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困境的罗盘论陈谦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困境的罗盘论陈谦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困境的罗盘论陈谦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4-21

《困境的罗盘论陈谦》

该文是困境的罗盘论陈谦类学术论文怎么写与陈谦和罗盘论陈谦和困境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持人语: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的微信服务号开设了一个评论原创栏目“圆桌派”,赵依和梁豪两位年轻人负责策划组稿,每次一个话题,涉及诸多创作热点,参与撰稿的多为高校在读研究生、青年教师和编辑以及与话题关联较深的青年作家,他们的论述也许还不够结实严密,但按捺不住的活力、才华闪耀的光芒令人羡慕和欣慰.在这崭露头角者中间,一定有未来的大批评家.有的话题显现出要胀破篇幅的态势,于是我们就带着原创首发的请求,联系推介给更具影响力的期刊.感谢曾与《人民文学》长期携手主办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峰会)的《南方文坛》,慷慨接纳这个小辑.这次的海外华文作家论专题的作者,请注意,这一期“圆桌派”升级了,桌签标号已经是中国文学评论的重镇,被誉为今日批评家认证平台、青年批评家摇篮的《南方文坛》.

(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

仍旧是困境.陈谦选择了一个我们几乎已经习以为常的词,来容纳她在文字中所追求的东西,而不是像其他一些富有才华的作家那样,让自己的写作同颇具个人特色的描述联系在一起,显得神秘、充满魅力,又或是难以企及.谈到严肃文学,她强调关注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性;聊起美国正在前线的作家(那时菲利普·罗斯还在世),她认为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文学“根本的基点”①;在最新的文集后记中,她写到“对人类生存困境进行思考和追问,应该是小说存活下去的理由”②.困境,困难的处境,在文学语境中,这本是一个极富弹性的概念,突如其来的真相,被命运捉弄的时刻,错误的降生,道德疑难,无法改变的结构的桎梏,情绪失控,灵感转瞬即逝,不设终点的跋涉,梦的深渊……很难说哪一个人物正在面临的局面,不能被称作是困境.但一向理智审慎的陈谦,仍旧愿意将这枚可以被随意安置的“大词”视作桂冠,戴在一连串她所珍视的作品的头上.她的行动提示我们,这其中别有深意,值得仔细辨析.

三幅面孔

有必要先从《覆水》说起.在陈谦早期的创作中,《覆水》占据着无可辩驳的统领地位,尽管它在它的同伴当中并非名气最高的那一个.一方面,它孕育了《望断南飞雁》《谁是眉立》《麒麟儿》《莲露》等一系列作品的雏形,一种对生活的复杂经纬和百孔千疮的人的感情的洞察和体恤,另一方面,从《覆水》中,也可以隐约看到日后主导《特蕾莎的流氓犯》《下楼》等作品的自省因子,而这,正是陈谦的“”叙事区别于他人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这样一部篇幅有限的小说中,在确保描述对象完整性的前提之下,同时完成了对人心于困境中保持坚固和释放柔软两个向度上的细致刻画,从而确立了小说创作“向内走”写作路向.在陈谦看来,《覆水》是她第一篇成熟的作品,也是她至今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③

这是一个在逃避中等待的故事.异国他乡,逃避日渐尴尬的四目相对,等待比自己年长三十岁的丈夫离世.小说开篇的葬礼,确立了沉重压抑的基调,宣告19世纪后半叶的现实主义写法从来不曾远去,也将一直裹挟着依群的困境撕开裂口,让阅读者有机会一窥究竟.相比较《望断南飞雁》《特蕾莎的流氓犯》等作品的鲜明主题,《覆水》描述的困境复杂且混沌.在南疆小城弱不禁风的绘图员,和硅谷半导体公司中层主管之间,始终横亘着丈夫老德的肩膀.而这肩膀恰恰是依群心头的伤疤和碰不得的冰山.随着两人生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差距的不断拉大,誓言变成咒语,臂膀成为负担,与年轻男子艾伦之间的插曲,也不过证明了“生活在别处”的不可能,依群对老德“阴阴的逃避”,便成为彼此心底最深的硬伤.然而,直到老德去世,这位“现代灰姑娘”都没有选择另外一种人生.依群不愿意承认,是她“自己走不脱身”④.走不脱身,短短几个字,既掺杂着感恩、习惯,以及千难万难后积蓄下来的安定感,也透露出昔日温情时刻留下的不舍和对生活真相的领悟与反思.

