾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地震灾害档案的收集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地震灾害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24

《地震灾害档案的收集》

本文是地震灾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地震灾害和档案和收集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了7.0级地震,再回顾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可见近年来,我国处于地震频发的活跃时期.这些重大地震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做好地震灾害档案的收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地震灾害本身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成灾广泛、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抗震救灾工作又具有紧迫性、涉及部门及行业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所形成的地震灾害资料则具有载体多样性、形成部门分散性、形成时间长等特点.在收集地震灾害档案的过程中,有些资料很容易被忽视或因为不够重视而收集不全.本文根据近些年地震部门收集地震灾害档案的工作经验,具体谈谈在地震灾害档案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为切实加强地震灾害档案的收集提供参考.

一、要注意收集后期形成的文本报告类资料

地震事件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主要分为应急启动、紧急救援、后续处置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在地震应急启动和紧急救援阶段所形成的红头文件、工作报告等文字资料,比如上级领导的批示指示、重要讲话,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在指挥协调过程中形成的文件、震情报告、灾情速报、工作简报、新闻通稿、工作报告等,一般情况下,相关的档案部门都会及时收集,并按规定移交此次地震灾害档案的管理部门.但是在后续处置和恢复重建阶段还会形成一些地震灾害材料,这些文本报告类资料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

(一)灾民安置救助资料.在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后续处置阶段时,受灾群众会逐步由临时安置转向过渡性安置,重灾区的群众还需转移安置.灾民安置救助时间持续很长,、玉树地震的过渡性安置时间都持续了3个月.灾民就地安置、转移安置、接受的援助、安置点的医疗防疫等资料往往在地震灾害档案集中收集期结束后还在持续形成.

(二)灾区恢复重建资料.灾区恢复重建材料主要有抗震救灾专项经费、灾后重建规划措施、震灾评估和抗震设防措施等.“5·12”的档案材料集中收集期是在2008年6—7月期间,国务院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是在9月才印发的,各单位根据这个规划而制定的具体重建方案、重建施工过程资料的形成时间更迟.抗震设防措施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案一般要在建筑物破坏等级鉴定评估、灾情抽样调查、灾区重大次生灾害源排查等震灾评估资料出来后才能制定,定稿形成时间往往已经过了档案的集中收集期.这些灾区恢复重建资料往往因地域和单位的不同,而分散于不同地区和单位.

(三)地震科学考察报告.地震科学考察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应急性科学考察和系统性科学考察.应急性科学考察阶段一般是在地震发生后就立即开展,主要包括地表破裂野外调查、地震烈度调查、灾害损失评估等考察内容,形成的资料一般都会在档案集中收集期时一起移交归档,而系统性科学考察是在应急性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对地震灾区的构造运动、地壳形变、建筑与工程结构破坏等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往往持续时间很长.比如,的系统性科学考察是在2008年7月开始,持续到10月底才结束,部分工作还持续到2009年3月结束.这些后期形成的科学考察报告往往因持续时间长和收集不齐全,或者因载体不同而分散于不同档案门类,而未归类到此次地震灾害档案中,进行统一编目.此外,还会有境外地震研究专家申请到地震灾区进行地震科学考察,他们的地震科学考察报告也是国内地震科研人员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要注意收集归档.因此,各有关单位的档案部门应及时收集这些后期形成的文件、方案、报告等资料,并移交给此次地震灾害档案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编目.

二、要注重收集电子数据类资料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震各专业技术系统都采用了现代信息化管理,很多地震观测数据、图件等是通过专业技术系统产生,并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投影到指挥部或者移动智能终端,在收集资料时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要重点收集这些电子数据类资料.

(一)电子监测数据.在地震事件发生时,地震监测台网会产生很多原始监测数据,比如连续波形数据、高频或采样周期为30秒的GPS原始数据、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等.原始监测数据因无法直接看,往往需要经过人机交互处理,这就会形成很多数据服务产品,比如主余震基本参数、震相、GPS高频实时的数据解算、位移时间序列等数据服务产品.由于地球运动的不可逆性,这些电子监测数据,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经人机交互处理的数据服务产品,就成为了不可再生的宝贵数据,蕴含着每次地震的震源信息、地壳运动的变化过程、地震波传播介质的变化情况等等信息,是研究地球内部运动的重要依据.因此,要重点收集每次地震事件发生前后的电子监测数据,并按电子文件或者光盘的归档方法进行归档.

(二)图件类资料.很多经过地震专业技术系统处理或者人机交互处理后的电子监测数据可以形成更直观更易懂的地震图件,如震中分布图、主余震分布图、烈度图、位移场变化图、构造应力场图、能量震动图、人口热力图等.这些专业图件因产生于不同的专业技术系统而分散在不同部门,经常被插入相关的工作报告中或者成为工作报告的附件.对于这些图件,单单以跟随工作报告的方式进行归档是不够的,应该要集中收集这些电子的地震图件,并制成纸质图件,按图纸的方式进行归档,以方便后期的开发利用.

