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影视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论正反人物在影视剧中的角色塑造以《人民的名义》为例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影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2

《论正反人物在影视剧中的角色塑造以《人民的名义》为例》

本文是影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与《人民的名义》和影视剧和正反人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强烈反响,其中剧中人物复杂而又非脸谱化的塑造成为本剧的最大亮点.虽然剧中人物还是以传统的“清官”和“贪官”分类,但将更多的笔墨致力于人物的“灰色地带”刻画中,正派人物的负面情感与反派人物的内心挣扎交错展现,让人物角色变得更加生动与饱满.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正反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089-02

一、理想主义英雄形象的刻画

古往今来,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当今时代是理性与现实结合的时代,创作者们都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符合时展趋势的英雄主义形象,这些带有时代主义色彩的正面人物对作品有着深刻的带动与感染力,《人民的名义》中作者周梅森也力求打造出一系列刚正不阿、对信仰执着奋进的理想主义英雄形象.

(一)正面人物形象的英雄主义刻画

英雄主义,作为人类自集群生活以来便产生的一种思想,是长存在人类思考、行为当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对于剧中正面人物的英雄主义形象刻画来看,大多的创作者是会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治”的思想所影响.“人治”的理想境界便是明君与清官共同治理天下.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治”的青天意识仍旧留存,大多数剧中的正面英雄形象都或多或少地打上“青天”的烙印,成为了完美主义的英雄式人物刻画.

《人民的名义》中以主人公侯亮平、沙瑞金、李达康、易学习为主要正面人物,通过多方案例与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正义、坚持真理刚正果断的理想英雄主义形象.以主人公侯亮平为例,他作为承担使命的核心型人物,在剧中任何角色设定出现性格缺陷或客观问题时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正面职能.从外形特征来看,担当侯亮平一角的陆毅长相正派,说话底气十足铿锵有力,做事果断决绝,不畏权贵坚持原则追求真相,这种过于完美的人物设定虽然相比于其他反派人物来说稍显格式化,但正如陆毅本人所说: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不要因为黑暗久了,就去否定阳光的力量.不得不说,《人民的名义》对于正面人物的塑造虽不能完全脱离以往剧中正面人物的单一、概念化模式,但从现实生活中政治环境下的严肃性与庄重性以及人们所追求的政治生态背景的正义与崇高性来看,剧中出现这一类刚正不阿、勤政为民、舍生取义的英雄主义人物是必要的条件之一.这些英雄主义人物在影视剧中承担着某些政治意图且作为政治环境理念的符号——他们在行动上推崇主流价值观念、精神上完美正直、行为举止得体妥当,不畏权势追求正义与真理,不给自身的道义担当留下任何的空缺与怀疑.

(二)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

正如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指出的那样:“审美对象就是一个物.我们可以说交响乐或芭蕾舞也是物,如同陶器或建筑物一样.”[1]由此可见,影视剧作为多种门类汇聚合一的新兴艺术种类,为观众最大限度地营造了具有相对冲击力的观赏环境,相对于其他艺术行为来说其教化与影响功能也是无可取代的.所以作为主旋律影视剧中的正面人物其崇高的形象刻画也就成为了剧中最重要的点睛之处.

《人民的名义》中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体现在众多的方面上.沙瑞金作为剧中关键性人物,仅仅上任四个月就将赵汉春在汉东的旧势力连根拔起,行为作风雷厉风行,他的出场引发了剧中一系列人物的重大波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原书记翟泰丰在对于影视剧《人民的名义》的采访中也提到:《人民的名义》播出能做到“万人空巷”,就在于它说出了人民的心里话,人民出了久已窝在心里的浊气.[2]沙瑞金作为汉东省领导班子的最高领导人他无时不刻不站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让大家真正看到了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好官.

正面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一方面寄托着创作者对于政治社会的美好理想,一方面宣扬了当今社会环境中正义永存,人还是应该去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格.

二、反面人物形象刻画——以祁同伟为例

在影视剧中反面人物同样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与意义.它是相对于正面人物而存在的概念,一般在社会角色中代表着相对来说具有负面意义及思想的人群.黑格尔曾说:这是一种以其艺术的存在否定自身现实存在的美……否定性艺术形象只有具备社会认识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和情感愉悦价值的高度完美统一,才能成为激发深刻美感的审美对象,转化为艺术美.[3]剧中他们通过对于自身价值的否定来凸显正面人物所代表的积极向上的主流精神,因为他们与正面形象的对峙才实现了影视剧多种价值表达的统一,使影视剧发挥其最大的审美艺术价值.

(一)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重建

《人民的名义》在人物形象分类上与以往传统的影视剧如出一辙,其对于正派与反派人物的刻画依旧有着明确分割线,但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与尝试.反面人物不再是作为传统“脸谱化”的形象出现,而是对于人物的出身、人生经历及人物性格有着精致又详细的刻画.无论反面人物在剧中身居何职,是作为重要人物还是小人物出场,都无一例外地打破传统僵化古板的人物塑造形象模式.