如果说,《覆水》映出的困境,是在有限关系的联结体内部自我与自我的博弈,那么在《无穷镜》中,困境的格局骤然增大,写作者试图与阅读者一同商讨的,是更加复杂的外化物对主体的挤压,是于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的惶惑与无助,是全球化交互和科技飞跃式发展进程中,人屡遭重创的意志和抉择.

从噩梦开始,到幻象结束,连绵的雪峰一座接着一座,在脚下轰然倒下.这是摆在硅谷初创科技公司CEO珊映面前的困境.年近四十的珊映,在女儿流产、失去婚姻的境况下,异常艰辛地再次展开创业、融资之路.通过创业改变世界,在硅谷创新者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狂人般的天真信念.为了看到抽象的理论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看到它们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变成新的文化,充满斗志的“信徒”们拼命张开身上每一个毛孔,奋力吸收新的理念和新的灵感.珊映同样如此,在通往罗马的路上,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烟花梦”,几乎已倾尽一切.但困境偏偏利用了这一点.当高科技精英怀着宗教般的献身精神,投入到现代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中,技术转过身来变成了刺破人们安全感的利刃.人类善辩的眼睛躲藏在镜头和互联网背后,从这边看去一切尽在掌控,另一边则是玻璃房子里的如坐针毡.哪一秒的思绪将被截图,继而泛滥在何处的终端之上?类似的问题让人不寒而栗,无法可想.于是,珊映在看到自己离那个所谓的成功,至多只有两个试管的距离时,同时看到了自己坐在高高的山巅上,蒙住双眼,听灾难来临前山崩海啸般的轰鸣.

还有《虎妹孟加拉》.陈谦小说序列里的一个小小杰作.从老树驱车在高速上奔驰,到玉叶彻底失联,中间仅仅间隔几个小时,我们的小说家恰好利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讲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小说的主线是寻找.高能物理学家身兼“留学爸爸”的老树一面焦急地寻找失踪的玉叶,一面在回忆中断断续续勾勒着人物的肖像素描——一位始终从自己的小小角落里对抗着世界、特立独行、孤独倔强的“夹生”娃崽.自小独来独往的玉叶,对于动物,尤其是同样独来独往的老虎,怀有超乎常人的喜爱.“虎妹”是她对接养的孟加拉小母虎的昵称.在玉叶床头的电子相框里,玉叶搂着虎妹,罕见的放松甜美,可在他人看来,孟加拉的暴力倾向一经确认,就必须按规定执行安乐死.为了保护朋友和“姐妹”,玉叶匆忙中策划了此次出逃,也酿就了自己和老树的悲剧.

作者这一次的取材很有意思.少女+猛虎,这是哥特文艺范儿的青春伤痛叙事;十九岁少女盗虎逃逸,这是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富二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系高才生,珍稀动物收容所的义工,苍白瘦高说话蚊子叫一般躲闪的女孩,暴风雪季携带来复和一只凶猛的孟加拉虎出逃,这是惊心动魄容不得观众眨眼的剧情片;六岁只身一人外出求学,内心深处藏匿着一个透风的洞,盛满对家庭、对社会的疏离和怨怼,猛虎是这空洞最有效的填料,是自我认同的另类对象,是发声甚至发泄的替代性表达⑤,这才是一个让人愿意重读的小说.可以说,作者是在历经重重险阻,绕过一个又一个陷阱之后,才最终抵达她的杰作.陈谦表示,这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辛苦的作品.⑥

精神性与超越性

如前所述,在文学困境中,困境的形貌纷繁复杂.那些自始至终牢牢抓住陈谦的,是人精神层面的困境.这是陈谦小说创作的基本路径之一.