三、要注重收集多媒体类资料

(一)多媒体演示文稿.抗震救灾工作的汇报会上,指挥部成员单位常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工作汇报,没有形成文本的汇报报告,只在会后出会议纪要或者工作简报,一般都是在阶段工作结束时才出正式的阶段工作报告.比起会议纪要、工作简报等文件资料,这些多媒体演示文稿可以更形象直观地表达抗震救灾工作进展.因此,要注意收集这些多媒体演示文稿,并将这些演示文稿打印下来,请汇报人签字确认,以保证文稿的真实性.

(二)多媒体影像资料.地震发生时,不仅指挥部会形成各种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影像,也会有很多新闻媒体单位在指挥部或深入灾区采访,形成专业性更强的多媒体影像.地震灾害档案不仅要重视收集指挥部自己制作的工作纪实片、媒体采访的播出成片,也同时要注意收集原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影像,这些没有编辑或剪辑过的原始多媒体影像资料更具有真实性,保存价值更高.

(三)无人机航拍记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航空摄影技术的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我国地震灾害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汶川大地震开始,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近年来的地震灾害中都使用了无人机进行航拍.无人机航拍影像资料可以为畅通指挥系统、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灾情评估、重大次生灾害源排查等方面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参考.因此,要及时收集无人机的航拍影像资料.

四、要注意收集普通民众个人记录资料

(一)民众的网上个人言论记录.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很多民众往往会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上发送地震灾情、紧急救灾的文字、照片、录像等个人记录.地震应急人员做网络舆情监控时,要甄别出可靠性较高的民众个人记录,并将其下载或打印存档.

(二)民众的口述资料.由于抗震救灾行动的紧迫性和灾区环境条件影响,许多事件和活动当时没办法产生直接的文字记录,而且抗震救灾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报告、图片等资料收集得再多,其实都不足以全面地反映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抗震救灾情况,尤其是无法反映受灾群众和灾区现场救援人员的种种心理.而通过对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采访而得的口述资料是对文件资料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可以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情况,甚至还可以捕捉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因此,要注意收集普通民众的口述资料,整理形成口述档案.普通民众的网上言论、口述资料等个人记录资料,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当时的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过程,而且能更加生动地反映普通民众的心理感受,有着单位和部门形成的任何档案、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值得档案部门去收集.

五、要注意强化收集的措施

由于地震灾害档案的特殊性,反思当前地震灾害档案收集工作,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内容就是在收集措施上.在档案收集工作的常规措施上,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强化:

(一)加强制度规范.地震灾害档案载体形式多样,有纸质文件、图纸、专业系统的电子数据,还有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甚至还有部分实物,可以说是涉及了文书、电子、声像、实物等多种档案门类,同时又因为抗震救灾的特殊性,涉及部门广,相关资料往往分散在不同部门,甚至个人手中.虽然不同单位不同部门都有各自的档案管理办法,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三十二条提到了“应当及时收集、保存有关地震的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地震应急预案中也一般都提到了收集归档的要求.2008年“5·12”发生后,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虽然在2011年被审议为“属于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地震灾害档案归档的具体管理办法,没有国家标准.因此,急需制定一部专门的地震灾害档案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要明确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的责任意识,明确地震灾害档案收集范围,制定分类整理的统一标准,提出归口管理、移交期限的具体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地震灾害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又做到规范整理、统一管理,方便日后地震灾害档案的开发利用.

(二)主动跟踪收集.在地震应急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及时跟上,及时提醒各部门及时收集应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及即时整理.地震现场应急结束后,要坚持全面收集的原则,尽快督促地震应急各部门及人员对相关材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注重收集的完整性及相互联系,要甄别好草稿与定稿.档案人员要以专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敏感度,对那些零散的资料做到严格筛查,特别是要在网络舆情监控资料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民众个人的震灾记录进行归档.

(三)适时开展补充收集.因为大地震的突发性强、波及面广、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往往会对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所以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在全面集中收集期结束后,档案部门可以根据具体地震灾害情况,在一年后或者其他时间主动开展补充收集地震灾害档案.补充收集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向抗震救灾工作有关单位直接下文通知收集,二是向社会民众公开征集.在补充收集时,尤其要注意收集口述档案,因为口述档案越早收集,档性和价值也就越高.

六、结语

总之,地震灾害档案是当时地震灾害情况及人类社会抗震救灾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把握地震灾害规律的重要依据.在面对国家和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期待的形势下,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地震灾害档案的收集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主动服务,科学规范地做好地震灾害档案的收集工作,确保在抗震救灾过程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标志性实物等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尽最大可能保存人类社会应对地震灾害过程的真实记录,为以后的政府决策、灾害管理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服务,为国家和社会留下珍贵的地震记忆,让后人永远铭记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经验教训.

地震灾害论文参考资料:

地震期刊

关于地震的论文

归纳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地震灾害专业范文可作为地震灾害和档案和收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地震灾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