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呼唤留守中的温情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与呼唤留守中的温情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呼唤留守中的温情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3

《呼唤留守中的温情》

该文是关于呼唤留守中的温情相关本科论文范文与呼唤和温情和留守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根据全国老龄委预测,2015年至2035年将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28.7%.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老人们虽然远游少,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乡愁.

2017年初,来自《工人日报》的一则报道讲述,年过七旬的陈庆兰、王强、李秀珠三位留守老人带着三幅历时40多天、用自己的白发绣成的“白发家书”现身苏州山塘街,表达自己对子女的思念.消息一出,众说纷纭,但其中一个共同点都指出当下的一个现实问题,即由留守产生的乡愁.

家中的留守老人思念着远方务工的子女.在熟悉的乡土,他们是孤单的.这种因留守而产生的乡愁又被称为时展的“副产品”.在城市打拼的子女们逐渐建立起与新的居住地之间的纽带和联系,而远在家乡的老人却因为对子女的挂念,形成延绵不绝的乡愁.

另一方面,许多老人的乡愁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一份坚守和选择,安土重迁,哪能轻易离开呢?有老房子才有家,子女回到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才是真的回了家.

守的是“家”

在贵州的一处偏远山区,由于外出打工者众多,很多老人和孩子成为留守者.年过八旬的老人,三儿四女全部外出务工,牙齿掉得只剩一颗的她还得自己出门打水,而置放在家中的一口棺木也成了她的安慰,仿佛身后之事已经有了依托.这是电影《美丽乡愁》中的一处片段.

时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我国空巢和独居老人已经接近一亿人.留守老人是指子女外出时留守在户籍地的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农村当中的留守老人已经成为当中的主要人群.

而使得老人“留守”一方的原因多样,既有被动也有主动.比如,一些老人对城镇的生活有明显的排斥感,在家乡有着自己固定的生活圈子.

根据安徽农业大学路幸福博士基于浙江省绍兴市王坛镇东村的323户留守老人的调查结果发现,老人主动选择留守的原因源自对故土的依恋;邻居之间的守望相助也是一个原因,“温情的邻里关系是乡愁的延伸”,很多老人喜欢串门,和熟悉的邻居聊聊,“远亲不如近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最好写照,越是在偏远的山区,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关系越显得薄弱.此外,留守的另类乡愁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维系传统的“家”的观念.传统的“家”又有许多含义——过年及清明节祭祖、家谱的撰写,等等.

有一位姓蔡的老先生,已经83岁,是家中的长子.他的孩子都到绍兴城里居住,自己的兄弟姐妹也都陆续在城里安家.而他自己还是一个人坚持留在山里.被问及“为何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老人的回答是:“一个人在山上住,习惯了……这房子和地是我爹留给我的,舍不得走,等我走了,这屋子很快就倒了,我想在活着的时候继续住着.”

在调查中发现,坚持留在山里,守住老房子的蔡老先生并不是个例,因为老房子承载了太多年代的故事,当中有一种传承与守望,是传统的“家”的观念,也成了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老人与子女一起生活也是有喜有忧,一些老人会选择自动留守,给子女和自己一些空间,去寻求一种新的平衡.

呼唤更多爱

随着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是在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由此可以看到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新思路.而美丽乡村建设也成为留守老人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

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在乡村建设方面都有怎样的经验和政策.在美国,通过立法开设各类基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法国、巴西等国家则由政府大力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革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日本构建了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公众参与规划及管理的模式较为成熟;德国则是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落更新规划,按照当地农民的意愿建设乡村.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叶强教授提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生和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尽管因时空记忆的消失也产生了一定的乡愁,但充分享受到了城市化之后的红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愁的一部分缺憾,而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却有一种“回不去的故乡”的哀愁.因此,新型城镇化战略不仅建设了乡村,而且也使得乡愁可以有寄托的地方.

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最早于20世纪二三十年始兴起.晏阳初、梁漱溟等代表人物认为,农村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先后推出了平民教育、科技改良与推广、卫生保健等内容,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建设美丽乡村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建设具有农耕文明气息的农村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耐心.

2013年,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的1100个试点名单,其中安徽省黔县碧山村实施的“碧山共同体”就是当中的代表性案例.

在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等人提出“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同农民一道建设新农村”等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发展理念.其中,“‘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自2009年成立后,使得村庄从凋敝走向活力.截至2017年1月11日,已经举办过8次年终分红大会,有266位村里的老人获益,2016年度,每位老人得到分红550元.

当然,这些只是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上的一部分,还有诸多环节需要投入精力建设完善,比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农村留守老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实施;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提高和壮大全社会的“孝亲”文化力,等等,这些都成为关爱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社会网”.

据浙江工业大学李芳研究,当下,留守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医疗康复、精神关爱、生活照料等是当前最突出的关爱服务需求.

此外,社会当中的公益组织、爱心服务团体、志愿者团队也通过开展爱心关怀项目,为城镇、乡村的老人们以及长期难以见到父母的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

其实,在国家政策、各项福利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在社会爱心组织呼吁和奔走付出的点滴过程里,做子女的同样也需要深思.

在龙应台的《目送》中有一段很知名的话是这样讲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远在家乡的父母,有他们的思量和惆怅,他们愿意守得一方山水,他们也愿意留子女一方空间,而作为子女,看着父母孤单的背影,还是请去追吧!时常一个电话,一声牵挂,在诸如春节、中秋、国庆等这样的节日,常回家看看,一顿饭,聊几句家常,甚至是一个拥抱,都是对父母最好的问候和报答.

呼唤留守中的温情论文参考资料:

留守儿童论文

归纳总结: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呼唤留守中的温情本科呼唤留守中的温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呼唤和温情和留守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