陈谦认为,所有的困境都源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五彩缤纷正是因为人的心理千差万别.她的小说试图往人的内心深处去,想寻找“故事为什么会发生”,而不是“发生”“怎么发生”⑦.这也是为什么,在《覆水》中,那样一个复杂、混沌的困境,竟然拥有如此低沉的、甚至静谧的声调——一如一段长长的压抑的独白,在诉说者心里也不曾激起太大的风浪.这就是陈谦所谓的“属于自己的声音”.

《无穷镜》中的精神难局同样醒目.从《何以言爱》到《无穷镜》,陈谦在两者之间搁置了十五年.虽然这期间,她拿出各式题材的新移民知识分子故事,但只有上述两部称得上是真正直面硅谷的书写.在《无穷镜》对硅谷再度认识、展现“全新的思维旅程”⑧的过程中,在科技革命带来社会关系变化、人文伦理冲突的架构之下,还有着另外一重困境叙事在悄然行进,那就是同行者的互为镜像.

陈谦引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未行之路》充当人物的“判词”,读起来有点像是《覆水》“生活在别处”之不可能的诗意、哲学化版本.珊映对令自己身陷险境的安吉拉说,我们都是在别人的生活里想象着自己错过了另一条路,就仿佛弗洛斯特面对着难以描述的生命风景,在背后轻轻吟唱:我久久地站在岔口上/极目眺望其中一条道路的尽头.陈谦表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外部世界无数镜像的叠加,叠加之后如何生成新的镜像?接受者的把控能力直接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是否动态多元⑨.小说里,主人公珊映与前夫康丰、投资人郭妍、秘密关注对象安吉拉·叶、曾经的合伙特甚至导师尼克之间,构成了支援、引领、互补、对抗等多个层面和向度上的探照与对应,他们既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人生境遇的别一番景致,同时也在默默承受着对照本身带来的反思、诱惑、压迫与钝痛.人生的无尽谜题,既深邃豁达,超越种种琐碎,又具体到能将试探瞬间的脚掌割破.当镜子与镜子相对,整体性形式被左右两侧不可计数的映象撕裂时,主体则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确认—动摇的循环之中,关于生命价值与人自身局限的思考便不会停止.

尽管关于《虎妹孟加拉》,作者的写作意图已在文本中表现得非常明确,即通过玉叶的身世和她对虎妹的依恋与认同,探讨人内心深处困境的形成,以及在与人性相对的兽性身上寻找精神慰藉的可能.但我们仍然可以顺着精神困境的思路做进一步引申.《无穷镜》里,尼克曾戏谑现在的人通过望远镜跟自然发生关联,《虎妹孟加拉》恰好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在高度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人与自然发生奇特关联的故事.只不过这里的自然,就像活生生的、对人极具威胁的猛兽,深陷困境的人们若想“移情”,想寻求人力之外的慰藉,从纷繁复杂的现代关系中退回到基本的物种属性,暂时拥有最简单的情感需要,只能通过接养、做义工,甚至危及生命的出逃,才能勉强维系其中极不稳定的关联.

事实上,自然在人生活中的塌缩和远去,一直是现代以来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但像《虎妹孟加拉》这样,因人挣脱困境的需要,自然以看似合理实则扭曲的样态,深度参与到人的日常生活中,直至再度改写人的命运,令被困者越陷越深、无以为继的景况,则并不多见.我们默认的剧本是,人在文明日益发达的状态下,萌生出想要回到过去生存状态的渴望,希望从自然物中汲取前行的信心和力量.但很少有人会敢于料想这样的情形:面对人类的求助,自然竟也无能为力,它只能以看似矮化的、动荡的甚至危险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既无力施救,更无力自保.人们不曾料想,或许是因为没有勇气发问:究竟是自然退却了,还是被夹在日益纷繁的对象物之间的人本身愈发无力了?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时(或许已经来临),我们该如何修正自己的认知,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还可以通向哪里?小说在结尾处,为阅读者将思绪从文本延宕开去,再造一个深具悲剧色彩的寓言甚至反讽,留出了充足的合法性:玉叶哭诉着冲进暴雪中的森林,寻找受到伤且极度饥饿的虎妹,老树未及抓到上衣内袋里的心脏急救药,眼前的灯光就已全部熄灭.这样反复抵抗终究暗淡的结局提示着我们,人的自救迫在眉睫,却也必然困难重重.