《人民的名义》中反面人物群里像暗流涌动,直至最后才缓缓浮出水面,但是他们与正面人物的较量却是不分上下的.反面人物主要以祁同伟、赵瑞龙、刘新建和高育良等人为主,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与正面人物对立的集团式组织,而他们之间的联系又是千丝万缕的.以反一号祁同伟为例,首先在人物的选择上祁同伟的扮演者许亚军在影视剧中大多担任着反面角色形象,这样就给观众首先留下先入为主的客观印象,对剧情的进行打下了伏笔.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剧中几乎没有用大奸大恶的重大事件来刻画其角色的性格特征,而是选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去逐步地揭发他在性格中对上献媚对下无情的嘴脸、对无限追逐的野心与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冷酷的人物形象.生活教给我们这一无可辩驳的原则:看似如此其实并非如此.人不可貌相.在表面特征的下面掩盖着一个深藏的本性.无论他演说什么,无论他们举止如何,我们了解深层的人物性格的唯一办法,就是看他们在压力之下作出的选择.[4]

祁同伟之所以作为剧中最大的反面人物形象,究其根本就是错在他为了权力放弃尊严跪地向比他大十岁的梁璐求婚的人生选择上,但正是这样一个选择才凸显了祁同伟的深层人物本性——野心膨胀、为达目的不惜放弃尊严,这也为之后他一步步走向的深渊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二)反面人物“扁平化”向“个性化”的成长飞跃

就反面人物刻画模式来说传统影视剧主要偏向于意识形态,一般善于采用通过介入剧情使观众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再进一步通过与正面角色发生对立冲突塑造反面人物形象.《人民的名义》中反面人物祁同伟的人物形象塑造则是抛开了传统“扁平化”的人物塑造模式,向全方位多角度的“个性化”模式跃进.

在影视剧中,塑造和揭示人物最大的秘诀便是不断地把人物逼入绝境,只有困境中的人物才是“有戏”的,才会在克服困境的冲突中完成自身形象的塑造.[5]所以只有在人物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不得不断然选择的处境时人物的形象才会特别鲜明,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在影视剧中所承担的职能越重要,那么他所需要被迫面临的困境中的选择就越重要.祁同伟在剧中真实还原其人物“变化”过程:是如何从好学生、好干部,中弹不下线的缉毒队长、刚正不阿的检察长和勤恳工作的厅副厅长通过一次次的选择后变成了为掩盖罪行“紧急处置”陈海、为达目的准备第二次侯亮平的忘恩负义不念旧情的小人.随着剧情的徐徐推进祁同伟的小人卑劣面貌逐步展露,自从他选择了丢弃灵魂的“惊天一跪”后,其人物形象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人物变化之前他所具有的正面人物性格都是通过剧情的回忆与他人转述而得来的,在影视剧前半部分他人口中经常提及的“惊天一跪”便成为了祁同伟人物形象塑造的最佳悬念,观众一方面对他的遭遇施以同情,但又在他不断制造小事件的过程中逐步发掘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通感,此时“惊天一跪”的回忆桥段顺势而出,观众对于祁同伟的情感介入已经达到最高点,在事件过后继而对于祁同伟的形象便再一次有了新的感情波动,故事情节收放自如,人物形象真实饱满,抛却了传统的“扁平化”发展趋势,使之成为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三)反面人物形象的悲情式人生经历

《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人生经历算是创作者不遗余力用以最多笔墨去刻画的.首先剧中用了大篇幅去不断通过多方人物来向观众传达祁同伟的贫苦出身,他对于自己出身的自卑是他人物性格养成的最基本前提,这也是造成他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出身,所以他才如此渴望权力并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自己的地位;接下来的人生转折点便是他为了前途放弃爱情与尊严选择与梁璐结婚致使灵魂扭曲无法回头.在理性层面,创作者对于作品中反面人物的态度是反对的、不支持的.所以按照国人“善恶有报”的传统思维对于反面角色的结局设定是需要带有一定的“惩治”意义的,但影视艺术并不同于生活逻辑,创作者一方面在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所表达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祁同伟如此不同常人的坎坷经历使得剧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带有一丝悲情式色彩,所以剧终处创作者让祁同伟回归到人性,用一首曾经对他意义非凡的童谣唤起了他最初始的人性,侧面传扬了孟子人格美学的理论基础,顺应了时代主旋律.

三、结语

《人民的名义》作为年度大戏,不仅让大众看到了老戏骨们精彩绝伦的演技,更多的是让我们去领悟世道人心.本剧通过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刻画将尊重规则、构建正义世道的主题诠释得深刻具体,让观众对于新型法治社会充满希冀.在国家新闻出版网站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中,已有《非常公诉》《高位》《反贪风暴》《天网行动2015》《国家行动》等多部作品备案.毋庸置疑,在《人民的名义》过后剧也将迎来新的发展与.

参考文献:

[1]陶谊.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理论述评[J].镇江高专学报,2007(10).

[2]谢颖.这是一部题材的时代作品—翟泰丰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J].人民政协报,2017(4).

[3]黑格尔.美学:第1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2.

[4]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20.

[5]周涌.影视剧作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92.

影视论文参考资料:

影视论文

影视翻译论文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人民的名义》和影视剧和正反人物方面的影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影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