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模型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三支柱模型:利剑,还是钝器(下)有关论文范本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模型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3

《三支柱模型:利剑,还是钝器(下)》

该文是模型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利剑和支柱模型和钝器类开题报告范文。

在业内,通常将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作为三支柱模型实践成功的典范.但当我们把公开发表的资料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其中有些成功案例是经不起推敲的,难以作为三支柱模型实践成功的佐证.

阿里的“政委体系”

事实上政委体系来源于苏联军队建制,是“支部建在连上”(阿里内部也借鉴的口号)的“双轨制”组织结构.从阿里政委体系结构看,大事业部下有15 个左右政委,大部门一个政委带3-4 个小政委,每个政委负责部门内的全HR 模块,这和典型的传统HR 结构中的HRM/HR 主管并无二致.

其次,从阿里的政委体系发展历程看,1999-2003 是政委种子阶段,2003-2009 是政委萌芽阶段,2009-2013 是政委发展阶段,2014 至今是政委生态阶段.而一个普通的共识是,2007 年IBM 率先提出HR 三支柱模式,2010 年成立具有HRBP 雏形的IST 团队.显然,阿里的政委体系的发展历程与三支柱模型的发展缺乏交集.

再从阿里HR 管理体系结构和职责看,除共享服务中心SSC 外,阿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依然是传统HR 结构,和三支柱原理并不相通.

腾讯的HR 体系

从组织结构形态上看,腾讯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似乎比阿里政委体系更像三支柱.但如果仔细分解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COE 的组织设置是人力资源部、腾讯学院、薪酬福利部、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但其中一些部门设置和尤里奇设计的COE 并无关联.如:员工关系显然是HRBP的职责,腾讯学院其实是培训共享中心的角色,人力资源部是传统HR组织结构中的分管集团HR 事务的集团人力资源部.COE 的职责中的“公司及HR 项目策划和主导”,显然是承担了集团HRBP 的职能.

第二,HRBP 职能包括“打造强有力的雇主品牌”、针对业务的招聘需求“以化渠道开源、化流程甄选、化薪酬吸引”和“一站式HR 解决方案提供”,这些在尤里奇先生的设计中,显然应当是COE 的职能.

第三,SDC(Shared DeliverCenter)是腾讯认为的对SSC 的升级版.但SDC 除了提出了空洞的“五个新概念”(新组织、新属性、新模式、新工具、新能力)外,唯一算有变化的是将三支柱SSC 中的Service 换成了Deliver.而事实上,SSC 本身讲的就是“服务的交付”,SSC 本身包含着Deliver.所以说SDC 是对SSC 的发展实在牵强.实际是SDC 只是画蛇添足地换了一个词而已.而且,腾讯SDC 中包含的HR 信息建设中心、HR 系统开发中心从三支柱模型原理上显然应当归属于COE.

笔者相信这是腾讯的真实的HR结构和职能划分.组织设置也是真实的,各自的职责也是真实的,但将此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套入三支柱模型的“COE、HRBP、SSC(SDC)”的框框是生硬的.从分析看出,这显然与尤里奇先生设计的三支柱模型职能相去甚远,甚至可能被解读成“并不真正理解三支柱”.这让我想起我说过多次的一句话:“别人打一十环,我们打一画个十环.”

华为的三支柱

华为的三支柱实践经验和模式,其实和阿里、腾讯所暴露的不足大同小异.比如:从组织结构和职能上看不出全球COE 与集团人力资源部有什么区别;N 个全球SSC 和传统HR 组织结构中的HR 驻各大区分支机构似乎并无不同;HRBP 如何在分布全球各地的业务单元(办事处)发挥作用也并不清晰.

更有说服力的是,最近华为的HR 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成立了“总干部部”,将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从HR 部门分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三支柱在华为的落地实践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并不能适应华为新形势变革的需求,所以引发“再次组织变革”.应用上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如果是对的,为什么要改变呢”.责编/ 齐向宇

模型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模型

建筑模型论文

本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利剑和支柱模型和钝器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模型本科毕业论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