如此,贯穿陈谦小说创作的第二条基本路径——对时代特质的精准把握和超越,似乎已经不证自明了.假设我们正在制作“陈谦小说创作词典”,那么,在“敏锐的时代感知”的词条下,许多作品都可以被轻松且恰当的置入.比如《覆水》《望断南飞雁》《繁枝》中新移民的生存状态,《特蕾莎的流氓犯》《下楼》中关于“”自下而上的自省,《无穷镜》中科技发展的边界与局限,《虎妹孟加拉》中对对象物的“移情”和“物化”等.它们当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归结为现代性经验的彰显,又或者艾伦(《覆水》)口中的“现代人的苦衷”.

陈谦小说的优长还在于一种更为全面的交流——既与飞速奔跑的时代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与从中抽象出的、相对恒定的人性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时髦”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位于时展前端的表述中,始终保有对人和人的情境的凝视,把人性当中虽非最炫目但却最经久不衰的部分当作体认和描述世界的基础,并在两者之间达成微妙且难得的平衡.这是远比在作品中对时代特质做出精准判断和呈现还要珍贵的品质和能力.在正视迷失的同时,也强调寻找“回家的路”,在描述个体经验或者某一群体经验的同时,又能够与现代社会中普遍意义上的人和他们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息息相通.这种超越性和普遍性,使得针对她的作品而发生的、多年之后的回访变得更加富有意义:即便形式层面的花样已经老旧,甚至模糊不清,但它们的成色依然纯正.

理性的理想主义追问

精神性和超越性两条路径,并行地存在于陈谦的小说创作当中,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写作者经典意识的重要标识.但这还不足以将陈谦的写作与其他困境描摹者分开.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位执念于困境的小说家,如何安排她所呈现的世界,看一看什么才是属于她的独特方式,探究一下,这个我们正在同样经历的世界中,哪些被放大了,哪些又被略去了.

首先是理性.理智的分寸感、良好的叙事智性,是陈谦文学叙事的重要特征.无论是探索人物的来处,铺排逻辑关系,还是设置无处不在的反思意识,我们都能够看到稳健又不失活跃的智慧,在书稿的一页又一页上反复出现,闪耀着光芒.几乎不会遇到跌跌撞撞的家伙.在她的小说里,四处行走着的,大多是深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理智冷静的人.他们很少萎靡怠惰,或者疑虑重重.在保持生活井然有序的前提下,他们悉心解剖并照料自己的伤口,并对痊愈一直抱有希望.他们竭力维持内心的均衡状态,审慎地走进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局,并在其中摸索新的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物的样子,大概就是作者本人的样子.理工科出身,经过良好的科学训练,并在硅谷从事多年芯片研发工作的小说家,毕竟不是那么常见.

其次是相对真空的环境.也许是因为理智的净化的缘故,陈谦的困境书写呈现出同时代创作中少有的洁净感.她将那些在她看来更富意义的生活微粒收集起来,重新组合成清晰且易于认知的生活视域.她在她的小说中,想尽办法避开繁芜的场面,略过浅显的生存哲学,剔除廉价的同情,视线不曾离开生活的公共性,同时也在探索心灵的幽居.在情境设置和人物关系问题上,很少安排结构性的难题,不会看到人与人之间非善意的为难,或是不可遏制的命运的捉弄,没有过多的教诲或世俗阻碍,更没有太多的基本欲求(尤其是情爱,甚至爱情).一切困境都源于人自身,源于在掌握自己命运途中遇到的艰难选择.这首先是写作观、写作伦理的一种展现——即便我们能够还原生活,生活也不能解释其自身.单从阅读者的角度看,获益之处也是非常显在的:它帮助我们从当下文学创作铺天盖地的琐细、杂芜中将自己打捞出来,有机会通过一种稳定的庄重的表意方式,安全地得知一切内幕,公正地衡量一切动机,进而对人物和自身所处的境地有所知觉和体悟.

