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数学活动开题报告范文 与完善数量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数学活动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3-30

《完善数量关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文是数学活动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数学活动经验和数量关系和提升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普遍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运用程度,决定着数学思维的水平高低,也决定着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量关系;教学策略;数学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1-008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分析数量关系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和完善数量关系的经验,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一、找准起点,感知数量关系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学生感性的活动经验逐步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转变.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对于数量关系教学而言,教师要从教材当中理清逻辑关系,找准数量关系编排的线索,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起点入手,逐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感性经验,做好向理性经验过渡的准备.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1)

这道例题正是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的起点,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数量关系.为此,笔者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列出算式来,然后分组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我问学生:“小明要买饼干用的钱数,是怎么求?”学生根据列出来的算式,指出是用每包饼干的钱乘买的包数来计算的.由此,学生初步梳理出数量关系:每包饼干的钱数×买的包数等于小明用的钱数.接下来学生继续列出小红和小亮所用的钱数,并且根据这个算式梳理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乘法意义,而且初步直观地感知到“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些基本的数量关系.

二、加强理解,抽象数量关系

在学生初步感知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建构符号化的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比如,在二年级下册“乘法”单元有一道练习题,如图2.这是教材当中第一次出现数量、单价、总价三个概念.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这三个分别是什么意思,怎么求出《我们爱科学》的总价.

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一本书的价钱乘书的数量就等于总价,由此有了对这个数量关系式的简单理解.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求物品的总价,都可以这样计算呢?学生结合图2中的表格,对数量关系的意义理解更深入了一步,对数量关系的表述和思维也更进一层.

到三年级上册“除法”单元,对数量关系又有了深入理解(如图3)

此时,笔者又将图2展示出来,让学生看看这两个表格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认识到,两个表格都反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一个是求总价,一个是求单价.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完善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结构认知,而且帮助学生将已有的丰富的数量关系的感性经验,进行了条理化的理性建构.

三、立足应用,沟通数量关系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立足应用,帮助学生沟通前后数量关系的关联性,从而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

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的数量关系,推测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学生结合已有的数量关系的经验,能力有了一定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数学经验的推广.学生交流后认为,速度×时间等于路程.通过这样的沟通,让学生获得的经验更接近数学本质,并且也能够推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在当前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数量关系的背诵和记忆,而应该着眼于数量关系的完善和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因此,要认真分析教材中蕴藏的数量关系的素材,在每一次教学中,都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经验中获得积累、理解和运用.

(责编麦雪莉)

数学活动论文参考资料: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生活和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数学小论文三年级

中学生数学杂志

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该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数学活动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数学活动经验和数量关系和提升相关数学活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