最后是理想主义式的追问.不止于此同样不止于彼的追问,是陈谦从写作初期就已确认并一直在践行的写作基调.她的追问并不苛责,而是以对人物的充分理解和维护为基础(包括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这为她在小说中对困境的深掘增添了许多暖色.并且她的追问常常在理想主义光晕的眷顾之下发生.陈谦深知“生活在别处”之难、之不可行,却仍然要对“未行之路”加以探讨,对人的精神困境展开理性的理想主义探寻.她试图从那些百折不挠的人身上,试探如果坚持理想,生活里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可能的出路又是什么.这种浸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执念,让陈谦的写作在深刻描写实然的同时,对人生的应然保持着跃跃欲试的热情.这刚好与我们所期待的成熟写作的标志相吻合:不提供判断,也不提供说教,却使人思考并从中受益.

梳理至此,陈谦异于他人的写作特质可以开始简单的排列组合了,那就是:在相对真空的环境中观察人的选择,并对每一种选择背后的生存处境和生命意义进行理性的理想主义追问.

陈谦说:“我觉得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关注人类生活的困境,这个困境不仅是性别的、环境的、政治的,还更多的是人类生物性基因和文化性基因所导致的,还有人类在自然和超自然力量面前的乏力感.好的小说,还应该尽可能地探究人性在不同生存条件下的表现,让人读过之后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人.”⑩幸运的是,这一诉求既吻合了她的文学才能,又在她的小说里如同哲学中的“大问题”一般,被赋予复杂精妙的结构,并得到充分的表达.

不妨用罗盘来做比喻.在陈谦的作品序列里,困境犹如一枚被旅行者时刻擦拭的古老罗盘.人心、人性、人的位置、人的抉择,位于罗盘的正中心.眼下这一刻,罗盘的指针一端指向人的无限发展,预示着不间断的相加,另外一端则标识着人作为物种的最简单的属性和需求,意味着无限的减法.随着持有者对人类在外化物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的精神难局的仔细辨识、深度探索和浩茫忧思,罗盘的指针正在不断跳转.那么,我们静待下一刻的到来.■

【注释】

①黄伟林、陈谦:《“在小说中重构我的故乡”——海外华人作家陈谦访谈录之一》,载《东方丛刊》2010年第2期.

②黄德海:《试走未行之路——关于陈谦的小说》,载《南方文坛》2018年第3期.

③⑩王红旗、陈谦:《“无穷镜”下硅谷华人女性精神生命的巅峰体验(下)——从旅美女作家陈谦的长篇新作〈无穷镜〉谈起》,载《名作欣赏》2017年第6期.

④陈谦:《覆水》,见《望断南飞雁》,146页,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⑤何可人:《虎兕出于柙——读陈谦新作〈虎妹孟加拉〉》,载《北京文学》2016年第11期.

⑥陈谦:《心有猛虎》,载《中篇小说选刊》2017年第1期.⑦陈瑞林:《向“内”看的灵魂——陈谦小说新论》,载《华文文学》2013年第2期.

⑧陈谦:《自序》,见《无穷镜》,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⑨王雪瑛:《陈谦:当高科技刷新生活》,载《文学报》2016年11月3日.

(聂梦,中国作协创研部)

困境的罗盘论陈谦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困境的罗盘论陈谦专业范文可作为陈谦和罗盘论陈谦和困境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困境的罗盘论陈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